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臺北)
這是兩岸關系史上的奇聞。6月10日晚,澳門機場,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的兩架客機緊挨著,一架空中橋梁,連接著兩架飛機的機艙口。在柬埔寨落網(wǎng)的臺灣122名詐騙嫌疑犯,每兩人合銬一組,依序步出大陸專機艙門,由大陸公安解開手銬。兩名嫌犯由空橋走到臺灣長榮包機艙門前,由臺灣刑警驗明身份,而后搜身,再上手銬,押往飛機機艙,一組接一組,兩岸交接完成。
這是代號為“0310”六個國家和地區(qū)聯(lián)合掃蕩行動的一部分。柬埔寨堅守“一中政策”,落網(wǎng)的臺灣詐騙犯,只愿交給中國大陸警方。鑒于數(shù)月前,菲律賓將臺灣詐騙疑犯遣返中國大陸,引發(fā)臺灣地區(qū)和菲律賓關系緊張。臺灣刑事警局兩赴北京公安部作訪問交流,協(xié)商達成議定:押解嫌犯行動采用“空中接力不落地”,嫌犯不落地澳門,臺灣方面從大陸方面接走疑犯。這是兩岸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聰明的中國人,什么“困難”都能解決。這一創(chuàng)舉引發(fā)臺灣人熱議:交接疑犯都能想出這一招,不可能想不出辦法,于是,讓兩岸關注的燒成兩段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在北京展出。
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殘卷“剩山圖”,從北京啟運臺北,6月起,與珍藏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的另一部分“無用師卷”合璧展出。每天來自大陸的數(shù)百數(shù)千游客不解,常會對臺灣導游和講解員發(fā)問,為什么這一山水合璧不能在北京呈現(xiàn)?大陸文物已多次出借臺灣展覽,但珍藏在臺灣的文物卻鮮少在大陸展出,這究竟是何故?
五月中旬,北京故宮一位學者解釋說,《富春山居圖》合璧在臺北展出后,兩岸不少人呼吁,盡快在大陸合璧展覽。但兩岸雙方在兩個問題上沒能達成共識。臺北故宮博物院對文物到大陸展覽提出兩個條件:一是堅持使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名稱;二是要求大陸訂立文物的“司法免扣押條款”。大陸難以接受臺灣使用“國立”稱謂。臺灣當局又擔心,如果不使用“國立”會被綠營借機炒作成政治議題。其實,兩岸之間“一物兩名”或“一事兩稱”并不鮮見,如何稱謂臺北故宮,只要有智慧,就不難解決。
據(jù)悉,所謂“司法免扣押”,主要是保障擁有爭議文物的博物館,在相關文物赴外展出時,不會受司法追訴或扣押,確保外借文物能有借有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70多萬件文物,絕大部分從大陸運去,但大陸至今未制定“司法免扣押條款”,臺灣當局擔心文物登陸展出后,只要有人向司法提訟,司法就會面臨尷尬境地,文物可能遭扣押。近年,不少國家都陸續(xù)制定“司法免扣押”條款,確保文化交流無阻,問題是,一旦簽訂這類條例,或將喪失追討曾被掠奪或偷盜出境文物的權力。
6月13日,臺灣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說,“今天‘山水在臺北合璧,《富春山居圖》是經典,這是經典的完整。統(tǒng)、獨要否定它是經典,就會讓人看笑話,如果今天民進黨譴責山水合璧,將來就會成為歷史笑話。當站在這樣的高度時,就像過去兩岸之間,想到兩岸和平,不是一個政體時,總會想出一些法子來?!?/p>
林谷芳說:“因臺北故宮的文物大都從北京過來,由于歷史緣由,站在臺灣角度,就要大陸承認臺北故宮存在和文物保存的歷史正當性。解鈴是雙方的事,如果大陸能明白而公開承認有兩個故宮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就無所謂‘扣押了。我相信大陸也沒有人會要求把這些文物拿回大陸”。
日前從柬埔寨押解嫌犯,在澳門兩架飛機中間搭橋而不讓嫌犯落地,可見中國人多聰明。其實,像故宮文物兩地展覽,也可借助第三地、第三國,兩岸分別與第三地、第三國簽約,三地合辦展覽。如此考驗的是政治家的歷史的觀瞻與現(xiàn)實的智慧,“山水”在臺合璧后,如何再現(xiàn)新局,兩岸人抱有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