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一療養(yǎng)院第一療養(yǎng)區(qū) 張艷
糖尿病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終身性疾病,早期對糖尿病患者采取預防措施是控制發(fā)病率的重要途徑[1]。在治療過程中,飲食治療是基礎,伴隨著患者整個康復進程,對控制糖尿病的發(fā)展起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患者對飲食治療的依從性就成為控制糖尿病的關鍵。本研究旨在探討跟進式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長期的教育干預,幫助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進患者改變不良飲食行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0-03—11到我科療養(yǎng)的糖尿病療養(yǎng)員62人,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齡42~86歲,平均年齡(57.82±12.61)歲。診斷均符合199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診斷標準,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指導方法 對照組出院前對其進行常規(guī)的出院指導;干預組采取跟進式健康教育,即出院前組織一次健康講座,發(fā)放宣傳手冊,出院后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解答疑問,并進行個體化指導3個月。具體措施如下:①專題講座。讓患者了解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嚴重性,使其認識到不良飲食習慣對糖尿病的危害。講解同時,配合數(shù)字和不良習慣造成危害的生動圖片,通過感官刺激來喚起患者的危機意識,使患者意識到改變不良飲食習慣的必要性。②個體化指導。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應針對患者需求做到個性化和多樣化,經(jīng)研究表明[2],“一對一”的教育方式是患者最歡迎的。隨訪時及時解答患者疑問并協(xié)助制定適合個人偏好的飲食計劃,詢問近期飲食運動情況及問卷內(nèi)容,教會他們合理搭配膳食,糾正錯誤的飲食觀念,達到飲食治療的目的。③發(fā)放宣傳手冊。出院時發(fā)放給患者,內(nèi)容包括《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糖尿病部分,“平衡膳食寶塔”圖解,食物熱量交換方法,食物升血糖指數(shù)的概念及應用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飲食管理能力。
1.3 評價方法 依從性評分采用陳孜慧《糖尿病依從性測量問卷》[3]進行,問卷包含15個問題,每個問題采用3分制評分,1分為基本做不到,2分為偶爾做得到,3分為完全做得到,分數(shù)越高說明依從性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跟進式教育后,干預組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1),P<0.01,表示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依從性效果比較
3.1 跟進式健康教育提高依從性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主動了解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愿望更加強烈。但在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中,護士只是在出院前針對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口頭宣教,沒有書面材料和跟蹤指導,患者很容易遺忘。研究表明,跟進式教育前兩組的依從性比較沒有明顯差別,而干預后患者對飲食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跟進式教育通過強化監(jiān)督患者改進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可以在短時間提升患者的飲食依從性,對控制糖尿病發(fā)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3.2 跟進式健康教育改善生活品質 由于醫(yī)學知識的專業(yè)局限性,僅僅依靠宣傳健康知識并不能有效控制血糖,部分患者可能了解相關知識,但仍然沒有改變不良飲食行為的意向。從表1可以看出,干預組在干預后可更好地保持依從性,說明跟進式教育起到了強化作用,對糖尿病患者的康復具有長期影響,可幫助患者提高飲食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或減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3 跟進式教育提高護理滿意度 跟進式教育是住院教育的延續(xù),對糖尿病患者起著疾病預警的作用。在科學合理治療的同時,應給予患者精神、心理、生活和行為方式上個性化的指導,幫助患者改掉不良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延緩疾病進程,避免危險因素升級發(fā)展為疾病。因此,對出院后患者實施跟進式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對減少住院次數(shù)、降低醫(yī)療費用及提高護理滿意度均發(fā)揮積極作用。
[1]楊琴,袁麗.糖尿病風險預測模式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68-670.
[2]勇琴歌,于建輝,杜彩霞.老年高血壓患者鹽敏感性認知的調(diào)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4A):508-509.
[3]李紅,馬春梅,邱雪梅,等.住院期間生活方式干預對冠心病合并糖耐量減低患者出院后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6):52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