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鄭輝1, 2
?
思辨缺席癥——我們該開什么“處方”
胡鄭輝
(1.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外文學院,漳州 363105;2. 漳州師范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漳州 363000)
“思辨缺席癥”確診于1998年。12年來盡管各種“處方”與日俱增,然而,療效不佳,痼疾難愈。究其原因,關鍵是宏觀認識談得多,可操作性措施提得少。要提高療效,必須修改大綱、改革教學方法以及師資培訓三管齊下,尤其要重視如何利用英語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基本功以及如何提高教師的思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藥”到病除。
思辨缺席;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
1998年黃源深先生在“思辨缺席”一文中首創(chuàng)“思辨缺席癥”一詞,指出:“因缺乏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辨析能力所造成的現(xiàn)象,我們不妨稱之為‘思辨的缺席’。學外語出身的人,稍不注意就會得這種‘思辨缺席癥’?!边@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外語界的高度關注……正是基于對思辨能力重要性和英語專業(yè)思辨缺席的認識,英語界一大批學者紛紛呼吁把思辨能力培養(yǎng)確定為英語專業(yè)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之一”。十多年來外語界的專家和同仁們紛紛指出思辨缺席癥的危害。例如,何其莘等認為:“在語言技能訓練中往往強調模仿記憶,卻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yǎng)?!备咭缓缬谩澳就袄碚摗币会樢娧赋觯骸叭藗兗娂姼袊@乃至指責外語教育的‘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關鍵問題還是思維那塊‘短板’?!蔽那锓己椭苎喔鼜倪壿嬐评砗蛯嵶C數(shù)據(jù)兩方面對外語專業(y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做了詳細論述。與此同時,專家們也對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重要性發(fā)表看法。陸谷孫建議直接把思維列入培養(yǎng)目標。張杰認為人才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獨立思考,能夠擁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胡文仲指出:“我們要培養(yǎng)的精英型英語專業(yè)人才的特點是基礎雄厚,語言能力強,受過良好的人文通識教育,對于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文學有相當?shù)牧私?,具有批判思維能力和獨創(chuàng)精神?!笨梢哉f,各方專家經(jīng)過多年的會診,對思辨缺席癥的危害和療法有了共識。
在會診的基礎上,外語界的專家和同仁們就根治思辨缺席癥開出了種種“處方”。黃源深首開“處方”:“充分意識到這種病癥的存在,適當調整課程設置,改革外語教學方法,改進學習方法”。2010年又將“處方”更新為教學轉型,課程改革,教學方法改革和測試方式改革四個方面,在詳細論述中還談到師資、教材和參考書問題。張杰認為,英語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目的必須轉向,應該開設一些文化素質課程。文秋芳和周燕認為“應該調整教學目標和課程,設計出符合外語專業(yè)大學生語言能力,又能調動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學習活動,加強漢語課程的思維訓練,壓縮以語言技能為主的教學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梁麗、田春明開的“處方”涉及課堂氛圍、教學方法、學生的知識面。潘紅提出的對策包括改變課程設置、現(xiàn)有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模式、考試和作業(yè)批改方法并加強第二課堂建設。李莉文建議“壓縮英語技能課程的課時,調整英語技能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英語技能課程的教學方法”。今年,孫有中列出了更全面的清單:“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為導向,全面推進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測試方法、教材編寫和師資發(fā)展等方面的改革,在新一輪的高校教學改革中走在其他學科前列,為本專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強大動力?!?/p>
與此同時,一些在本科教學第一線的同仁也從各自擔任的課程的角度提出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措施。其實,這也是改進教學方法的一個部分。限于篇幅,無法一一舉例。
綜上所述,這些“處方”可以歸納成六點:1)推進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模式;2)修改課程設置;3)改進教學方法;4)改變測試方法與內容;5)加強教材編寫;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盡管十多年來治療思辨缺席癥的“處方”與日俱增,但其療效的確差強人意。因此,黃源深時隔12年再次感嘆“文中提到的問題,依然困擾著今天的外語師生,情況似乎并沒有多大改觀”,并強調“此痼疾不除,外語學生難有出頭之日”。療效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對思辨能力的認識僅止于宏觀的理念或重要性層面,全國英語專業(yè)在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方面并未取得實質性進步”。
既然如此,就應該適當調整“處方”,在保證宏觀理念不被削弱的前提下,微觀層面和操作層面的一些“藥”要加大劑量,有的療法要細化,另外還得補充一些新“藥/療法”。
(一)修訂大綱
“處方”中最宏觀的是推進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模式。這得由教學大綱來確定。不過,“按照現(xiàn)行大 綱,在整個四年的英語專業(yè)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yǎng)基本上是‘缺席’的”。從這個角度看,大綱非修訂不可。
在種種“處方”中,課程改革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壓縮英語技能課程,以便給該增設的課程騰出空間;二是增設文化素質課程,使得學生能開闊眼界,拓寬思路;三是增設思辨能力課程,為的是直接給學生傳授思維技能。不過,眾所周知,現(xiàn)在高校院系沒有多少自主權。如果不出臺新的大綱,全面的課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話。
然而,修訂教學大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那么,在新大綱出臺之前,將要做的事情很多。例如,可以對課程設置進行力所能及的局部修改;例如,各院系可以因系制宜開設文化素質/思辨能力選修課,然后將經(jīng)驗和不足匯總上報,為大綱的修訂提供素材。
(二) 改進教學方法
關于英語專業(yè)課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是英語專業(yè)課“因其固有的特征必然阻礙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另一種看法是“首先,英語技能課程有可能但并不一定會阻礙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不一定要以犧牲英語基本功為代價”。其實高一虹1999年就說過,“我們又需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于具體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訓練過程中”。劉艷萍等也在2010年提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開設專門課程進行,更重要的是應鼓勵教師們結合各種專業(yè)課程而開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讓學生學到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換言之,改革教學方法主要應落實如何將思辨能力培養(yǎng)融入到英語知識和技能教學中。
目前,在通過英語技能課培養(yǎng)思辨能力這方面,提出以及討論最多的是角色扮演、研討、小組對話、合作學習、項目研究等。換言之,焦點集中在“課型”的改革。按文秋芳的說法,思維能力由認知(技能+標準)和情感構成。課型改革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情感非常有利。不過,就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認知而言,僅停留在課型改革就不夠了。劉儒德說過,“批判性思維必須以一般性思維能力(如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為基礎”。如果一個學生連起碼的分析、綜合、歸納、演繹能力都沒有,他怎么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參加討論效果如何?因此,注重在課型改革的同時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技能的細節(jié)上。文秋芳有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要求全班同學說出抽煙/喝酒的壞處,學生經(jīng)過集體的努力肯定能說出十來條。這時你不能就此停步,可以繼續(xù)要求他們將上述原因進行歸類……學生回答問題的思路一定比較清晰,對問題的看法也會比較全面。如果缺少這樣的指導,雖然學生也能用英語各抒己見,但他們的看法很可能掛一漏萬,缺乏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
1. 分析和歸納
英語教學的許多細節(jié)都能用于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先從分析和歸納說起。
在閱讀練習中,許多學生常見的毛病是:讀短文從頭到尾都沒有障礙,讀完了卻說不出整篇文章在說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中“歸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技能嫁接過來,讓學生每讀完一段就小結一下(這是分析),讀完全文之后根據(jù)各段的小結歸納出全文概要(這是歸納)。只要段落大意清楚,中心思想明晰,要說出全文的要點,乃至作者的意圖都不是難事。這種方法同樣可以解決基礎英語中的retell、摘要寫作和聽力練習中類似的問題。
分析和歸納同樣可以用于寫作??梢砸髮W生在寫出一篇文章之后自己歸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如果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歸納不起來,或者很勉強,那就說明在“立意、選材、謀篇”三個環(huán)節(jié)中至少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
2.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學會了分析和歸納,進而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同樣可以在許多教學細節(jié)上教會學生如何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詞義辨析 從大一第一周開始,就可以要求學生詞義辨析必須說出兩個詞的根本區(qū)別,而不是兩個詞的詞義。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例如,desk與table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結構(有/無抽屜)。同理,door/ gate=封閉空間/開放空間;treat/cure=過程/結果;figure/number=抽象/具體;convince/persuade=認識/行動;eagerly/urgently=主觀/客觀;excuse/sorry=事前/事后……。只要查詞典時認真看單詞的英語定義,這些本質區(qū)別大部分能看出來。雖然不是所有的詞義辨析都能用這一招,但就大一學生所遇到的大部分詞義辨析基本上可以做到。
解題思路 許多學生做練習往往只憑感覺做,從來不去想教材的編者/老師為什么要出這樣的題目,也不考慮具體題目的解題思路。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從大一就做具體指導。每一種題型的指導花不了多少時間,卻可以讓學生通過演繹長期受益。解題思路的關鍵仍然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例如1)關聯(lián)詞填空的實質是上下文的邏輯關系;2)翻譯題的兩道關鍵程序是:遣詞(有哪些詞可以用?哪個最好?)和造句(有幾個句型可以用?哪個最好?);3)介紹信的要點是:who(持信人是誰)、what(持信人的身份)、why(寫介紹信的原因)、how(要求對方做什么)、thank(致謝);4)Paraphrase分三個層次:詞匯(用單詞/詞組替換單詞/詞組)、句子(改變句型)、語用(根據(jù)表層意思說出深層意思)。要教會學生看清楚具體題目究竟屬于哪一種類型,或者兼而有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課文分析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引導還可以更進一步。一般說來,作者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通過文章揭示或解決一種矛盾。因此,教師可以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對學生提出要求。即,要求學生用一對反義詞體現(xiàn)一篇課文所要揭示或解決的矛盾。以李觀儀編的《新編英語教程》第三冊為例,各單元課文的矛盾點是:Unit 1 My First Job的矛盾點是“理想/現(xiàn)實或者主觀/客觀”。Unit 2 Unwillingly on Holiday的矛盾點是“情感/理智”……。學生一開始做這種練習可能會覺得很難,甚至不知所措。但只要做過幾次,就會逐漸上軌。這時候可以發(fā)現(xiàn),一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切入,發(fā)現(xiàn)的矛盾點可能不一樣。做過十幾次之后,學生熟練了,有的學生甚至會反問老師“世界上事物的矛盾就這么簡單?”
寫作立意 目前立意是寫作教學中最受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因此,許多文章盡管文句通順,辭藻華麗,卻空空洞洞不知所云。要使文章充實,有較高意境,必須指導學生學會立意?,F(xiàn)以2000年TEM4的題目The Importanc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為例說明指導立意的過程。
1) 從微觀角度入手,讓學生列舉自己的課外活動素材:劇社、羽毛球隊、集郵協(xié)會……
2) 讓學生說出參加社團的收益:鍛煉口才、增強團隊精神、強身壯體、增長知識……
3) 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抽象,從宏觀角度說出收益的實質:德智體的發(fā)展。
4) 讓學生聯(lián)想現(xiàn)在的提法:不是德智體,而是德智體美勞。
5) 補充課外活動中“美、勞”的例子:藝術團、志愿者。
6) 確定立意:課外活動是德智體美勞從課堂到課外的延伸。
用同樣的思路,2006年TEM4的題目Using Tomorrow’s Money or Saving It的立意是:
A. (認為該節(jié)約的)節(jié)約有利于個人(傳承美德),有利于家庭(減輕父母負擔),有利于國家(儲蓄等于支援國家建設)。
B. (認為該透支的)透支有利于學習(是否擁有U盤、MP3、隨身聽乃至電腦,直接影響到英語語音、口語、聽力和其他方面的學習)。
C. (認為該透支的)助學貸款(政府支持的透支)體現(xiàn)了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對立意C,學生文章開頭的幾句話是:“我是特困生。我認為透支是對的。因為我是靠著助學貸款才能上大學的。沒有助學貸款,我今天就不可能坐在這里寫這篇文章。”
這樣的立意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不但意境高,而且不會有大話、空話、套話之嫌。
當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遠不止分析、歸納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但限于篇幅只能說這些。
教學方法的改革不受大綱的制約。因此,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在新大綱出臺之前應該充分利用時間,對各門課程中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進行探索。這既能給思維能力的實證研究提供素材和思路,也能為大綱修訂添磚加瓦。
(三)盡早培訓師資
教師都熟知,要倒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同理,要指導學生達到“一杯水”的思辨能力,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思辨水平。但非常遺憾的是,目前相當多的教師思辨能力連“一杯水”都達不到。讓思辨能力不足的教師去執(zhí)行思辨能力培養(yǎng)工作,其結果可想而知??梢姡瑤熧Y的培訓才是根治思辨缺席癥真正的當務之急。黃源深之所以強調“師資是準備工作中的重頭戲?!虼?,有大量工作要做,尤其是要召開各類規(guī)模的學習班和研討會,輿論工作也要跟上”,其原因就在這里。
雖說這十年來外語界對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認識有了相當大的提高,但是,目前還有相當多教師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毫無感覺,甚至還有教師至今仍不知道思辨缺席癥為何物。因此,師資培訓工作中輿論宣傳首當其沖。
提到轉變觀念,有一個細節(jié)應該引起重視。即,必須扭轉某些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學生的輸入,而不重視學生的輸出的觀念。這些教師只注重講授,而忽視學生的作業(yè)。有些人甚至從不批改作業(yè),而只是在課堂上對答案。其實,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恰恰就是作業(yè)。
在輿論宣傳展開的同時,思維方法基礎理論的普及工作應該及時跟上。至少,應該讓廣大外語教師知道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推理等最基本的思維方法。否則,讓大家摸著石頭過河搞實踐,只能是少、慢、差、費。
教師思維培訓的起點仍然是分析、歸納、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但要求要比學生高。例如,聽力課教師應該知道聽力涉及“靈敏度、語音基礎、詞匯量、句子分析能力、背景知識、短時記憶能力、心理因素”等八個因素。一個學生一道聽力題錯了,教師能不能分析出究竟是哪個因素的問題?換言之,這是通過分析歸納達到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例如:
M:Can I help you?
W:I want some painkillers, a tube of toothpaste, and a stick of lipstick, please.
Where does the dialogue take place?
A.At a grocery store
B.At a supermarket
C.At a chemist’s
D.At a department store.
正確的答案是C。這道題做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些學生因為靈敏度不高,沒能聽出錄音的意思而出錯。另有一些學生出錯是因為詞匯量不高。例如有的學生聽不出tube、toothpaste或lipstick,因而不知道該選什么;有的學生只知道藥店是drug store,卻不知道藥店也可以叫chemist’s或者pharmacy。盡管他們聽出了tube、toothpaste和lipstick,照樣也選錯。還有些學生什么都聽出來了,卻不知道英美藥店既賣藥,也賣牙膏、口紅之類的日化用品。他們選錯的原因是文化背景知識的欠缺。聽力很好的學生能選C。聽力不一定很好的學生,也可能選C。例如,有的學生只聽出“I want some painkillers”,而他又知道chemist’s是藥店,他毫無疑問也會選C。
同理,閱讀課教師在例題和作業(yè)的分析和講評中不但要講答案,更得講思路,講錯誤原因,讓學生知道以后該怎么做才能避免同類錯誤。
對于具體的客觀題要會分析錯誤原因。而對于客觀題的整體,則要會歸納。例如,選擇題以及完形填空是基礎英語課的常規(guī)題型。在常規(guī)的試卷分析講評之后應該加上一步:歸納。即,把一大題中的所有小題分門別類。下面是完形填空“Feeling the Forecast”的歸納:
語法:31、37、39、40、43、45
常識:34、35
詞匯:32、33、34、36、42、44
邏輯:34、35、38、41
通過歸納,學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之所在。例如,在15道題中某個學生錯了4道:31、37、38、43。這就說明了該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語法。試卷分析中的歸納花時間不多,效果很明顯,學生不但知道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還會將歸納應用于自己的平時作業(yè)。
在教學中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做同樣的引導。從新生入學后的第一次考試起,講評中就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各道題目的命題動機。讓學生體會到題目是現(xiàn)象,動機才是測試的本質。
在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學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現(xiàn)在有些教師批改主觀題作業(yè)總是以教參提供的參考答案為唯一標準。只要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同,不管青紅皂白都算錯。其實,每一道翻譯、paraphrase、問答題(包括課堂問答)都可能有好幾種版本。筆者批改過的大二基礎英語翻譯題少者有六七種正確版本,多者可以達到二十多種,其中有好些要比教參中的答案更好。
總而言之,只有教師改變了觀念,提高了思辨能力,才能給學生治療思辨缺席癥。
(四)其他措施
“目前國內對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研究較多,對大學生思維能力的研究未完全起步?!瓕ν庹Z類大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證研究更是寥寥無幾?!钡拇_,大學生思維能力實證研究的不足也影響到思辨缺席癥的療效。因此,應該抓緊時間多做一些實證研究,為下一步改革提供科學依據(jù)。
此外,教材編寫也得納入議事日程?,F(xiàn)在有些出版社正在組織新的教材編寫。有眼光的出版社應該把思維能力培養(yǎng)成體系地融入教材中。這樣的教材出版后才能趕上新一輪教改。
思辨缺席癥之所以治了十幾年未見好轉,最關鍵的就在于認識談得多,措施提得少。大家都說要推進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模式,要修改課程設置,但決策層不動,大綱不修改,這些無異于空談。大家都說要改革教學方法,但談來談去,基本上停留在課型改革,真正涉及思維基本功培養(yǎng)措施的屈指可數(shù)。就以現(xiàn)有的課型改革的百來篇論文而論,實證研究的少之又少。就算這些論述都切合實際,怎么推廣又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大家都說要培訓師資,但怎么組織,培訓什么一直沒落實。
根治思辨缺席癥是個系統(tǒng)工程。要想取得療效,現(xiàn)在必須行動起來。首先,由專家學者說服推動決策層修改大綱。同時,外語界各學術團體和區(qū)域組織都動起來做好輿論宣傳工作,使得根治思辨缺席癥的觀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礎上,外語界同仁群策群力,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師資培訓、課型改革、思維訓練等不同角度入手,扎扎實實做好教學改革的各項具體工作。只有這樣,思辨缺席癥才有可能根治。
[1] 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8, (7): 1.
[2] 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yǎng), 將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中國外語, 2011, 18(5): 49-58.
[3] 何其莘, 殷桐生, 黃源深, 等.關于外語專業(yè)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9, (1): 24-28.
[4] 高一虹.外語學習木桶的“短板”——從一次失敗的演講談起[J].國外外語教學, 1999, (3): 6-9.
[5] 文秋芳, 周燕.評述外語專業(y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J].外語學刊, 2006, (5): 76-80.
[6] 陸谷孫.關于英語教學的三點雜感[J].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9, (7): 1.
[7] 張杰.開啟創(chuàng)造性思維人才培養(yǎng)的工程[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6, (11): 20-22.
[8] 胡文仲.對于我國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的回顧和再思考[J].外語界, 2008, (5): 18-23.
[9] 黃源深.英語專業(yè)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 2010, (1): 11-16.
[10] 梁麗, 田春明.英語專業(y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教育, 2006, 6: 34-37.
[11] 潘紅.外語專業(yè)學生思辨缺席癥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0, 29(7): 38-40.
[12] 李莉文.試析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程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J].中國外語, 2010, 17(6): 68-73.
[13] 劉艷萍, 文秋芳, 王建卿, 等.國外大學生思維能力研究評析及啟示[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 2010, 33(5): 133-136.
[14] 文秋芳.論外語專業(yè)研究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08, (10): 29-34.
[15] 劉儒德.論批判性思維的意義和內涵[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 2001, 12(1): 56-61.
[16] 文秋芳.口語教學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國外外語教學, 1999, (2): 1-4.
[17] 胡鄭輝.英語學習策略[M].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6: 158.
[18] 文秋芳, 王建卿, 趙彩然, 等.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 2009, (1): 7-13.
The Lack of Thought-What “Prescription” is Needed
Hu Zhenghui
(1.,,,;2.,,,)
The phenomenon of lack of thought was confirmed in 1998. Since then the “prescriptions” emerge one after another. However, the result of the “treatmen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The chief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more macro-viewpoints but few operation able measures. In order to cure the “diseas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rom three respects: syllabus revision, teaching reform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English curricular and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disease” be cured.
;;
H319.1
A
1009-895X(2011)04-0303-06
2011-10-20
胡鄭輝(195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學習策略。E-mail: hzh165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