●蘇 萍(天津圖書館,天津 300191)
從目前各類型圖書館實行政府采購的整體情況來看,政府采購圖書已日趨成熟,但中外文報刊政府采購仍處于試行與探索階段。中外文報刊政府采購將采用哪些方式,圖書館在政府采購中該如何作為,筆者談一下自己的體會,供同行參考。
圖書館采購的中外文報刊,包括國內郵發(fā)報刊、國內非郵發(fā)報刊、進口原版期刊、港臺版報刊。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的期刊總量已達到40萬種以上,國內出版發(fā)行的期刊就近萬種,涉及的出版社遍及世界各地。[1]圖書館采購的中外文報刊很難只用一種采購方式來完成,不同的發(fā)行商對不同文種、學科或類型的文獻可能會有不同的發(fā)行優(yōu)勢,所以筆者建議實行招標采購的圖書館,在招標時應對中外文報刊實行多元化采購。
館藏期刊的連續(xù)性是評價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在確定了訂購品種后,沒有特殊原因就應該連續(xù)訂購下去,以保持館藏期刊的連續(xù)性。政府采購的整個流程至少需要2—3個月,而中文報刊每年10月份才拿到第二年報刊訂購目錄,11月底前要報訂;外文期刊是每年的5月份拿到第二年的訂購目錄,6月底前要報訂。如果每年都要實行公開招標方式進行政府采購,勢必會使中外文期刊采購的及時性不能保證,造成部分期刊漏訂,影響?zhàn)^藏質量,使期刊采購處于被動狀態(tài)。
期刊發(fā)行市場沒放開前,具備中文期刊發(fā)行資格的只有郵政局和全國非郵發(fā)報刊聯合征訂服務部,屬壟斷行業(yè)。近幾年出現了如“北京人天書店有限公司”“北京國圖圖書書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海天華教”“華教快捷”“世紀華文”等一些能全面發(fā)行國內期刊的代理商;在外文原版期刊方面,國家對期刊進口權實行嚴格管理,具有外文原版期刊進出口權的僅有“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 “北京中科進出口公司”等幾家,數量較少。實行政府采購的中外文期刊只能在以上幾家具備供應資格的代理商中進行選擇,因此,圖書館對中外文報刊代理商的選擇空間相對圖書要狹窄。
外文原版期刊由于出版國家的不同,各種貨幣匯率變化會直接影響期刊價格,加上外刊每年上浮幅度的非確定性,沒有一個絕對統一報價;中外文報刊與圖書采購不同,圖書是貨到驗收合格后付款,而期刊供應商要求先付款后到刊的預訂方式,因此,如何約束供應商在履約的過程中不出現違約現象,保證所訂期刊及時到貨,這些都是需注意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以下簡稱《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公開招標就作為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2]在圖書館各類型文獻采購中,適宜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的文獻有:國內版紙質圖書、視聽資料和中文期刊。由于期刊的采購不同于圖書采購的“不能滿足館藏采購需要的還能通過參加各類現場采購來進行補充采購這一優(yōu)勢”,期刊采購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很難進行補充采購,因此,除了一些實力雄厚、公開招標運作經驗比較豐富的圖書館堅持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采購中文期刊,目前也有許多圖書館的中文期刊采購會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
邀請招標是指由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以投標邀請書的方式選擇邀請符合條件的(3個以上)特定供應商作為潛在的投標人,被邀請的供應商自主決定是否參與投標競爭,最后在所有參與投標的供應商中,通過一定的評標方法選出中標供應商的招標方式。我國《政府采購法》對采用邀請招標項目作了限制性規(guī)定:① 具有特殊性,只能從有限范圍的供應商處采購的;② 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的費用占政府采購項目總價值的比例過大的。適宜采用邀請招標的文獻有:港臺版圖書、外文原版書刊和中文期刊。[2]外文原版報刊由于涉及進口審批問題,必須由國家指定的具有圖書進口權的供應商代理,適宜采用邀請招標的方式進行采購;對于一些比較小型的圖書館來說,用于采購中文期刊的經費不高,如果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采購就會存在成本過大的問題,采用邀請招標方式采購會更加適宜。
競爭性談判是指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根據采購需求直接邀請3家以上的供應商,就采購事宜與供應商分別進行一對一的談判,最后通過談判結果來選擇供應商的一種采購方式。適宜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采購的文獻有:外文原版報刊、電子資源和中文期刊。由于外文報刊市場基本還處于壟斷的控制下,具有外文報刊進口代理權的供應商屈指可數,加上外文報刊價格構成較為復雜,受目錄報價、關稅、加乘系數(手續(xù)費)和優(yōu)惠率等諸多因素影響,致使外文書刊價格具有不確定性,書刊報價時的折扣率意義并不大,服務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故可以采取競爭性談判的方式,通過談判來商討一些相關服務細節(jié),提供一些增值服務。
對有些圖書館來說,在采用招標方式采購中文期刊的條件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采購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一方面期刊市場也還不是很成熟,圖書館與供應商之間的談判空間還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因無須公告、組織投標等,不但減少了工作量、節(jié)省了費用,而且還可以縮短準備期,提高工作效率。
單一來源采購指達到了競爭性招標采購的金額標準,但所購商品的來源渠道單一,或屬專利、首次制造、合同追加、原有項目的后續(xù)擴充等特殊情況而只能由一家供應商供貨。對于地方版連續(xù)出版物、國內印刷發(fā)行的引進版權的期刊、非郵發(fā)期刊、中文報紙,適宜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① 中文報紙由于大多需要每天送達,目前除了郵政局外,還沒有哪家供應商具備每天投遞的能力,因此,圖書館只能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進行采購。② 購版權期刊是國內印刷發(fā)行的引進版權的外文期刊,發(fā)行品種不多而且渠道單一,目前,我國經營購權重印期刊的公司分別是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主要經營科技類期刊;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主要經營科技類期刊;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西安公司,主要經營生物、醫(yī)學、農業(yè)類期刊及部分俄文刊;其經營的范圍不同,資源沒有重復,因此,圖書館也只能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進行采購。③ 非郵發(fā)期刊是指出版社、編輯部自辦發(fā)行或委托代理商發(fā)行的期刊,比較有名的代理商有全國非郵發(fā)期刊聯合征訂服務部(以下簡稱“聯訂服務”),它解決了圖書館零散訂購的繁雜手續(xù)問題。“聯訂服務”具有很好的售后服務優(yōu)勢,其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水平,受到了全國圖書館界期刊采購人員的青睞,因此非郵發(fā)期刊適合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④ 地方版連續(xù)出版物在該地區(qū)的文獻資源中占據權威地位,這對公共圖書館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很多地區(qū)地方版期刊有相當一部分是借助某地區(qū)新聞出版局對當地各出版社、雜志社征集繳送的樣刊,以保證地方出版物收集的完整程度。但是,由于繳送制度缺乏法律保障,使得圖書館收藏的繳送樣本缺乏完整性和連續(xù)性。在地方版連續(xù)出版物中,郵發(fā)刊可以從郵局訂購,通過“聯訂服務”代理的非郵發(fā)刊可以從“聯訂服務”訂購,而“自辦發(fā)行”刊需要從編輯部通過填寫訂單郵購。自辦發(fā)行刊的訂購不僅手續(xù)煩瑣,而且常常會出現訂單和費用寄出后,卻遲遲收不到刊物的現象。在今后的工作中,筆者以為“聯訂服務”應將爭取更多的非郵發(fā)期刊,特別是一些地區(qū)性非郵發(fā)期刊列入到“聯訂服務”中來,作為工作重點,進一步穩(wěn)固該服務部在非郵發(fā)期刊征訂工作中的已有地位,在政府招標采購過程中具備絕對優(yōu)勢。
受條件的限制,詢價采購方式一般在政府采購中不常用到,在圖書館的文獻政府采購中,圖書的現采通常采用這種方式訂購。
政府采購模式是指實施政府采購的組織管理形式,包括集中采購模式、分散采購模式和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模式。集中采購是指由政府設立的采購代理機構統一為其他政府機構提供采購服務的一種采購組織形式;分散采購是指由各預算單位自行開展采購活動的一種采購組織形式;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模式是指一部分采購項目由政府集中采購機構統一負責,其他采購項目由使用單位自行采購的模式。實際上,我國各類圖書館均屬于公益性事業(yè)機構,由于圖書館所需文獻的復雜性,應該根據各類文獻采購的特性,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模式。
筆者認為,中外文報刊的政府采購由于起步較晚,先實行分散采購,待條件成熟后,再由政府設立的采購代理機構實施集中采購。另外,由于公共圖書館中外文報刊政府采購具有高度共性,建議管理先進、業(yè)務規(guī)范的大館或率先招標的單位積累經驗,盡快出臺中外文報刊政府采購規(guī)范化文件或行業(yè)指南,實現印刷型中外文報刊政府采購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
對于圖書館文獻采購的規(guī)范管理,如果簡單地采用《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的集中政府采購模式不能湊效時,建議某一地區(qū)圖書館文獻資源政府采購方式采納教育部高校圖工委起草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文獻集中采購工作指南》中提到的“集團采購”。集團采購是指圖書館行業(yè)的全國性、地區(qū)性組織或校際聯合體就某一特定文獻資源與供貨商進行談判,以取得該資源最優(yōu)惠價格的采購形式。實行集團采購的目標是盡可能擴大品種、減少復本,從采訪源頭上實現館藏資源的共建共享。
[1]李紅才.高校圖書館紙質期刊征訂工作探討[J].文化藝術研究,2011(1):66-6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S].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