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榮
飼料質(zhì)量安全檢測是采用一定的分析技術,對飼料產(chǎn)品質(zhì)量及安全指標進行檢測。其結果不僅是制定政策和標準的科學基礎,同時也是解決貿(mào)易糾紛和行政監(jiān)督的重要依據(jù)。發(fā)達國家在重視飼料法規(guī)的制定和實施,并且建立完整的飼料質(zhì)量監(jiān)督管理體系,對飼料產(chǎn)品的研制、生產(chǎn)、銷售和使用等環(huán)節(jié)實行有效監(jiān)督的同時,也十分重視飼料質(zhì)量安全檢測技術研究,對飼料質(zhì)量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及時制定相應的分析策略,為飼料安全有效監(jiān)督提供技術支持。我國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飼料產(chǎn)品質(zhì)量檢測技術逐步提高,尤其是對飼料安全的檢測和評價技術取得很大的發(fā)展。
由于飼料種類繁多且非常復雜,飼料中可能存在的化學、物理和生物的危害物種類紛雜不清,且含量極低,因此對飼料質(zhì)量安全檢測技術水平要求極高。盡管對飼料質(zhì)量安全檢測的分類方法不同,以對飼料中有害物質(zhì)檢測的逐級檢測法進行分類包括篩選法、確證法和定量法。篩選法是用于大量樣品的高通量分析,目的是為了檢測某種或某類危害物質(zhì)是否存在。該類方法的特點是簡單、快速,不需要有特殊的場地和大型分析儀器及專門的技術人才,用于篩選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生物學分析方法。確證法是對篩選法為陽性反應的樣品做進一步檢測,給出確信無疑的結論或結果,通常以質(zhì)譜分析為主。定量法是對待測物質(zhì)進行定量的結果,也是貿(mào)易、仲裁等主要依據(jù),尤其是對限量的藥物、添加劑或其他危害物的定量測定。我國大部分飼料檢測方法標準還是以定量分析為主,主要應用的技術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法、原子吸收法、原子熒光法、液相色譜、氣相色譜方法等等。根據(jù)分析方法不同,可以將飼料質(zhì)量安全檢測技術分為化學檢測和生物學檢測,本文將分別對化學檢測和生物學檢測進行綜述。
化學檢測技術主要是應用各類分析儀器,采用化學的方法完成分析檢測任務的一種分析方法,也是常用的檢測技術。
飼料分析中的光譜技術主要是對飼料中金屬元素及其形態(tài)的檢測,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原子熒光光譜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技術,及通過對飼料中有機組分進行檢測的近紅外光譜技術。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在飼料中廣泛應用,主要是對飼料中金屬元素總量進行檢測,如飼料中的銅、鋅、鐵、錳、鈷、鎳、鈉、鉀、鈣、鋁、硒等金屬元素的檢測(于青,1995;寧正祥,1998;王加啟等,2004)。有些已經(jīng)制定為國家或行業(yè)的標準方法,如動物飼料中鐵、銅、錳、鋅、鎂的測定方法(GB/13885—2003)、飼料中鈷的測定方法(GB/13884—2003)等已被廣泛采用。原子熒光法的分析對象與原子吸收和原子發(fā)射光譜法相同,原則上可以進行數(shù)十種元素的定量分析。但迄今為止,原子熒光光譜法最成功的應用還是易于形成氣態(tài)氫化物的10種元素(As、Sb、Bi、Se、Ge、Pb、Sn、Te、Cd、Zn)和 Hg。孫德輝(2002)采用原子熒光測定了飼料中的總砷、汞,取得滿意的結果。王金榮等(2009)采用氫化物發(fā)生-原子熒光光譜法對飼料通過消化罐消化的方式,一次樣品預處理,同時檢測砷、汞、硒和鎘四種元素得到很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丁紅梅等(2004)、付佐龍等(2009)探討了應用原子熒光光譜法檢測飼料中鎘。陳新煥等(2003)對飼料中的微量汞用原子熒光光譜檢測均得到理想的分析結果。隨著我國原子熒光儀器的技術水平的提高,飼料中的硒、鎘、汞、砷等元素的檢測靈敏度及準確度均得到提高,有些已經(jīng)被制定或已列入國家標準制定計劃中,如飼料中鎘、硒、砷的原子熒光方法檢測。原子發(fā)射光譜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在我國推廣和普及,特別是在地質(zhì)、冶金、機械等部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建立了國產(chǎn)的原子發(fā)射光譜儀器生產(chǎn)基地,儀器類型主要以火焰光度計為主。20世紀70年代迅速興起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ICPAES),既保留了原子發(fā)射光譜同時分析的特點,又具有溶液進樣的靈活性與穩(wěn)定性,使原子發(fā)射光譜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目前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主要用于飼料中金屬元素的分析,因為儀器的普及程度不如其他兩種類型的儀器,因此在制定標準時很少采用。對飼料中金屬元素的檢測除應用光譜分析技術外,Mahesar等(2010)應用微分脈沖陽極溶出伏安法(DPASV)檢測28中不同商業(yè)家禽飼料中的鋅、鎘、鉛和銅,檢出限分別為 0.69、0.35、0.68 和 0.24 μg/kg。
近紅外技術檢測的原理是飼料中的分子物質(zhì)可以吸收不同波長的光,根據(jù)對飼料有機組分中含有的C-H、N-H、O-H等化學鍵的泛頻振動或轉動,以漫反射方式獲得在近紅外區(qū)的光譜信息,通過與儀器的數(shù)據(jù)庫或待測組分線性及非線性模型進行分析。優(yōu)點是檢測快速,不用有害的試劑,所需的樣品量少,非破壞性的無損檢測。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原料檢測中推廣應用,可以用來對飼料中有機組分如水分、粗蛋白、脂肪等進行快速檢測。在青貯飼料的品質(zhì)測定中,應用近紅外光譜測定飼料的pH值、粗蛋白、粗灰分、干物質(zhì)等指標,得到很好的結果,但對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粗略估計,精度有待提高(李宇萌等,2010)。我國也制定了飼料中水分、粗蛋白、粗纖維、粗脂肪、賴氨酸和蛋氨酸的近紅外快速測定方法(GB/T18868—2002)。由于該項技術是間接的檢測,需要大量的樣品參考值來建立校正和參考模型。同時受飼料資源的近紅外光譜數(shù)據(jù)庫的限制,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該技術在飼料檢測上的應用。尤其是對于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由于其成分復雜,很難用近紅外對其中的某種成分進行準確檢測。
此外,高光譜分析技術在肉骨粉尤其是反芻動物源性飼料的檢測中,開始研究應用。應用高光譜分析對包含有朊蛋白飼料樣品的檢測,已經(jīng)建立了分析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或模型。Nansen等(2010)建立了包含3.65×106的高光譜分析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其中有1.15×106份數(shù)據(jù)來自肉骨粉樣品,2.23×106來自12種其他飼料原料,光譜范圍是419~892 nm,用這種高光譜檢測動物源性飼料可以作為定性分析,用這種方法可以檢測飼料中添加1%(重量百分比)的肉骨粉,方法簡單靈活,易于控制飼料的質(zhì)量。
色譜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讓混合物通過互不混溶的兩相,由于各組分的結構、性質(zhì)不同,因此可以在兩相中進行分離。飼料檢測中應用的色譜儀器主要有氣相色譜儀和液相色譜儀。
我國國家標準中規(guī)定的飼料中農(nóng)藥殘留如有機磷(GB/T18969—2003)、除蟲菊酯類(GB/T19372—2003)、氨基甲酸酯類(GB/T19373—2003)等大多數(shù)農(nóng)藥殘留的檢測均采用氣相色譜分析方法。隨著飼料中油脂的添加,對油脂質(zhì)量及種類的檢測逐漸成為關注的重點,因此開始應用氣相色譜對飼料中脂肪酸種類及含量進行檢測,以確定飼料中油脂的組成。此外飼料香味劑的檢測主要包括對其香氣、理化指標、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等進行檢測,由于香味劑是非常復雜的化合物,在國外多采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我國對香味劑的堿性主要是對其中味料部分的一些成分進行檢測,如谷氨酸鈉、肌苷酸、鳥苷酸、糖精鈉、葡萄糖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方法進行檢測;對于香氣部分如含有丁酸乙酯、乳酸乙酯、香草醛等成分采用氣相色譜進行檢測。飼用防霉劑目前國內(nèi)外普遍采用氣相色譜或高效液相色譜方法進行檢測,有些方法直接采用食品添加劑檢測標準方法,例如飼用防霉劑中的脂肪酸類物質(zhì),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山梨酸、苯甲酸等采用氣相色譜技術,用有機溶劑丙酮/石油醚等提取,經(jīng)過離心凈化,通過色譜柱或毛細管柱的分類,用電子捕獲、氫焰等檢測器進行定量測定。飼用抗氧化劑是添加到飼料中,能夠阻止飼料或延遲飼料氧化,提高飼料穩(wěn)定性和延長貯存期的一類物質(zhì),常用的有乙氧基喹啉、二丁基羥基甲苯(BHT)、丁基羥基茴香醚(BHA)等。對于抗氧化劑的檢測技術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或氣相色譜技術進行分析。如飼料中BHA、BHT的檢測采用液相色譜技術,經(jīng)乙烷溶解提取、乙腈萃取濃縮,異丙醇稀釋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中進行分離檢測,用紫外檢測器進行定量分析。乙氧基喹啉、BHT也可以采用氣相色譜方法,經(jīng)毛細管柱分離,用氫焰檢測器測定其含量。
液相色譜在飼料檢測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例如飼料中維生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已經(jīng)列為國家標準分析方法。氨基酸的檢測從以氨基酸分析儀為主逐步轉向普遍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譜方法:經(jīng)鄰苯二甲醛(OPA)和異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后,經(jīng)C18柱分離,紫外或熒光檢測器進行檢測。該方法的分析時間短,靈敏度高,極易在大中型飼料廠中普及應用。液相色譜還廣泛應用于飼料中藥物的檢測,隨著國家對飼料安全問題的重視,飼料標準化委員會組織制定了大批飼料中違禁藥物的檢測方法,如飼料中鹽酸克倫特羅、呋喃唑酮、磺胺喹惡啉、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鹽酸氯苯胍等,飼料中西馬特羅、地西泮、苯巴比妥、氯丙嗪、己烯雌酚、雌二醇、玉米赤霉烯酮、氫化可的松、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氯苯胍、喹乙醇、莫能菌素、拉沙絡西鈉、桿菌肽鋅、氯羥吡啶、尼卡巴嗪、鹽霉素、林可霉素、百里霉素、鹽酸氨丙啉、二甲硝咪唑等等,大部分采用液相色譜或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進行分析。此外,也進行了一些飼料中藥物尤其是違禁藥物的分析研究工作,如Wang等(2010)通過固相萃取等凈化技術,對飼料中硝呋烯腙進行液相色譜分析,檢出限達到0.05mg/kg,定量限為0.2mg/kg。對飼料中多種藥物的同步檢測分析是現(xiàn)今飼料分析技術的主流方向之一。Shen等(2009)應用高效毛細管電泳測定了飼料中5種苯并咪唑類藥物,檢出限低于2mg/kg,所有藥物的回收率均大于73%,變異系數(shù)低于10%。Galarini等(2009)應用液相色譜熒光檢測器和紫外檢測器檢測了飼料中的11種喹諾酮類藥物,檢出限為0.04~0.8mg/kg,回收率為69%~98%,變異系數(shù)低于10%。Driver等(2009)用柱后衍生離子交換色譜熒光檢測了飼料中的新霉素B和新霉素C,在治療劑量的飼料產(chǎn)品中新霉素含量范圍為50%~0.005%(質(zhì)量比,以新霉素為基礎計)時,新霉素B平均回收率是100.4%,變異系數(shù)2.28%,新霉素C的回收率是97.5%,變異系數(shù)4.36%,均有良好的分析效果。
應用液相色譜對飼料調(diào)質(zhì)劑的檢測分析逐漸推廣。飼料調(diào)色劑或者著色劑有天然提取的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主要采用液相色譜儀器進行定量分析。如飼料中葉黃素的檢測,目前精確測定的最可靠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譜方法,根據(jù)1984年美國公職分析化學家協(xié)會(AOAC)提出柱層析色譜法測定總葉黃素,直接用分光光度計進行檢測。我國2008年上半年出臺了飼料添加劑葉黃素檢測的國家推薦標準GB/T21517—2008,比柱層析方法更加簡單,操作步驟少,大大提高了葉黃素檢測工作的推廣。
確證分析是針對一些未知分析目標物,通過對質(zhì)譜庫比對等進行未知物的確定。確證法可以應用多種技術,如高效液相色譜方法、氣相色譜方法、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等,尤其是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的應用,使得在檢測微量危害物和殘留物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在對“瘦肉精”專項查處工作中,采用的檢測技術方法是應用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對樣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對飼料安全的監(jiān)督具有保障作用。
各種分析技術聯(lián)用是現(xiàn)代分析發(fā)展的特點,聯(lián)用技術即可進行分離,同時又可對目標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因此在確證分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飼料分析中常見的聯(lián)用技術有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GCMS)、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LC-MS)、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LC-ICP-MS)等。Wang等(2010)應用HPLC-ICP-MS檢測了飼料添加劑有機砷和飼料中的陽離子砷,很好地分離檢測了洛克沙砷、阿散酸、砷酸、亞砷酸、一甲基砷、二甲基砷、4-羥基苯砷酸7種砷,砷最低檢出量能達到1.7 μg/kg,7種形態(tài)砷的回收率大于78.5%。Wang等(2006)應用HPLC-MS對飼料中呋喃唑酮、呋喃他酮、呋喃西林和硝呋烯腙進行檢測,優(yōu)化分離條件,實現(xiàn)對四種呋喃類藥物的同步檢測。對飼料中鎮(zhèn)靜劑的同步檢測已經(jīng)列為我國農(nóng)業(yè)部標準:飼料中鹽酸異丙嗪、鹽酸氯丙嗪、地西泮、鹽酸硫利達嗪和奮乃靜的同步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法(NY/T 1458—2007)。采用液相色譜-電噴霧離子井(LC/ESI-MS/MS)檢測飼料中的莫諾霉素,檢測實驗室制備樣品的含量范圍是0.50~30.0 μg/g,回收率為83.9%~94.2%,相對標準變異小于 23%,定量限 0.1 μg/g(Gallo 等,2010)。Delahaut等(2010)利用 HPLC-MS/MS檢測飼料中拉沙洛西鈉、鹽霉素鈉、沙利霉素鈉等11種抗球蟲藥物鈉鹽,實驗室檢測目標含量低于歐盟標準。Zhang等(2009)采用LC-MS同步檢測飼料中違禁藥物沙丁胺醇、萊克多巴胺和克倫特羅,在添加劑量為 0.5~500mg/kg含量范圍內(nèi),回收率為83%~110%,變異系數(shù)為1.5%~11%,該方法的檢出限和定量限分別為0.01和0.05mg/kg。Kantiani等(2010)應用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lián)質(zhì)譜(SPE-LC-ESI-MS-MS)同步檢測飼料中18種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類、先鋒霉素類和磺胺類藥物,定量限達到0.25~5.79 mμg/kg。
關于對飼料中添加藥物尤其是違禁藥物的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的研究成果很多,并且還在不斷的研究發(fā)展中。由于這些聯(lián)用技術需要的大型儀器價格昂貴,使用成本高,并且需要特殊的場地和專門的人才,因此限制其在飼料監(jiān)督過程中的廣泛應用。
應用生物學檢測方法目前已經(jīng)成為飼料安全檢測中重要的技術之一,特別是免疫學檢測方法,幾乎是快速篩選的主要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分析技術手段已經(jīng)滲透到安全分析的其他環(huán)節(jié)。
免疫學方法是在特異性抗體-抗原反應原理基礎上建立的,在20世紀初被用來進行肉的種類的鑒別,主要有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放射免疫法(RIA)和免疫熒光法(FIA)?,F(xiàn)在已有多種試劑盒被研發(fā)出來,用于飼料中違禁藥物如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地西泮、沙丁胺醇、氯丙嗪、四環(huán)素、呋喃類藥物等。同時對飼料中動物源性成分如肉骨粉、反芻動物成分等進行檢測。由于免疫分析技術是以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可逆性結合反應為基礎的分析技術,因此具有極高的選擇性和靈敏性,具有操作簡單、樣品容量大、儀器化程度高和分析成本低等優(yōu)點,是目前理想的飼料中違禁藥物篩選的方法之一。
此外,酶聯(lián)免疫法用于霉菌毒素的測定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現(xiàn)已經(jīng)研究并建立了黃曲霉素B1、赭曲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單克隆抗體酶聯(lián)免疫方法,利用酶聯(lián)免疫藥盒可以快速測定飼料原料和成品飼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狀況,為防霉保鮮和防霉劑的使用提供依據(jù)。
Jiménez等(2010)應用酶聯(lián)免疫方法檢測飼料中的磺胺類藥物。Shiu等(2010)建立了靈敏的檢測谷物飼料及飼料產(chǎn)品中伏馬菌素B1。完全競爭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商業(yè)飼料中的重組牛生長激素,在20~500 μg/g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相關系數(shù)大于0.98,日內(nèi)和日間的變異系數(shù)為3.4%和5.3%,并且添加回收率為105%。Li等(2009)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飼料中的四種呋喃類藥物,檢出限為0.2~2.1 ng/g,平均回收率為75.9%~86.4%。Zhao等(2008)應用單克隆抗體酶聯(lián)免疫法堿性飼料中的喹乙醇,與液相色譜檢測方法有很高的相關性。
以DNA為基礎的檢測技術主要有核酸探針雜交、DNA指紋分析、PCR-RELP分析、PCR特異擴增(常規(guī)PCR方法和Real-time PCR方法)。主要原理都是對各種物種內(nèi)特異的核酸序列進行提取、鑒定,從而判定飼料內(nèi)有無該物種的成分。其中PCR特異擴增方法由于其簡單、快速、特異性強的特點,成為目前最廣泛應用的方法,特別是熒光PCR的應用使得檢測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更高。我國也于2008年4月1日頒布實施了應用PCR方法定性檢測動物源性飼料中動物成分的標準,包括駱駝源性成分、狗源性成分、哺乳動物源性成分、豬源性成分、兔源性成分、鹿源性成分和馬、驢源性成分的PCR定性檢測,為進一步規(guī)范和監(jiān)督動物源性飼料的安全使用提供技術支持。
Cawthraw等(2009)應用實時PCR測定動物飼料中禁用的哺乳類及禽類成分,飼料中含有1%的肉骨粉時檢測其中的16S rRNA可以進行鑒別。用mtATP6作為靶序列,應用PCR探針技術檢測飼料中的豬源成分,以PPA8和PPA6作為檢測DNA,檢出限可以分別達到0.01%和0.001%,這種方法已經(jīng)在日本的飼料檢測中應用(Shinoda等,2008;Yoshida等,2009)。
飼料中污染微生物的危害主要產(chǎn)生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含有致病性微生物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而使動物產(chǎn)生疾?。欢俏⑸锏姆敝呈鼓承I養(yǎng)成分如脂肪、動物蛋白產(chǎn)生腐敗作用;三是非致病性微生物寄生于飼料中,消耗飼料中的養(yǎng)分,使飼料營養(yǎng)價值下降;四是某些微生物會產(chǎn)生毒素如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肉毒毒素、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等,動物食用含有這些毒素的飼料后會產(chǎn)生危害。目前微生物的檢測技術發(fā)展很快,利用了包括微生物學、分子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免疫學和血清學等領域的知識,其目的是建立可用于微生物計數(shù)、早期診斷、鑒定等方面的快速檢測技術。除常規(guī)的平板培養(yǎng)外,目前已有商品化的基因探針試劑盒,如 GENE-TRAK Systems DNA雜交篩選法(AOAC方法:987.10,990.13)。李斯特氏菌、沙門氏菌、彎曲桿菌等均有DNA探針的試劑盒。目前,已經(jīng)有了全自動化的PCR檢測試劑盒及儀器,如美國杜邦快立康公司的BAX病原菌檢測系統(tǒng)??捎糜跈z測沙門氏菌、大腸桿菌O157:H7等致病菌。熒光酶免疫分析篩選方法是在EIA基礎上加入熒光標記的酶底物,用熒光計檢測熒光度值來判斷結果。如沙門氏菌熒光酶免疫分析研究篩選方法是基于EIA測定沙門氏菌抗原。沙門氏菌多克隆免疫色度分析篩選方法已有許多試劑盒,由澳大利亞Bioenterrises Pty Ltd和美國BioControl Systems,Inc研制的多克隆免疫試劑盒,都已獲 AOAC認可。Koyuncu等(2010)建立了以PCR為基礎的商業(yè)化沙門氏菌enterica檢測,當每25 g飼料中含有1個沙門氏菌enterica時的檢測結果與培養(yǎng)法相近,該方法與平板培養(yǎng)的靈敏度及專屬性基本一致。但也會有一些PCR檢測陽性的飼料中并不能分離出沙門氏菌,因此PCR方法目前還不能完全替代平板培養(yǎng)法,但可以用來進行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的方法。
針對飼料工業(yè)快速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高新技術產(chǎn)品及飼料、營養(yǎng)研究的最新進展需要開展相應的“快”、“高”、“難”檢測技術的研究。在飼料樣品預處理方面,現(xiàn)代分析樣品制備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就是使處理樣品的過程要簡單、處理速度快、使用裝置要小、引進的誤差要小、對欲測定組分的選擇性和回收率要高。目前,國際上較多使用固相萃取(SPE)、微波提取技術、凝膠層析(GPC)、加速溶劑提?。ˋSE)、基體分散固相萃?。∕SPD)、超臨界萃取(SFE)、固相微萃取技術。而我國目前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溶劑萃取,液液分配,柱層析凈化,前處理方法自動化程度低、提取凈化的效率不高,速度慢,環(huán)境污染嚴重。新開發(fā)的前處理技術其目的和結果就是要實現(xiàn)快速、有效、簡單和自動化地完成分析樣品制備過程。在儀器設備方面,要求檢測儀器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色譜分析柱通用性強,朝更高靈敏度、更高選擇性、更方便快捷的方向發(fā)展,不斷推出新的方法來解決遇到的新的分析問題。
此外,應進一步開展針對飼料中違禁藥物、霉菌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質(zhì)的高通量篩選技術和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開展對轉基因飼料中外源基因的篩查及定性分析技術及微生態(tài)制劑的質(zhì)量檢測技術和安全評價技術的研究等。
[1]陳新煥,袁智能,黃志強,等.飼料中微量汞的微波消解-原子熒光測定方法[J].中國飼料,2003(8):27-28.
[2]丁紅梅,胡承迅.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飼料中鎘[J].糧油食品科技,2004,12(6):48-49.
[3]付佐龍,王金榮,王晉晉,等.氫化物發(fā)生-原子熒光法測定飼料中的鎘[J].中國飼料,2009(15):33-35.
[4]李林,劉青濤,鄒艷麗,等.飼料中動物源性成分的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飼料工業(yè),2006,27(13):34-36.
[5]李宇萌,楊中平.基于近紅外光譜的玉米秸稈捆包青貯飼料的品質(zhì)測定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7):210-203.
[6]寧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冊[M].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1998:592-649.
[7]孫德輝.微波高壓消解-原子熒光法測定飼料總砷汞[J].飼料工業(yè),2002,23(12):30-31.
[8]王加啟,于建國.飼料分析與檢驗[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4:74-95.
[9]王金榮,張團娜,付佐龍,等.氫化物發(fā)生-原子熒光光譜法同時測定飼料中的砷、汞、硒和鎘[J].中國畜牧雜志,2009(21):69-73.
[10]于青.VA-90氣態(tài)原子化-原子吸收法測定硒//微量元素研究進展.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5:377-378.
[11]Cawthraw S,Saunders G C,Martin T C,et al.Real-time PCR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eohibited mammalian and avian material in animal feeds[J].J Food Prot,2009,72(5):1055-1062.
[12]Delahaut P,Pierret G,Ralet N,etal.Multi-residue method for detecting coccidiostates at carry-over level in feed by HPLC-MS/MS[J].Food Addit Contam Part A Chem Anal Control Expo Risk Assess,2010,27(6):801-9.
[13]Driver J L,Thiex N,Ravnie D,et al.Single-laboratory validation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neomycin B and neomycin C in animal feed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fluorescence detection with postcolumn derivation[J].J AOAC Int,2009,92(1):34-41.
[14]Galarini R,Fioroni L,Anqelucci F,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eleven quinolones in animal fe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and ultraviolet absorbance detection[J].2009,16(46):8158-8164.
[15]Gallo P,Fabbrocino S,Serpe L,et al.Determiantion of the banned growth promoter moenomycin A in feed stuff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electrospry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J].Rapid Commun Msaa Spectrom.2010,24(7):1017-1024
[16]Jiménez V,Asrian J,Guiteras J,et al.Validation of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cting sulfonamides in feed resources[J].J Agric Food Chem,2010,58(13):7526-7531.
[17]Kantiani L,Farré M,Grases I,et al.Determination of antibacterials in animal feed by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 followed by online purifica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trospr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Anal Bioanal Chem.2010,(9),in print.
[18]Koyunc S.Andersson MG.H?qqblom P.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commercial PCR-base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enterica in feed[J].Appl Environ Microbiol.2010,76(9):2815-2822.
[19]Mahesar S A,Sherazi S T,Niaz A,et al.Simultaneous assessment of zinc,cadmium,lead and copper in poultry feeds by differential pulse 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J].Food Chem Toxicol,2010,48(8-9):2357-2360.
[20]Munro J L,Boon V A.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recombinant bovine somatotropin in commercial shrimp feed using a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J].J Agric Food Chem,2010,58(3):1429-33.
[21]Nansen C,Herman T,Swanson R.Machine vision detection of bonemeal in animal feed samples[J].Appl.Spectrosc,2010,64(6):637-43.
[22]Shen J,Tong J,Jiang H,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benzimidazoles in feeds using high-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J].J AOAC Int.2009,92(4):1009-1015.
[23]Shinoda N,Kusama T,Yoshida T,et al.Developing PCR primers using a new computer program for detection of multiple animalderived materials in feed[J].J Food Prot.2008,71(11):2257-2262.
[24]Shiu C M,Wang J J,Yu F Y.Sens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rapid one-step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for fumonisin B1 in grain-based food and feed samples[J].J Sci Food Agric.2010,90(6):1020-1026.
[25]Wang J R,Fu Z L,Wang J J.improv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Nitrovin in Feeds by Reversed-Phase LC with SPE [J].Chromatographia,2010,70(7/8):1259-1263.
[26]Wang J R,L.Y.Zhang.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urazolidone,Furaltadone,Nitrofurazone,and Nitrovin in Feeds by HPLC and LC-MS.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technology.2006,29(1):1-14.
[27]Wang P,Zhao G,Tian J,et al.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base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nic arsenic feed additives and speciation of anionic arsenics in animal feed[J].J Agric Food Chem,2010,58(9):5263-70.
[28]Yoshida T,Nomura T,Shinoda N,et al.Development of PCR prim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porcine DNA in feed using mtATP6 as target sequence[J].Shokuhhjin Eisejqaku Zasshi,2009,50(2):89-92.
[29]Zhang L Y,Chang B Y,Dong T,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albutamol,ractopamine,and clebuterol in animal feeds by SPE and LC-MS[J].J Chromatogr Sci.,2009,47(4):324-328.
[30]Zhao D,He L,Pu c,et al.A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polyclonal antibody-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ction of antibiotic olaquindox in animal feed samples[J].Anal Bioanal Chem,2008,39(17):2653-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