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胯骨上的搖滾
從貓王開始,美國青少年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臀部,而世界理解了搖滾。他生前讓正統(tǒng)社會震怒,死后成為最賺錢的過世藝人。作為搖滾音樂史上偉大的先行者,他的女婿是邁克爾·杰克遜,他的對手是列儂。所以列儂說:“貓王之前,世界一無所有?!?/p>
來自孟菲斯貧民區(qū)的埃爾維斯·普雷斯利,打通了黑人R&B與白人鄉(xiāng)村音樂之間的藩籬,當他開始搖動左腿、激烈地搖擺胯骨時,“搖滾”降臨??穹挪涣b的他從歌迷那里得到了一個尊稱:“貓王”。
貓王數(shù)據(jù)
1956年,貓王主演的電影《溫柔愛我》上映4天就收回成本。1958年,貓王應召入伍。服役期間他每星期至少收到1萬封歌迷的來信。在貓王的葬禮上,5萬名歌迷到場哀悼。1993年美國發(fā)行的貓王紀念郵票,共計發(fā)行1.24億張,面值29美分,總價值3600萬美元。
切·格瓦拉:理想主義的標準像
一個嚴重的哮喘病患者緣何成為一名解救全人類的戰(zhàn)士?又緣何成為全球最性感的時髦符號?格瓦拉40載的人生,落實了“理想主義”這個虛幻之詞的全部定義。
他從阿根廷中產(chǎn)家庭出走,以加勒比海盜般的韌性協(xié)助卡斯特羅解放古巴,成為新政府最清廉的高官后,他又馬不停蹄地投身于眾多第三世界國家的解放斗爭,并最終犧牲于玻利維亞。他死于反戰(zhàn)浪潮風起云涌的20世紀60年代末,自然迅速地成了西方年輕人爭先崇拜的理想符號。他是世界上最后的浪漫騎士;他刺激著全球民眾對社會公正的追求;他俊朗的面容和桀驁不馴的堅持,讓無數(shù)的時尚商品和文藝作品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將他復活。
格瓦拉數(shù)據(jù)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被害,10月15日,卡斯特羅宣告古巴全國哀悼3天。1997年10月14日,切·格瓦拉30周年祭,其遺骨被移送圣克拉拉市。當天,圣市數(shù)十萬群眾涌向靈車經(jīng)過的路旁,靈車經(jīng)過之處撒滿鮮花。2004年,20多萬人參觀了切·格瓦拉的陵墓,其中127597人是外國人。
可可·香奈爾:時尚界的拿破侖
她是出生在貧民收容所的私生女,童年時父母離喪,在孤兒院長大,做過服裝店的女店員。然而,與生俱來的優(yōu)雅讓她被同時代的巨擘尊為“歐洲最有靈氣的女人”(畢加索語)和“世界流行的掌門人”(蕭伯納語)。
她是時尚界的“拿破侖”,她的觀念脫俗而前衛(wèi)。她擁有旁人難以企及的敏感度,獨具慧眼地挑中了默默無聞的化學家里維埃拉發(fā)明的一款“強烈得像一記耳光那樣令人難忘”的香水,并以自己的幸運數(shù)字“5”來命名。她為未來的世紀提供了一個范本:今天,我們怎樣成為一個獨立的、自尊的、美麗的、帶著強烈的愛與欲望的、活生生的女人。
香奈爾數(shù)據(jù)
1910年,位于巴黎康朋街21號的一間名為“CHANEL風尚”的女帽店創(chuàng)建,標志著統(tǒng)治世界時尚風潮將近1個世紀的CHANEL品牌王國從“頭”開始。1921年出售N°5香水,至今保持著每秒鐘賣出1瓶的世界紀錄。她擁有60年的時裝生涯,最為著名的創(chuàng)作有喇叭褲、對襟滾邊上衣、水兵服、防水外套、黑色迷你裙、樽領套衣等等。法國前文化部部長馬爾羅說:“20世紀法國將有3個名字永存:戴高樂、畢加索和可可·香奈爾?!?/p>
邁克爾·喬丹:想飛就飛
邁克爾·喬丹只需幾步助跑,腳掌輕輕一點地,就自個兒飛了起來。他創(chuàng)造了刷屏般的紀錄:職業(yè)生涯場均最高分(30.123分)、次數(shù)最多的得分王(10次)、連續(xù)得分過兩位數(shù)的場次最高(866場)……相比于任性搗蛋的足球球王馬拉多納,空中飛人喬丹更接近于神的高度。他將NBA推廣至全球每個角落,成為好萊塢以外又一無可阻擋的美國文化代表,他為NBA聯(lián)盟帶來的收入至少在100億美元以上;他把NIKE從一家小公司變得可與adidas分割市場。
喬丹數(shù)據(jù)
NBA歷史上第一位擁有“世紀運動員”稱號的球員。迄今共52次登上著名體育雜志《SportsIllustrated》的封面。他1997-1998賽季的年薪為3319萬美元,為迄今為止NBA的最高年薪。2002年他將那年的所有工資(大約100萬美元)捐給“9·11”受難者,是NBA史上唯一一個捐自己全年工資的人。
夢露:紳士們都愛的金發(fā)美人
她是一朵在襁褓中便已失去親恩的花,她身上的所有細節(jié)不是撩撥,而是鐵板釘釘?shù)闹旅?。后來,這個藝名為瑪麗蓮·夢露的女人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由伊人始,“紳士們都愛金發(fā)美人!”你不用去記住她的任何一部電影,只需記住她這個明艷不可方物的美國美人,以嫵媚而肆意的笑容讓一切罪惡分崩離析,卻因為誘發(fā)了原罪而將自己送入地獄之門?!敖o我一雙高跟鞋,我可以征服全世界。”敢這樣信誓旦旦的尤物,世間除了夢露,還能有誰?
夢露數(shù)據(jù)
她16歲結婚,36歲去世,死因至今眾說紛紜。她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十大英雄偶像”第二名,僅次于約翰·肯尼迪。
李小龍:半裸的中國武人
李小龍傳奇式的死亡,是華語動作電影的青銅時代與白銀時代的分水嶺。他必須以這樣一種離奇的死亡,來映襯他如此驚艷的成功。如果說香港是國際文化的熔爐,李小龍的尸身就是這只熔爐里不化的琥珀。30多年來,他是功夫電影繞不開的話題,電影人一直在不斷創(chuàng)造更能打、更生猛、更人性的功夫巨星,填補李小龍留下的黑洞般的遺憾。但李小龍的不可復制性在于,他是以肉身而不是特效來挑戰(zhàn)極限,因而他的死亡不可逾越。
李小龍數(shù)據(jù)
他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并創(chuàng)造了一秒打9拳、踢6次腿的奇跡。1973年7月25日,李小龍的葬禮在香港九龍殯儀館舉行,廣場上兩萬香港市民含淚送別。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三破香港票房紀錄。
列儂:給理想一個機會
約翰·列儂是世界上迄今最偉大樂隊“披頭士”的主唱,是搖滾文化的最杰出代表,是入侵美國最強勁的英倫浪潮。1969年他成為最偉大的搖滾歌手、藝術家、和平主義者。他吶喊著“給和平一個機會”,全球反戰(zhàn)浪潮風起云涌。列儂和格瓦拉,兩個理想主義者都倒在了40歲的門口,卻都以精神和肉身的實踐,繪出了人類最渴望的世界。這個世界曾經(jīng)真實可感,而今卻變得遙不可及。
列儂數(shù)據(jù)
1963年底,列儂一手創(chuàng)建的TheBeatles令整個英國瘋狂,唱片在10天內(nèi)銷售了50萬張。1964年,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有30首歌曲被列入該年“佳曲100首”行列,他們的3張專輯排榜首達30周之久。1980年12月14日下午2點,全球的列儂樂迷集體為他致哀10分鐘。
黑澤明:電影天皇的傳奇
黑澤明是20世紀亞洲對世界電影的最大貢獻。從1950年的《羅生門》起,黑澤明拿遍了金獅獎、金棕櫚獎、奧斯卡獎。當盧卡斯、斯皮爾伯格、科波拉等受他影響的一代成長起來后,他的大師地位才最終確立。黑澤明的遭遇代表了東方文化在面對西方時的復雜立場:獲褒獎時疑似被“審丑”,被批評時馬上陷入不自信。黑澤明在自傳里自喻為一只丑蛤蟆,在鏡子前一照嚇出一身油,可治療燒傷。大師人生的種種不堪,構成了他藝術絕響的低沉部分。
黑澤明數(shù)據(jù)
拍攝《戰(zhàn)國英豪》時,黑澤明為了拍一個滿意的天晴鏡頭,足足等了100天;拍《七武士》時,他站在泥潭里七八個小時,被凍掉了一個腳趾。1998年9月,黑澤明與世長辭,3.5萬多人參加了他的追悼會。
麥當娜:爬上神壇的壞女孩
阿波羅神廟前的巨型石碑上,刻著一句古希臘箴言:“認識你自己。”毫無疑問,麥當娜是此箴言最成功的踐行者。18歲時,她去紐約州追逐自己的舞蹈夢想;她發(fā)覺自己有唱歌天賦,便積極尋找唱片公司簽約;當社會風潮漸趨保守的時候,她將緊身衣和婚紗混搭。這個永遠走在時代最前端的“壞女人”說:“我不能想象,沒有麥當娜的流行歌壇將會是什么樣!”
麥當娜數(shù)據(jù)
美國告示牌流行單曲榜史上擁有最多首(37首)Top10歌曲的歌手。英國史上最多冠軍曲的女歌手。2006年,為期4個月、演出60場的“TheConfessionsTour”世界巡回演唱會,獲得2.6億美元的票房收入,約有120萬人次到場觀看。
杰克遜:誰陪20世紀死去
作為美國20世紀流行文化最偉大的一尊圣像,杰克遜倒下了,冷了,死了。直到他去世,樂評界才發(fā)現(xiàn)他還“活”著,并未被嘻哈、說唱等新興流行音樂所掩埋。杰克遜自有其真實。他重新定義流行音樂的各個方面:黑人R&B與白人搖滾的混合、無與倫比的舞技、顛覆性的MV創(chuàng)意、獨特的時尚美學。經(jīng)歷了“垮掉的一代”的思潮后,美國人在杰克遜身上找到了最有安全感的音樂文化。里根總統(tǒng)頒給他“人道主義總統(tǒng)獎”,而蘇聯(lián)封殺了這個“為白人利益出賣自己黑人靈魂的歌手”。
杰克遜數(shù)據(jù)
第27屆格萊美獎頒獎典禮上,杰克遜的專輯《顫栗》獲得10個獎項里的12項提名,最終他獲得了8個大獎。1993年2月10日,杰克遜做客奧普拉·溫弗瑞脫口秀,當晚8500萬名觀眾收看了這期節(jié)目。2006年,吉尼斯世界紀錄確認,杰克遜的《顫栗》專輯全球銷量1.04億張,而杰克遜所有專輯全球銷量達到7.5億張。杰克遜一個人支撐了39家慈善機構基金會的運作。
(小新摘自《語文報·高中版》2011年第25期~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