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守望者的熱愛與痛惜
      ——楚風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2011-04-01 18:49:43徐明旭
      池州學院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獸性小說精神

      徐明旭

      (新街中學,安徽 天長 239324)

      守望者的熱愛與痛惜
      ——楚風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徐明旭

      (新街中學,安徽 天長 239324)

      “全球化語境”中的當代文學敘事呈現出紛繁的價值觀念,如何堅守普世價值立場而又有所突破與創(chuàng)新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無法回避的問題,亦折射出漢語寫作的某種困境。論者從思想蘊涵、藝術特色、價值立場等角度出發(fā),對當代小說寫手楚風的創(chuàng)作展開述評,就此問題作一些具體探討。

      自我缺席;語言;守望;困境

      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較少地關注當代文學,似乎成了我的一個偏好,因為我總覺得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缺乏深層的精神敘事。小說寫手楚風的寫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這個觀點,楚風也以一種守望者的姿態(tài)站立在我的精神視野中。

      1 思想蘊涵

      評論小說首先要回到作品的敘事現場。楚風的敘事現場總是透露出一種精神的緊張。這種緊張不是憑借作品的意境或者敘事風格展現出來,而是通過作品的思想蘊含得以彰顯。楚風的《獸性》、《骨瘦如柴》和《邊吹泡泡邊唱歌》等作品便包含著這樣的緊張,展示出自我缺席的紛繁鏡像。這里且以這三篇作品為例進行敘述和評論。

      小說《獸性》描寫了人性和獸性的對峙和錯位。在這里,動物生靈表現出具有人格意義的善良、真純、堅忍和執(zhí)著,而人則表現出本性中的陰暗:貪婪、自私、猥瑣、殘酷,缺乏對生命應有的同情與悲憫。在作品提供的場景中,人性與獸性悄然對視并且展開了激烈較量。動物一再退避,似乎要以自身的光芒喚醒主人早已沉睡的良知,但悲壯行動沒有取得主人憐愛與同情。甚至在經歷死亡威脅而被動物挽救之后,主人依然本性不改,一再突破道德底線,向真純的獸性瘋狂進擊。這種對峙與較量最終以動物與人的共同毀滅而告終。

      楚風顯然采用了隱喻的方式揭示出自我缺席之后人性到底能走多遠。如果從精神分析角度來看,這并不難理解。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格劃分為三個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氨疚摇钡臉嫵墒窃嫉纳灸埽瑹o條件地按照“快樂原則”行動,沒有道德是非和時空限制。而“自我”則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識的部分,行為準則是“現實原則”,根據現實條件和客觀環(huán)境來調整本我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俺摇眲t是道德化的自我,用自我理想來確立行為目標,用良心來監(jiān)督行為過程,使自我擺脫本我的糾纏,按照社會規(guī)范和要求活動。這三部分在人格構成中,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心理需要和遵循不同的運作原則,因而往往相互矛盾、沖突。

      在我看來,《獸性》表現出來的純美獸性隱喻著人的“超我”,而主人的陰暗本性則隱喻著“本我”。作為調節(jié)“本我”與“超我”矛盾沖突的“自我”在這個過程中成了缺席者。而正是“自我”的缺席使得作品折射出人的陰暗本性所能達到了程度,或者說是人在喪失理性藩籬后的瘋狂所能達到的程度。這是喪失“自我”的行尸走肉,對待動物的瘋狂態(tài)度其實是對生命的漠視:可以因為利益、可以因為喜好、可以因為無聊、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因為而對動物殘暴施虐。這種對生命的漠視足以毀滅人的自身,小說結尾明確揭示了這一點。

      “自我”在生命過程中的缺席無疑是人的一種扭曲的生存狀態(tài)。這種扭曲在不同的生命個體那里有不同的表現和不同的應對方式,小說《骨瘦如柴》展示的便是這個內容。和《獸性》中簡單的二元對立不同,《骨瘦如柴》有著更廣闊的生存背景和更豐富的生命鏡像,也在深刻的層面上揭示出人的生存困境。

      《骨瘦如柴》著力刻畫了一位名叫“蓬頭士”的文人形象。他享有許多文人一生追求而鮮能如愿的盛名,在世俗的眼光里是沒有遺憾了??墒窃谛袑⒕湍镜臅r候,“蓬頭士”真正認識到自己把一生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應景文字上,沒有寫過自己鐘愛的文字。他對“我”說:

      “……我的遺憾是永恒的,我的日子屈指可數,但我一生也沒寫過我滿意的文章?!?/p>

      在“蓬頭士”人生經歷中,精神人格的“超我”部分放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而“自我”被排除在了精神世界之外,這一結局成為無法挽回的人生悲劇。

      同樣的悲劇還在更多不同的人那里展現出來。在琬城中心廣場,一群喪失“自我”的文化銷毀者舉行了恣意狂歡,以夸張甚至怪誕的言語行動譜寫出了地道的“后現代宣言”。這個“宣言”在解構意義、解構崇高的同時也解構了生命存在的理由,人的生存也便降格為動物生存。這些所謂文化銷毀者的行為藝術,其背后都有一個放大了的、找不到出路的“本我”。

      《邊吹泡泡邊唱歌》看似語調輕松,趣味橫生,但作品背后分明透射出深刻的憂郁和緊張。小說描寫了一群快樂生活、茁壯成長的小學生,他們“是天真與遺忘,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游戲,一個自轉的輪,一個原始的動作,一個神圣的肯定”[1]。他們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完美融合。可是他們的“自我”正隨歲月與生活的磨礪緩緩失落。他們的腳步被要求整齊劃一,喊出響亮的口號,他們的睡姿被規(guī)范要求并受到監(jiān)督,他們的頑皮話語和疑問被當作違法亂紀,他們正被教導要“聽話”而成為“有用的孩子”。

      小說中的靈子老師應該也有過純真的童年,可是我們看到的靈子已經走出了純真,成為“超我”占據人格主體、言行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人。她正以教師的身份職責要求孩子們完成社會對于他們的角色期待。但是外部世界施加給孩子的許多規(guī)范并不順應孩子的天性,這其實是“超我”對“自我”的擠壓。這種擠壓所帶來的沖突是難以調和的:人,終究要穿過童年的感性與燦爛陽光,不可避免地走向成熟的希望與絕望。但是總有許多人,當他們融入社會之后又將自身最初的境遇施加給新生的孩子們,如此循環(huán)往復。

      “自我”的缺席與尋求是生命個體對自身人格的審視與超越,是從精神意義上擺脫顫栗與不安的艱難選擇。正是這一點帶來了楚風小說敘事的精神緊張,同時也生長出小說的美學氣氛。

      2 藝術特色

      瓦爾特·本雅明認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應該具有“靈韻”(Aura),也就是說,藝術品的誕生應具有即時即地性,是“……在一距離之外但感覺上如此貼近之物的獨一無二的顯現”[2]。本雅明的這一美學原則啟示我們,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美學境界與表現方法應當是深刻而獨特的。就文學創(chuàng)作來講,優(yōu)秀作品須能喚起令人沉醉癡迷的審美體驗,同時形成個性鮮明的語言系統。這兩方面,盡管楚風的創(chuàng)作做得還不夠深入與完美,但其反觀與努力已臻于自省和自覺。

      楚風小說較為注重意境營造,從而帶領讀者進入文本世界,感受藝術的真實與美。

      楚風營造意境的一個手法是神奇的聯想與想象,這在《邊吹泡泡邊唱歌》最為突出。如“風兒把柳樹的倒影吹虛了,把睡蓮吹醒了,粼粼的波光上碧綠的“大肚臍”、火紅的“赤兔馬”、金黃的“麻狼”、黑白相間的“鐵鐵”、純黑的、天藍的、紫紅的……這些我給起了名和沒來得及起名的蜻蜓一伙一浪地飛來竄去,擁擠著,追逐著,膽子的大蜻蜓掠過水面時,還不時地用尾巴擊水面。這個場面讓我想起我們午餐前整隊的場面:它們當中是否也會發(fā)生捉辮子、咬肩頭、搶座位……”

      “陽光明媚,萬里無云,蟬兒在唱,風兒在笑,柳樹在跳草裙舞,綠油油的小草一波一波地做俯臥撐,我快樂地把歌唱成了“喵喔喵喔喵喔……”這可算得是俯下身來體驗兒童的心理世界,充滿趣味的場景透過文字傳達出來。

      另一個手法則是民間文化元素的融入,《骨瘦如柴》中就有諸多這類描寫。如父親在送別我時唱的《正月十五雪打燈》:

      “正月十五雪打燈/我送我娃走一程/在外要受千般苦/回家才知爹娘疼……

      還有《請神歌》:

      “三皇五帝表不盡/一心想表唱歌人/昔日有人高三娘/所生五個好兒郎……”

      這些深具民間風情的曲詞推動作品形成了縹緲悠遠、惝恍迷離的意境。

      成熟作家具有個性鮮明的語言方式,形成獨特的語言系統。楚風小說有許多出色的語言描寫。小說《獸性》結尾這樣寫道:

      “凝固的空氣在一聲巨響中爆裂,一股黑煙騰起,嗆得主人瞇上了眼,在主人放下被震麻木了的手臂的時候,一道紅光閃過,主人像一只麻袋仰面跌倒在地上,他本能地用手護住了臉,從臂縫里他看到三虎兩只火紅的前爪按在他的胸前,三虎血肉模糊的臉與他如此地接近,三虎縮著脖子緊張地抽動的嘴唇,使他的腦海里立刻映出眼鏡蛇昂首捕食時的情景,血在這一刻冷卻下來,從頭頂寒冷到腳心……”?

      這里寫主人打算殺狗卻因為槍管走火而斃命,語言洗練、傳神,又含蓄、蘊藉。最后的語句讀來更有意猶未盡之感。在《邊吹泡泡邊唱歌》中,生動、有味、富有質感的語言俯拾皆是,上面已有涉及,此不贅述。

      但是楚風的語言尚且需要打磨。就我讀到的作品來看,我以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首先是作品有些語言給人的感覺是急促、冷硬,該節(jié)制的時候顯得羅嗦,該鋪展的時候又顯得簡潔。如《骨瘦如柴》寫“我”在兒子病中的急速奔跑,“我?guī)е鴿鉂獾某脸恋撵F在馬路上奔跑著,它們一刻也沒有放過我,鏡片上滿是水汽,我把眼鏡摘下來了,在這樣的天氣里,戴和不戴都一樣,我只能憑著感覺跑,我一刻也沒有停下來。在這樣的夜晚沒有人會奔跑在馬路上,除了我,我一刻也不停地奔跑著,我什么也沒有想,我只是不停地奔跑,我也不管腿是綿軟的,我也不管呼吸是粗重的,我也不管心跳是雜亂的,我只想跑,直到累死!”

      這段文字讀起來讓人覺得很累,卻并不感到“我”心情急切,原因在于語言處理張弛失度,內在的節(jié)奏沖淡了應該表現出來的人物情感。

      有些語言則顯得過于冷硬。比如下面的語句,

      “那天的場合安排在午時,因為考慮到要讓“蓬頭士”早上有足夠的睡眠……”

      “飛絮縈繞著他上下翻飛,不經意中粘在他的青布衫上,從青布衫的輪廓我看到了他骨瘦如柴。”

      “場合”一詞所指稱的情形本不錯,但用在這里顯得生硬,改成“儀式安排在午時……”讀起來更曉暢,語感上更自然。而“不經意中粘在他的青布衫上”這個句子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爸小迸c“間”相比是更富于金屬般質地、硬度較強的詞,用“間”在語感上要細膩圓潤得多。

      其次,楚風的語言具有強烈的速度感,似乎急于把故事講述出來,少了些優(yōu)雅從容。這方面《獸性》和《骨瘦如柴》表現得較明顯,《邊吹泡泡邊唱歌》相對好些。比如《獸性》開頭:

      “清晨母親突然嗅到了主人的氣味,母親心房痙攣起來,母親跑回來發(fā)現三虎沒了,母親伏在地上絕望地嚎叫了幾聲,然后把三只擠過來吃奶的狗崽兒都咬死吃了?!痹谶@里,語言的速度顯得過快,讀來令人感到壓抑,可以換舒緩一些的表達。

      第三個不足是語言缺陷,也是表現手法缺陷,那就是缺乏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少了更多的參與感。細致的心理描寫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舒緩敘述節(jié)奏,營造小說所需的意境,使人物形象更富立體感?!东F性》、《骨瘦如柴》和《邊吹泡泡邊唱歌》這三篇小說,除了《獸性》由于敘述角度的原因不便于進行心理描摹外,后兩篇從“我”這個角度出發(fā)應該可以展開更為精彩的心理描寫,拓展人物存在的時間背景和空間背景,達到動人、傳神的藝術效果。這是我所理解和向往的美學境界。

      3 價值立場

      文學創(chuàng)作須堅持恒定的普世價值,否則呈現出的將是由于價值立場的退卻而產生的紛繁亂象。丁帆先生在談到新世紀十年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這一問題時指出,“作家所扮演的知識分子的‘社會良知代言人’角色的人格面具被取下,代之以媚俗的嘴臉(市場需要我扮演什么角色,我就扮演什么色)……”同時強調“我們確定的價值觀念應該是符合人性和人道主義,以及歷史發(fā)展要求的取向,它既是人與社會的普遍價值的底線,也是對其的最高要求……”[3]觀照起來,楚風小說創(chuàng)作的價值立場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今天是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觀念趨向多元、低俗文化日益泛濫的時代,能夠堅守傳統道德信條和價值關懷的作家似乎越來越少了。與諸多喧囂浮躁的寫作不同,楚風的寫作依然保持著明澈的客觀,守望著我們熟視但又遠離的精神光芒。他用真誠的敘述帶著我們一邊走,一邊聽,提醒我們關注路邊的風景,傾聽心靈的聲音,熱愛那些該熱愛的,痛惜那些該痛惜的。

      楚風小說批判了人的某些幽暗本性?!东F性》對人不如獸的丑惡現象的揭示,《骨瘦如柴》中對文化銷毀沙龍場面的勾畫,乃至《邊吹泡泡邊唱歌》對靈子老師教育孩子的言語行動的描寫無不透露出小說作者的深深痛惜。在人性的某些光輝已然喪失或正在喪失的背景之下,這種痛惜已經敲響了時代和社會的警示鐘聲。朱學勤在《我們需要一場靈魂拷問》中這樣說過:“我們生活在一個有罪惡,卻無罪感意識;有悲劇,卻沒有悲劇意識的時代。悲劇在不斷發(fā)生,悲劇意識卻被種種無聊的吹捧、淺薄的訴苦或者安慰所沖淡……”[4]。

      在這個眾神退隱、眾聲喧嘩的年代,楚風依然以傳統知識分子的人格與情懷守望著那些我們本來擁有也應該擁有和持守的價值立場,這種寫作姿態(tài)無疑可以給我們日漸麻木的靈魂帶來微弱的溫暖。

      正如對黑暗的控訴源于對光明的向往,痛惜并不和熱愛決然對立,楚風的痛惜與批判恰恰是對人性光芒的熱愛和贊美。以藝術化的敘述和描寫告訴我們什么是真善美及其意義是小說作者的話語方式。而一個人的話語方式很多時候就是他的精神本身。比如《獸性》的開頭部分對母親的描寫:“……母親的眼淚靜靜地流著,她伸出色澤暗淡的舌頭,舔了舔嘴角,咸咸的是淚,腥腥的是血,母親就這樣爬著沒有再挪動過,直到她死去”。

      《骨瘦如柴》中寫到“蓬頭士”對自己精神路程的真誠懺悔:

      “改邪歸正,返樸歸真,可惜啊,對我來說晚了!”、“……黃鐘大呂啊,天堂妙音,你怎么會是在這里?!”

      這些表達充分顯示出小說作者對精神之美的贊頌和向往。因此,《獸性》、《骨瘦如柴》和《邊吹泡泡邊唱歌》皆脫生于“自我”缺席的同一母題,形成了楚風小說的敘事范疇,我們不難從小說中覺察作者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操守。

      但是楚風的小說創(chuàng)作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精神窠臼,折射出來漢語寫作的某種困境。

      無論是對人性的自省自覺,還是對生命的終極追問,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都渴望回歸本真,從而達到精神的自圓自足。當他們遭遇現實的苦難,往往從廟堂走向山林,從終點回到起點。這種現象當屬人之于家園的“回歸意識”。《骨瘦如柴》中“我”回到家鄉(xiāng),“蓬頭士”向本真自我的呼喚便是如此。是不是只有回歸才是唯一的精神出路?當然不是,問題在于我們的缺乏更為豐富的精神緯度。

      面對精神困境,或者說面對生存苦難,中西方文學各有不同的表現,不同的應對方式。如果從中西方文化形態(tài)的差異出發(fā)來看,可以得到更為深刻的認識與啟示。

      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氣候等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使得中西文化體現出不同形態(tài)。中國沒有宗教,這個古老民族整體上缺乏宗教情感。因而中國早期哲學總是思索著一種宇宙與生命的統一,即所謂“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長期積淀,形成了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為特征的文化特征,我們的精神與人格總是體現為一種封閉結構,表現在審美趣味上則是追求一種陰柔與嫻靜。相形之下,西方宗教強調“原罪”意識。面對人類的“罪惡”,上帝采取的方式是毀滅人類。突破原有平衡,取得新的躍進和突變,是西方文化的突出特征。西方哲學充滿躁動和遐思,體現在文學上則是歌頌一種騎士精神,人的精神呈現出開放式結構。

      西方文學注重表現人與神靈或疏遠或親近的關系。對于現實苦難,西方文學或者表現為隱忍和堅持,比如大仲馬《基督山伯爵》、海明威《老人與?!返?;或者表現為對于宗教精神的皈依,比如列夫·托爾斯泰《復活》、陀斯妥耶夫斯基《罪與罰》等。無論哪種選擇,都是表現陽剛、健勁的精神之美。高行健的《靈山》寫了流亡作家沿長江流域尋找靈山的過程,盡管沒有找到靈山,但作家的步伐依然繼續(xù)??梢哉f,《靈山》傳達出來的終究是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質。

      西方文學與東方文學在擺脫精神困境、消解生存苦難這一問題上具有拯救與逍遙兩種不同的方式,前者表現為思索和尋求,后者落腳在逃遁與回歸。西方文學的智慧與表達給我們以參照,應引起我們的深思。因為對于我們而言,要突破困境必須擁有新的精神資源。為此,我們期待——圣靈降臨的敘事。

      總體來看,楚風小說在“意”上已經超越了當今許多狀態(tài)的寫作以及偽寫作,在“境”的營造上還需要更多的磨練和付出。堅守普世價值立場與價值關懷的寫作,需要大的智慧,也需要大的勇氣,在不斷升華和超越之中,完成文學之于心靈的拯救與安放,楚風無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示。

      [1][德]尼采.查拉斯圖拉如是說[M].尹溟,譯.北京:文學藝術出版社,2003:20.

      [2][德]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王才勇,譯.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13.

      [3]丁帆.新世紀文學中價值立場的退卻與亂象的形成[J].文藝爭鳴,2010(19):43-44.

      [4]朱學勤.風聲·雨聲·讀書聲——我們需要一場靈魂拷問[M].上海:三聯書店,1994:9.

      I206

      A

      1674-1102(2011)02-0093-04

      2011-02-24

      徐明旭(1976—),男,安徽天長人,新街中學教師,中教一級,主要從事中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責任編輯:章建文]

      猜你喜歡
      獸性小說精神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The Beasts Within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當代陜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愿你時刻向往并擁抱對人性的希望
      求知導刊(2018年24期)2018-11-01 05:23:04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評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乡城县| 金山区| 昌吉市| 通海县| 沂水县| 定西市| 商城县| 石门县| 运城市| 龙南县| 临澧县| 县级市| 鹿泉市| 全椒县| 宿州市| 凤山市| 白城市| 汤阴县| 黄浦区| 文水县| 宝清县| 天峻县| 斗六市| 独山县| 贵州省| 高碑店市| 河东区| 潮安县| 宜城市| 蓬莱市| 柳河县| 霍邱县| 安康市| 青海省| 来宾市| 广汉市| 天水市| 吉林市| 吴江市| 阿图什市|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