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東北師范大學日本研究所,吉林長春 130024)
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著名企業(yè)家,也是一名優(yōu)秀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曾經(jīng)評價:“根據(jù)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yè)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稻盛先生在他的演講和著作中對“幸?!边@個詞用得并不多,但他的“敬天愛人”、“利他精神”、“對他人始終抱有同情和歉意”等思想無不深刻體現(xiàn)了其敏感細膩的幸福觀,本文試圖挖掘這些思想瑰寶,和大家分享一下稻盛先生的“幸?!?。
以“敬天愛人”為幸福
“敬天愛人”是稻盛哲學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幸福觀的核心。他堅信宇宙中存在一種意志。從宇宙大爆炸產(chǎn)生質(zhì)子、介子到產(chǎn)生無機物再到產(chǎn)生有機物,再由有機物合成原始生命,最后原始生命進化成人,在這個過程中,這種“宇宙意志”一直在起作用,指引萬物的發(fā)展進化,當人的思想與“宇宙意志”相一致,他就和諧地存在于宇宙中,身心會得到最大的幸福和滿足。
另外,作為“敬天愛人”思想重要組成部分的“環(huán)保理念”,稻盛先生也有很深的認識。他“認為造成環(huán)境問題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積極的破壞,如砍伐熱帶林;另一個是消極的破壞,即與破壞環(huán)境相關聯(lián)的污染,空氣的污染和水的污染就是如此”,“必須把這種污染和破壞區(qū)別開來,從兩個方面嚴加譴責,這樣才能采取有效的對策”[1]。
2009年 11月 1日,稻盛和夫冒雪來北京參加會議。他接受了中央電視臺《商道》欄目的專訪,當主持人問他“看著美麗的雪景,心情如何”時,稻盛的回答令人感動:“看著雪景我就想,北京是個降水少的城市,這場雪是大自然的恩賜,想必大自然里的動植物們都很喜悅,雖然下雪給我?guī)砗芏嗦闊?非常地辛苦,但是我的這點苦,能換來動植物們的喜悅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2]是的,這就是稻盛和夫,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一個對人類、對世間萬物有著終極關懷的哲學家,一個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最大幸福的睿智老人。
以“利他”為幸福
“利他”精神是“敬天愛人”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稻盛先生說:“人的內(nèi)心充滿至深至純的幸福感,不是在滿足自我,而是在滿足了他人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利他”精神才能使人獲得靈魂深處的滿足,獲得“至深至純”的幸福感。關于這一點稻盛先生最常舉的例子就是他在出家化緣時,一個并不富裕的大嬸給了他 100日元,他形容那種感覺是“就像被電擊了一樣,心里頓時充滿了難以名狀的幸福感”,這更加堅定了他的“利他”之心,因為“利他”行為不僅能給他人帶來幫助,也能使自己獲得莫大的幸福和滿足,這同時也與“敬天愛人”思想相一致。
稻盛先生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親身去實踐的。他在創(chuàng)立 DD I時就反復問自己:“你加入電氣通信事業(yè)真是為了國民嗎?是否混雜了為公司或個人謀利益的私心?或者,是否是為了受到社會的關注而自我表現(xiàn)呢?動機是否純粹、沒有一絲污點”,當確信自己毫無邪念時,他才義無反顧地干下去。稻盛先生認為,人的任何才能,都是上天的恩賜,人的任何財富都是屬于全人類的,個人只不過是暫時保管,這些財富只有為全人類服務時才會有用,個人才會產(chǎn)生與宇宙相和諧的幸福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稻盛先生于 1983年開辦“盛友塾”(盛和塾前身)來幫助中小企業(yè)經(jīng)營者進行經(jīng)營,1985年設立“京都獎”來獎勵在尖端技術領域、基礎科學領域、精神科學和表現(xiàn)藝術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通過這些方式,稻盛先生將自己的財產(chǎn)回饋社會,自己同時也獲得了最大的滿足和幸福。
稻盛先生說:“說起利他,聽起來好像有點過于偉大,其實一點也不。給小孩吃美味的食物,希望看見妻子喜悅的表情,讓勞苦一生的父母過得舒適,像這樣對周圍人的一點體諒、關心就已經(jīng)是利他的行為了”[3],所以,“利他”并不難,只要我們有“敬天愛人”的思想,把周圍的人都當做自己的親人,“利他”行為就自然產(chǎn)生了,而自己也能從“親人”的滿足中得到由衷的幸福。
以“知足常樂”為幸福
稻盛先生在《回歸哲學》這本書中探討了為什么戰(zhàn)后日本人的工資大幅度增加,卻感受不到幸福。他認為“不知足的人,永遠不感到滿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感到富裕,因而也就永遠不能實際感受到富裕。歸根結底,只有‘知足的人’才能實際感受到富裕。有了‘知足’這一精神結構的主心骨,才能實際感受到富?!薄5臼⑾壬J為,人們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欲望太大,這使人想起著名經(jīng)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的幸福公式:幸福 =效用/欲望 (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務帶給人的滿足程度)。在效用不變的條件下,欲望越高,幸福感越低;而欲望越低,幸福感就越高。比如在同樣都是每月 2 000元工資的條件下,有的人覺得吃喝足夠很幸福;有的人覺得不能吃好穿好很不幸福,這都是欲望不同使然。所以,稻盛先生認為,人們?yōu)榱颂岣咝腋8芯蛻摻档陀?學會知足。有人可能認為這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方式,但是生活和發(fā)展本身不就是為了追求幸福嗎?金錢、愛情、婚姻都只是我們實現(xiàn)幸福的一種手段,既然這樣,我們?yōu)槭裁床贿x擇簡單的“降低欲望”來達到幸福呢?
另外,有時候人們的不知足不僅僅是對自己所處的現(xiàn)狀不滿足,更主要的是來源于和他人的比較,即所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對此,南亞山國不丹的國師卡瑪·尤拉有深刻認識:“如今,問題的一部分在于,我們陷入到一種競爭的心理之中。幸福成了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別人幸福你就不能感到幸福,因為這意味著別人超過了你。我認為,我們可以過一種沒有比較的生活”[4]50。所以說,“知足常樂”、“過一種沒有比較的生活”才能達到最大的幸福。
以“真誠”為幸福
稻盛先生說:“成功者要有強烈的好勝心,但是,企業(yè)家精神的深處,還要有真誠、同情和親善”,“我總是盡力使企業(yè)根植于人心之上,這樣別人才會來愛你。簡明地說,我一直把立足點放在成立和維持公司,以及和所有的員工建立起有意義的關系上”。京瓷公司自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就貫徹“玻璃般透明的經(jīng)營”,也就是說,現(xiàn)在有多少訂單,與計劃相比落后多少;利潤是多少,這些利潤是如何使用的;現(xiàn)在公司的處境怎樣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僅要向干部,而且要向基層員工公開。還有就是領導人必須以身作則,帶頭保持光明正大的工作作風,決不能允許經(jīng)營高層挪用公款和用公款隨意招待[5]。這種真誠的透明的管理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責任感和對公司的信任感,使員工心甘情愿地為公司為自己努力工作。
我國目前是一個多少缺乏誠信的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不信任,在這種情況下,真誠的交流和溝通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有必要學習稻盛先生的“真誠”來經(jīng)營我們的人生,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降低我們生活的“制度成本”,還由于大家“真誠”相對、彼此透明,可以毫無障礙地交流、共事,使整個社會處于一種和諧的氛圍中,個人的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以“感恩”為幸福
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的生命是父母賜予,維持生命靠的是自然界的空氣、水、動植物等,離開他們,我們的生命將不復存在。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我們其實只是參與宇宙循環(huán)的一小部分,如果沒有我們的話,宇宙照樣正常運行,能量也不多不少。所以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幸運,我們的終極意義就是促進宇宙循環(huán)有序、和諧地進行,對宇宙萬物存“感恩”之心。正如稻盛先生所說:“我活著,不,讓我有活著的機會,我當然要表示感謝,這樣我就會感受到幸福。有了這樣一顆能感受幸福的心,我就能活得更加滋潤,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我相信這一點”。
稻盛先生每次禱告時都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謝謝”,并且他認為這種“感恩”之心會在人們之間傳染,因為它會產(chǎn)生一種和諧的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小生命融入了大生命,小快樂變成了大快樂,幸福也不再遙不可及。
以上從“敬天愛人”、“利他”、“知足常樂”、“真誠”、“感恩”五個方面論述了稻盛和夫的幸福觀。其中“敬天愛人”是稻盛和夫幸福觀的核心。因為“敬天愛人”指出了人類意志只有與“宇宙意志”相一致、相協(xié)調(diào)的時候,人類才有可能正常生存下去,才有可能獲得幸福,而其他四個方面是對“敬天愛人”思想的具體展開。
稻盛幸福觀的現(xiàn)實意義
美國《獨立宣言》開頭部分有一段很有名的話:“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創(chuàng)造了平等的個人,并賦予他們?nèi)舾刹豢蓜儕Z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睍r至今日,“生命權”和“自由權”早已廣為人知,而唯獨“幸福權”好像被人們遺忘。這難道是因為人們對“幸福”不重視嗎?肯定不是,而是因為在過去的幾百年中,“幸?!币恢北黄渌麅蓚€字代替,那就是“利益”[4]134。的確,在物質(zhì)生活極度貧乏的年代,也就是人們的需求水平處于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的較低層次的時候,物質(zhì)利益就代表“幸?!?。但實際情況是,現(xiàn)在的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物質(zhì)生活已經(jīng)極大豐富,需求水平也早已處于馬斯洛提到的較高層次,而人們依然把追求物質(zhì)當做追求“幸福”的手段。本文認為,我們每個人甚至有些政府、國家都有一種追逐物質(zhì)或金錢的“慣性”,也就是我們在潛意識里認為錢越多越好、錢多好辦事,而往往忽略了金錢只不過是達到幸福的一種手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重新確立自己的幸福觀,而稻盛先生的幸福觀就能給我們很大啟示。
首先,從個人層面來講。我國目前處在一個道德觀下滑的時代。近年來相繼發(fā)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jīng)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一部分人的“道德底線”已經(jīng)失守,各行各業(yè)的潛規(guī)則盛行。個別人對于物質(zhì)財富的追求已經(jīng)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追逐金錢的巨大“慣性”使人們來不及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浮躁的狀態(tài)。在這種轉型期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個人應該怎樣重新塑造自己的幸福觀,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呢?
稻盛先生“敬天愛人”的幸福觀告訴我們,宇宙中存在一種促進萬物生長發(fā)育的“宇宙意志”,個人的意志只有與“宇宙意志”相一致時,個人才能正常發(fā)展得到幸福。而我們?nèi)绻麨榱俗非笪镔|(zhì)財富不惜以損害他人的健康為代價,這顯然違背了“宇宙意志”,這樣我們當然得不到幸福。所以說,要幸福就要“敬天愛人”。
再比如,稻盛先生“知足常樂”的幸福觀告訴我們,只有知足才能感受到幸福,只有降低欲望才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有很多的貪官和奸商,他們本來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他們的欲望太大,總是覺得自己的錢不夠,結果做出違背“宇宙意志”的事,最終受到懲罰,當然他們更不可能得到幸福。所以,要幸福就要“知足常樂”。還有,稻盛先生“感恩”的幸福觀告訴我們,我們不是獨立地存在于世界上,要想與天地萬物和諧地共存,就必須要常懷“感恩”之心。前幾天,一位上海的留學生因為母親寄錢寄晚了而在機場刀刺母親的事件實在是令人痛心。這位留學生不光不對母親懷有“感恩”之情,還因為這么一點小事而動了殺人之心,他的心胸如此狹窄,當然也不可能幸福。所以說,要幸福就要有“感恩”之心。
其次,從國家層面來講。目前,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過程中最看重的依然是 GDP,而 GDP的增加只是增進人類幸福的一個過程、一種手段,社會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增進人類的幸福,而絕不是增加 GDP。那么,具體應該怎樣增進人類的幸福呢?讓我們從稻盛先生的幸福觀中尋找一些啟示吧。
稻盛先生“敬天愛人”的幸福觀告訴我們,對于宇宙中存在的“宇宙意志”,個人要有一種“博愛”精神才能與“宇宙意志”協(xié)調(diào)一致,獲得幸福,而“博愛”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熱愛自然、熱愛環(huán)境;稻盛先生“真誠”的幸福觀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經(jīng)常進行真誠的有效的交流溝通,才能彼此完全理解、毫無障礙地共同生活,獲得幸福。
近年來,對稻盛先生這種幸福觀理解得最好的國家和地區(qū)當屬亞洲小國——不丹。20世紀六、七十年代,整個西方都處于經(jīng)濟高速增長時期,而不丹第四代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在當時敏銳地感覺到了西方在經(jīng)濟高速增長,科技、交通、醫(yī)療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似乎忽略了某些東西,丟失了某些東西。他開始思考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文化和信仰的流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日益減少,人們丟失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沒有了可以堅持的信念等諸多現(xiàn)象,他提出了創(chuàng)建幸福社會的理念,指出國家發(fā)展的目的是為了國民生活更加幸福,不要單純?yōu)榱税l(fā)展經(jīng)濟而發(fā)展經(jīng)濟[4]32。所以,不丹比其他國家都更加重視保護環(huán)境、更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更加重視“知足常樂”。這些都是與稻盛先生的幸福觀是一致的。如今不丹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幸福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
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個人和國家到底應該怎樣確立正確的幸福觀呢?稻盛先生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稻盛先生創(chuàng)立的京瓷公司的經(jīng)營理念是:在追求全體員工的物質(zhì)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及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做貢獻。這讓我想起了孟子的一句名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也可以看做孟子的一種幸福觀吧,結合京瓷公司的經(jīng)營理念,將“達且兼濟天下”作為個人追求的幸福觀應該是可以考慮的。對于國家來說,“硬發(fā)展是沒道理的”,“幸福是硬道理”的觀念應該得到政府和大眾的理解。
[1][日 ]稻盛和夫,梅原猛.回歸哲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58.
[2]http://v.ku6.com/show/7mrqOdl5NrPvql4p.h tml.
[3][日 ]稻盛和夫.活法[M].上海:東方出版社,2010: 156.
[4][不丹]卡瑪·尤拉,沈顥.國民幸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5]龍兆.要規(guī)模還是要利潤 [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