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璇
中國中東學會副秘書長殷罡告訴《財經(jīng)》記者,表面上埃及反政府游行是要把穆巴拉克趕下臺的奪權革命,但現(xiàn)在并沒有出現(xiàn)示威者叫嚷上臺的情況;相反,各派在積蓄力量的同時,互相妥協(xié),想把局面維持到9月大選,讓選票決定誰來領導這個國家。
三勢力綢繆大選
目前,外界猜測副總統(tǒng)蘇萊曼為首的親穆巴拉克派、草根出身的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以及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前總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 M.El Baradei)為代表的親西方改革派,將成為角逐9月總統(tǒng)選舉的三大力量。
過渡政府能否順利調處各派紛爭,獲取民眾信任,是其角逐總統(tǒng)寶座的重要前提。不過,在接受美國ABC電臺采訪時,蘇萊曼表示他本人無意參選,但殷罡認為不排除屆時蘇萊曼改變主意的可能。
從1980年開始,穆斯林兄弟會試圖通過結盟其他政黨進入主流政壇,2005年其代表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獲得人民議會(即議會下院)20%的議席,這迫使穆巴拉克修改《憲法》,禁止以宗教為基礎的政黨參加選舉。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高祖貴告訴《財經(jīng)》記者,現(xiàn)在的穆斯林兄弟會已經(jīng)不是一個宗教極端組織,而是一個有政治訴求和力量的政黨;他們有完整的組織結構,在埃及社會長期存在,代表了普通穆斯林和草根階層。
“埃及的盟友美國,最怕看到政權倒向穆斯林兄弟會一邊。”高祖貴告訴《財經(jīng)》記者。穆斯林兄弟會與伊斯蘭教勢力保持距離,也正是為了消除美國等西方國家對 “原教旨主義”的憂慮。
高祖貴說,從政治理念來看,穆斯林兄弟會如果上臺可能會用《古蘭經(jīng)》里的原則來治理社會,但會不會像伊朗那樣搞政教合一,現(xiàn)在不好判斷。
在示威發(fā)生后回國的IAEA前總干事巴拉迪,也被看作可能的總統(tǒng)候選人之一。但在殷罡看來,巴拉迪并無太多勝算。“1月25日游行,27日他才回來;他二十幾歲便當了外交官,搞‘洋務,為西方媒體熟悉,但沒有選民基礎和軍隊的支持?!?/p>
埃及阿爾-阿赫拉姆(Al-Ahram)政治與戰(zhàn)略研究中心的分析師奧卡沙(Said Okasha)對媒體表示,埃及軍隊有一個特殊的文化傳統(tǒng),他們只尊重行伍出身的領導,軍隊很難接受一個平民出身的總統(tǒng)。
避免顛覆性變化
哈佛大學對中東革命史頗有研究的教授阿米特奇(David Armitage)對《財經(jīng)》記者表示,“也許埃及政府認為自己的社會結構比突尼斯好很多,也許他們對自己的國家機器非常自信。而美國政府也完全沒有針對反政府游行的預案,他們滿腦子都是中東的戰(zhàn)爭與和平,還有以色列?!?/p>
游行爆發(fā)后,盡管面臨道義上的指責,美國最初并不愿意穆巴拉克立即下臺。埃及《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下臺后必須在未來60天內選出繼任者,美國擔心士氣正旺的穆斯林兄弟會捷足先登。
此外,美國媒體也一片悲觀。美國學者哈迪克(Robert Haddick)在《外交政策》雜志發(fā)表文章稱,不管穆巴拉克下臺后誰將執(zhí)政,美國要和埃及繼續(xù)保持盟友狀態(tài),必將付出更高的代價。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問題專家田文林對《財經(jīng)》記者分析說,游行一開始讓美國為難的是,穆巴拉克是其在中東的長期盟友,如果倒穆,誰來替代他才能保障美國在中東的戰(zhàn)略利益?
美國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公司在2月2日至5日進行了一項調查,讓美國人評選“哪個國家發(fā)生的事對美國最重要”,結果顯示,45%的美國民眾認為埃及發(fā)生的事對美國“至關重要”,34%的人認為重要,18%的人認為無所謂,綜合排名第9位,排在中國、朝鮮和伊朗等國之后。
美國國會近期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埃及對美國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第一,歷史經(jīng)驗表明埃及是阿拉伯國家的領袖,埃及的社會、政治、軍事往往是他國的標桿;第二,埃及在阿拉伯國家里立場最中立,讓它游走于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約旦、巴勒斯坦和美國之間最為合適;第三,埃及1979年和以色列簽訂的《埃以和平條約》對中東局勢貢獻顯著,需要埃及繼續(xù)維護;最后,美埃軍事合作在1991年科威特戰(zhàn)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中讓美國獲益匪淺。
據(jù)美國官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除了有戰(zhàn)事的伊拉克和阿富汗,2001年至2008年,美國對外提供的經(jīng)濟援助里,以色列和埃及是最大受惠國。
但美國從一開始就并非毫無保留地支持穆巴拉克。去年11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在華盛頓會晤了埃及外長蓋特(Ahmed Aboul Gheit)。當時,埃及正在舉行每五年一屆的人民議會選舉。美國官員對埃及政府無視他們要求派駐國際投票監(jiān)督員的請求非常惱火。
經(jīng)過一周醞釀,美國政府的態(tài)度從開始的曖昧、逐漸謹慎轉向了對民眾運動的支持。1月31日,白宮發(fā)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表示:只要穆斯林兄弟會放棄暴力、支持民主,美國將接受他們出現(xiàn)在新政府中。
田文林說,目前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是各派妥協(xié),通過民主程序形成一個政府,把代表草根的穆斯林兄弟會和代表“海歸”的改革派都吸納進來,繼續(xù)保持埃及的穩(wěn)定。
(摘自《財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