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民
我注意到,香港每一座高樓大廈的四周,全是四通八達的道路。這樣一來,城市的血脈就有了發(fā)達的“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一旦發(fā)生擁堵,馬上可以選擇另外的道路
如果把高樓大廈比作城市的五官,那么交通系統(tǒng)就是城市的血脈。如今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已經(jīng)是高樓林立,完全不亞于香港,但是在公共交通方面,卻還有很大差距。
這種差距首先表現(xiàn)在觀念方面。許多人以為要解決擁堵問題,首先應該拓寬道路。因此無論是北京的長安大街還是山東的鄉(xiāng)村道路,都非常寬闊。殊不知道拓寬道路以后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帶來許多困難:第一,好幾輛車在路上并肩而行,很容易造成碰撞或剮蹭。為了照顧“左鄰右舍”,大家只能降低車速,從而影響了車輛流量,造成更大堵塞;第二,寬闊的道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這對于土地資源稀缺的中國來說是非常糟糕的事;第三,由于路面太寬,行人在過馬路的時候,往往會因為信號燈的變化夾在車流中間,既危險又進退兩難。
上述觀念與香港形成鮮明對照。香港市區(qū)的道路非常窄,走不了幾步就可以到達對面。郊區(qū)稍寬一點,到了丘陵地帶又會變窄,成為單車道。起初我還擔心對面過來車無法躲避,后來看到隔幾公里就有一小片空地,才知道那是車輛的避讓之處。我在香港訪學期間,到處游玩,多次看到對面來車時司機們主動停車避讓并揮手致謝的情景。這種節(jié)約土地的設計和文明禮讓的風氣,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除了節(jié)約土地之外,道路狹窄還充分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重。剛到香港,為了多呆半個月,我曾去港府出入境管理處辦理續(xù)簽手續(xù)。那天我從地鐵出來之后,就上了過街天橋,直到目的地也沒有下來。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由于馬路很窄,香港的過街天橋往往與高樓大廈連為一體。居民出行,不是“上天(橋)”,就是“入地(鐵)”。這種盡量把人與車隔離開來的做法,最大限度地維護了人的尊嚴、保護了人的生命安全。
道路狹窄對汽車也有很大好處。因為路窄,同一方向只能有一輛汽車行駛,這就避免了幾輛車“并肩而行”的尷尬。人與車的分隔和車與車的分離,使司機可以放心大膽地開快車,這不僅提高了道路的利用率,也避免了道路的擁堵和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在香港,即使是鬧市區(qū)汽車也開得很快。有一次我在香港特首官邸拍照后想過馬路,因為人行橫道離得很遠,兩邊又沒有車輛,便直接跑了過去。誰料我剛剛跑到對面的人行道上,就有一輛汽車飛馳而來,差點釀成車禍。還有一次我在銅鑼灣附近過馬路時遇上紅燈,因為心急,又是鬧市區(qū),就想往對過闖。沒想到還未起步,就有一輛小轎車風馳電掣般從面前駛過,把我嚇了一跳。這些經(jīng)歷告訴我,香港的道路雖然很窄,卻因為車速很快、利用率很高,不容易發(fā)生堵車現(xiàn)象。另外,要維護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交通狀況,需要嚴格的交通規(guī)則和良好的公民素養(yǎng)。可見交通是否擁堵,與道路寬窄沒有必然聯(lián)系。
另外,香港的“單位”沒有圍墻,沒有所謂“封建割據(jù)”,這也是道路暢通無阻的原因之一。我注意到,香港每一座高樓大廈的四周,全是四通八達的道路。這樣一來,城市的血脈就有了發(fā)達的“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一旦發(fā)生擁堵,馬上可以選擇另外的道路。
盡管普通道路暢通無阻,但是居民出門更喜歡軌道交通。香港的軌道交通包括火車、地鐵和有軌電車。火車本來是城際交通工具,但是香港的火車卻和地鐵一樣幾分鐘就是一趟?;疖嚬换粌H為偏遠地區(qū)的居民帶來極大方便,還省下興建地鐵的資金,大大節(jié)約了城市建設的成本。如今,在九龍半島的維多利亞灣碼頭附近,還聳立著一座鐘樓,那就是上世紀初廣九鐵路的起點。
與火車相比,地鐵承擔著更重要的作用。香港地鐵的最大特點是在換乘時特別方便。乘客在換乘車站下車,對面站臺就是你要繼續(xù)乘坐的路線。這種“車找人”、而不是“人找車”的設計,給乘客帶來極大方便。所以當我從香港回來時,盡管買了許多書,有大大小小五件行李,但是在地鐵里換車時沒有感到絲毫不便。這種事如果發(fā)生在北京,情景無法想象。
除此之外,許多地鐵車站都建在商業(yè)中心的下面,只要一出車站就是大型商廈,要想購物非常方便。這主要是考慮到人們乘坐地鐵,除了上班以外,逛街購物是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了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香港的地鐵往往有許多出口與商廈或汽車站相連。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環(huán)、灣仔、銅鑼灣等最熱鬧的地區(qū),古老的有軌電車還堂而皇之地行駛在大街上。這種電車分上下兩層,行駛很慢,不時發(fā)出“當當當”的鈴聲,所以當?shù)厝朔Q之為“當當”車。當當車的存在,既保留了香港的歷史風貌,又為居民購物提供了方便,因此每當我去鬧市區(qū)游玩,總要花上兩元港幣坐上一會兒,一邊體驗古老的遺存,一邊觀賞現(xiàn)代化風景。前不久在新修的北京前門大街上也出現(xiàn)有軌電車,雖然漂亮許多,卻基本上是一種擺設。★
(作者為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