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愛國將領王以哲

      2011-03-23 03:16:52孟憲宇
      黑龍江史志 2011年14期
      關鍵詞:東北軍張學良紅軍

      孟憲宇

      (賓縣地方志辦公室 黑龍江 賓縣 150400)

      王以哲,原名王海山,字鼎芳。1896年出生于吉林省賓州廳城池東偏臉子屯(今黑龍江省賓縣賓州鎮(zhèn)新立村東偏臉子屯)。1911年就讀于賓州府中學堂,1920年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事學校第八期步兵科。畢業(yè)后,歷任東北陸軍軍士教導隊排、連、營長等職。王以哲在軍士教導隊任職期間,著有《步兵操典詳解》一書,為當時東北軍初級軍官所喜讀。1925年,郭松齡“倒戈反奉”時,王以哲被任命為上校團長,率部開往興隆店、巨流河一帶阻擊郭軍東進,并建議將鐵路沿線的水塔盡數(shù)破壞,致使郭軍團因火車缺水不能前進,失去戰(zhàn)機。奉軍大舉進攻,郭松齡失敗。1926年,以“討赤”為名,率部入關,參加攻打馮玉祥的南口戰(zhàn)役。南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王以哲團擔任主攻任務,由于平時訓練有素,作戰(zhàn)勇敢,加之指揮得力,取得勝利。王以哲在軍閥混戰(zhàn)中,顯露才干。1928年初,升為第十九師中將師長,7月改任第一旅中將旅長。是年底東北軍“易幟”,任陸軍獨立第七旅旅長,駐守沈陽。1932年夏,調任北平軍事委員會第一處中將處長,兼任一○七師師長。1933年提升為六十七軍軍長。

      擁護“易幟”和全國統(tǒng)一

      1929年元旦,東北4省“易幟”,一律改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是日,全旅官兵集合在北大營操場,王以哲旅長訓話,說明為什么“易幟”和國旗的由來。他說:“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成功,全國統(tǒng)一,我們東北完全擁護這一壯舉。革命成功是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它,保衛(wèi)它,人民不再受內戰(zhàn)的災難了。我們全旅官兵從今天起,要加強訓練,成為勁旅,保國家,御外侮,雪恥辱,以盡我們軍人保國衛(wèi)民的天職……”。這篇講話全文,后來油印成冊,發(fā)給連、排作為向士兵進行教育的材料。

      嚴格治軍,注重官兵培養(yǎng)

      1928年,東北陸軍第一旅第十七團由沈陽移防昌圖縣紅頂山,王以哲為了考查該團軍紀,派旅部參謀及兩名士兵,穿便衣,尾隨查訪,了解軍風軍紀。士兵借群眾一針一線未還,白吃群眾一塊咸菜、一口大醬的細小之事也都查清,由群眾出結畫押,作為甘證,進行處理。這種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嚴肅軍紀的作風,在東北軍中是少有的。

      王以哲在治軍中很重視官兵的培養(yǎng)。在旅部籌辦一個步兵訓練班,對上尉以下的軍官普遍進行6個月輪訓,聘請由日本步兵學校畢業(yè)的杜長齡負責主持,王維藩、馬振夷、王肇治擔任步兵教官,何宏遠擔任炮兵教官。同時,又從各團、營、連挑選有文化的士兵120人,組成一個士兵隊,培育部隊的班長。1929年,王以哲向張學良建議,成立東北學生隊,派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的汲紹剛任隊長,招考年滿16歲的高小畢業(yè)生500人入隊受訓,3年畢業(yè)后,再入講武堂深造。

      王以哲親自編寫“旅訓”、“旅歌”和士兵問答12條,印發(fā)到營、連、排,貼到兵舍、講堂內,作為早晚點名時必須進行教育的科目。這在東北軍中也是別開生面的。所以,當時有人諷刺說:“王老鼎竟出洋相”、“王三角(其三角眼)出風頭了!”

      1930年,在全旅連長以上軍官會議上,王以哲提出實行“軍工制”一案,受到與會者的普遍贊同。會后,以營為單位分別成立皮鞋廠、縫紉廠、織布廠、牙粉廠、毛巾廠、織襪廠、手套廠和布鞋廠等。原料向商號采購,產品除供給本旅官兵需用外,余者到市面推銷。與此同時,還號召利用營房內外閑田隙地種蔬菜,營房炊事班養(yǎng)豬。各營、連積極響應,認真執(zhí)行,士兵生活得到改善。

      敗走北大營,平津大戰(zhàn)日軍

      1931年8月,王以哲將軍將日本帝國主義連續(xù)制造的“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和搜集日軍動態(tài)加以研究,親赴北平向張學良報告并請求回師御敵。張學良派人赴南京向蔣介石請示,但所接到的卻是“竭力退讓,避免沖突”的命令。9月18日夜,日軍炮擊第七旅駐地北大營,王以哲含辱忍痛執(zhí)行不抵抗命令,部隊受到慘重損失,不得不離開駐地,率部進關。1933年王以哲率部開到古北口、密云、懷云一帶,阻擊由熱河企圖進犯平津的日軍。在古北口與日軍發(fā)生激戰(zhàn),重創(chuàng)日軍,受到國人贊揚。10月,王以哲旅調到灤東地區(qū),協(xié)同二十九軍宋哲元部與日軍作戰(zhàn)。是年秋,王以哲被提升六十七軍軍長,開赴京漢線的駐馬店、信陽一帶進行整訓。

      反對內戰(zhàn),主張與紅軍合作共同抗日

      1934年,六十七軍從河北抗日前線調到大別山參加內戰(zhàn)。王以哲反對內戰(zhàn),對紅軍作戰(zhàn)持消極態(tài)度。次年夏秋之交,蔣介石又調東北軍開赴陜北,繼續(xù)“剿共”。六十七軍尾隨紅二十五軍開到陜南、洛川、延安等地。9月下旬,東北軍一一○師在勞山被紅軍伏擊全殲。10月,六一九師在榆林被殲,團長高福源被俘。11月,直羅真戰(zhàn)役,一○九師全部及一○六師1個團被殲。東北軍在“剿共”中連遭重創(chuàng),南京政府卻削減番號,減發(fā)兵餉,死者不撫恤,生者不安置。東北軍官兵就此深感不安,致使張學良、王以哲等不得不探索新的出路。

      1935年末,紅軍放出被俘的六一九師團長高福源回東北軍傳遞消息。他先見王以哲講述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停止內戰(zhàn),槍口一致對外,援助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王以哲認識到東北軍的前途,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就在于團結抗日了。這時,王以哲毅然向張學良建議與紅軍合作,并密令高福源去西安晉見張學良面陳機宜,接受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愛國政策。1936年初,張學良與王以哲密商東北軍轉變大計,并密囑王以哲與紅軍聯(lián)系。同年2月25日,王以哲在洛川會見中共中央聯(lián)絡局長李克農和蘇維埃政府貿易局長錢之光等人。雙方局部合作達成口頭協(xié)議。政治上,贊同紅軍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主張;軍事上,確定雙方互不侵犯,各守原防的原則;經(jīng)濟上,恢復紅、白區(qū)通商。3月5日,王以哲陪同張學良與李克農、錢之光會晤,約定中共中央負責人與張學良進一步會談。紅軍派劉向三到六十七軍擔任聯(lián)絡員工作,4月9日,王以哲又陪同張學良與周恩來舉行著名的延安會談。雙方共商救國方略,討論逼蔣抗日的可能性。還就兩軍停戰(zhàn),互相通商,互派代表等問題達成協(xié)議。以后,王以哲派親信副官王政負責設立秘密交通站,彈藥、武器及各種物資,不斷的秘密運往紅軍控制地區(qū)。中共干部、聯(lián)絡人員和作家丁玲、外國友人斯諾、馬海德以及肩負重任赴西安的葉劍英等都從此過往。王以哲在六十七軍中掩護、安排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中共地下黨員孫達生,經(jīng)杜仲遠、高崇民介紹,受到王以哲熱情接待,并委任孫達生為少校秘書。孫達生、高崇民秘密撰寫和印發(fā)抗日反蔣的小冊子《活路》,被國民黨特務發(fā)現(xiàn),高崇民被通緝。王以哲因在軍中窩藏“共產黨分子”而受南京政府警告。但他不動搖,將從平津來的進步學生20多人,安排到六十七軍教導隊,向部隊輸送抗日力量。

      1936年8月,毛澤東親筆致函王以哲,介紹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政府談判的情況。同時,就“蔣氏將于西南問題解決之后進攻東北軍”的消息向張學良、王以哲通報。10月,蔣介石調集胡宗南所部10余萬人組成左路軍,令王以哲指揮東北軍7個師組成右路軍,妄圖趁紅軍二、四方面軍剛到陜北,立足不穩(wěn)之際消滅。王以哲將自己所部及胡宗南等部的前進路線、行整時間通報給紅軍。由于東北軍的拖延,胡宗南孤軍深入,在山城堡中紅軍埋伏,3個軍被擊潰,1個半旅被全殲。

      “西安事變”的主要參與者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王以哲、孫蔚如、于學忠、劉多荃、何柱國、董英斌等高級將領貫徹執(zhí)行張學良和楊虎城捉蔣兵諫的命令,并同張、楊聯(lián)名通電全國,提出八項救國主張?!拔靼彩伦儭碑斕?,王以哲向中共中央通電,報告了捉蔣消息。12月14日,西北“剿總”撤銷,組成抗日聯(lián)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王以哲、孫蔚如、何柱國組成聯(lián)合參謀團,王以哲被任命為抗日援綏軍第一軍團副軍團長,準備北上對日作戰(zhàn)。16日,南京政府組成“討逆軍”,并派飛機轟炸,西北內戰(zhàn)風云密布。張學良、楊虎城邀請中共中央派代表赴西安共商大計,中共中央及時地作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決策,派周恩來、葉劍英、博古等為代表赴西安。經(jīng)過艱苦努力,西安各方與南京談判獲得初步結果,達成改組政府,驅逐親日派,停止剿共,聯(lián)合紅軍抗日等六項協(xié)議,蔣介石獲釋。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被扣押。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東北軍、西北軍(十七路軍)內爆發(fā)與南京“和與戰(zhàn)”的爭論。部分少壯軍官反對與南京和談,主張拼死一戰(zhàn);部分元老派將領從大局出發(fā),主張和平解決。中共中央代表從國家、民族利益出發(fā),苦口婆心地勸說,力主和平解決,維護三位一體(中共、東北軍和西北軍),團結、穩(wěn)定的西北大局。但是,東北軍內部少數(shù)人公開反對和平解決西安問題,在群眾面前辱罵共產黨的主張。他們以“救張”為名,大哭大鬧,要求開戰(zhàn),進而密謀殺害東北軍高級將領,篡奪東北軍領導權。

      張學良被扣后,王以哲成為東北軍及紅軍聯(lián)合的核心,因而成為極少數(shù)野心份子反對和平、反對共產黨,篡奪東北軍大權的最大障礙。1937年1月31日,周恩來、楊虎城、于學忠、何國柱和王以哲等,在王以哲家召開三方高級會議,決定三位一體,爭取用和平、政治手段營救張學良的方針。極少數(shù)人反對和平主張,造謠誣陷王以哲主持和平是想投靠南京政府,欺騙輿論,煽動不明真相的少壯軍官對王以哲不滿,以此為殺害王以哲、何國柱等的借口。2月2日早晨,他們以開會為名,將東北軍、西北軍部分中級軍官騙至集會地點,宣布所謂“除奸”計劃,立即派人執(zhí)行。臥病在家的王以哲突遭襲擊,慘死在血泊之中。同時遇難的還有宋學禮、蔣斌、徐芳等。王以哲遇害后,周恩來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前往吊唁;毛澤東、朱德等發(fā)了唁電。

      建紀念館與公園,緬懷王以哲將軍

      1996年在政協(xié)哈爾濱市委員會支持下,在賓縣城西南角的賓縣烈士陵園內建王以哲將軍紀念館。館內有200余幅照片,20余文獻,其中有鄧穎超、徐向前、張學良為王以哲將軍題詞照片,以及國家民政部于1985年頒發(fā)的《王以哲烈士證書》。2004年,中共賓縣縣委、縣政府在此建以哲公園。

      猜你喜歡
      東北軍張學良紅軍
      少寨紅軍橋
      張學良:新舊動能轉換絕非一日之功
      商周刊(2018年11期)2018-06-13 03:41:54
      十送紅軍
      老友(2017年12期)2018-01-23 06:40:32
      再唱十送紅軍
      倔強的小紅軍
      張作霖竟然這么帥,比張學良顏值更高
      張學良六愛
      海峽姐妹(2015年8期)2015-02-27 15:12:59
      淺析1928—1936年張學良對日態(tài)度
      黑龍江史志(2014年7期)2014-11-24 22:08:23
      論西北“三位一體”大聯(lián)合的形成及其歷史地位
      劉瀾波抗日救亡活動之武漢篇
      田阳县| 丰原市| 游戏| 金秀| 青田县| 青冈县| 会东县| 东乌珠穆沁旗| 新竹市| 襄城县| 开原市| 娄底市| 珲春市| 翁牛特旗| 肇庆市| 关岭| 光泽县| 海安县| 普格县| 伽师县| 台山市| 大名县| 将乐县| 栖霞市| 博罗县| 耒阳市| 左权县| 米林县| 思南县| 无为县| 莆田市| 启东市| 余干县| 汨罗市| 改则县| 贵德县| 兰溪市| 五寨县| 景泰县| 团风县|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