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常熟鄉(xiāng)鎮(zhèn)舊志考述

      2011-04-02 05:23:44曹培根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小志

      曹培根

      (常熟理工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歷史文化名城常熟為文獻重鎮(zhèn),著述家輩出,地方文獻稱富。《重修常昭合志》藝文志載有清以前1861人的4191種著作,附錄229種[1]692-895;其中,方志占了相當?shù)谋戎?。常熟宋代以來除修縣志外,還有各種鄉(xiāng)鎮(zhèn)舊志,詳盡地記載了常熟古鎮(zhèn)的地理沿革、風土人情、人物藝文,是了解晚清以前江南古鎮(zhèn)社會經(jīng)濟狀況的重要史料。筆者2006年申報“常熟鄉(xiāng)鎮(zhèn)舊志集成”整理項目,獲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立項并被收入《文獻叢刊》,2007年8月由廣陵書社出版①《常熟鄉(xiāng)鎮(zhèn)舊志集成》收錄20種鄉(xiāng)鎮(zhèn)舊志,其中《小吳市記述》為常熟市圖書館藏本,《桂村小志》、《恬莊小識》為上海圖書館藏本,《唐市志再補遺》為常熟顧純學先生藏本,其余根據(jù)《中國地方志集成》影印本核上海圖書館、常熟市圖書館藏本。。全書100萬字,匯輯了常熟梅李、徐市、東張、白茆、支塘、唐市、老吳市、董浜、歸市、蘇家尖、釣渚等主要古集鎮(zhèn)的舊志20種。這些鄉(xiāng)鎮(zhèn)舊志多由常熟文獻學家纂修,各志互相連貫或續(xù)補、互見,成為反映清末以前江南文化名鎮(zhèn)的百科。

      一、常熟梅李鎮(zhèn)舊志

      梅李為常熟大鎮(zhèn),現(xiàn)存《梅李文獻小志》等多種。

      (清)潘鎬纂《梅李文獻小志》不分卷,抄本。潘鎬(1725—1786),字肇豐,一作紹豐,號芑湄,清昭文梅李人,鄉(xiāng)文學仁孫,廩生。晚年師事梁同書,擅行草,善詩,著有《略識一丁》2卷、《蠡測篇》4卷、《雪鴻小集》1卷、《廣陵游草》1卷、《廣陵雜詠》1卷?!缎≈尽贩譃榧摹⒓?、補遺、雜記。集文收錄宋、元、明、清人文,如宋陸綰的《勝法寺新十方記》、葉夢得的《勝法寺轉(zhuǎn)輪藏記》,元趙孟兆頁的《海虞季氏續(xù)修家乘序》,明徐禎卿的《談藝錄》、文徵明的《題別稿中焦桐集序》等。集詩、補遺收錄宋、元、明、清人詩。雜記多記述梅李的歷史、人物。詩、文、雜記史資豐富,如集文載錢謙益《季氏修譜序》等不見新版《錢牧齋全集》。書后有“壬申四月二十二日始,五月十一日錄竟。虹隱居士?!睘樾煺赚|抄本。

      (清)黃炳宸纂《梅李文獻小志稿》不分卷,抄本。黃炳宸,字步云,一作譜云,號南陔老人,清昭文梅李人,道光十九年(1839)諸生,熟于邑中掌故。著有《南陔草廬詩草》8卷、《詩余偶存》1卷、《唐詩約選》、《宋詩約選》、《國朝詩選》。《志稿》署名“南陔老人黃炳宸譜,云甫錄”[2]105,記梅李并附鄰近事跡,內(nèi)容包括梅李地理方位、道路、橋梁、鄰近集鎮(zhèn)、土產(chǎn)、寺觀、書院、園林、第宅、冢墓、列傳(封贈、義烈、文苑)、藝文(碑記、志銘、詩)等,間集詩文,史料多引《昭文志》,記事梅李書院至清同治八年(1869)。

      (清)黃宗城纂《梅李補志》不分卷,抄本。黃宗城,字萊峰,清昭文梅李人,炳宸子,光緒五年(1879)舉人。官沛縣訓導,兼主歌風書院。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前去世,卒年60余。著有《蓬萊居士文集》、《海棠仙館詩稿》、《皖游吟》?!堆a志》列水利、橋梁、古跡、土產(chǎn)、藥品5目,內(nèi)容補志之缺,尤其是土產(chǎn)、藥品載當?shù)?7種土產(chǎn)和65種草藥,為研究梅李及鄰近地區(qū)農(nóng)業(yè)出產(chǎn)提供了重要資料。古跡中載建文石佛墩:“有石三面刻佛像,一面書建文三年七月十五日,故墩以石佛名。明成祖即位,詔除建文年號,以永樂直接洪武,凡載在書籍鐫于金石者,刬削殆盡,而是石獨以荒郊寂寞,幸而獲全,遂名曰‘建文石’?!保?]144對研究明朝建文、永樂歷史有參考價值。

      (清)黃岡纂《新續(xù)梅李小志》不分卷,抄本。黃岡(?—1911),字鑒人,清昭文梅李人,宗城子。光緒十六年(1890)府學生,曾任梅李鄉(xiāng)董。黃岡纂此志是鑒于“《梅林小志》三冊,所記事實間有鈔錄舊《志》處,然皆查核情形,古今符合者方錄存之,蓋非從事鈔胥也。其有當時遺漏,以及后日變更之處,今復躬自訪查確實,補錄附于《小志》,以備參觀并采?!保?]149《小志》列堂局、書院、義學、橋梁、寺觀、古跡、鄰近村鎮(zhèn)、祠堂、冢墓、物產(chǎn)、人物、藝文及梅李附近廟宇、寺觀,多據(jù)訪查確實,彌補缺漏。如物產(chǎn)補充小布、紅糯、旱稻、菜花雞、銀魚、馬鈴瓜、小茴香、金沙、方竹等,旱稻為“近日大吏從東洋覓得旱稻谷,分發(fā)各州縣,轉(zhuǎn)給鄉(xiāng)民試種”[2]153者,是外來物種研究的重要史料。

      (清)黃岡纂《梅李文獻三志稿》不分卷,抄本。此志設水利、義舉、冢墓(附梅李鄰近寺院)、宦跡(附中官)、科第(貢生、林士、流寓)、人物、集詩、集文。記事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同里彭邦俊、黃岡等募建梅李南岡身路下,年久失修,日就坍圮之“陸涇橋”。水利載:“李墓塘之源,自周涇口而來,轉(zhuǎn)入白茆塘,遂入于海,而轉(zhuǎn)入徐六涇,亦歸海。寨角,韓蘄王屯兵處也,在梅李西南三里許,近有擂鼓潭。”宦跡載顧柄、徐灝、徐昌穀,并附中官朱云,“以吾邑為中官者僅一人,因附載于此”。集詩載吳道源《梅李燈》、張尹賓《建文石》、徐涵《聚沙塔》、潘鎬《胭脂墩》,以及集文邑令韓桐《勝法寺齋田記》等梅李地方文獻,均有史料價值。

      二、常熟唐市鎮(zhèn)舊志

      唐市為常熟又一大鎮(zhèn),現(xiàn)存舊鎮(zhèn)志很多。

      (清)倪賜纂,(清)蘇雙翔補纂《唐市志》3卷,抄本。倪賜,字三錫,號閑谷,清常熟唐市人。少不屑攻舉業(yè),專肆力于詩古文詞。為蘇國士入室弟子,與許朝、蘇汝礪等相切磋。詩宗韋孟,恬淡如其人。性狷潔,沈德潛屢招之,謝不往。長于禮,里中多就咨詢。工琴,善畫蘭。晚年授徒一室,與同里耆舊結七老吟社。年89卒。著有《唐市徵獻錄》2卷、《續(xù)編》2卷、《香祖居詩鈔文鈔》、《唐墅詩存》4卷、《續(xù)編》1卷。蘇雙翔,字仲山,號芷生,清昭文人。嘉慶七年(1802)諸生。不尚時趨,為文古茂。博覽群書,尤精喪祭諸禮。年77卒。所著詩古文辭藏于家,經(jīng)亂散佚。此書首有方燧、何忠相、許朝、蘇汝礪《序》、倪賜《例言》、蘇雙翔《補輯唐市小志序》,末有倪賜《跋》、張邦鎮(zhèn)《校訂唐市志求撰序文小引》。全志如何忠相序所述“謹嚴有義法”[2]304,以記述水利、物產(chǎn)、名勝、科第、仙釋、節(jié)烈、經(jīng)術、文章占優(yōu)。卷上,載卷一本志、形勝、山水墩附、水利、古跡、國制兵防、社倉、鄉(xiāng)約、里至、街弄、橋梁、園亭、祠宇、冢墓、物產(chǎn)、風俗、節(jié)序。卷中,載人物(孝義、文苑、選舉、耆碩、藝士、游寓、釋老、列女),選舉包括進士、舉人、貢生、薦辟、武科、援仕、掾仕、封贈、處士。卷下,載藝文、雜記,藝文包括集詩、集文。物產(chǎn)載香紅蓮等27種。風俗、節(jié)序記民風習俗,富有地方特色。人物以維持名教、崇尚文學為重,游寓載顧炎武傳,記其“明季天下多故,奉母避兵,居語廉涇?!保?]338藝文集文與《唐市徵獻錄》互補,集詩、集文載唐寅、楊漣、張采、沈德潛等詩文。

      (清)龔文洵纂《唐市補志》3卷,抄本。龔文洵,字少湘,清常熟唐市人。生平樂善好施,文行修謹,擅書法。此志前載光緒十四年龔文洵自序,稱其父道光二十年得倪賜《唐市志》3卷,與塾師蘇雙翔反覆參考,網(wǎng)羅舊聞,分類增表,修輯成3卷,咸豐、同治間戰(zhàn)亂遺失,光緒十四年覓得上卷,訪張文卿家得中下二卷,于是龔文洵錄存補輯成此3卷。志以平列體立目,設20目。卷上,載山水(墩附)、水利、園亭、祠宇、家祠、冢墓、物產(chǎn)、善舉。卷中,載孝義、文苑、選舉、處士、耆碩、藝士、游寓、釋氏。卷下,載藝文(附閨媛、方外)、集詩、集文、雜記。記事始于明永樂,止于光緒十年,耆碩陳均傳記“光緒十年十一月”江蘇督學使獎給匾額事。立《善舉》目載從善公局、育元堂、義莊、義學,為舊志所無。集詩載楊彝《題唐市十景》、錢謙益《寄許文玉》、宋文杓《唐市十景詩》等,集文載彭?!丢毥ㄍ鷺蛞?,均有史料價值。

      (清)龔文洵纂《唐市志補遺》1卷,抄本。此志設水災、旱災、變遷說、雜錄4目,續(xù)補記事始止于光緒十六年。旱災記光緒十六年筑圩堤事。雜錄補前志之缺。變遷說述:“我鎮(zhèn)地近申江,自道光二十一年各國通商之后,管見洋物窮工奇巧,難以枚舉。傳來異物,從所未見,始得嘗新。一切寓目世事遷變,非曩日可比。洵才疏學淺,不敢以蠅附驥尾,聊以直筆,識在于后時?!保?]397列黃蜜羅瓜、東洋花生、廣東黃瓜、自來火、洋油、竹布、東洋茶杯等器皿、洋傘、《申報》、風兜、馬褂衣服、鞋襪、洋藥、禮儀,記“風俗之變遷”,是社會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清)龔文洵纂《唐市志再補遺》不分卷,抄本。此志設集詩、集文2目,補前志,有史料價值。如集詩載顧炎武《桃花溪歌贈陳處士梅》、彭?!短剖惺皥D題詩》等,集文載陳祖范《書倪母守節(jié)錄后》、邱園《塢丘山重建大殿并完殿緣起小記》、趙同鈞《重建東岳行宮記》、《重修廣福禪院記》、倪賜《募建萬安石橋啟》、《改建萬安橋銘并序》、張瑛《重筑分水墩記》附書庚申陣亡二十五人姓名。

      三、常熟東鄉(xiāng)各鎮(zhèn)舊志

      支塘、徐市、吳市、董浜等常熟東鄉(xiāng)各鎮(zhèn)舊志有多種。

      (清)顧鎮(zhèn)纂,(清)周昂增訂《支溪小志》6卷,抄本。顧鎮(zhèn)(1720—1792),字備九,一作佩九,號虞東,又號古湫,清常熟支塘人。乾隆三年(1738)舉人,十三年授國子監(jiān)學正,十七年遷助教,十九年進士,任洊歷宗人府主事,與修《玉牒》,二十八年引疾歸。曾學于陳祖范,又游黃叔琳、陶正靖門,邃于詩禮,所著詩古文詞成一家言,輯有《明文觀》。歷主金臺、虞山、白鹿、鐘山書院。年七十三卒。著有《虞東學詩》12卷首1卷、《三禮札記》10卷、《黃昆圃先生(叔琳)年譜》3卷、《錢法考》1卷、《拳譜》1卷、《虞東文鈔》4卷、《詩鈔》3卷、《應制詩》1卷、《虞東先生文錄》8卷、《明文觀》216卷、《補遺》4卷、《隆萬文擏》。周昂(1732—?),字千若,號少霞,清常熟蔡涇人。乾隆三十年(1765)選貢成均,廷試授安徽寧國府訓導。乾隆三十五年(1770)舉人,三十七年稱病辭職歸里,曾經(jīng)理虞山書院。工詩詞,尤長于韻學。著述甚富,有《古韻通葉》、《通韻葉音》、《入韻備葉》、《小學卮言》、《韻學集成摘要》、《通葉略例》、《此宜閣說經(jīng)賸稿》、《中州全韻》22卷、《十國春秋拾遺》1卷、《備考》1卷、《元季伏莽志》10卷、《視蔭筆記》、《此宜閣詩鈔》1卷、《少霞詩鈔》10卷、《拾遺》1卷、《無題詩》1卷、《落花詩》1卷、《落葉詩》1卷、《彤管遺徽》2卷、《西江瑞傳奇》、《據(jù)悟軒玉環(huán)緣傳奇》2卷、《兕觥記傳奇》、《兩孝記傳奇》等。顧鎮(zhèn)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輯成纂《支溪小志》4卷,稿未付梓。周昂取原本重加厘訂,增十之四,訂正十之七,分為6卷。顧志原本分地理、人物、往跡、藝文合雜志為五類,周昂重訂本地理列水、陸二類,增沿革、閭里、都鄙,訂正村坊、橋梁。顧志地理、人物、往跡、藝文有小序,其余周昂重訂增入,并增鄉(xiāng)校。人物增游寓、方外二類,義仆附孝行合為孝義,雜志增記土產(chǎn)、風俗、軼事,往跡另列義冢,藝文志原本不分卷,重訂本厘為二卷,上卷載詩文為“支塘人與地作者”[2]176,下卷載里人詩文。增訂本以記述地理、閭里、都鄙、水利、橋梁、鄉(xiāng)校、科第、文苑、第宅、園林、寺觀、風俗、軼事見長,周昂間加按語考證,更富史料價值。例如,地理志沿革:“吾里本屬廢縣,與他鎮(zhèn)不同。顧設縣所由,府、縣《志》俱以為張士誠所筑,非南沙舊址。府《志》出王侍御峻,縣《志》出陳司業(yè)祖范,兩公皆邑人,考據(jù)宜核實。而虞東原本力辨為晉代之南沙遺跡。顧,鄉(xiāng)人也,其立說又與王、陳歧。后進之士未敢臆定是非,姑備列如左?!保?]177“昂按:支塘為南沙廢縣,張士誠筑支塘城,與南沙風馬。”[2]179地理志水利增訂載有大量治水文獻,成一特色。周昂間加按語。人物志明經(jīng)周昂以“論曰”、“昂按”,補充重要的科舉史料。往跡志第宅園林辨“芙蓉莊”“邑《志》直云錢氏所創(chuàng),失其考矣?!保?]245雜志增訂土產(chǎn)有銀魚、蝦虎、橋丁魚、木棉、大豆、瓜蔞、薯蕷、大黃、益母草、豨薟草、夏枯草、土貝母、桕子、地丁草、藿香、金銀花、蒼耳子、真珠草、魚腥草、荔支草,后面“三種《本草》不載”[2]257。藝文志所輯詩文以證史為選擇標準。詩載《白茆歌》,并闡述白茆山歌產(chǎn)生原因:“白茆港在縣東南,元時為蘆茅之地。至元甲辰,張士誠發(fā)兵民夫十萬,委左丞呂同僉督之,塹其地為港,長亙九十里。其時有采民言為之歌者?!保?]259-260文載宋代郟亶的《上治田利害書》、明代俞諫的《請浚白茆疏》、楊舫的《白茆水利疏》、耿橘的《上臺司論水利用湖不用江書》、陳瑚的《開江議》等重要文獻。

      (清)吳卓信纂《桂村小志》不分卷,抄本。吳卓信(1755—1823),字頊儒,一字立峰,清常熟桂村人,地理學家、藏書家。父東才,姊靜,均有文名。少孤,盡賣遺產(chǎn),購書萬卷,坐臥其間。太倉馮偉稱其才,為之延譽。邑先輩邵齊熊、吳蔚光折節(jié)與交。嘗游淮徐,歷齊魯,走京師,專心研究地理之學,至關中,盡拓漢唐金石以歸。著有《澹成居全集》、《北窗識小錄》、《澹成居未刻稿》,輯有《虞山文存》、《國朝四名家文精選》。現(xiàn)存稿本還有《漢三輔考》24卷、《三國志補注》存3卷、《漢書地理志補注》103卷、《澹成居詩殘稿》1卷、《高府君(玉成)家傳》1卷附《事由清冊》1卷?!缎≈尽凡环志?,為未定稿,以集文、集詩為主,載有關桂村歷史和人物的序跋碑記文、墓志銘、名家詩文。中間插入有關桂村地理方位、水利、集鎮(zhèn)、土產(chǎn)、寺院第宅、冢墓、列傳等方面的內(nèi)容,設目為:雙鳳鄉(xiāng)、三十八都、水道、何家市、鄉(xiāng)約所、社倉、體仕局、義冢、水利、虞園、土產(chǎn)、橋梁、祠祀、寺院、第宅、碑刻、雜記、冢墓、進士、舉人、貢生、薦舉、封贈、生員、文苑、義俠、儒林、孝友、耆碩、唐墅志總目、藝術、流寓、列女。所集詩文富有史料價值,如志中有屠?、偻缆。憬纯h人,一說為《金瓶梅》的作者。所撰《何商楫先生傳》、《目山何先生墓志銘》、《雍山何公墓志銘》,屠隆與常熟何商楫等人關系密切,傳中表達出屠隆的仙佛思想,是研究屠隆思想和交往的重要史料。

      (清)顧崇善纂《里睦小志》2卷,抄本。顧崇善,字齊宋,號云咸,清昭文徐市人。善書法,工詩詞。談吐溫淳,風流儒雅。屢應小試不售,至老學業(yè)不輟,嘉慶元年(1796)與里中文士創(chuàng)立“惜字會”,后齎志以終。里睦,本名李墓市,又稱老徐市,今名徐市?!独锬佬≈尽飞舷?卷,卷上為地理志(方域、閭里、都鄙、村坊、坊表)、水利志(川澤、橋梁、建閘、浚塘)、鄉(xiāng)校志(社學、公所、鄉(xiāng)約所、惜字會、營房、公局)、人物志(科第、明經(jīng)、恩榮、仕籍、文苑、武略、篤行、耆碩、藝學、列女、游寓、方外)、往跡志(神廟、祠宇、寺觀、古跡、第宅、墓域)、雜志。卷下為藝文志(集詩、集文)。有的門類有小序,文中間加按語及附注。人物多所考證,詳注此處,有史料價值。如“錢迪,甦之子?!薄鞍矗亨嚒吨尽份d,錢甦,罟里村人,而迪墓在智林寺后。蓋甦本李墓人,后移居罟里村。村外有錢家門,西南有錢家倉、花園橋?!?/p>

      程心龕纂《里睦小志藝文志補》1卷,民國間稿本。程心龕(1881—?),名曾慶,字星五,又字星閹,清昭文徐市人。民國四年(1915)創(chuàng)辦常熟縣徐市鄉(xiāng)立第六國民學校,任校長。抗戰(zhàn)中1937-1940年出任徐市鎮(zhèn)鎮(zhèn)長。1948年11月被聘任為常熟縣文獻委員會委員。編有《常熟鄉(xiāng)土教科書》2卷。因見顧崇善編《里睦小志》僅有“藝文志”目錄而佚內(nèi)容,遂悉心搜集歷年手拓碑記及散見于集部有關徐市的文獻匯錄成《里睦小志藝文志補》。書中分碑記、序跋、雜文、詩詞、書目五類。碑記補充重要文獻,如《重修李墓塘錢氏祠堂記》程心龕記“碑石毀于丁丑之劫,此文照原拓本錄存。”[2]673又記“此碑于民國二年建筑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校舍時為余所發(fā)見,完整無缺,惟篆額未見。凡二十行,每行四十格,文六百六十九言,首尾年月題名五十五字。書宗率更,殊堪寶貴,即移至智林寺慧照堂后保存。詎二十六年丁丑歲十月十一日晨,被日寇飛機投彈炸毀,事后檢得殘石數(shù)塊,等于玉碎,可嘆可惜!要知世間古物能歷劫猶存者,應珍重護持也。此本系余發(fā)見時手拓,僅此一葉,已成孤本矣?!保?]673序跋、雜文錄《海虞文征》外,也補充有史料價值的文獻。間加考證,如錢(觀復)墓考證:“《里睦小志》抄本作錢筐墓”,“朱稼洲原抄本僅作錢某墓”。“根據(jù)明成化錢昌《重修貴涇橋記》,略云:昌曾大父謙齋先生遺言:我死必葬我于李墓,此實我舊宅之基也。又云舊宅之東南不足百步有石橋,名貴涇。以此線索,就《邑志》所載,得如下考證:《邑志·耆舊》:宋錢觀復父衎,于吳越為疏屬,有賜田在常熟李墓,因家焉。?!吨尽罚核蚊饨膺M士錢言忠墓碑有云:先世有賜田在常熟之李墓,因家焉。言忠,觀復之孫、俁之子也?!兑刂尽さ谡罚核蚊饨膺M士錢言忠宅在李墓。明錢甦,俁之后,宅在古里村。甦孫完、宣顏其堂曰“思貽”;密顏其堂曰“思慎”。吳文恪并為作記?!保?]689詩詞據(jù)石刻輯錄重要文獻,如長沙陳鵬年《題虞山程永祖暨妻陳氏雙孝詩庚寅季夏偶書于金閶官舍》“此石刻現(xiàn)在佑圣道院西首總節(jié)祠凝云堂東壁。字作行草,尚完整。庚寅,清康熙四十九年。一九五三年改建校舍,石刻未能保存?!睋?jù)程心龕《〈里睦藝文志補〉書后》記,稿本定稿“時公元一九五三年,歲次癸巳仲夏之月”。至1957年,程心龕“重過石梅圖書館,得見新征集之舊抄《里睦志》兩本,其一本即朱稼洲先生未見之下卷《藝文志》,第收輯未廣,如明成化年間錢昌《重修貴涇橋記》即漏未編入。擬欲與此稿校對,另編《里睦藝文志補》,而力有不逮。此心殊耿耿也。一九五八年大暑七八叟揮汗志。”[2]713

      (清)王寶琛纂《小吳市記述》不分卷,抄本。王寶?。?797—1855),字二亭,又字彥甫,清昭文吳市人,安義子。先世宋奉議郎王覬,南渡初遷常熟滸浦,后世居小吳市。寶琛穎悟異常,年二十五補諸生。師從翁心存、單學傅。工草書,兼工詩文。家居授徒,性狷潔,不妄交。作不多,存稿不輕示人。曾董開浚徐六涇及高浦、朱堰二塘,例授登仕郎。《小吳市記述》作于“道光二十年歲在庚子六月”[2]719。未見各種地方志目錄和地方文獻著錄,所記簡明扼要,以撰述并注的形式,介紹小吳市地理方位、集鎮(zhèn)、水利、交通、寺院、冢墓、物產(chǎn)、人物等方面的內(nèi)容。作者“考諸簡策,得自見聞,物必求根,事皆核實?!比缡鲂鞘姓`蕭為小,注:“前明市長數(shù)里,有蕭、吳二姓居之,故名。市中有參將署。嘉靖時,值倭難,連被兵燹,廛舍千家,僅存一二,因誤蕭為小。此說鄉(xiāng)中父老,言之鑿鑿?!保?]717

      (清)馬幼良纂《四鎮(zhèn)略跡》不分卷,抄本。馬幼良,名元培,號吉孫,清昭文徐市人,松江府學訓導宗來子。光緒十三年(1887)庠生,江蘇試用訓導。光緒三十一年,其以歷年積存典捐為經(jīng)費,將徐市智林書屋改辦為智林初等小學堂,任校長,民國元年(1912)辭職。1910-1911年間任徐市鄉(xiāng)鄉(xiāng)董。《四鎮(zhèn)略跡》記老吳市、董浜、歸市、蘇家尖四鎮(zhèn),分4部分。老吳市載地理位置、戶口、街道、河道、橋梁、神廟、佛寺、牌坊、祠堂、公所,記事至光緒二十一年。董浜載地理位置、人丁、街道、河道,橋梁、村社、神廟、佛寺、坊表、公所,義莊,記事至光緒十九年。歸市載地理位置、戶口、橋梁、神廟、佛寺、坊表、義莊、義塾、河道,記事至光緒十八年。蘇家尖載地理位置、街道、河道、橋梁、神廟、佛寺,村莊。全書載四鎮(zhèn)略跡,綱挈目張,保存4鎮(zhèn)基本史料。

      王鴻飛纂《雙浜小志》3卷,民國未完稿本。王鴻飛(1883—1939),字采南,號懺廬,清常熟東張人,王元齡子。光緒間庠生,龍門師范畢業(yè)。光緒二十四年至三十一年間為常熟中西學堂及常昭公立高等小學堂教員,宣統(tǒng)元年(1909)應徐兆瑋之邀返故里東張觀善小學執(zhí)教。民國二年(1913)正月任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校長,同年五月任常熟縣視學員。民國九年,被徐世昌總統(tǒng)授予九等嘉禾章。任江蘇省第二屆省議員。書前載《編輯〈雙浜小志〉例言》,稱以古雙浜市名志是“懷舊之意”,所載為常熟東張市為范圍。取材新舊邑志、世家譜乘、名人專集、私家紀載,錄原書名字。卷一為沿革、區(qū)域、市鎮(zhèn)、水利、田賦、蠲賦、振災,市鎮(zhèn)詳志街巷、商業(yè)、交通、郵電、捐稅、衛(wèi)生、防務、消防、度量衡、路燈,田賦記事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振災記事至民國二十一年。卷二為戶口、人物,戶口載有街鄉(xiāng)住戶數(shù)和人口數(shù)等詳盡的戶口史料,人物分孝友、義行、耆碩、忠勇、文學、隱逸、藝術、列女、流寓、方外等類并附人物列傳,流寓載海瑞,流寓范春榮記事至民國二十一年四月十日。載卷三為藝文,先專集目錄并附名人序跋,后選錄邑人詩文。所翁同龢《太原家乘序》不見《翁同龢集》。書中“凡關系地方文獻,足資稽考之文字,撰著不論是否邑人,一一錄在每類之后,以便考覽?!保?]747水利載海瑞的《請浚白茆港疏》,海瑞“開浚吳淞,隨又巡歷常熟縣”[2]758,提出請浚白茆港,“悉照吳淞江例,不取民,不損官,并給倉廩之積,擬于春仲興工,伏望特命工部覆議施行?!庇涗浟嗣髦页己H鹪诔J斐晒0总飧鄣恼?。

      四、常熟西鄉(xiāng)各鎮(zhèn)舊志

      常熟西鄉(xiāng)各鎮(zhèn)舊志也有多種。

      (清)單學傅纂《釣渚小志》不分卷,抄本。單學傅,字師白,號釣翁,清常熟釣渚渡人。父單繼華,字協(xié)唐,號野亭,乾隆四十三年游庠,家貧力學,吳蔚光延之課子,著有《小題制義稿》、《選景岳方》四卷。學傅嘉慶五年(1800)庠生。少年時有神童之稱,作文贍博,為江蘇督學錢樾所賞識。后吳蔚光延至家呼其為小友,遂盡讀吳之所藏四部書籍達幾十年,故其學深博,名聲大著。中年時,邑城名紳爭延其家教,授徒甚眾。晚年游學河南開封,病卒于旅舍。單氏著作甚豐,有《四書盲辨》、《經(jīng)解求是》、《考古通史》、《釣渚詩鈔》及《續(xù)鈔》等,輯有《海虞詩話》等。小志言簡意賅,不分目,內(nèi)容記釣渚沿革、南范村、北范村、宛山、佳菱蕩、人物、雜記、集詩、集文。人物所占篇幅最多,大多為南范的范氏及其自明季以來從洞庭東山移籍北范的席氏,是研究集鎮(zhèn)大戶的重要史料。其中,顧柔謙、顧祖禹事跡較詳,據(jù)載,顧祖禹先世居常熟西南釣渚之宛山,顧為常熟人,可糾正其他史志誤傳。

      (清)楊希澯纂《恬莊小識》不分卷,清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書由楊希澯子楊英彝、楊英類參照支溪、徐市小志編纂,楊希澯述:“若人材則國初始興,人杰地靈,無文奚征?我兒英彝、英類,曾仿支溪、徐市各小志,輯《恬莊小識》,俱未之竟?!焙髞?,楊希澯在二子所編初稿的基礎上重新整合成書,于道光十七年(1837)刊刻印行。恬莊在清代曾是常熟四大鎮(zhèn)之一,今屬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此書為記載以楊氏家族情況為主的村鎮(zhèn)志,設目21個,內(nèi)容包括疆域、河渠、公所、義局、孝義、科名、職官、封贈、耆碩、著述、義學、游寓、列女、方外、坊表、園宅、廟宇、祠祀、塜墓、雜記、集文,對恬莊的方位四至、沿革歸屬、街道巷門、河流橋梁以及各類人物等作了詳細的介紹,集文內(nèi)容占全書大量篇幅,載阮元、潘世恩、姚文田等名人文章,富有史料價值。如所載阮元撰《旌表孝行楊君家傳》,是阮元《揅經(jīng)室集》未收的佚文。傳主楊岱(1738~1803),字元峰,一字崇山,號守默,又號崇實,先世為湖州石林葉氏,曾祖德賢為常熟楊氏收為養(yǎng)子,遂姓楊,籍常熟。原文標題下署儀征阮元撰,歸安姚文田書,文末署道光十一年(1831年)春,“從曾孫英類照石刻錄出、加注、付梓?!?/p>

      金鶴翀纂《金村小志》3卷,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金鶴翀(1873—1960),字叔遠,一字酉叔,號箬帽山人,晚號暗涇老人,清常熟金村人。光緒十九年(1893)庠生。世業(yè)儒。秉性淡泊,清貧自守。一生績學,工古文辭,推崇桐城派。又通佛老哲理,尤熟邑中掌故,為翁同龢所稱道。壯歲,先后任教東吳大學、同濟德文醫(yī)學院,與黃人、章太炎等為文字交。民國七年(1918)歸里,在城設館授徒,垂三十余年??箲?zhàn)時,節(jié)操彌厲,作《僨牛記》表憂國憂民之志??箲?zhàn)勝利后,出任常熟縣志修纂委員會委員、常熟縣文獻委員會委員。新中國成立后,為常熟縣人民代表,又聘任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著有《暗涇文抄》4卷、《續(xù)編后編》4卷、《錢牧齋先生年譜》1卷、《達摩傳》1卷,另有《暗涇隨筆》(稿本存常熟圖書館)。[3]1097金村在常熟城北35里,今屬張家港市。此書前載李維翰序稱作者“搜遺采隱,抑揚寸心,沿流溯源,考撰廿載?!焙筝d金鶴翀自序稱:此書“屬稿于庚子”,“迄今二十馀年,屢易其稿”,“民國更建鄉(xiāng)域,金村屬慈妙鄉(xiāng),鶴翀此書,仍不拘于鄉(xiāng)域。”全書3卷,卷一山水、古跡、雜記,記記山、水、橋、學校、祠堂、義莊、寺廟、宅、園、墳墓、水火、雜記。卷二詩文,載吳訥、錢謙益、陳祖范等名人文章,吳寬、嚴治、錢陸燦、陳文述、孫原湘、陳韶、翁心存、翁同龢、翁斌孫等名人詩。嚴治《銅官山石船詩》刻石船中,《縣志》未載。卷三人物,載人物傳略、列女傳略。

      (民國)陸晶生纂《新莊鄉(xiāng)小志》6卷,抄本。編纂者生平不詳。新莊鄉(xiāng)在常熟西北,今屬張家港市。全志6卷,3000余字。卷一位置、境域、沿革,卷二山脈、水道、氣候、物產(chǎn),卷三街衢、市廛、工業(yè)、商業(yè)、教育、公共建筑物、古跡、風俗,卷四交通、蘇游,卷五對于本鄉(xiāng)之感觸、本鄉(xiāng)與本縣之關系、本鄉(xiāng)與本省之關系、本鄉(xiāng)與本國之關系,本鄉(xiāng)與世界之關系;卷六珍奇物。水道記民國三年籌款開浚事。此志以晚清、民初的近代觀點對山脈、水道、氣候、物產(chǎn)、街衢、市廛、工業(yè)、商業(yè)、教育、公共建筑物、古跡、風俗、交通、旅游作了述評。作者論對于本鄉(xiāng)之感觸、本鄉(xiāng)與本縣、本省、本國、世界之關系,是反映晚清民初我國先進民眾政治思想的重要史料。

      [1]常熟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標校.重修常昭合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2]沈秋農(nóng),曹培根.常熟鄉(xiāng)鎮(zhèn)舊志集成[M].揚州:廣陵書社,2007.

      [3]江蘇省常熟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常熟市志[M].修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小志
      雜文選刊(2020年5期)2020-05-14 13:31:35
      出門前要化妝
      故事會(2018年22期)2018-11-20 06:01:54
      亂套的便利貼
      地鄰
      金山(2016年3期)2016-11-26 20:53:00
      奇跡香水店
      奇跡香水店
      奇跡香水店
      問路
      少先隊活動(2014年3期)2015-03-16 20:29:32
      活下去是最好的能力
      37°女人(2013年5期)2013-05-30 10:48:04
      老郭和小志:其實俺倆是同齡人
      太原市| 班玛县| 麻江县| 孟津县| 额济纳旗| 旬邑县| 安化县| 黄浦区| 赤峰市| 志丹县| 治县。| 无锡市| 亚东县| 黄石市| 赤城县| 楚雄市| 泗阳县| 蒲城县| 利辛县| 乌恰县| 新密市| 横山县| 龙口市| 沧源| 建德市| 车致| 土默特右旗| 岳阳县| 筠连县| 景泰县| 嫩江县| 濮阳县| 额敏县| 沙河市| 乌拉特后旗| 宜丰县| 澳门| 柏乡县| 渭南市| 临汾市| 怀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