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200041) 郭瀟瀟 范曉璐
“眾多的河湖”一課的教學與點評
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200041) 郭瀟瀟 范曉璐
選擇河湖內容開展創(chuàng)意設計,主要考慮到河流與湖泊的內容以自然地理為主,在自然地理內容的教學中一般偏重于實現(xiàn)知識目標,如簡單地引導學生讀圖找位置,繼而記憶河流湖泊的名稱及相關的位置名稱。這種枯燥的地名羅列、記憶,僅僅停留于就事論事的概念辨析和單純的景物欣賞,忽視了河流與湖泊內含的人文情懷的教育。在本課教學中,借助中國古典詩詞等手段,凸顯河流與湖泊的人文內涵,使學生進一步提高人類科學合理利用河湖和保護河湖環(huán)境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與理解河流與湖泊的一些基礎知識。
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主要突出了二大要點:
1. 將自然地理事物的人文性和生命性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在本課設計中強調的人文性和生命性并非僅僅簡單地出現(xiàn)在導入和結課兩個環(huán)節(jié),而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因此,在“河流導入”、“湖泊導入”、“湖泊對人類的作用”、“本課小結”等多方面均出現(xiàn)了與知識內容相銜接的詩詞名句。
如在“河流”導入中,教學過程是這樣展開的:
師:說起河流,自古以來,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對其進行贊譽,同學們來分享一下你知道的與河流相關的詩句。
生: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師:在這些詩句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河流磅礴的氣勢。
生:河流流淌的時間很長,即便人都消失了,河流還在流淌……
師:正如大家所說的,河流經(jīng)久不息地流淌著,超越了人的生命性。而詩句中提到的大江大河,是不是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奔騰向前呢?
生:(思考)
師:我們常說團結就是力量,事實上自然界的強大力量,無一不是微弱力量匯集而成的結果。一條洶涌前行的大河的周圍,總是環(huán)繞著無數(shù)條小河,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
關于“湖泊”內容是這樣導入的:
師:生命中,除了奔騰,也需要靜止的思考與沉淀。如果說河流是在流動中顯現(xiàn)水的力量,那么湖泊則是在相對靜止中積蓄水的深度。古人常用湖泊來比喻情誼的深重,如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贈汪倫》。
生齊聲:“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這里的“深”字體現(xiàn)的是深深的情誼。但是我們如果從地理的角度分析,這“深”字是指湖泊的深度,那么大家認為哪個湖泊當之無愧?
生: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師:李白和汪倫都是中國人,當然用中國的湖泊更合適,那么中國最深的湖泊是哪個湖泊?
……
當介紹“湖泊對人類的作用”內容時,教師是這樣將詩句引入的:
師:“大地的明珠”湖泊,對人類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古人也認識到這些作用,并寫下詩句: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p>
“舫閣乘涼一棹通,青山佳色落湖中?!?/p>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師:請同學們試著由上述詩句來總結湖泊的作用。
生:第一句表明湖泊可以用來養(yǎng)殖水產(chǎn);第二句表明湖泊具有旅游功能。
師:很好,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第一句里面說“青螺”,就是我們現(xiàn)在吃的螺絲嘛,我還想起了陽澄湖大閘蟹。第二句我們在語文課本中學到過的,就是說西湖很漂亮,大家都喜歡到西湖去旅游。
師:真不錯,分析得有道理。下面兩句誰來解釋?
生:第三句是說在湖泊上坐著船乘涼,景色都倒映在湖水中。
師:是的,在夏季時,湖泊是乘涼的好去處,這說明它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起著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
生:最后一句是表達了湖泊還具有娛樂游玩的作用,可以釣魚。
師:垂釣者僅僅是在釣魚嗎?他還十分羨慕水中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這說明湖泊除了對人類有作用外,還為自然界的許多生物提供了棲息之處。我們除了羨魚情,羨蛙情,甚至還要羨鳥情。
到課的最后時,教師是這樣用詩句結課的:
師:通過對河流與湖泊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水對人類及整個自然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子就曾在《道德經(jīng)》中寫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贝蠹腋惺艿搅怂摹吧仙啤焙汀安粻帯眴幔?/p>
生:水給我們提供了吃的、喝的。如果沒有水,就沒有糧食,我們人類就會餓死和渴死了。
生:在前面的視頻中,我們看到,人類的文明大多是誕生在水的周圍。
生:水還能給自然界的生物提供生命,比如青海湖的鳥島。
……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大家都感受到了水對人類默默的奉獻。然而就是這樣“上善”而“不爭”的水,在人類過度的索求下,也開始了無聲的“反抗”。大家能不能談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
生:我家就住在蘇州河旁邊,以前經(jīng)??吹嚼锩嬗泻芏嗬?,夏天的時候味道很臭的。
師:現(xiàn)在情況好些了嗎?
生:恩,氣味好多了,不過有時候還是有垃圾。
生:有很多工廠把燃料倒進河水里,水里面就有很多死魚。
師:哦,這樣的話,我們也就不能“羨魚情”了,相反,還要“怕魚情”。
生:以前有很多河水臟了,它自己能慢慢變干凈。現(xiàn)在人們排了很多污水,河水就沒辦法自己變干凈了。
師:對的,流動的水失去了自潔能力,非常可怕。
生:人們過度地砍伐和破壞,就使得每年的洪水不斷地爆發(fā),越來越多。
師:你觀察的很仔細。洪水的爆發(fā)與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系。
生:老師,我想說一句,農(nóng)夫山泉很好喝,不保護水,農(nóng)夫山泉沒得喝。
生:如果這樣的話,就不是農(nóng)夫山泉有點甜,而是農(nóng)夫山泉有點臟啦。
……
2. 挖掘河流的意境與地理內容相融合,力求達到教書育人
本節(jié)教學設計在講解額爾齊斯河、塔里木河中挖掘河流的意境時與地理內容相融合,巧妙地通過頌揚河流的品性幫助學生深刻感知河流的生命性,繼而產(chǎn)生對自然事物的敬畏和感悟。
對額爾齊斯河的講解:在廣闊的中華大地上,成千上萬條河流殊途同歸,滾滾東流,在那些河流中,額爾齊斯河顯得那么與眾不同。它不畏艱險地沖出寒冷的雪山,一路輾轉,向西北奔去,匯入俄羅斯境內的鄂畢河,繼而奔向更加寒冷的北冰洋。這樣的過程,讓它獨立而又不盲從,成為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在這個倡導個性的時代,這條河流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個性是對生命不懈地追求與付出。
對塔里木河的講解:塔里木河流經(jīng)的區(qū)域正是異常干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qū),因此塔里木河如母親般滋養(yǎng)著河流兩岸的綠洲地帶,滋養(yǎng)著西域各族兒女。在這條母親河的周圍,生長著新疆人民敬仰的樹木——胡楊樹。有人說,胡楊樹,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這樣的評價讓我們不僅對胡楊樹豎然起敬,更是要感嘆滋養(yǎng)胡楊樹的塔里木河在新疆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雖然塔里木河沒有奔騰入海,但是它的一生依然是光輝奪目的。我們人類也需要這般堅韌,在成長的過程中,努力閃爍自己的價值與光芒,奔騰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在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初中生對自然地理知識不感興趣,認為不好學、不好懂、不好用。因而思考,如何將自然地理知識與“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二者銜接,使學生自覺地接受并喜歡自然地理知識。在本節(jié)教學中,教師做了如下嘗試:
1. 化知識難點為生活感悟
河湖部分的“干流、支流、流域”知識點,常常讓學生比較頭疼。經(jīng)過巧思,教師借用自然界中葉子的葉脈來呈現(xiàn)上述知識點。
教學實錄:
師:我們常說團結就是力量,事實上自然界的強大力量,無一不是微弱力量匯集而成的結果。一條洶涌前行的大河的周圍,總是環(huán)繞著無數(shù)條小河,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同自然界中的一片葉子。(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一片葉脈圖)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在這片葉脈圖上,有很多的紋理,主葉脈是哪一條?
生:最粗的那條。(指出)
師:好,如果類比河流的支流和干流,你們能給它命名嗎?
生:干流。
師:很好。那么對應的,周圍細小的葉脈紋理,我們就命名為?
生:支流。
師:如果說支流中有一級支流、二級支流,以此類推三級、四級,這些級別是如何劃分的?能借助葉脈圖分析一下嗎?
生:(指圖)最后注入干流的為一級支流,注入一級支流的為二級支流,以此類推……
師:全部匯入干流的支流和此干流流經(jīng)的地區(qū),也就是小葉脈和主葉脈組成整個葉片,我們稱之為流域。你們認為流域應該如何命名呢?
生:用干流的名稱命名,XX流域。
師:好的。下面就請同學指圖找出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
2. 化講解知識為暴露問題
在“外流河”和“內流河”知識點歸納部分,教學中并沒有由教師來講解,而是請學生在黑板上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中國主要流域的干流河流”進行分類。在分類的過程中,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分類依據(jù),而是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分類,并請他們說明分類依據(jù)。這么做的原因在于使學生主動暴露問題,教師再順勢引導,解決問題。
教學實錄:
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中國主要流域的干流河流”進行分類,并請說出你們分類依據(jù)。
學生A:將長江、黃河、珠江、海河、黃河分為一類,將額爾齊斯河、雅魯藏布江分為一類……
分類依據(jù)是分別是二個字和五個字的河流。
學生B:分成兩類,一類為帶“江”字的河流,一類為帶“河”字的河流。
在學生A與學生B的分類過程中,其他同學提出了很多不同意見,最后經(jīng)過教師從地理角度的引導,大家統(tǒng)一分類依據(jù)為:內流河和外流河(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節(jié)課還給人以下啟示。
(一)融課改理念與創(chuàng)意要求為一體的教學設計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作為自然要素的河湖與人文要素的主體——人類之間的關系演繹得非常到位。無論是從教師借助視頻材料引出的對河流生命性的重視及其對河湖作用的理解,還是通過生動形象的詩歌和經(jīng)典名句的引入,都旨在引發(fā)學生對從河湖到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價值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環(huán)境倫理觀念。所以,該課題的教學設計完全遵從了地理課程標準的地理學科定位,充分體現(xiàn)了地理學科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特殊意義。而這一點恰恰也是該課題教學與以往教學設計的顯著不同,是執(zhí)教教師根據(jù)減負增效的要求,將課堂教學的增值點定位在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的有機結合之中,以此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教書育人的功效。
(二)行“八字”教學法與學科特點相結合的教學過程
隨著本課教學的層層推進,深切地感受到了年輕的地理教師是那么自覺地將“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八字”教學法融會貫通于真實的地理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將“讀、議、講、練”等教學活動與新知的學習有機組合,使同學們在短短的一堂課內既完成了地理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得到了良好的人文熏陶。具體體現(xiàn)在:
1.“讀”有特色
教師在本課教學中,不僅僅讓學生讀教材,更重要的是讀地圖以及輔助地理教學的各種插圖、示意圖和精心選擇的視頻材料。特別有創(chuàng)意的是:教師善于讓地理學習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將河流水系的概念用一張形象的葉脈圖展示,使支流和主流的關系一目了然。
2.“講”出風格
教學中,從引入新課到新知學習、課間轉承乃至課堂小結,教師展示了自身良好的語言天賦和獨特的講學風格。教師不僅善于將優(yōu)美的古詞名篇引經(jīng)據(jù)典地應用于教學之中,而且還能用富有哲理的語言娓娓道來使學生明了河湖所孕育的生命性,充分理解自然事物中的人文內涵,使學生明確河湖的相關內涵與外延。
3.“練”重合作
本課的教學內容較多,學習負擔不輕。為了體現(xiàn)減負增效,教師不僅嫻熟地將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方法運用于課堂教學內,還巧妙地將新知的學習與舊知的溫習聯(lián)系在一起。如借助合作學習和知識儲備,讓學生們輕松地完成了內流河和外流河的分類,掌握了湖泊的分布特點。
4.“議”破難點
由教學目標的分析可見,教師創(chuàng)意設計的“學生在現(xiàn)有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類科學合理利用河湖和保護河湖環(huán)境必要性的認識”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對于此類的歸屬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的達成,很多教師往往會感到束手無策。為了突破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讀”“講”“練”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對河湖生命性以及對自然與人文要素相互聯(lián)系的理解。在這樣的鋪墊之后所安排的諸如“水的‘上善’和‘不爭’”話題的“議一議”環(huán)節(jié)設計,使同學們真正有話可說,踴躍的場景感染者每一個在場者。而后續(xù)的公益廣告《水》視頻的觀看,以及教師伴隨著下課鈴聲的結束語,讓同學們欲言又止,思緒起伏,真切地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