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虛擬資本”概念:梳理與反思

      2011-04-03 02:32:58張興亮
      東方論壇 2011年6期
      關鍵詞:馬克思資本概念

      張興亮

      (蘇州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虛擬資本”概念:梳理與反思

      張興亮

      (蘇州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為深化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的研究,首先必須準確界定“虛擬資本”這個概念。從內涵、外延兩方面梳理學術界對“虛擬資本”概念的理解,反思研究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有利于夯實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的研究基礎。馬克思并沒有就虛擬資本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需要我們以動態(tài)的、全面的觀點來發(fā)掘他關于虛擬資本思想的內涵,既要一脈相承,也要與時俱進。馬克思關于虛擬資本的論述,是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對這一概念理解和界定的基礎。只有先回到馬克思那里,把虛擬資本納入馬克思資本研究的體系之中,從而把握虛擬資本的本質。

      馬克思;虛擬資本;概念;梳理;反思

      改革開放以來,虛擬資本逐步進入中國人的視野,乃至如今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國內看,1993年國務院作出《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要處理發(fā)展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從國際看,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學者大多用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來解釋這場危機。虛擬資本因而成為學界持續(xù)關注的焦點。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虛擬資本的概念界定、特征、功能、形成機理及歷史演進等方面展開分析,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有時差異之大真讓人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對“虛擬資本”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差異,概念界定的邊界模糊,基本的理論內核仍有待解決。為深化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的研究,首先準確界定“虛擬資本”這個概念,顯得非常必要。我們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正確認識客觀現(xiàn)實和準確表達思想的關鍵。下面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兩方面來深入分析“虛擬資本”。

      一、虛擬資本的內涵

      國外學者很少使用虛擬資本概念,據(jù)曾使用過這一概念的學者認為,虛擬資本是指“通過信用手段為生產性活動融通資金”。[1](P340)西方學者在提到虛擬資本時常有一種貶義性質。如哈耶克認為,虛擬資本是導致資本市場扭曲的銀行信用增加的產物。[2]馬克思之后,希法亭在《金融資本》一書中以股票為例說明了虛擬資本的運動特點[3],雅各布?瓦伊納也討論了這一概念[4]。日本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虛擬資本包括銀行的借貸信用、資本化價值、名義存款、準備金以及由投機票據(jù)形成的資本。[5](P651-655)對虛擬資本的理解,國內學者中最具代表性有劉駿民、洪銀興、曾康霖、成思危等,一般認為虛擬資本包括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6]可以說中國是關于虛擬資本問題的主要討論地,并且無論國內國外,這一術語的使用者多是馬克思主義研究者。

      國內學者對虛擬資本的內涵的理解不盡相同,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

      (一)有價證券說

      這種觀點認為,虛擬資本是一種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的資本。持這類觀點的學者比較多。如楊圣明、高文書認為,可以將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解為:“以生息資本為基礎、能給持有者帶來收入的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的資本?!盵7]馬傳兵認為,“虛擬資本應定義為一種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本身無價值,但卻給持有者帶來預期收入,并有其獨立的價值增殖運動規(guī)律的資本?!盵8]徐建偉、徐玉生認為:“虛擬資本是指資本所有者擁有的,在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價值增值的過程中不直接發(fā)生作用,是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并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益的資本憑證,是依法索取的價值增值流量的資本化形式,是觀念意義上的資本。”[9]對此,曾康霖則認為,“有價證券是虛擬資本的載體,但不能說虛擬資本都反映為有價證券?!盵10]

      (二)資本概念泛化說

      這種觀點是從資本到虛擬資本的邏輯關系上來把握的,認為虛擬資本是資本概念泛化的結果。如許紅梅、楊繼國認為:“虛擬資本是資本概念泛化的產物,資本是能夠增殖的價值體,增殖是資本的內在要求,虛擬資本是資本的虛擬性和增殖性的統(tǒng)一體。虛擬資本本質上是由現(xiàn)實資本派生的、無價值內容卻能帶來貨幣收入的資本形式,無論虛擬資本的外在形式如何變化,其內在本質是永恒不變的?!盵11]溫新德認為:“資本是價值,是人類勞動的結晶,而虛擬資本本身沒有價值。于是馬克思便把這類可以帶來貨幣收入的,并取得了資本外衣的、存在于人們想象中的非價值體稱為虛擬資本。從而我們可以看出,虛擬資本是本身沒有價值卻能帶來貨幣收入的信用憑證。在對資本概念理解的思維慣性下,一切價值符號因為可以帶來貨幣收入而被人們(普通民眾)視作資本,但是,因為它僅僅是價值索取權的紙質憑證而本身沒有價值故被馬克思冠以‘虛擬’二字作為定語,虛擬資本概念的來由便清晰了。”[12]

      (三) 信任(信用)關系說

      這種觀點認為,虛擬資本是信任(信用)關系的載體。如成思危認為,“虛擬資本是既不具有實物形式、又不具有貨幣形式的、價值不確定的、但可以產生利潤的、建立在信任關系基礎上的資源。它們可以用來獲得實際資本的使用權,但是它要承諾給實際資本的所有者以一定的回報,或與實際資本的所有者共擔風險并且共享盈利?!盵13]吳江、溫新德認為,“構成虛擬資本的不是其存在形式上的各種信用憑證,而是這些憑證代表的價值索取權,所以說,虛擬資本的核心內容是信用,它是信用關系的載體,不同的權利義務關系,決定了不同的索取權及不同的虛擬資本。但隨時代的變遷,無論虛擬資本如何變換形式,其表現(xiàn)形式無非是反映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形成的信用關系的載體?!盵14]

      (四)憑證(證書)說

      這種觀點與“有價證券說”有相近之處,但側重于權益或權利。劉駿民給虛擬資本下的定義為:同實際資產相分離的,本身無價值卻可被作為“商品”進行交易的各種憑證。[15](P39)對此,謝永添認為,“這一定義與其他的相比已經考慮到虛擬資本形式的發(fā)展,顯然欲將與馬克思時代相距一百多年后出現(xiàn)的金融衍生產品納入虛擬資本的范疇之中。但是,這樣的界定,如果沒有加以必要的說明,或者特定的條件限制,也顯然有矯枉過正之嫌,甚至于丟掉了本質。因為按照這一定義,所有具有虛擬性的可流通權益證書都可能被包括其中?!盵16]馮琦認為,“虛擬資本是資本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是指在存在生息資本的條件下,同現(xiàn)實資本相分離的、本身無價值卻能夠帶來‘剩余價值’(它其實是對剩余價值的一種分割)、并具有獨立的價值增值運動規(guī)律的各種資本憑證?!盵17]

      (五)感情色彩說

      這種觀點是從詞匯的感情色彩來界定虛擬資本的內涵。如戴明認為,“馬克思所提出的虛擬資本概念是帶有貶義的,在英文中為‘fictitious capital’。今天,在我們看來,應該翻譯成‘虛幻資本’、‘虛假資本’似乎更為貼近馬克思的本意。”“所謂虛擬資本,是指不具備資本的實物形態(tài),而事實上卻是具備資本本質特性的物品。在英文中,與這種含義上的虛擬資本相對應的詞匯應該是‘Virtual capital’。虛擬資本是一個中性詞匯,它所具備的特性,總的來說可概括為:這是一種‘似非而是’的資本?!盵18]

      對此,吳志明則持相反的看法,認為:“顯然,馬克思筆下的虛擬資本主要是貶義的,這是《資本論》的研究者所達成的基本共識。在這一基本共識的基礎上,以‘虛幻’替代‘虛擬’缺乏必要性。”“自《資本論》引入中國,虛擬資本的提法已使用了上百年,以一個意思上沒有差別的限定詞去替換另一個沒有必要性。否則,‘虛擬’、‘虛幻’之爭就容易蛻變成一種‘文字游戲’?!薄皩μ摂M資本詞義的理解存在著從‘貶義’到‘中性’的回歸。”“實踐表明,虛擬資本是與市場經濟相伴而生的范疇,屬‘中性’詞義?!盵19]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虛擬資本”可以是中性詞,成為“虛擬資本一般”。我們可以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基礎上繼續(xù)研究虛擬資本,為我所用,把它作為分析市場經濟的一種工具。

      二、虛擬資本的外延

      內涵和外延不是截然分開的,但為了論述方便,下面對馬克思“虛擬資本”的外延另外展開評述。關于“虛擬資本”外延的理解,通常有兩分、三分、四分,甚至層層細分等情形。下面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觀點,介紹如下:

      (一)陰陽辯證說

      這種觀點利用哲學的辯證思維來闡述虛擬資本。較典型的,如徐鳴認為,若把資本看成是一個陰陽太極(陰陽太極魚),陽的部分反映的是“實體資本”;陰的部分反映的是“虛擬資本”。在陽的“實體資本”部分,將其分為兩大類:實物資本與貨幣資本;在陰的“虛擬資本”部分,也包括兩大類:人力資本與智力資本。[20]

      (二)“軟”要素說

      這種觀點把與科技、教育、管理等有關的“軟”要素的資本化作為虛擬資本產生的重要支點。如成思危認為,從“軟”要素的角度看來,虛擬資本有三大類型:信用資本、知識資本和社會資本?!耙陨先愄摂M資本在與實際資本結合時,其權益也要固化在所有權證中,例如規(guī)定其所占的股份比例或承認除利息以外的利潤都歸其所有等。由于所有權證本身并沒有價值,僅僅是虛擬資本的載體,故可稱為次生的虛擬資本。而信用資本、知識資本和社會資本則可稱為原生的虛擬資本?!盵13]

      (三)兩種形態(tài)說

      這種觀點認為虛擬資本存在兩種形態(tài)。如徐茂魁、李寶翼認為,從馬克思在《資本論》第3卷第5篇的論述來看,虛擬資本有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除了股票、債券等公共有價證券外,另一種形態(tài)是由信用制度產生的各種信用票據(jù),包括商業(yè)匯票、銀行匯票和銀行券,而且這是馬克思所分析的虛擬資本的重點,是虛擬資本的首要的、基本的形態(tài)。同時,這兩種虛擬資本的“虛擬性”的根源也是不同的。[21]

      (四)四類說

      這種觀點認為虛擬資本可以分為四類。如劉駿民把虛擬資本分為四類,即第一類:股票和證券;第二類:政府債券;第三類:證券化和ABS;第四類:金融衍生物。[22](P40-42)冀光恒、張建軍認為,可以把虛擬資本分為四類。“一類虛擬資本”是直接代表實際資產并始終與實際資本共存的各種證券,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和公司的短期商業(yè)票據(jù)?!岸愄摂M資本”包括政府債券的絕大部分和其他以非生產性開支為目的發(fā)行的證券?!叭愄摂M資本”是在原有證券的基礎上發(fā)行的,它們是虛擬資本的虛擬資本?!八念愄摂M資本”指這種無交易物的交易合同或憑證。[23]

      (五)廣義狹義說

      這種觀點是從廣義、狹義兩種角度來區(qū)分虛擬資本外延的。如于澄認為,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涉及虛擬資本的論述有多處,概括起來不外乎有狹義、廣義兩種概念,但側重于狹義成分。[24]楊杰認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馬克思著重研究了以下幾種虛擬資本:國債券、股票、銀行的派生存款、缺乏價值保證的銀行券、經貼現(xiàn)后留在銀行的商業(yè)票據(jù)。[25]杜振華、胡春、逄金玉認為,狹義的虛擬資本一般指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它們是最一般的虛擬資本;廣義的虛擬資本是指銀行的借貸信用(期票、匯票、存款貨幣等)、有價證券(股票和債券等)、名義存款準備金以及由投機票據(jù)等形成的資本的總稱。[26]

      三、反思“虛擬資本”概念

      以上這些觀點沒有絕對的不同,它們之間更多的是角度的些微差異,有些可能存在內涵的交叉。總體看來,有的是從狹義的角度定義的,有的則是廣義的角度定義的。它們一般都認為,虛擬資本是本身沒有價值卻能給持有者帶來貨幣收入變化的金融工具。但大多缺乏對虛擬資本本質意義上的界定,往往流于現(xiàn)象的羅列。

      到底什么是虛擬資本?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曾有一個較為權威的定義,是許滌新主編的《政治經濟學辭典》中的表述:“以證券形式存在、并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資本,如股份公司的股票、企業(yè)或國家發(fā)行的債券?!盵27](P561)徐茂魁、李寶翼認為,這一定義是不夠全面的。確實,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我國虛擬資本領域取得了重大發(fā)展,因而這個定義的歷史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21]

      吳江、溫新德認為,“虛擬資本的表現(xiàn)形式問題一直是國內學者爭議較為激烈的領域。盡管國內一些學者把虛擬資本和虛擬經濟的研究范疇界定為金融,解釋為以錢生錢的活動,但并沒有從根本上依照馬克思的邏輯給出很好的解釋,只是一種對馬克思關于銀行資本創(chuàng)造描述的直覺判斷。這主要是因為大家對虛擬資本這一概念的本質含義及本質特征沒有確切的理解,所以無法揭示銀行資本的虛擬性本質,表現(xiàn)形式的爭議便是很自然的事。”[14]實際上,馬克思并沒有就虛擬資本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需要我們以動態(tài)的、全面的觀點來發(fā)掘他關于虛擬資本思想的內涵,既要一脈相承,也要與時俱進。

      到底應該怎樣界定“虛擬資本”的內涵?謝永添采用的是全面界定的方法,值得借鑒。謝永添是這樣定義“虛擬資本”的:在信用制度下,由現(xiàn)實資本派生的、并有自己相對獨立之價值運動形式的金融資本及其衍生物。他并且認為:“這一定義與其他定義相比,有如下特點:1.突出資本性—剩余索取權,將其它非資本性的虛擬產品排除在外。2.限定于金融資本,既符合歷史與邏輯,也利于進一步研究。3.將流通性作為一個必要特征進行表述。4.以‘血統(tǒng)論’為依據(jù),將虛擬資本的衍生物作為特例界定在概念之中,有利于深化對虛擬資本的研究。5.提出虛擬資本的多倍存在(不同于多重存在)性,符合虛擬資本運動的新實際(比如,膨脹性通貨和銀行的派生性存款等也是虛擬資本,但它們是一筆資本的多倍存在而不是多重存在)。6.肯定虛擬資本的價值屬性,因而有其獨特的價值運動形式。7.虛擬資本的形式并不僅限于有價證券。”[16]

      劉懷洲、張林、盧平認為:“要把握‘虛擬資本’概念的本質,必須認清‘虛擬資本’與虛擬資本‘定期帶來的貨幣收入’的關系,這是從本質上把握虛擬資本概念的必須。這個關系是貨幣收入在先,虛擬資本在后。不是虛擬資本產生的貨幣收入,而是先有了貨幣收入之后,人們把這個定期獲得的貨幣收入資本化為虛擬資本。虛擬資本之所以成為資本是被幻想出來的,是收入的資本化,是按利息率資本化的價格。這是它的‘虛擬’性。不認清這個本質,就容易把貨幣收入誤解為是虛擬資本本身產生的,被這個假象蒙蔽,而看不清現(xiàn)實資本生產的剩余價值才是貨幣收入的真正源泉。”[28]

      關于虛擬資本定義的一個尷尬是虛擬資本本身的價值問題。謝永添認為,“由于資本是虛擬的,并且通常表現(xiàn)為一張幾乎不要耗費或者與其價格極不成比例之耗費的合約,因此,我國的大多數(shù)學者都以勞動價值論的觀點判定虛擬資本沒有價值。這樣,沒有價值卻有價格、以及價格是價值之貨幣表現(xiàn)的矛盾,和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總是搪塞繞過的尷尬局面讓虛擬資本給繼承下來了?!盵16]

      其實,勞動價值論描述的是商品的過去式價值,它的定價方式是成本加利潤;效用價值論描述的是商品的現(xiàn)在式價值,其定價方式由消費者當前的支付意愿所決定;按邏輯,有些商品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將來,虛擬資本的價值就屬于這一類,這類商品的價值完全由人們的觀念和信心支撐,其價值確定則采用資本化的定價方式。由于未來存在著不確定性,加上信息不對稱,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所決定的虛擬資本的價值與將來實際發(fā)生的情況往往會有偏差,這是虛擬資本風險性的客觀基礎。[16]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的虛擬資本含義既包括有價證券所代表的資本價值的不確定性,也包括所有權歸屬的不確定性,前者以有價證券作為載體,后者以運用資本的權利作為載體。”[26]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當今時代的虛擬資本,在虛擬性、虛擬程度、虛擬方式等方面,與馬克思時代的虛擬資本顯然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金融期貨、期權等衍生產品出現(xiàn)后,虛擬資本就變得更難以琢磨。所以,至今尚無人給出虛擬資本的完整定義也就不足為奇。正如楊圣明等認為,“隨著實踐的發(fā)展,馬克思虛擬資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已經發(fā)生并將繼續(xù)發(fā)生變化。因此,需要在堅持馬克思虛擬資本基本思想的基礎上,適當擴大虛擬資本的外延,不僅債券和股票等常見的有價債券是虛擬資本,一些實體資本,只要其價值相對獨立運行,且以有價證券的形式存在,通過買賣來獲取收益,也成為虛擬資本?!盵29](P219)

      四、回到馬克思

      有些人在解讀馬克思的虛擬資本內涵時,通常會加上類似的這么一句話:“按照馬克思的觀點”。我們說,虛擬資本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固然可以有自己的解讀,但不能把自己的觀點附加在馬克思的名下,不能用自己的觀點來剪裁馬克思的原意。出現(xiàn)以上情形,與下列原因有關:有的人不查核原著,圖省事,習慣于互相轉抄;或者迷信學術權威的相關論述,直接拿來;或者未系統(tǒng)深入原著,沒有把握馬克思論述虛擬資本時的內在邏輯。由此,導致結論武斷、話語重復、低水平研究。不看原著,不深入原著,就不會尊重原著,空有所謂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就只會離馬克思研究虛擬資本的精神和方法甚遠。應該尊重原著,不應該夸大或縮小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的內涵,否則不利于充分挖掘和發(fā)展這一理論。正如恩格斯在《資本論》第3卷的序言中指出的:(但是)“一個人如果想研究科學問題,首先要學會按照作者寫作的原樣去閱讀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讀出原著中沒有的東西?!盵30](P26)

      只有先回到馬克思那里,把虛擬資本納入馬克思資本研究的體系之中,從而把握虛擬資本的本質。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研究者主要是因為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其實還是草稿狀態(tài))中研究過虛擬資本,而把它作為固定的專業(yè)詞匯加以探討。實際上,有的研究者在漠視虛擬資本概念源起的情況下,把虛擬資本過分演繹化了,導致過分的復雜?!百Y本、虛擬資本概念分析的起點一般是從馬克思開始。他的研究基本上代表了資本發(fā)展初期產業(yè)資本統(tǒng)治下的虛擬資本的產生和發(fā)展,他關于資本的歷史和邏輯的分析是認識虛擬資本的基礎和出發(fā)點?!盵31]馬克思關于虛擬資本的論述,是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對這一概念理解和界定的基礎。對虛擬資本概念的具體內涵和外延,馬克思沒有作出具體、準確的界定,只是滲透在大量的引證和分析之中,使我們準確地理解虛擬資本的概念存在困難和差異,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概念的輪廓和分析的起點。[31]

      在“虛擬資本”這一概念的闡發(fā)上,關鍵是回到馬克思使用該概念時的邏輯路徑。盡管馬克思不是“虛擬資本”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但他對虛擬資本的特征和一些表現(xiàn)形式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因此,如何理解和闡述馬克思運用虛擬資本概念的方式便成了這一研究的首要任務。曾康霖認為,要深入地理解馬克思經濟學中的虛擬資本論,必須考察其思維邏輯,具體包括:虛擬資本想象論、虛擬資本制造論、虛擬資本派生論、虛擬資本相對論。[10]趙錦輝認為,考察馬克思的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他是沿著兩種思路展開對虛擬資本的分析:第一種思路是以資本化為思路,能夠資本化的收入就是虛擬資本;第二種思路是派生化的思路,這個思路認為虛擬資本是通過整個金融體系派生或創(chuàng)造出來的。[32]這些看法是非常有見地的。

      [1] 約翰?伊特韋爾.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第2卷(中譯本)[Z].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2] Havek F.A. Price Expectations,Monetary Disturbances and Malinvestments. In Hayek. Profits, interests and investment. London: Routledge, 1939.

      [3] Hilferding R. Finance Capital.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1981.

      [4] Viner,Jacob.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ondon: Harper, 1937.

      [5] 久留間鮫造.資本論辭典[Z].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

      [6] 李寶翼.虛擬經濟和虛擬財富的內涵[J].南開經濟研究,2005,(2).

      [7] 楊圣明,高文書.論虛擬資本[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1).

      [8] 馬傳兵.對無形資本、知識資本和虛擬資的辨析與反思[J].實事求是,2005,(1).

      [9] 徐建偉,徐玉生.從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視角剖析美國金融危機[J].商業(yè)時代,2009,(5).

      [10] 曾康霖.虛擬經濟:人類經濟活動的新領域[J].當代經濟科學,2003,(1)

      [11] 許紅梅,楊繼國.論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江漢論壇,2009,(9).

      [12] 溫新德.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虛擬”的邏輯[J].商業(yè)時代,2008,(4).

      [13] 成思危.虛擬經濟的基本理論及研究方法[J].管理評論,2009,(1).

      [14] 吳江,溫新德.簡析虛擬資本及其表現(xiàn)形式[J].商業(yè)時代,2008,(30).

      [15] 劉駿民.從虛擬資本到虛擬經濟[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16] 謝永添.關于虛擬資本與虛擬經濟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

      [J].經濟科學,2003,(6).

      [17] 馮琦.關于虛擬經濟內涵界定的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3,(6).

      [18] 戴明.論虛擬資本與實質經濟的互動關系[J].華東經濟管理,2001,(4).

      [19] 吳志明.對虛擬資本概念的若干思考[J].現(xiàn)代情報,2004,(10).

      [20] 徐鳴.“道”對實體資本與虛擬資本理論的闡釋——基于經濟哲學的探索[J].當代財經,2008,(12).

      [21] 徐茂魁,李寶翼.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的現(xiàn)代闡釋[J].教學與研究,2006,(4).

      [22] 劉駿民.從虛擬資本到虛擬經濟[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23] 冀光恒,張建軍.當代虛擬資本的新發(fā)展及啟示[J].生產力研究,2008,(21).

      [24] 于澄.“虛擬經濟”與“虛擬資本”[J].生產力研究,2007,(14).

      [25] 楊杰.馬克思經濟學視野下的虛擬資本理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10).

      [26] 杜振華,胡春,逄金玉.馬克思的虛擬資本與網絡中的虛擬貨幣[J].經濟研究參考,2009,(22).

      [27] 許滌新主編.政治經濟學辭典[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8] 劉懷洲,張林,盧平.“虛擬資本”與“金融資產”概念界說的比較和思考[J].稅務與經濟,2001,(3).

      [29] 楊圣明主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理論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30]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1] 吳秋璟,華煒.歷史觀在“資本演變和虛擬資本形成”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32] 趙錦輝.馬克思論述虛擬資本的雙重思路及其對界定虛擬經濟的啟示[J].當代經濟研究,2006,(10).

      責任編輯:潘文竹

      The Concept of "Fictitious Capital": Reviewing and Rethinking

      ZHANG Xing-lia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It is embarrassing that there exist huge differences in the research of Karl Marx’s “fictitious capital”. It is because scholars lack consensus on the concept of “fictitious capital”. Just to further the research of “fictitious capital”, we should precisely define the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research results concerned, the paper tries to rethink the typical problem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concept’s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attempt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Karl Marx; fictitious capital; concept; review; rethink

      F014

      A

      1005-7110(2011)06-0022-06

      2011-10-17

      本文是朱炳元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與金融危機研究”(批準號為09AKS002)的階段性成果。

      張興亮(1976-),男,江西都昌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

      猜你喜歡
      馬克思資本概念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幾樣概念店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資本策局變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第一資本觀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VR 資本之路
      大姚县| 濮阳市| 余姚市| 宁陵县| 西城区| 富裕县| 富锦市| 浮梁县| 佛山市| 云南省| 溆浦县| 雅江县| 大理市| 白银市| 关岭| 盖州市| 林甸县| 望奎县| 乌拉特前旗| 郴州市| 辰溪县| 无锡市| 成安县| 交口县| 黑河市| 昌宁县| 丰城市| 富裕县| 蓬安县| 富阳市| 喜德县| 聊城市| 抚宁县| 平度市| 澎湖县| 龙胜| 吉隆县| 克东县| 泾源县| 饶平县|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