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軼
(江蘇省昆山中學江蘇昆山215300)
淺談在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張 軼
(江蘇省昆山中學江蘇昆山215300)
俗話說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冶新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文章從教師的角度就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研討。
自主學習;化學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及素質教育的推進,我們正經歷著教學方式的歷史性變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自主學習引導者?;瘜W是中學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是每個現(xiàn)代公民必須具備的科學素質之一。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廣大化學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構建,體悟科學方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個體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自覺確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我調控學習進程,自主評價反思學習結果,從而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
自主學習是以學習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過程中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既然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那么,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理念,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感受事物,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直至掌握知識。
解決學生自主學習問題的關鍵在教師。作為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環(huán)境以及化學趣味實驗等有利條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其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下是我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思考和做法。
1.明確地位,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由于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方式在有些同學意識中已根深蒂固,在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教師,自主意識日益淡化,因此,明確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養(yǎng)成自己學習思考、探索的習慣。
有人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中明確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將來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主要還是靠自學能力去獲得知識,增長才干,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重教轉向重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調查材料表明,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學生,大部分都能專心聽講,勤于思考,主動探究,并且有克服困難的頑強的毅力。而那些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則常常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對待學習敷衍了事,遇到困難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
因此,作為化學教師,我們一定要利用好化學課堂這個主陣地,在化學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生動有趣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
情境創(chuàng)設的時間因教學內容而定,但創(chuàng)設的情境必須符合學生的需要,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有興趣才會有行動。例如在講授《原電池》一課時,我以“鋁-空氣-海水”電池工作原理分析為過渡,提問學生:家中鐵鍋洗凈后如果不及時擦干,積水處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回答會生銹。我再問,那么鐵銹是怎么形成的呢?這個問題我留給學生回去思考,提示其過程與原電池原理有關,布置學生課后查閱資料,嘗試解釋鋼鐵腐蝕原理。這樣的情境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也滿足了學生希望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課后自主探索學習的興趣。
3.利用實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比如對某些演示實驗我們可改成學生分組實驗,或把問題討論設計成實驗探究等,以增強學生主動探索、獨立觀察和動手創(chuàng)造等能力。
學生對實驗的參與可分四個層次:觀察、操作、探究、概括。教師可根據(jù)實驗的目和要求確定學生的參與類型和采取的措施。在講《酸堿中和滴定》一課時,我把教師的演示實驗改為了邊講邊實驗,學生在我的指導下,明白了中和滴定的原理,學會了中和滴定的操作,尤其是在觀察滴定終點時,學生個個凝神屏氣,專心致志,比起教師的“一言堂”教學效果好多了。化學實驗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學習過程中易錯的問題。如在講到金屬活動性的時候,很多學生會犯如“2na+CuSO4= Cu+na2SO4”這樣的錯誤。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講臺演示實驗:把金屬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是否有銅析出。相信學生的演示結果會給得出錯誤答案的同學一個驚奇,緊接著教師可追問學生為什么,學生經過討論、思考得出正確結論,這樣不僅可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生的理解,避免錯誤的再現(xiàn),而且也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4.加強指導,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化學學科特點,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同時也要注意化學學習方法的訓練,把“自主學習”教學思想引入課堂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潛能,加快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讓學生高質量地學習。
首先,制定學習目標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與針對性。這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開始可有老師安排學習計劃,經過一定時間后,可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制訂學習計劃,再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按計劃學習。最后是學生自己訂計劃,獨立學習,老師督促并查看學習效果。在每次新課教授之前,我都會提前給學生發(fā)下一份學案,有時要求學生事先預習有關內容,有時要求學生上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為課堂教學提前做好準備。
自主學習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要學會讀書,學會使用工具書,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合作、交流與討論、檢測與評價等。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我認為這些方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最為關鍵。所謂“學問”其實是邊學邊問,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會思考的學生一定會問問題,會提問的學生也一定會學習。因此在上實驗課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生實驗操作流程:“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給出反應原理;學生選擇器材藥品;學生設計實驗裝置;學生做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報告;得出結論”。實驗中有的學生實驗失敗,教師則要及時引導學生查找失敗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密研究問題的態(tài)度。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就自己的學習經歷進行反思和調控,以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訓練學生掌握基本學習方法,并指導學生在面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習任務時合理選擇搭配學習方法。比如,學生做完化學實驗后,要及時書寫實驗報告,這樣不僅可以反思自己的實驗過程,尋找實驗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同時還可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與同學和老師交流。這樣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尋求答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悅。
每一次自主學習的過程之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及時做好評價。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既要對學習的成果作出評價,更應對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很多時候,得到什么結果不是最重要的,掌握了什么方法、獲得了什么體驗才是最重要的。
實踐證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谛抡n程改革的實踐中,作為化學教師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善思、樂學,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008-0546(2011)03-0028-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