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瑤 瑤
關系
□ 瑤 瑤
假如比爾·蓋茨介紹你到一家中國公司工作,這個公司肯定會很高興地接收你。原因是:公司會想,哪一天我們需要找比爾·蓋茨幫忙時,就方便了。說不定還可以通過你到他家里轉轉呢,或者可以從他那里得到不少重要消息呢。至于工作能力嘛,再看。
又假如比爾·蓋茨同樣介紹你到一家外資公司工作,他們肯定也會接收你,但他們接受你的原因是:你能被比爾·蓋茨這么優(yōu)秀的人推薦來,那你一定是行業(yè)中的精英!
如今,很多時候,外國人用英語說中國的“關系”一詞時,他們已經不用“relation”這個詞了,而是直接說“guanxi”。可見,“關系”這一詞匯,在中國可是有著超級微妙的“關系”。
在國外,很多知名人士會經常為朋友寫推薦信,把朋友的特長稱贊一番,以引起公司的重視;很多外資公司在員工離職時,也會為員工寫推薦信,以幫助曾經為他們工作過的員工,順利地找到新工作。當然,推薦信里也會不客氣地提醒新公司,注意這個員工在公司的一些不當表現。當你到一家外國公司應聘時,他們會直接問你:“有推薦信嗎?”他們覺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快地了解來應聘的人。如果新公司看了你的推薦信,覺得你不適合人家公司的工作,哪怕寫推薦信的人是他們的領導,他們也會給你說清楚。never mind,彼此也不會覺得尷尬。
而在中國,如果你拿著推薦信去應聘,有人會推測你和推薦人到底是啥關系?師生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親戚關系?老鄉(xiāng)關系?或者通過關系來時,根本就不用什么推薦信……,即便他們覺得你真的不適合這項工作,也可能礙于種種情面將你留下來。
于是,只要你是通過“關系”到了一個新單位,就會有人熱情地“幫助”你,介紹誰跟誰啥關系,不管是真是假,搞得神秘兮兮的,同時也恰到好處地把他(她)自己的能耐推銷了一番,順便把新員工的來頭也試探個八八九九。
一提到關系,當事人也要做好承受別人“誤會”的準備。工作中,盯你的人會很多,如果你做得不好,就會有人說:“看看,怎么樣!來了一個笨蛋吧,如果有能力,還用別人介紹嗎?”如果你工作得還算優(yōu)秀,也會有人跳出來:“嗨,你相信這是他(她)自己做的嗎?肯定有人在幫忙……”
這樣的人,哪兒都會有那么一兩個,他們疑神疑鬼,總是在想,你和推薦你來的人什么關系:親屬?朋友?還是……,他們從蛛絲馬跡里尋找著“答案”。當他們發(fā)現你們關系蠻瓷實時,他們會說你什么都不會做,靠關系過日子,即便事實不是如此;當他們發(fā)現只是普通朋友時,又會猜測是不是有利益輸送;當他們排除了非親屬非利益關系時,如果介紹你來的人是異性,甚至是領導的話,好!可發(fā)現新大陸了:“天啊,你知道嗎?他們關系不一般啊?!笨赡苷f這番話的人自己都不那么認為,但他們依然要使出渾身解數,讓聽者相信他們的話,以此顯擺他(她)是多么的聰明,多么的有“眼光”!
有些人為何熱衷這些閑話?真說不好!心理變態(tài)還是對“關系”的排斥?
一部《紅樓夢》,哲學家從中看到哲學,政治家從中看到排滿,詩人從中讀到了愛情,而流氓卻從中窺探色情。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各種“關系”之中。不管啥關系,和諧就好,正當就好。一個人也好,一個單位也好,要做好事情,關系固然需要,但主要得靠自己,這才是對待關系應有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