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根
肺動脈栓塞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臨床表現(xiàn)多樣,易造成漏診、誤診,有較高的病殘、病死率[1],其病理為內(nèi)源性及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分支引起的肺循環(huán)障礙綜合征[2]。本文回顧性分析39例肺動脈栓塞患者的螺旋CT征象,探討螺旋CT在診斷肺動脈栓塞中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行胸部螺旋CT掃描并經(jīng)臨床確診肺動脈栓塞患者39例,其中男例29例,女10例,年齡29~75歲,平均年齡53.7歲。主要臨床癥狀: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胸悶,突發(fā)胸痛,咳嗽,咳痰,咳血等。病史:腦梗死6例,高血壓7例,糖尿病6例,下肢靜脈血栓8例,長期骨折臥床5例,其他7例。
采用16排西門子 Emotion16CT機,使患者仰臥于檢查床上,兩上臂上舉,屏氣狀態(tài)下從肺底至肺尖行胸部螺旋CT掃描。掃描條件:平掃電壓120kV,電流100mA,準直器寬度為6mm×6mm,螺距1.0,掃描全肺,掃描時間6s;增強掃描電壓120kV,電流85mA,準直器寬度為3mm×1.25mm,螺距1.0,由膈頂上方約2mm掃描至主動脈弓頂,延遲掃描時間根據(jù)人工智能觸發(fā)掃描技術(shù)來確定,觸發(fā)位置設(shè)定在肺動脈主干層面,閾值為100HU,達到閾值后延遲3S。顯影劑為非離子型水溶性碘劑(350mgI/mg)80ml~100ml,經(jīng)肘靜脈注射,注射速度2.0ml/s~3.0ml/s,注射后18s~25s開始掃描。
在工作站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每例均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處理圖像,必要時可沿肺動脈及栓子長軸進行圖像重組。由3位有經(jīng)驗的放射科醫(yī)師對所得圖像進行診斷,統(tǒng)計出栓子的部位、個數(shù)及類型。
39例肺動脈栓塞患者,共累計179支肺動脈或分支栓塞,其中混合型18例,周圍型l6例,中心型5例,其中包括肺動脈主干1支,左右肺動脈21支,左右肺葉動脈47支,左右肺段動脈67支,左右肺亞段肺動脈43支。
直接征象:179支肺動脈或分支栓塞中,中心型71支,征象顯示栓子位于血管腔中心,栓子周圍有造影劑環(huán)繞;銳角附壁型57支,征象顯示血管中心為造影劑,栓子位于血管壁,凸面朝向血管腔,基底與血管壁呈銳角相交;鈍角附壁型32支,征象顯示血管中心為造影劑,栓子位于血管壁,凹面朝向血管腔,基底與血管壁呈鈍角相交;完全閉塞型19支,征象顯示栓塞的血管呈低密度而無造影劑充盈。
間接征象:39例患者中,在肺窗內(nèi)可觀測到局限性的血管紋理分布不均或稀疏;病灶部位肺實質(zhì)內(nèi)邊緣形成模糊的三角形陰影,以胸膜為基底的楔形實變,尖端指向肺門;肺門血管特別是肺動脈主干擴張,周圍小血管稀少;接近栓子遠端肺血管紋理變細或缺失,近側(cè)的肺血管增粗。
高血壓,糖尿病,下肢靜脈血栓,妊娠、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長期骨折臥床等是肺動脈栓塞發(fā)作的高危因素,該病在臨床表現(xiàn)上缺乏特異性,常規(guī)檢查常與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誤診,漏診,臨床確診有賴于借助影像學(xué)檢查,隨著CT技術(shù)的發(fā)展,螺旋CT增強掃描成為確診該病的重要手段[3]。國外研究[4]發(fā)現(xiàn),單層MDCT的敏感度為68%~78%,特異度為83%~90%,而16層螺旋CT分別為75%~100%和78%~100%。16排螺旋CT增強掃描與常規(guī)CT掃描相比,具有掃描時間短,能有效排除呼吸及心血管搏動,分辨率高,可顯示小血管栓塞情況,診斷符合率高。
本文采用采用16排西門子 Emotion16CT機對患者行CT增強掃描,通過CT征象發(fā)現(xiàn)30例肺動脈栓塞患者,累計179支肺動脈或分支栓塞。直接征象:根據(jù)栓子的充盈缺損進行分類[5],其中中心型71支,銳角附壁型57支,鈍角附壁型32支,完全閉塞型19支;間接征象中“馬賽克征”9例,肺梗死4例,肺動脈高壓3例,Westermark征7例,胸膜肥厚6例,胸腔積液10例。本組病例中栓子類型主要為中心型和附壁型,完全栓塞的情況較少。根據(jù)Remy.Jardin等[6]提出的各級肺動脈分支的命名方法,統(tǒng)計了本組病例栓塞血管分布類型,其中肺動脈主干1支,左右肺動脈21支,左右肺葉動脈47支,左右肺段動脈67支,左右肺亞段肺動脈43支。此數(shù)據(jù)說明16排螺旋CT診斷肺動脈栓塞,具有特異性強、分辨率高,可清晰顯示小血管栓塞情況的優(yōu)點。
綜上,在肺動脈栓塞診斷及治療過程中,16排螺旋CT增強掃描具有安全、快速、無創(chuàng)的優(yōu)點,可清晰顯示栓子的形態(tài)及栓塞范圍,靈敏性和特異性高,具有重要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
[1] 舒英,張燕玲,付平.肺栓塞的循證診斷[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26(6):451-453.
[2] 黃念秋,吳善.現(xiàn)代老年呼吸病學(xué)[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8,701.
[3] 陳紅蓮,趙變歌.16層螺旋CT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yīng)用研究[J].當代醫(yī)學(xué),2009,15(18):88-89.
[4] Stein P,Kayali F,Hull R, et a1.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Thromb Haemost, 2007, 98(4):713-720.
[5] Remy-Jardin M, Remy J.胸部螺旋CT[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199,201,212.
[6] Remy-Jardin M, Remy J,Artaud D, et a1.Peripheral pulmonary arteries:optimization of the spiral CT acquisition protocol[J].Radiology,1997,204(1):15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