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孫榮飛
“30年前,在微軟公司創(chuàng)業(yè)時,我們有一個非常宏大的愿景:人人擁有計算機?,F在,我和大家一起,追求一個更重要的愿景,即人人擁有健康?!?/p>
“如果你是被蓋茨打敗的競爭者,蓋茨必定是一個魔鬼;如果你是非洲無辜的艾滋兒童,沒有人比蓋茨更像個天使。”有人用“雙面蓋茨”來評價他。
母親患乳腺癌,開始關注慈善
比爾·蓋茨并非天生的慈善者。1986年微軟上市大賺一筆后,蓋茨的母親瑪麗勸他捐錢。在場人回憶,蓋茨不耐煩地嚷道:“我為社區(qū)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讓我的企業(yè)成功?!?/p>
成為世界巨富的蓋茨,出手奢侈,令中東石油富豪們黯然失色。無論是游艇還是飛機,他的購置都是一次概念的刷新。曝光的照片顯示,他在西雅圖的那幢造價5300萬美元的高智能豪宅的客廳里,魚缸里甚至有一條十幾噸重的鯨鯊。
此時蓋茨的花錢之道與他的掙錢之道完全匹配,但與他父母的財富觀截然相反。
老蓋茨算得上是家鄉(xiāng)德高望重的退休律師。他支持政府征收遺產稅,稱這是“對大量集中的財富和權力的一種切實的、民主的約束”。母親瑪麗是西雅圖地區(qū)知名社會活動家,她在1983年成為著名慈善組織“美國聯合慈善總會”首位女性董事。
蓋茨在公眾中的印象顯然讓他們臉上無光——“嗨,你自己的兒子做得怎么樣?”
老蓋茨與瑪麗決定親自出馬,幫兒子一把。比爾·蓋茨第一筆捐助,是瑪麗幾經努力下成功的。此后,老蓋茨一直以比爾·蓋茨的名義做一些小規(guī)模的慈善捐款。
1993年秋,比爾·蓋茨和當時還是女友的梅琳達第一次到非洲旅游,一個個赤腳行走的婦女和無數餓得皮包骨的孩子讓他們震驚不已。隨后的1994年,是比爾·蓋茨的生命中悲喜交加的一年。這一年,他與梅琳達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也是在這一年,蓋茨深愛的母親不幸死于一種罕見的乳腺癌。在與疾病抗爭期間,她仍在勸說兒子更多地投入慈善事業(yè)。
蓋茨開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周圍的世界,許多原來似乎無足輕重,只能排在日程表末尾的事情冒升到了最前面的位置,其中就包括慈善事業(yè)。
6個月后,在父親的幫助下,一個資金總額達9400萬美元的威廉·H·蓋茨基金建立起來。
基金會成立之初,夫婦二人在印度的捐款曾引起印度政府和媒體的懷疑,他們質疑蓋茨夫婦只是別有用心的商業(yè)宣傳。
當時,梅琳達精心安排了一次對印度的訪問,她身披金盞花環(huán),與加爾各答紅燈區(qū)的女子握手交談,稱贊她們在防治艾滋病和保護自己孩子方面做出的努力。梅琳達還對《印度時報》說,她會告訴自己的孩子關于印度的事情,“他們應該了解世界上存在的這些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責任。”
梅琳達用自己的真誠和友善,征服了印度人,也征服了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
窮人需要的是什么
蓋茨基金會最初的重點是向學校和圖書館贈送電腦,這一做法為蓋茨招致新的諷刺:既圖虛名,又謀實利,意圖占領電腦軟件市場。老蓋茨建議蓋茨夫婦開拓視野,考慮其他的可能性。
1998年,蓋茨夫婦從《紐約時報》上讀到一篇文章——發(fā)展中國家的孩子大量死于麻疹、瘧疾、痢疾,而美國公民很少死于上述疾病。這篇文章喚起了他們非洲之行的切身體會。這是他們第一次談論這些疾病對于孩子們是多么悲慘。他們問自己,他們能做些什么?
這次蓋茨認真了。兩年后,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成立,致力于促進全球健康和美國教育平等兩方面的工作。同年11月,在西雅圖微軟總部,“幫助第三世界國家使用電腦”研討會上,曾以“希望每個家庭都有一臺電腦”為夢想的比爾·蓋茨發(fā)言說:“世界上最貧困的8億人口,最需要的是醫(yī)療保健,而不是手提電腦!”蓋茨的突然轉向令參會者目瞪口呆。
蓋茨的轉變被他的父親看在眼里:他依然保持著曾經的閱讀習慣,從書籍中汲取能量。當然,他不會在餐桌上讀書了,因為現在他感興趣的書籍越來越令人倒胃口。例如《談傳染性疾病的消除》、《瘧疾與人》、《老鼠、虱子和歷史》。他總能過目不忘,而且總是急切地渴望和下一個遇到的人分享他剛剛學到的知識。
這樣做所引起的一個后果是,在雞尾酒會上,當他遇到熟人時,對方有時會轉身逃開,因為他們害怕蓋茨會逮住他們大談肺結核!
重點轉向健康領域的基金會,開始為向孩子們提供疫苗而奔走。盡管疫苗的醫(yī)療效果很好,但投資藥品開發(fā)是成本最大、也是失敗率最高的。市場只愿意做心臟病、糖尿病、癌癥、高血壓的藥,不喜歡做寄生蟲、結核病、瘧疾的藥,因為他們研發(fā)出一種新藥可能要10~20億美元,一粒藥賣3美元才能收回成本。得這些病的往往是窮人,他們買不起,所以企業(yè)沒有動力來做這些工作。
蓋茨說到做到,基金會通過全球疫苗和免疫聯盟以及抗擊艾滋病、結核和瘧疾全球基金,已經向貧窮國家超過2.5億兒童發(fā)放了疫苗,估計已有超過500萬人因此避免死亡。
愿人人擁有健康
最近,比爾·蓋茨又準備對馬桶進行革新了。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近期發(fā)起了“徹底改造馬桶”競賽,向8所知名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300萬美元,以重新設計瓷器“寶座”。當前使用的馬桶是19世紀的設計,已不能滿足世界人口的需求了。現在有約2.6億人沒有下水道系統(tǒng)可用,只能使用最簡單的公共廁所,比如地上的洞,或是附近哪個可供使用的坑——這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如兒童急性腹瀉。對于基金會的這項舉動,新型馬桶的革新者認為,“很多人的生活會因此更好”。
由于蓋茨基金會每年慈善支出都位列全美之首,且影響過大,不免會招來一些過于強勢、妄自尊大等方面的指責。老蓋茨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我的兒子因為其財富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偏見和批評,但是我很樂觀,大量捐獻已經證明了我們的慷慨。我們不在乎這些指責?!碑吘?,在統(tǒng)治軟件技術王國的這幾十年里,微軟同樣是在這樣的譴責聲中度過的。
從前的蓋茨不在乎人們批評他不從事慈善,今天的蓋茨仍對外界的批評不以為意。比爾·蓋茨曾這樣說過:“30年前,在微軟公司創(chuàng)業(yè)時,我們有一個非常宏大的愿景:人人擁有計算機?,F在,我和大家一起,追求一個更重要的愿景,即人人擁有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