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為山 by Wu Weishan
《曹雪芹》像局部
Cao Xueqin’s great-grand father Cao Xi was appointed director in Jiang Ning Weaving Department, his grand father Cao Yin was specially fond of and trusted unduly by emperor Kang Xi. when Cao Yin passed away, Cao Yong and Cao Fu took his poison one after another, three generation all four people succeeded to the work for 60 years, form which we can se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o family and weaving prefecture, Jin Ling and Qin Huai; to be exact the flavor of the family have been mixed up with the stone city.I made Cao Yin’s sculpture in 2005 which settled between the two buildings of Yang Zhou Museum and China Block Print Museum. It is reasonable to set the statue there because Cao Yin is the ancestor of Yang Zhou block print mechanics.
建筑大師吳良鏞院士為南京設(shè)計了江寧織造府,這處建筑位于南京大行宮與長江路交匯處。這是一座融于六朝古都、立于現(xiàn)代文化都市環(huán)境中的建筑,吳先生意匠獨運,信筆縱橫,構(gòu)造了可游、可居、可賞、可思的精神樂園。這“都市盆景” “紅樓豐碑”可大觀了。
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祖父曹寅極受康熙帝玄燁寵信,曹寅病故,曹、曹頫先后繼任江寧織造,祖孫三代四人任此任達60年之久。可見曹家與織造府、與金陵、與秦淮之文脈關(guān)系,一個家族的氣息與一座石城的氣息之通達。我曾于2005年為曹寅塑過像,立于揚州博物館與中國雕版博物館兩座建筑之間。因曹寅為揚州雕版印刷始祖,故像立斯處似有合理性。2006年,吳先生良鏞院士設(shè)計了新的江寧織造府,欲塑曹雪芹像于庭中,用吳先生的話:“沒有曹雪芹,就沒有其它?!眳窍壬€說:“核心是曹雪芹,其它設(shè)計是舞臺背景和他的著作紅樓夢?!?/p>
選誰創(chuàng)造曹雪芹像?
在南京博物院原院長徐湖平先生的推介與陪同下,吳先生參觀了我的大型雕塑藝術(shù)展《文心鑄魂》,觀畢,先生在電話里對我作品大加褒獎,予我以鼓勵。很自然,我成了《曹雪芹》的作者。
吳先生還對整個工程建筑布局進行了設(shè)計:
“曹雪芹像位置在中心——在中軸線上,博物館庭院中心,在博物館四周走廊上都能透過窗子看到像。”
吳先生從空間位置予曹雪芹像以定位。接下來是如何塑造的問題。中國古代傳神論強調(diào)“傳神阿堵”,這是東晉顧愷之關(guān)于刻畫眼神的妙說。但在畫像與造像的品評標準方面,更為普遍接受的是“形神兼?zhèn)洹?。形與神的統(tǒng)一是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統(tǒng)一,是內(nèi)與外的貫通。而要使曹雪芹像形神一致,則首要解決曹雪芹長什么樣子?
據(jù)有關(guān)記述,曹雪芹“身胖,頭廣而黑”,他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
考據(jù)曹雪芹身世,曹家因受政治斗爭牽連,日漸衰微。曹雪芹也因經(jīng)歷生活的重大轉(zhuǎn)折,蔑視權(quán)貴,遠離官場,貧困如洗。晚年移居北京西郊,則是“滿徑蓬蒿”,“舉家食粥”。然矢志著《紅樓夢》。
在我的幻像里,曹雪芹應是清癯的,特別是其悲劇般的憂傷和沉郁般的遁世,那種對現(xiàn)世的憤和嫉,使曹雪芹形象與“胖”遠離,這當然是精神形象塑造中作者主觀的構(gòu)思。曹雪芹形象先入為主在我的心中。不僅如此,也因為我父親研究《紅樓夢》,自幼聽他講《紅樓夢》,也形成了對曹雪芹的模糊認識。曹雪芹又是一位畫家,多繪石頭,多突兀奇峰,友人敦敏詩贊: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
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磊時。
這“胸中塊磊”是奇石,是女媧煉石補天時所剩,它“自經(jīng)煅煉之后靈性已通”,這石,神通《石頭記》!
寫到此,曹雪芹形象似乎已逐漸脫出。他當是一塊峻峭、陡然,開合豪放,而又積郁沉厚的奇石。他當?shù)褪仔陌骸⒏┮暩≡贫毩⑸n茫。
他當以石而鑿,玉骨冰魂;
他當歷經(jīng)風雨,超塵內(nèi)斂而手執(zhí)巨章。
他當從意象中淡出而意氣堂堂。
我將塑成的小稿送呈吳先生審查,先生于醫(yī)院輸液,病中特別接待我。他心系曹雪芹,拿出早已完成的手稿《曹雪芹像與雕塑家吳為山先生商談》。先生字象中風骨崢崢,其韻綿長。他對雕像的位置、高度、曹雪芹像的年齡、材料以及輪廓等皆有思考。提出以漢白玉石雕琢,四周以綠色為主,滿墻爬滿爬山虎,下邊有水池石頭。在關(guān)于雕像的塑造方面也提出了光線的影響,曹雪芹的身世表情,并建議以曹家衰敗后定居北京的形象,這與我不謀而合。
吳先生希望我以個人的“寫意雕塑”風格創(chuàng)作!
不久,大稿在我南京的工作室完成,吳先生不顧身體有恙,親臨南京看“曹雪芹”。這位既是建筑家、理論家,同時也是書法家、畫家的大師,有著極高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他對著曹雪芹像三百六十度審視,顯然,他對空間、形體、神態(tài)、勢態(tài)、體和量、光線、角度、材質(zhì)、肌理、刀法等有著很深的研究。他首先肯定了雕像由幾個不同方向的面構(gòu)成的形體所蓄聚的力量,以及將來安裝的位置所照顧到的光線投射。繼而他對人物表情的刻畫表示“符合曹雪芹的精神”,最后他提出身體的斧鑿肌理當更為寫意,宛若由自然中出……
而今,這尊漢白玉像已立于織造府,在南京,在曹雪芹出生的地方。
吳良鏞院士與吳為山教授探討《曹雪芹像》與建筑的空間關(guān)系,中為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
吳良鏞院士關(guān)于曹雪芹像致吳為山信(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