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閱讀文化的內涵與地位*

      2011-03-18 13:32:22
      圖書情報研究 2011年2期
      關鍵詞:大學文化

      張 懷 濤

      (中原工學院圖書館 鄭州 451191)

      ·專題研究·

      大學閱讀文化的內涵與地位*

      張 懷 濤

      (中原工學院圖書館 鄭州 451191)

      大學閱讀文化是指在大學閱讀活動中呈現(xiàn)現(xiàn)象和蘊含規(guī)律的總和,包括閱讀理念文化、閱讀行為文化、閱讀環(huán)境文化等方面。大學閱讀文化與大學文化、校園文化、學習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信息文化等文化形態(tài)有著密切的關系,并表現(xiàn)出自己突出的特征。

      大學閱讀文化 閱讀理念文化 閱讀行為文化 閱讀環(huán)境文化

      作為最能啟迪人們思維、牽動人們情感的閱讀活動,是文化保存與傳播的基本途徑。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時代,閱讀狀況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表征,閱讀文化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大學歷來是學習和傳播知識的殿堂,是廣大師生閱讀的圣地,濃濃的閱讀文化展示著一所大學的氣質和品位?;谖幕囊暯莵砜疾齑髮W校園內的閱讀活動,有益于從深層次把握大學閱讀活動的特質和規(guī)律,有益于推動大學育人環(huán)境和創(chuàng)新環(huán)境的營建。

      1 閱讀文化與大學閱讀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它集中體現(xiàn)了國家和民族的品格。一種先進的文化,必然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團結和激勵人民、推動社會和歷史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在2006年11月召開的中國文聯(lián)和中國作協(xié)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明確指出:“當今時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誰占據(jù)了文化發(fā)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chuàng)造精神的充分發(fā)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p>

      閱讀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文化現(xiàn)象,自人類文字符號出現(xiàn)時就開始客觀存在了。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閱讀文化起到了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閱讀文化的作用下,每一位社會成員都可以憑借自己的閱讀實踐來提高和完善自我的素質,社會整體也可以通過推動閱讀活動來促進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發(fā)展。國際閱讀學會在總結閱讀對于人類的最大益處時,曾經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為閱讀可以強化文化認同、凝聚國家民心、振奮民族精神,可以提高公民素質、淳化社會風氣、建構核心價值[1]。

      有人認為,“閱讀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技術形態(tài)和物質形態(tài)基礎上,受社會意識和環(huán)境制度制約而形成的閱讀價值觀念和閱讀文化活動?!盵2]也有人認為,“狹義的閱讀文化是指閱讀文學藝術類作品;廣義的閱讀文化是指閱讀人類創(chuàng)作的一切文明成果?!盵3]實際上,閱讀文化就是社會活動中相關閱讀現(xiàn)象和閱讀規(guī)律的總和。

      大學閱讀文化是指在大學閱讀活動中呈現(xiàn)現(xiàn)象和蘊含規(guī)律的總和。這里包含三方面的含義。首先,大學閱讀文化是閱讀文化在大學這個特定領域里的展現(xiàn),即大學閱讀文化是閱讀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閱讀文化發(fā)展和研究中產生的理論、方法和經驗可以被大學閱讀文化建設應用和借鑒。其次,大學閱讀文化又是一種學校文化,即大學閱讀文化是大學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必然要受大學教育意識、教育環(huán)境的制約。再次,大學閱讀文化還是學校文化和閱讀文化的交集,它既要體現(xiàn)閱讀文化的基本特性,以別于大學的其他文化形態(tài),又要遵循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利于大學社會職能的履行。

      2 大學閱讀文化的結構

      分析事物的組成結構是認識事物內涵的有效方法。有人認為,“閱讀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系統(tǒng),它由三個結構組成:功能與價值結構、社會意識與時尚結構、環(huán)境與教育結構。”[4]也有人認為,閱讀文化“具有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屬性。精神屬性表現(xiàn)為閱讀群體的閱讀觀念、閱讀價值取向及社會閱讀氛圍;其行為屬性表現(xiàn)為群體的閱讀興趣傾向、閱讀行為習慣等?!盵5]實際上,大學閱讀文化主要涵蓋閱讀觀念、閱讀實踐、閱讀環(huán)境三個方面的內容。

      2.1 閱讀觀念

      閱讀觀念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形成的對閱讀活動總體的綜合認識,在閱讀文化體系中起著導向作用,支配并調節(jié)著閱讀實踐和閱讀環(huán)境,具有主觀性、實踐性、歷史性、發(fā)展性等特點。在閱讀活動中,人們主觀愿望和主觀感覺的產生,即人們想要閱讀什么,想要怎么閱讀,完全取決于人們所擁有的閱讀觀念。觀念是人的靈魂,觀念體系是一個組織、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靈魂。形成正確的、先進的閱讀觀念有利于提升人們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有利于提高閱讀活動的層次、質量和效益。

      閱讀價值取向是閱讀觀念中深層的、核心的內容,它直接影響著閱讀傾向、閱讀興趣,一所大學的校風、教風、學風往往集中反映了這所大學的閱讀價值取向。“勤讀好學”、“學思結合”、“博專兼顧”、“教學相長”、“知行合一”等意境深厚、歷久彌新的閱讀理念已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繼續(xù)閃爍著魅力,“終身閱讀”、“開放閱讀”、“立體閱讀”、“快樂閱讀”、“科學閱讀”等具有時代氣息的新的閱讀理念也被廣為接受,而低效閱讀、盲目閱讀、病態(tài)閱讀、過分的快餐閱讀、不當?shù)墓喿x等現(xiàn)象又給人們帶來了深深的憂慮。

      閱讀思維方式是閱讀觀念中最活躍的部分,反映著閱讀實踐中人們思維活動的基本特征,是一個由許多方面、不同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其中,思維方法、思維習慣、思維程序是思維方式中不容忽視的部分。閱讀思維方式的存在與演變,是閱讀活動中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群體由于從事閱讀活動的方式不同,在閱讀思維方式上也顯示出個體性差異。朱光潛曾以中西方詩歌作品的比較來說明中西方不同的閱讀思維方式:“西詩以直率勝,中詩以委婉勝;西詩以深刻勝,中詩以微妙勝;西詩以鋪陳勝,中詩以簡雋勝?!盵6]同理,每一所大學都會有相對趨同的閱讀思維方式。

      閱讀群體心理是閱讀觀念中最不易捉摸的部分。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閱讀心態(tài),主要是指閱讀活動中尚未經過理論加工和理念升華的普遍心態(tài),如人們對閱讀的要求、愿望、情緒、風尚等精神狀態(tài);二是閱讀意識,主要是對閱讀心態(tài)進行過系統(tǒng)加工的、凝練而成的理念。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在閱讀方式轉變過程中,人們遇到的壓力、困惑、考驗、挑戰(zhàn)等都將帶來閱讀群體心理的變化。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學校園先后出現(xiàn)的“傷痕熱”、“反思熱”、“改革熱”、“武俠熱”、“言情熱”、“尋根熱”、“黑色幽默熱”、“哲理熱”、“ 反腐熱”等現(xiàn)象,都是不同時期閱讀群體心理的集中表現(xiàn)。

      2.2 閱讀實踐

      閱讀實踐是人們的自覺閱讀行為,在閱讀文化體系中起著主干作用,承擔并推行著閱讀活動的具體實施,具有客觀性、能動性、社會性、時代性等特點。從微觀上看,閱讀實踐就是人們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具體方式和具體過程;從宏觀上看,閱讀實踐的本質是一種文化交流和信息傳播活動。正如高爾基所說:“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p>

      大學成員群體閱讀實踐表現(xiàn)了一所大學閱讀的綜合特征,這種實踐以其獨特的、深入的方式參與著校園內教學與研究的現(xiàn)實,不斷生成流動并穩(wěn)定的閱讀群體。一批又一批畢業(yè)生在完成學業(yè)走向社會的時候,他們的閱讀成果將應用于社會,他們的閱讀實踐也將化成無形的力量繼續(xù)作用于社會。大學的閱讀活動是大學成員群體閱讀實踐的組織化推進。例如,為了倡導“讀書明理、讀書求知、讀書成才”的理念,培養(yǎng)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品格,中原工學院以“書香致遠——讀書與人生”為主題舉辦的“讀書節(jié)”在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下取得了豐碩成果,舉辦了 “以經典為伴,與智慧同行”系列讀書報告會、讀書征文比賽、讀書箴言征集、學生薦書、圖書館館徽設計等活動,在校報和圖書館網頁同步開辟了“書香校園”欄目,開展外文文獻傳遞活動,舉辦“精品圖書展覽”、“光榮的60年圖片展”,使全校師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

      大學成員個體閱讀實踐包括他在大學期間的全部閱讀行為,一個個具體的個體閱讀實踐匯成了色彩斑斕、峰嶺起伏的大學成員群體閱讀。無論教師還是學生,任何一次成功的閱讀實踐都是讀者理解所面對的讀物意義的過程,這種過程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取得學業(yè)成功的先決條件。閱讀實踐的過程如《禮記·中庸》而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閱讀實踐的結果不是機械地把原文說出來,而是要通過內部言語,用自己的領悟來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把原文的思想變成自己的思想。這種轉換的成功實現(xiàn)取決于視覺信息和非視覺信息能否共同作用從而融匯貫通。視覺信息即讀者眼睛感知文字符號獲得的信息;非視覺信息是指讀者的認知結構,即讀者原有的知識結構總和,包括對所讀語言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對所讀材料所涉及內容的熟悉,以及個人的生活經驗、生活常識、思維能力及語言文字修養(yǎng)等。讀者的非視覺信息越豐富,其閱讀能力也越強,能夠實現(xiàn)的文化交流和信息傳播也越具有廣度和深度,所體現(xiàn)的社會意義也越大[7]。

      2.3 閱讀環(huán)境

      閱讀環(huán)境是影響人們閱讀活動的所有外界因素的總和,在閱讀文化體系中起著支撐作用,為閱讀理念的實現(xiàn)、閱讀實踐的完成提供相應的條件,具有介體性、制約性、外因性、改善性等特點。大學是智力資源、信息資源密集的區(qū)域,為其每一位成員提供難得的閱讀環(huán)境。大學成員應該對自己所處的閱讀環(huán)境不斷地熟悉和判斷,選擇適當?shù)拈喿x策略,實施有效的閱讀行為。

      智力環(huán)境主要由在校的教師和學生構成。大學教師主要是讀有其法、術有專攻的專家學者,他們具有很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教師的讀書熱情很容易感染學生,教師良好的讀書習慣能對學生的讀書行為產生熏陶。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都有獨特的興趣、感受、體驗和理解,他們在讀書過程中也往往圍繞一些帶有爭議性的話題展開交流和辯論。教師和學生之間有相當多的機會來問答、交流、碰撞、交鋒,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動人的閱讀升華和思維操練。

      信息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帶來了閱讀活動的巨大變化,圖書館日益追求資源的適用與服務的周到,網絡也顯示出資源的無限發(fā)展性和檢索方式的便利性。德國對科研人員的調查表明:研究者們的“愿望列表”從更加簡單、更加舒適、開放獲取到現(xiàn)有信息資源(數(shù)字圖書館、企業(yè)內部網等)更好、更加豐富、附加值更高(包括評價數(shù)據(jù)與信息、建議),再上升到更好的檢索功能(如語義與基于上下文的方法),并智能化地整合到工作環(huán)境中。OCLC對學生們的調查顯示:89%的大學生檢索信息時從搜索引擎開始(2%的大學生從圖書館網站開始檢索);93%的大學生對他們使用搜索引擎的過程和經歷感覺滿意或非常滿意(84%的大學生在圖書館員的幫助下檢索信息);搜索引擎要比實體的或在線圖書館更適合學生的閱讀方式,并且這種適合“幾乎是完美的”[8]。

      制度環(huán)境是開展閱讀活動的有力保障,主要包括與閱讀活動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和組織機構。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如圖書館借閱制度、閱讀活動開展制度、閱讀評比與獎勵制度等。成立的組織機構如學校層面的文化素質教育委員會、大學生閱讀指導委員會、讀書節(jié)組委會等,學生層面的如閱讀興趣小組、閱讀俱樂部、讀書會、書友會等。建設大學閱讀文化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一套系統(tǒng)完善的閱讀制度,但是閱讀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學校以及相關部門需要持之以恒地對課外閱讀實施情況進行指導、監(jiān)督和評估,在閱讀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閱讀制度。

      物理環(huán)境是營造濃厚閱讀氛圍的重要條件,良好的物理環(huán)境能把人們帶入良好的情緒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效果。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不但悅人耳目,而且悅人心性,鳥語花香,空氣清新,靜謐溫馨,會激發(fā)人們的遐想與思考。一面墻壁、一塊標牌,都可能變成一頁“書”,讓師生在不經意中讀到一兩句名言,讓人警覺,令人回味。明亮的教室、寬敞的閱覽室、校園中的石桌石凳,會讓師生隨處找到安靜、舒適的閱讀空間,提高閱讀效率[9]。

      3 大學閱讀文化的地位

      大學是閱讀重鎮(zhèn),閱讀文化是大學發(fā)展軟實力的重要方面。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學校也可能缺少很多東西,可能在許多方面都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有能為我們經常敞開世界之窗的書,那么,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贝髮W閱讀文化與大學各種文化元素有著密切而不可切割的關系,它與大學文化、校園文化、學習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信息文化等諸多文化形態(tài)交織、滲透、共生、同榮,形成了大學校園內鮮活的文化氛圍。

      3.1 大學閱讀文化是大學文化的推進器

      大學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維護社會價值準則、培育社會精英和專門人才的社會組織機構,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學文化是以大學為載體,通過一代又一代“大學人”對文明進行傳承、整理、交流和創(chuàng)新,所積累形成的精神成果以及蘊含這種精神成果的物質成果總和。大學文化建設按其內容可劃分為形而上和形而下兩個建設層面:形而上層面即大學精神、價值理念,其主要內容是大學內生并共享的精神和價值態(tài)度以及工作理念等;形而下層面即實現(xiàn)大學目的和功能的教育與學術研究的方法論層面。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內核。所謂大學精神,就是一所大學體現(xiàn)出來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的整體精神面貌,它既是昨天的,又是今天的,更是明天的。有人認為,“道德教化的精神,創(chuàng)新知識、探索真理的追求和關注現(xiàn)實、服務社會的努力是當今任何一所較好的大學都不可或缺的大學文化,而道德教化、良知哺育和價值傳承的精神(倫理價值和精神維度的訴求)構成了大學文化的核心即大學精神。”西方一些大學為了進行道德教化、良知哺育和價值傳承,充分以閱讀為途徑來涵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內在德性。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要求本科生必須在4個領域至少完成9門通識教育課程,即領域1人文學科導論,領域2自然科學、應用科學和技術以及數(shù)學,領域3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領域4世界文化、美國文化和兩性研究。其中,領域1的課程基本上就是通過閱讀經典名著而后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并盡可能把文、史、哲知識綜合在一起。主講教授每周和學生見面2次,討論由博士后學者領導,每學季讀5-8本由教授指定的經典著作,每門課寫2-3篇文章(共15頁左右)作為成績考核的依據(jù)。這樣開設的課程,從深度和廣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從而使大學精神得以保持和強化[10]。

      一個沒有書、沒有閱讀的大學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高等教育,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大學文化。當代學者何滿子說:“人當然是為了求知而讀書,為了求得理性和感性上的滿足而讀書。但不應忽視,書除了傳播文化外,它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有多方面內涵的文化?!盵11]目前我國文化發(fā)展中的矛盾和沖突在大學文化中也有突出的表現(xiàn),多元文化以各種形式沖擊著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念,對大學的辦學理念、大學生和教師的價值觀念都有影響。因此,迫切需要通過廣泛深入的閱讀和研究,對傳統(tǒng)和現(xiàn)時的精神價值體系進行新的反思,批判地選擇和吸收世界上各種先進文化和文明成果,推動我國大學文化的創(chuàng)新。

      3.2 閱讀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生力軍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精神文明建設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tài)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tǒng)、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各種規(guī)章制度、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提高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培養(yǎng)良好的校風。

      閱讀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營造讀書氛圍、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閱讀文化有益于豐富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大學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讀書活動等,盡情閱讀自己心儀的作品,如中外名著、報紙雜志、漫畫小說、心理勵志、傳記、生活健康圖書等,以擴展視野、放松心情、舒緩壓力,從而勞逸結合、輔助學習、增加交流。

      閱讀文化有益于引導大學生的學風。學??赏ㄟ^推介著作、讀書評論、讀書心得等,把大學生的閱讀引導到健康、積極、向上的軌道上來,在學校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形成良好的讀書風氣;可通過組織讀書交流會、演講會、約請名師點評等,提高大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帶動良性化閱讀潮流,引領大學生的閱讀方向,對閱讀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閱讀文化有益于舒緩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人類早就認識到了閱讀的保健和輔助治療作用,閱讀療法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它通過閱讀作品,達到修身養(yǎng)性、建立新的認知、調節(jié)情緒、重塑行為模式等目的。當大學生遇到心理困擾時,可以通過閱讀相應的書刊這味“心藥”來獲得心理幫助,排解困擾,消除顧慮和心理壓力。

      閱讀文化有益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塑造大學生的文化思想、培養(yǎng)學習的樂趣,幫助大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確立理想等。各種讀書報告會、各題書展和新書展等,可以營造濃厚的學術氣氛和閱讀氛圍,使閱讀學術著作的大學生增多,增強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12]。

      3.3 閱讀文化是學習文化的核心區(qū)

      學習不只是傳承人類文化的生命機制,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具有鮮明的文化性。學習文化是一種學習的文化環(huán)境和精神氛圍,它是一定時期內社會群體在后天所習得養(yǎng)成的各種學習特性的總和,包括體現(xiàn)其積極學習原則所形成的規(guī)范、價值、態(tài)度和哲學觀。在當今時代,學習文化與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等概念密切對應。構建學習型校園,要求人人具有學習意識和能力,學校一切物質為學習而存在,形成保障和激勵學習的有力機制,建立和健全相對穩(wěn)定的學習型組織。

      學習包括閱讀、聽講、研究、實踐等方式,在任何情況下,閱讀都是學習的最主要方式。正如季羨林所說:“人類千百年以來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等;二是書籍,以后者為主。在發(fā)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記憶;文字發(fā)明了以后,則使用書籍?!瓡鞘玛P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這樣一來,讀書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13]因此,在支撐學校成員成長的學習文化范疇中,閱讀文化是核心內容,也是學校師生始終保持進取、開放、創(chuàng)新狀態(tài)的動力。

      大學作為一個學習密集型組織,更為深層次的取向是倡導一種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理念。學校各組織之間、不同學科領域、不同層次的人群在這樣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中,共用閱讀資源,共享閱讀成果,使閱讀成為一種經?;⑵毡榛?、制度化的行為,成為全體師生員工的愿景。這樣的大學應該做到:一是重視大學生的閱讀活動;二是從教師到領導都要投入閱讀實踐;三是鼓勵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相互學習;四是使學校真正成為一個書香四溢的學習系統(tǒng);五是學校領導者真正成為學習與閱讀的領導者。在學習型校園中,重要的還在于人人都學會學習、學會讀書??桌戏蜃恿粝铝嗽S多揭示學習與閱讀規(guī)律的名言,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ⅰ懊舳脤W,不恥下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此后歷代都不乏關于學習與閱讀的真知灼見,如明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近代蔡元培的“兼容并蓄”。當代學術的迅猛發(fā)展又為學習和閱讀提供了值得珍視的新的理論與方法,例如建構主義理論、學習策略理論、認知理論、學習風格理論等。

      3.4 閱讀文化是創(chuàng)新文化的鋪路石

      創(chuàng)新文化是以創(chuàng)新為主要價值取向的文化形態(tài)。大學創(chuàng)新文化不但是大學文化的內核和精髓,也是提升大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引擎,而且還具有引領社會創(chuàng)新文化發(fā)展、提升國家或區(qū)域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責任。大學創(chuàng)新文化的內涵是很豐富的,主要包括:創(chuàng)新為榮的價值觀;理性質疑的科學精神;利于創(chuàng)新、科學合理的制度規(guī)范;以人為本、寬松寬容、公平開放的人文環(huán)境;善于協(xié)同、友好競爭的團隊精神等。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是營造一種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文化氛圍,使得大學中的每一個構成元素都活躍起來,以新的形式重新組合,形成新的體制,使大學在社會發(fā)展中更為積極和主動。創(chuàng)新文化對于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目標的關鍵。

      創(chuàng)新觀念是創(chuàng)新文化的核心,也是創(chuàng)新文化的最高層次。在創(chuàng)新文化中貫穿著一條主線,那就是崇尚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激勵創(chuàng)新和保障創(chuàng)新。一旦全社會的力量都投身到創(chuàng)新文化的事業(yè)中來,人們的創(chuàng)新觀念就會在全社會得到廣泛弘揚并普遍強化,追求創(chuàng)新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環(huán)境就會逐漸形成,創(chuàng)新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環(huán)境反過來促進創(chuàng)新文化的生成、培育、發(fā)展和繁榮。然而閱讀的不足必然帶來創(chuàng)新觀念的缺位。有人認為,“在知識經濟勃興的今天,閱讀已不僅僅關乎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更攸關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和競爭力。因為,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欠缺將極大地損害人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葆活力的源泉。有一個嚴峻的事實我們不得不面對:當代世界的知識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乃至生活方式創(chuàng)新的源頭大多不在中國,我們更多的是扮演了一個學習者和追趕者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全民閱讀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過分。”[14]

      荀子在《勸學》中告誡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眲?chuàng)新離不開知識積累與思考。據(jù)有關研究表明,在知識激增的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總量的80%以上是靠閱讀來實現(xiàn)的,且閱讀能力的高低還直接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尤其是從思維角度來說,廣泛的閱讀對知識的積累、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來自于包括大學的教育,來自于知識的熏陶,也就是來自于閱讀??梢婇喿x對于國家和民族有著何其重要的影響[15]。

      3.5 閱讀文化是信息文化的重頭戲

      信息文化是以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為主要特征而形成的文化形態(tài),它產生并形成于嶄新的信息時代。在信息文化中,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骨干形成了全新的社會基礎結構,從而帶來了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通訊方式、工作方式、決策方式等各方面的變革,進而引起了思維方式和觀念變革,引起了社會文化結構性變革,同樣也會引起閱讀的不可逆轉的變革。作為大學的成員,能否適應信息文化的要求和發(fā)展,能否在信息文化的挑戰(zhàn)中取得優(yōu)勢,直接影響著大學的前景和社會的未來。所以,培養(yǎng)推進信息文化的閱讀理念,使閱讀沿著理性的軌道前進,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

      信息文化帶來了閱讀的豐富性。傳統(tǒng)閱讀主要是紙質閱讀,信息量相對有限,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翻頁進行,是一種線性閱讀方式。而信息文化使得紙質閱讀與數(shù)字閱讀(網絡閱讀、手機閱讀、手持式閱讀器閱讀)并存。其中,網絡閱讀是超文本的方式閱讀,讀者通過一臺計算機終端登陸網絡,就可以獲得浩瀚的信息資源。網絡資源內容豐富,聲音、影像、圖文俱全,超鏈接的方式和點讀的形式使網上閱讀方式靈活,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迅速找到感興趣的信息。

      信息文化帶來了閱讀的開放性。以前任何形態(tài)的文化都是區(qū)域性的,因地理障礙造成的交流障礙是難以克服的。而全球化是信息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信息網絡的結構是開放的和高度自組織的,它聯(lián)系著世界上任何一個能連接的角落,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地球村”。網絡閱讀與檢索幾乎不受時間、年齡、資歷的限制,這就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自主閱讀空間,非常適合大學生的特點。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使人們減少了正規(guī)學習的緊張與局限,使他們心情放松、無拘無束。

      信息文化帶來了閱讀的互動性。網絡用戶不但可以實現(xiàn)一對一的信息雙向流動,而且還可以形成一對多、多對多的互動關系。隨著網絡閱讀參與者的增加,互動性越來越強,人們可以在網上隨時以匿名方式瀏覽各種信息,發(fā)表各種看法,如發(fā)帖子、發(fā)評論,寫心得、網上討論等等。這樣的閱讀更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讀者鮮明的個性和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但是同時,這又要求人們要有高度的自治性和自律性[16]。

      同時,信息文化也給閱讀帶來了新問題。一是信息污染的影響。網絡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多層次的超級文本,但缺乏“編審”“守門員”等把關人的必要過濾,因而顯得繁雜、混亂、精度低;人們閱讀時難以分辨哪些信息對自己更有用,容易停滯在淺閱讀的層面。二是容易給健康帶來影響。熒屏輻射對人們身體健康不利,長時間接觸會造成視力下降、精神疲勞等。這些問題應該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1] 朱永新. 應該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zhàn)略[N]. 光明日報,2009-06-07(4).

      [2] 王余光,汪 琴. 關于閱讀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J]. 圖書情報知識,2004(5):3-7.

      [3] 王靜美,朱明德. 中俄公民閱讀文化比較[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3):42-44.

      [4] 李 莉. 大學圖書館培育閱讀文化初探[J]. 民族論壇,2010(9):53-54.

      [5] 孫 穎. 閱讀文化及其建設策略[J]. 圖書館論壇,2010(1):1-4.

      [6] 朱光潛. 朱光潛談美[M]. 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127.

      [7] 王 龍,鄔衛(wèi)華. 閱讀的文化研究論綱[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6):53-55.

      [8] 肖仙桃,王丹丹. 用戶信息環(huán)境、信息行為及信息需求發(fā)展趨勢[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1):40-43.

      [9] 李鐵范,王建軍. 論校園閱讀文化建設[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8(5):27-29.

      [10] 葉青春. 論大學文化、大學精神與當前校園文化建設[J]. 莆田學院學報,2009(2):93-96.

      [11] 張印三. 名家讀書箴言[M]. 青島:青島出版社,1993:6.

      [12] 郝天俠. 閱讀文化與大學校園文化的互動建設[J]. 圖書館學刊,2009(3):54-56.

      [13] 季羨林. 講真話:季羨林人生箴言錄[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97-198.

      [14] 張 賀. 涵養(yǎng)一個“書香中國”[N]. 人民日報,2009-04-22(4).

      [15] 禹門生. 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N/OL].光明網,2009-04-07[2011-03-15].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09/04/07/002720277.shtml.

      [16] 楊艷利,刁愛蘭. 信息時代的網絡閱讀[J]. 新聞世界,2010(2):80-81.

      TheConnotationandPositionofUniversityReadingCulture

      Zhang Huaitao

      Library of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1191, China

      University reading cultu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henomena presented and the patterns implied in university reading, concerns reading concept, reading behavior, reading environment, etc. I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university culture, campus culture, learning culture, innovation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culture, and it presents its own prominent features as well.

      university reading culture; reading concept culture; reading behavior culture; reading environment culture

      *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大學閱讀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0BZH004)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G252

      張懷濤,男,1957年生,研究館員,中原工學院圖書館館長,信息資源研究所所長,鄭州大學、黃淮學院兼職教授,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教育部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委員,期刊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閱讀與心理健康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及學術委員會主任,河南省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科技情報學會常務理事,常年講授“信息檢索”、“信息咨詢”、“閱讀學”等課程,發(fā)表論文120多篇,出版專著16部。

      猜你喜歡
      大學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留白”是個大學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誰遠誰近?
      句容市| 安泽县| 泾川县| 香港| 龙岩市| 永嘉县| 陕西省| 阿图什市| 徐州市| 香格里拉县| 江源县| 察雅县| 三明市| 波密县| 英吉沙县| 社旗县| 巴青县| 南丹县| 林芝县| 昂仁县| 徐闻县| 翁源县| 迭部县| 新平| 滦南县| 加查县| 无棣县| 土默特右旗| 珲春市| 六盘水市| 昆山市| 丁青县| 玛多县| 调兵山市| 齐齐哈尔市| 鸡泽县| 大名县| 陇南市| 铜鼓县| 东辽县|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