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詩山水自然生態(tài)之審美價值

      2011-04-12 11:52:29李金坤
      關(guān)鍵詞:敬亭山山水詩李白

      李金坤

      (江蘇大學人文學院,江蘇鎮(zhèn)江212003)

      唐詩山水自然生態(tài)之審美價值

      李金坤

      (江蘇大學人文學院,江蘇鎮(zhèn)江212003)

      中國山水詩的發(fā)展至唐代可謂已臻登峰造極之勝境。由于唐代詩人對山水自然美的價值所特有的深刻認識與深切體驗,故而使得唐代山水詩別具“暢神之山水”、“感懷之山水”、“人化之山水”三種自然生態(tài)的審美價值。詩人們憑借山水,或體現(xiàn)個性,或感懷身世,或暢神適性,或抨擊黑暗,或避世隱居,或陶冶情操;它們既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素材,又是詩人自由往來的精神家園。唐詩自然山水的豐富內(nèi)涵,實即“天人合一”思想在唐代最為突出的體現(xiàn),這對于增進當代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調(diào)節(jié)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皆不無啟迪與教育意義。

      唐詩;人與山水;自然生態(tài);審美價值

      中國山水詩的發(fā)展至唐代可謂已臻登峰造極之勝境。山水自然對于唐代詩人的作用與意義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它已完全突破了孔子“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的比德范疇,拓展了唐人精神生活的各個層面。唐人抒情言志,暢神解憂,托寓感慨,詩人個性,仁心體現(xiàn)等等,無一不可借山水以歌詠之。翻檢《全唐詩》中部分詩人集子發(fā)現(xiàn),唐代詩人普遍具有濃厚的山水情結(jié)。唐人與山水之間的關(guān)系,可謂已臻山水即唐人、唐人即山水的渾然莫辨的融洽境界。由部分唐代詩人所涉“山”、“水”之多的情況可證之。王維:山,258次,水95次;高適:山,147次,水,52次;岑參:山,275次,水,114次;李白:山,770次,水,525次;杜甫:山,614次,水,443次;柳宗元:山,91次,水,52次;李賀:山,97次,水136次;李商隱:山,148次,水,127次。在這8位著名詩人中,李白、杜甫所涉“山”、“水”遙遙領(lǐng)先,而李白則更是獨占鰲頭。茲就唐代詩人筆下的“暢神之山水”、“感懷之山水”與“人化之山水”三種自然生態(tài)作一初探,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一、暢神之山水

      山水可以給人帶來愉悅的看法,這在《詩經(jīng)》中已見其端倪。如《衛(wèi)風·竹竿》末章云:“淇水悠悠,松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痹娙丝梢择{舟出游,觀賞景物,消解憂愁。到了屈原,因遭放逐而行吟澤畔,詩人往往借助于游覽山川而發(fā)抒幽憤,同時以求得心靈的安棲。如《九章·思美人》:“蕩志而愉樂兮,遵江夏以娛憂”等等。到了漢魏六朝,山水美景的娛樂性特征日益為人們所發(fā)現(xiàn)。如左思《招隱詩二首》(其一):“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敝x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碧蘸刖啊对t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盡管人們已經(jīng)感覺到山水娛情的重要意義,但還未能形成人們的普遍觀念。真正普遍認識到山水娛情進而暢神之審美價值的時代,則在唐代。唐代的山水詩人,似乎人人都發(fā)表過對山水暢神消憂的切身體會。王維、孟浩然、高適、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且不必說,就連以“苦吟”著稱的賈島與孟郊,一旦他們置身于山水美景中亦會情不自禁地抒發(fā)歡快愉悅之情。由此可見,山水美景,在唐代詩人的眼里,簡直就是一座廣袤無垠的天然的娛樂場所。只要進入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可以從各自的需要出發(fā)而得到滿意的心靈安頓、精神慰籍。山水娛情、山水暢神的價值與意義,在唐代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前文提及,在唐代詩人的抽樣統(tǒng)計中,“山”、“水”字樣在詩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者為李白。李白具有超乎常人的天然的山水情結(jié)。他天生“心愛名山游,身隨名山遠”(《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他對山水有著一種特有的愛好與興趣。他一見山水便精神煥發(fā),詩思泉涌。他的山水詩中常常喜歡寫到“興”與“興趣”,如:“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懊桨l(fā)佳興,清賞亦何窮”(《下潯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幽賞頗自得,興遠與誰豁”(《江上寄元六林宗》)?!芭d發(fā)登山屐,情催泛海船”(《送楊山人歸天臺》)。“三山動逸興”,“佳趣滿吳洲”(《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望終南山寄紫閣峰隱者》)?!皻w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自巴東舟行經(jīng)翟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淹留未盡興,日落群峰西”(《春日游羅敷潭》)。“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等等。詩人面對真山真水,興趣是如此異常的濃厚,而當他見到山水畫時也依然興致勃發(fā),情不能已。如《當涂趙少府粉圖山水歌》云:“洞庭瀟湘意纏綿,三江七澤情回沿。……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痹娙艘淹耆袅四壳八娔耸且环剿嬃耍坪跻烟兆碛诋嬛兄剿?!詩人對山水興趣如此之濃,感情如此之深,其根本原因不是在于他切切實實感受了自然山水所帶給他暢神解憂之好處。由超過常人的浪漫豪放性格所決定,李白筆下的山水形象多呈現(xiàn)出雄奇壯闊、酣暢淋漓的氣勢特征。如《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云:

      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百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三峰卻立發(fā)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白帝金精運云氣,石作蓮花云作臺。

      又如《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云: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爆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河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上列二詩突出描寫華山與廬山的超拔與崢嶸之勢,而寫黃河,則突出其一瀉千里、不受阻隔的沖決力之巨大。如此山水的自由之態(tài)與縱逸之勢,使得李白豪放恣肆的天性找到了可以釋放、可以表現(xiàn)、可以渲泄、可以暢神的對應(yīng)自然物,這些山水形象是詩人李白心靈的折射與外現(xiàn)。還有詩人那些富有夢幻神活色彩的山水詩,如《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詩中勢拔五岳而壓倒赤誠與天臺的天姥,是詩人極力塑造的一個雄奇而帶有神秘色彩的仙山形象。很顯然,詩人是借夢中天姥超凡脫俗的雄奇形象,來釋放他曾經(jīng)在長安遭到壓抑的自由天性,這是他一貫追求自由與個性解放的體現(xiàn)。在李白山水系列的形象中,雄奇壯闊的黃河與長江兩大河流在詩中出現(xiàn)頻率很高。除上列詩中提及的黃河、長江外,寫黃河的還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將進酒》)?!包S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包S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等等。據(jù)《全唐詩》,李白集中寫到的“江”字共315次,“河”字出現(xiàn)121次,“江”字作為專名使用的頻率要比“河”字高。詩人寫長江,其氣勢雄奇壯闊與黃河相似,除上列詩中有關(guān)“長江”描寫的詩句外,尚有:“一日三風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橫江詞六首》其一)。“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橫江詞六首》其四)等等。詩人不厭其煩,屢屢描寫黃河、長江,其寬廣浩瀚、充滿活力、雄奇豪邁、奔騰不息的特征,適與李白胸襟闊大、精神飛越、不受羈束、追求不止的主體精神特征相吻合。要之,李白筆下的這些雄奇壯闊山水形象的塑造,正是詩人借此而暢神解憂的最佳載體。因為在詩人心目中,這些雄奇超拔、壯闊非凡的山水,已完全成為其化身了。

      如果說李白主要是憑借雄奇壯闊之詩境來達到其暢神解憂之效果的話,那么,王維則主要描寫空寂之禪境來滿足其暢神超俗之欲望的。王維詩中的禪境呈現(xiàn)方式主要有二:

      其一,山水寂境。釋教以寂滅為至高佛性,王維畢生都在坐禪誦經(jīng),體悟寂心,故其詩中“寂”字多達21次。其代表作《辛夷塢》云: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這是《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主要寫木芙蓉花開花落的情景,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從容與寧靜?!皾緫艏艧o人”一句,乃全詩之眼。澗戶者,澗水之端口也?!凹艧o人”三字,極寫環(huán)境之幽寂寧靜。“無人”是補足“寂”之內(nèi)涵。詩人通過幽寂無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木芙蓉花開花落兩由之的自然特性,充分體現(xiàn)出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愉悅美感。著名漢學家、法籍華人程抱一先生曾利用漢字的象形、會意等造字結(jié)構(gòu)來剖析王維此詩,別具幽妙情趣。杜青鋼曾轉(zhuǎn)述其分析要義說:“《辛夷塢》的第一句是:‘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辛夷不同于桃、梅等樹。它的花蕾開在枝的末端,形同毛筆。從其詩意,作者寫了花之發(fā)。細究,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中的文字結(jié)構(gòu)和秩序也直觀地演現(xiàn)了開花的過程,隱示了物我合一的幽境。‘木’喻樹枝,其上多一橫為‘末’,一橫恍若枝頭之蕾。在‘芙’中出現(xiàn)草字頭,暗示花之萌發(fā),‘蓉’沿用草頭,筆劃增多,有如微綻的花瓣。最后成形于‘花’。從象物過渡到意指,詩給人直覺美。而且,從文字結(jié)構(gòu)中,還能窺見花與人的巧妙關(guān)系。五個字中均有‘人’跡?!灸掠小恕健乱姟颉?。(蓉)字隱現(xiàn)人的面容,有眼有鼻有口。‘花’由人(‘亻’)、草木(‘艸’)合‘化’而成。芙蓉花乃物我之化,物、人與文字交融的植物,是主觀返照于物,物我合一之花。”[1]盡管王維當初下筆時也許未有如許深意的設(shè)置,只是很普通的一種花名的稱引,然而,程抱一先生卻能從中引發(fā)出一種新的美學見解,委實是啟人良多的。雖然難免牽強附會之嫌,但它的確是緊緊圍繞“木末芙蓉花”本身而作的合理的想象,而其想象出來的幽妙之處又完全切合于《辛夷塢》的意境審美內(nèi)涵,像這樣的牽強附會依然是美味誘人的。正如清人譚獻所謂“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未必不然”。[2]可謂言外之意,味外之味也。

      其二,山水空境。翻檢《全唐詩》中王維詩集,其中“空”字共出現(xiàn)98次,遠遠超出“寂”字出現(xiàn)的頻率。可見,“空”字,是頗能體現(xiàn)王維佛禪思想與境界的一個關(guān)鍵性字眼。王維詩中每每出現(xiàn)諸如空山、空秋、空谷、空林、空磧、空館等與“空”字組合的名詞。這些“空”字,并非僅僅是空間概念中的“空”,而且還是王維那顆禪心之中的“空”,是詩人勘破萬物無自性、無實體后的入我空,法我空,此乃高僧大德才能恍悟的至高佛境。如其代表作《鹿柴》云: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另一首代表作《鳥鳴澗》云: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二詩巧妙地運用色空相即之法,通過以動襯靜之描寫,更突出空山、空林、空澗之空寂之境,而真正之用意則在于詩人以此來體味空覺、空理、空性之禪理佛趣,以達到心融物外、道契玄微而禪悅于山水之勝境。明人胡應(yīng)麟認為王維的《鳥鳴澗》、《辛夷塢》諸詩已“入禪宗”,令人“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盵3]像王維此類充滿禪意禪境的山水之詠,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詩人難以言表的禪悅之情。

      李白的暢神于雄奇壯闊之山水勝境,王維暢神于幽寂寧靜之山水勝境,二者取悅之對象雖然有別,但他們山水暢神解憂的效果卻是異曲同工的。

      二、感懷之山水

      林庚先生曾就山水本身對唐詩藝術(shù)所起的重要作用發(fā)表過很好的意見,他說:

      詩歌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主要文學形式,它成熟得較早,又很少憑借故事情節(jié),就更多地利用了自然景物來豐富它的想象力,于是宋元嘉以來突出地出現(xiàn)了大量的山水詩,使得詩歌的表現(xiàn)方式更為多樣,這對于唐詩的藝術(shù)成就起著促進和豐富的作用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保ǘ鸥Α洞和罚┻@里“山河”、“草木”、“花”、“鳥”都成了內(nèi)心世界更深的揭示,如果沒有山水詩的基礎(chǔ),是不會出現(xiàn)這樣類型的詩句的。至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保ò拙右住顿x得古原草送別》)“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保ɡ畎住跺绷晷小罚┻@些豐富的想象,也不是脫離了山水詩方面既有的成就能夠單獨出現(xiàn)的。[4]

      唐代詩人借鑒前人山水詩的藝術(shù)經(jīng)驗,在山水詩中自覺而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懷,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情景交融、思想深厚的優(yōu)秀詩歌。因此,唐代山水詩中,大部分作品明顯蘊含著詩人們身世之慨的內(nèi)容。閱讀此類作品,必須透過山水之表象,去探求詩人的精神世界。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嘗云:“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nèi)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保ā稓W陽文忠公文集》卷四二)以此來考察唐代詩人的部分山水之作,其身世感慨之內(nèi)蘊便自有可察。

      寓身世感慨于山水的表現(xiàn)手法淵源流長。《詩經(jīng)·周南·漢廣》通過一位青年男子“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反復(fù)詠嘆,表達求女不得的失望心情,漢江之水仿佛染上了一層悲涼之霧?!肚仫L·蒹葭》的托寓之情亦與之相似。屈騷中的《離騷》、《哀郢》、《九辯》等作品,詩人借助于大量山水景物之描寫,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曹植《贈白馬王彪》、王粲《七哀詩》等都是寓身世悲慨于山水景物的抒情名篇。到了唐代,詩人們承繼并發(fā)展了《風》《騷》以來托寓山水的表現(xiàn)手法,將山水的表情達意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致。他們并未滿足于以山抒發(fā)悲慨的感情層面,而是拓寬到人類精神活動的各個領(lǐng)域。如張九齡《侯使登石頭驛樓作》:“山檻憑南望,川途眇北流。遠林天翠合,前浦日華浮。萬井緣津渚,千艘咽渡頭。漁商多末事,耕家少良疇?!薄毒旁戮湃盏驱埳健罚骸俺鴦C秋時,桓公舊臺上。清明風日好,歷落江山望。極遠何蕭條,中留坐惆悵。東彌夏首闊,西拒荊門壯。夷險雖移時,古今豈殊憂。”等等,都是將詩人深沉的歷史感慨寓于山川形勝之中的傳世佳作。因此,“他在感懷山水詩中所顯示的極其清拔孤高的氣質(zhì)和深刻的人生思考,使?jié)h魏風骨在山水詩中得以傳承”[5]。作為貶謫詩人柳宗元,他的山水詩中又多了一份仕途的困頓與遭貶的哀怨之情,所謂“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是也。如《溪居》詩云:“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睒酚兴鶜w的詩意頗與陶淵明《歸園田居》組詩相似。不過,詩人隱含其中的無可奈何的故作曠達語的哀怨之緒是不難理解的?!队旰髸孕歇氈劣尴背亍吩疲骸八拊粕⒅掬荆瑫匀彰鞔鍓]。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末二句的“適”、“偶”字眼,表明詩人也并非總是那么閑適和舒暢的,其詩句的背后難免遭貶的怨恨之情。沈德潛嘗評柳氏愚溪諸詩云:“處連蹇困厄之境,發(fā)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唐詩別裁》卷四)。這些都是柳宗元借清幽淡泊之山水抒郁憤哀怨之情的例子。他還常常借助于驚險奇異之山水直抒幽憤之情,如:“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等等。哀傷幽憤之情,于山山水水之中一一可感可觸。杜甫的《秋興八首》、《登高》等杰作,更是借秋日蕭颯山水之景,抒憂國憂民之悲愴情懷的千古絕唱。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浸染著詩人“孤舟一系故園心”、“白頭吟望苦低垂”的深厚濃郁的憂國憂民情懷。還有寓人生哲理于山水詩的千古名篇,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笔锥鋵懰娙漳荷n芒之景,黃河東流,又昭示著“逝者如斯”的自然規(guī)律,未言理而理已寓其中矣。后二句為設(shè)想之辭,昭示著登高才能望遠、求索方可獲勝的人生哲理?!斑@正是盛唐山水詩因具有極高概括力而進入哲理境界的最好例證”[5](P281)。又如白居易的《白云泉》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眲⒂礤a的《竹枝詞九首》(其七)云:“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倍娊砸圆ɡ擞髦干鐣U惡形勢,寄托遙深,象外有意。唐朝人借山水而感懷人生之作甚多,大量感懷山水詩的興盛,大大促進了《風》《騷》所創(chuàng)立的比興象征手法的廣泛使用和日益成熟,最終哺育了唐代詩歌意境理論這個寧馨兒的誕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詩人李白的山水詩,在他的全部詩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這些山水詩,無一不是詩人喜怒哀樂情感的最佳載體,感懷氣象,撲面而來。詩人“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的表白并非虛言,他是真正實現(xiàn)了自己的這一美好愿望的。名山大川的雄奇壯麗的形象,也都一一因其靈筆所描繪而彪炳千秋,永垂詩史。“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江上吟》),在他的詩酒人生中,又別有一種山水人生。詩酒之豪情,又必然煥發(fā)起高歌山水的萬丈豪情。每遇詩酒歡會,他必揮毫抒懷:“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_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同時,他又高唱道:“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保ā度粘鋈胄小罚┧耆炎约喝诨谧匀恢辛?。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在李白身上得到了最集中最鮮明的體現(xiàn)。真因為如此,他才能達到山水即李白,李白即山水的人與自然的化境。

      三、人化之山水

      《詩經(jīng)》中《周南·關(guān)雎》、《召南·甘棠》、《邶風·燕燕》、《小雅·采薇》等詩中,已有將關(guān)雎鳥、甘棠樹、于飛燕子、依依楊柳等物象注入人格精神的傾向。到了《楚辭》的香草惡禽以及《九章》中的《橘頌》等詩,人格化的現(xiàn)象已趨于鮮明而突出。至于人化之山水,《楚辭》中始見萌芽現(xiàn)象。如“《九歌·湘君》:“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宋玉《九辯》:“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钡鹊?。中國第一首較為完整的山水詩——曹操的《觀滄?!?,從它誕生之日起,便已烙上了詩人的精神品格?!安懿侔褜徝揽腕w和審美主體融而為一,通過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那種壯麗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他統(tǒng)一祖國的雄心壯志。……詩中的山水景物卻被人格化了。詩人就是用這種人化了的自然形象,來抒發(fā)自我的情趣”[6]。曹操《短歌行》(其一):“山不厭高,水不厭深”,也是山水人格化的典型例子。山水人格化現(xiàn)象,在唐代詩人筆下已甚為普遍。人們與山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完全視其為同類而相處友好。在人與山水關(guān)系發(fā)展史上,唐人達到了空前親密友好的程度。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江海母親之情懷,寬厚無私,溫柔體貼,格外感人。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薄安恢麓稳耍婇L江送流水?!薄安恢嗽聨兹藲w,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把江海、明月、花林、流水皆人格化了,給人以親切溫和之感,與柔和多情的月光共同構(gòu)成了溫馨和美的藝術(shù)境界,由此拉開了唐代山水詩山水人格化的序幕。自此而下,人格化的山水名句便俯拾皆是。諸如,王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宋之問《度大庾嶺》:“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過香積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歸嵩山作》:“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戲贈張五弟諲》:“云霞成伴侶,虛白持衣巾”;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雍陶《題君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等等。讀著這些人情味頗濃的山水名句,我們分明感受到了唐人與山水親如一家的深厚感情。山山水水在唐人的筆下,再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附庸,而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員。它們與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性、有人格,與詩人一起抒情言志,泄憤排憂。它們與唐代詩人一起,共同開創(chuàng)了唐詩的新局面。

      在山水人格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成就最著者當推李白。上文曾言及李白多喜用雄奇壯闊的山水形象來抒發(fā)其孤高豪邁的情懷。李白筆下的天姥、太白、華山、鐘山、藍山與黃河、長江等頂天立地的雄姿、跨河凌江的豪氣、龍盤鯨吞的聲勢,無一不是他昂首天外、睥睨權(quán)貴的傲岸形象的體現(xiàn)。如此山水,則是烙印極深的李氏山水??芍^李白即山水,山水即李白。李白有生以來就有很深的山水情結(jié)。他早年離開家鄉(xiāng)時曾作有一首《別匡山》,堪稱是詩人山水人格化的發(fā)韌之作。詩云:

      曉峰如畫參差碧,藤影搖風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丛瓶鸵刑湓硺洌蠢徤R失鶴池。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此乃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歷代李白詩文集均未見收錄,僅見于四川彰明、江油二縣縣志??h志錄自匡山宋碑《敕賜中和大明寺住持記》。大明寺,興建于唐初,葺修于北宋??锷轿挥谂f彰明縣北、今江油縣西,李白故里青蓮鄉(xiāng)在匡山之南50余里。李白青年時期便讀書于此?!秳e匡山》是詩人告別家鄉(xiāng)、只身遠游前所作之詩。詩題以擬人手法,直把匡山當親人;著一“別”字,依依惜別之情深寓其中。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匡山景美、人和、情閑的交相融合,組成一幅立體的匡山勝境圖,而詩人本身則是畫中之一員。后二句寫詩人帶著歉愧的心情,請求匡山不要責怪他無心留戀欣賞的清幽之境,因為詩人已決計將自己的宏偉抱負與文武雙全的本領(lǐng)奉獻于清明的大唐時代了?!扒寰场币辉~是對前六句的高度概括,而“莫怪無心戀清境”二句,與《別匡山》詩題遙相呼應(yīng),體現(xiàn)了李白山水人格化的濃厚的人情意味。其他如:“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guān)”(《登太白峰》);“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等等,都是山水人格化描寫極好的例子。而山水人格化描寫最為膾炙人口者,則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詩云: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宣州乃六朝以來江南名都,謝靈運、謝朓等都在此做過太守。謝朓常來敬亭山登臨吟詠,因此而為其在山上建了一座“敬亭”,敬亭山由此而得名。李白非常喜歡“二謝”,尤其是小謝。正因為此,詩人對敬亭山亦就格外摯愛。李白一生七次來宣州,此詩是詩人于天寶十二載(753)秋游宣州時所作,其時與他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了。期間,詩人飄泊四方,處處遭受白眼冷遇,社會的黑暗與殘酷,使他日益感覺到孤獨無友的痛苦。人世間的冷若冰霜,骯臟齷齪,使得一向孤傲的李白不得不投向無私的大自然的懷抱,所謂“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襄陽歌》)是也。李白的明月之詩、山水之詩之所以那么多,是因為大自然的博愛與無私。詩人每到宣州,他就覺得格外親切,因為在這里,有他推崇的詩歌偶像謝朓,以及謝朓登臨敬亭山的足跡。李白心中的敬亭山,已非一般自然地理概念上的敬亭山,而是最可愛的友人、最值得信賴的親人。李白詩中多次寫到敬亭山,如:“敬亭愜素尚,弭棹流清輝。冰谷明且秀,陵巒抱江城?!保ā蹲粤簣@至敬亭山見會公》)“敬亭白云氣,秀色連蒼梧。下映雙溪水,如天落鏡湖?!保ā顿浶蒽`源寺仲濬公》)“孤云還空山,眾鳥各已歸。彼物皆有托,吾生獨無依”。“長空去鳥沒,落日孤云還。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顏?!保ā洞喝摘氉枚住罚┑鹊?。基本了解了《獨坐敬亭山》的作詩背景之后,我們再來看此詩,題旨便一目了然矣。開頭兩句,說鳥飛云去,此乃詩人仰視所及,其中暗示著一個詩人所見的時間過程。本來敬亭山上空有許多鳥兒在翱翔,結(jié)果皆一一飛走了??匆婙B飛走了,唯獨一片好不容易堅持下來的繞山之云(想必起初也是眾云繞山的,不知何故,也都紛紛飄離敬亭山而去,但卻獨有一片云未離開,還想繼續(xù)陪伴敬亭山),終究經(jīng)不住飛鳥們的引誘,結(jié)果也晃晃悠悠地離去了。此時此刻,敬亭山是孤寂的,詩人也是孤寂的。鳥飛云去的“無情”結(jié)局,給敬亭山與詩人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然而詩人與敬亭山的“相看兩不厭”的現(xiàn)實情景,又使得詩人與敬亭山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跋唷薄ⅰ皟伞倍?,同義復(fù)指,“不僅詩人看山,山也在看詩人,這是何等的天真!仿佛是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一切都有了生命,一切都富于性靈”[4](P132)。而且,詩人“相看”的感悟,與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情感活動形式有別。陶淵明是此情飛向彼山的單項活動,而李白則是此情飛向彼山、情又對面飛來的同時雙向活動,體現(xiàn)出雙方感情的一致與融洽。此外,“相看”之“看”,具有一看再看,莫逆于心的持續(xù)性,這又與“悠然見南山”之剎那間的感興不同。李白從自己的靜“坐”默察中,已確切體悟到敬亭山與自己那種心心相印、互不厭猜的親密感情,大有“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快慰感。末句“只有敬亭山”是詩人在與鳥飛云去的冷酷無情的現(xiàn)實比較以及“相看兩不厭”的感情體驗之后得出的牢不可破的結(jié)論?!爸挥小倍?,斬釘截鐵,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與敬重。此乃一首極為典型的山水人格化之杰作,其寓意甚明,即以鳥、云喻指那些排擠、打擊、疏遠自己的奸佞小人;以鳥飛云去的無情比喻世態(tài)炎涼的冷酷;以敬亭山喻指理解、關(guān)心與支持自己的最親密友好之知音。要之,此詩通過將敬亭山人格化的表現(xiàn)方式,婉曲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孤憤與為世疏遠的孤愁。以山寫人,寓意深刻;象外之意,涵詠不盡,真乃“傳‘獨坐’之神”(《唐詩別裁》卷一九)。李白所建立的“相看兩不厭”的“人”“山”相親的情感模式,又為后來的辛棄疾所承傳,所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賀新郎》)。較之李詩,辛詞少了一分“兩不厭”的坦誠交流,卻平添了一分纏綿而浪漫的情思,而以人格化的山來寫詩人之孤獨情懷,則是一脈相通的。

      以上就唐代山水詩中的“暢神之山水”、“感懷之山水”與“人化之山水”三種自然生態(tài)作了簡要論析,由此可見,自然山水對于唐代詩人的作用是多元化、全方位的。詩人們憑借山水,或體現(xiàn)個性,或感懷身世,或暢神適性,或抨擊黑暗,或避世隱居,或陶冶情操;它們既是詩人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又是詩人自由往來的精神家園。唐詩離不開山水,山水成就了唐詩。山水由唐詩而嫵媚,唐詩因山水而生輝。此乃劉勰所謂“山林皋壤,實文思之奧府”的“江山之助”。

      自然山水詩,是唐詩之大宗。其詩歌創(chuàng)作所呈現(xiàn)出來的廣泛性、豐富性與空前性,實即我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唐代最突出的積極反映。這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人文思想資源,對于增進當代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調(diào)節(jié)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確保我國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皆不無啟迪與教育意義。

      [1]杜青鋼.披褐懷玉,瑣物納幽[J].外國文學評論,1996,(3):86-91.

      [2]譚獻.復(fù)堂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19.

      [3]胡應(yīng)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119.

      [4]林庚.唐詩綜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65.

      [5]葛曉音.山水田園詩派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178.

      [6]蔡厚示.山水即人[J].古典文學知識,1992,(4):8-12.

      【責任編輯:來小喬】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of Tang Poems of Landscapes

      LI Jin-kun

      (School of Humanities,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 212003,China)

      Chinese landscape poems reached the acme of perfection in the Tang Dynasty.As Tang poets harbored deep feelings and profound knowledge and in-depth awareness about the values of landscapes,poems of this type are characterized by 3 sorts of aesthetic values of ecology:landscapes of refreshment,of mental reflections and of personification.The poets,by depicting landscapes,expressed their personal individuality,or reflected upon their lot,or refreshed their mind,or criticized the dark side of the society,or enjoyed their reclusive life and refined their sentiment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nature.Landscapes provided both rich materials of composition and spiritual homes for the poets.The affluent implication in the Tang landscape poems is in reality the most outstanding embodiment of the idea of“harmony of man with nature”in the Tang Dynast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f enlightenment and education in reinforcing contemporary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and securing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man and landscapes;ecology;aesthetical value

      I 207.22

      A

      1000-260X(2011)01-0100-07

      2010-03-10

      李金坤(1953—),男,江蘇金壇人,江蘇大學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美學研究。

      猜你喜歡
      敬亭山山水詩李白
      小議山水詩寫法
      中華詩詞(2023年4期)2023-02-06 06:06:10
      獨坐敬亭山
      輕輕松松聊漢語:安徽敬亭山
      金橋(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46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敬亭山》
      王維的七言山水詩論略
      為什么要去敬亭山(詩)
      北京文學(2017年12期)2017-12-12 20:38:51
      楠溪江:永遠的山水詩
      中國三峽(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倒下的那一刻
      戲劇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双流县| 周口市| 保山市| 蓬安县| 长丰县| 盐池县| 株洲市| 遂川县| 岐山县| 梁山县| 清水县| 子洲县| 蓬莱市| 呼和浩特市| 会昌县| 青海省| 肥城市| 萨嘎县| 临江市| 延安市| 广元市| 三原县| 保康县| 巩留县| 施秉县| 岳阳县| 桐乡市| 华坪县| 普安县| 余姚市| 微博| 桃源县| 萝北县| 舟曲县| 宜丰县| 内江市| 津南区| 长宁区| 丰顺县| 遵化市| 怀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