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斷面泥水盾構(gòu)地表沉降控制及監(jiān)測信息反饋技術(shù)

      2011-06-07 08:56:52劉洪震
      鐵道勘察 2011年1期
      關(guān)鍵詞:右線泥水覆土

      武 凡 劉洪震

      (中鐵隧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鄭州 450003)

      1 工程概況

      1.1 工程位置及用途

      武漢長江隧道為湖北省重點工程,位于武漢長江一、二橋之間。隧道江北起點為漢口大智路與銘新街的交叉口,江南終點為武昌友誼大道南側(cè)規(guī)劃中的沙湖路,作為過江公路交通的城市主干道,它的建成運營將很大程度上緩解武漢市區(qū)環(huán)線內(nèi)過江交通壓力問題。該工程設計為左右2條隧道,隧道為單向2車道,設計車速為50 km/h。盾構(gòu)隧道左右線長2 538 m,其中北岸漢口到達井至長江邊段長度約420 m,過長江段1 310 m,南岸武昌始發(fā)井至長江邊段約800 m。盾構(gòu)隧道管片外徑為11.22 m。內(nèi)徑為10 m,管片寬度為2 m,管片分塊形式為6標準塊+2鄰接塊+1封頂塊。

      1.2 工程地質(zhì)

      盾構(gòu)隧址區(qū)江南段穿越地層情況如表1、表2。

      表1 右線地質(zhì)分段

      表2 左線地質(zhì)分段

      1.3 水文地質(zhì)

      地下水主要有上層滯水、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3種類型。上層滯水主要賦存于上部人工填土層中;孔隙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松散層中,可分為孔隙潛水和孔隙承壓水2種類型;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下部基巖裂隙中。

      2 變形分析

      2.1 地表沉降縱向比較

      江南盾構(gòu)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基本情況見圖1,圖2及表3。

      圖2 江南左線隧道中線地表沉降分布

      表3地表沉降統(tǒng)計

      序號1234位置最大沉降/mm平均沉降/mm左線-130.25-71.62右線-93.85-58.7左線-36.10-29.9右線-77.85-24.9左線-26.70-14.2右線-26.95-17.8左線-18.85-8.4右線-24.60-10.2覆土厚度(洞徑D)<11~22~3>3

      可以看出,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地表沉降逐漸減小。覆土厚度小于一倍的隧道直徑時,盾構(gòu)機通過地層主要為黏土層時,地表沉降較大;隨著埋深的增加,盾構(gòu)機通過地層為細砂層時,地表沉降急劇減小,左右線具有相似性。

      2.2 地表沉降橫向比較

      因盾構(gòu)機左線先行施工,參數(shù)設置在摸索階段。在黏土地段,左線明顯比右線地表沉降大,說明左線泥水壓力設置偏小,而右線施工時對參數(shù)設置進行了調(diào)整。相同進程段,左線地表測點平均要比右線測點累計沉降大10 mm左右。

      2.3 地表橫向沉降范圍分析

      盾構(gòu)施工引起地表橫向沉降橫分布形態(tài)受地層條件、埋深和開挖模式影響比較大。橫斷面HS2(埋深11.9 m)處黏土層,沉降槽范圍為11 m左右。受右側(cè)7層樓影響,右側(cè)地層壓力高于左側(cè),左線先行隧道地表沉降不對稱(如圖3),右側(cè)變形大。

      圖3 淤泥質(zhì)黏土層HS2(RK5+104)斷面橫向沉降曲線

      2.4 地表沉降歷程分析

      根據(jù)以往隧道施工時的觀測,盾構(gòu)隧道的施工變形是一個不斷累加的過程,以隧道軸線地表點的經(jīng)時變位曲線為例,地表點的地層移動經(jīng)歷五個階段(圖4)。

      圖4 盾構(gòu)掘進時地表變形過程

      淺埋段,左線同步注漿量在18~23 m3左右,填充系數(shù)在1.4~1.78之間,管片脫出盾尾之后的沉降較小,平均沉降11.6 mm,占總沉降的16%;右線同步注漿量14~18 m3,填充系數(shù)在1.1~1.4之間,平均地表沉降24 mm左右,占總沉降的40%,沉降量較大。

      刀盤到達前地表產(chǎn)生的沉降受施工參數(shù)影響的因素較多,比如:切口水壓力及波動、推進速度、總推力、排泥量、方向糾偏等。從表4可知,該施工階段地表沉降所占總沉降比例分部比較離散,占9%~50%不等。如對地層擾動過大,會增加后續(xù)兩個階段地表沉降量。因此,施工過程中控制此階段產(chǎn)生的地表沉降尤為重要。

      2.5 地層位移與空隙水壓力監(jiān)測

      在施工試掘進段,隧道淺埋7 m左右(<1D),屬于小覆土隧道。由于覆土荷載減小,而且開挖面壓力所允許的管理幅度縮小,所以,即使是少量的管理誤差也會給開挖面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監(jiān)測項目包括地表沉降監(jiān)測、地層土體水平位移、土體分層沉降、地下水位、空隙水壓力。

      (1)土體水平位移分析

      ①軸向水平位移:盾構(gòu)到達前后距左線隧道較遠地層向掘進的反方向移動,最大地層水平位移接近10 mm。受泥水壓力作用,實際泥水壓力大于地層靜止側(cè)壓力,盾構(gòu)到達前,距隧道中線較近的地層向掘進方向移動;盾構(gòu)通過及盾尾脫出管片后,地層向隧道掘進的反方向移動,盾尾脫出管片后地層向掘進的反方向移動。

      表4 江南盾構(gòu)施工過程中各階段地表沉降比例

      同時,在埋深10~12 m地層在盾構(gòu)到達前向掘進方向位移較小,而盾尾脫出管片后,向掘進的反方向變形最大,變形曲線呈明顯的V字形。該地層為淤泥質(zhì)黏土層,地層側(cè)壓力系數(shù)接近1,釋放荷載最大。為控制開挖面變形,應以釋放荷重最大的那一層來決定控制壓力較為合適,此時,釋放荷重小的地層將被動受壓,但一般情況下地基被動受壓能力很強,所以不會出現(xiàn)被動破壞。

      ②橫向水平位移:盾構(gòu)到達前,地層均向隧道外移動,并達到最大值,左線右側(cè),最大位移20 mm左右。說明實際泥水壓力大于地層靜止側(cè)壓力。盾構(gòu)通過過程中及盾尾脫出管片后,地層向隧道方向移動,說明同步注漿量不足。

      (2)土體分層沉降

      盾構(gòu)到達前隧道上覆土各地層分層沉降4.5~7.5 mm,沉降值基本相等,說明由于地面建筑物的影響,地面附加荷載較大,泥水壓力采用靜止側(cè)壓力來設定,泥水壓力偏小,盾構(gòu)到達前地表產(chǎn)生沉降。

      (3)孔隙水壓力

      孔隙水壓力發(fā)生兩次突變,一是盾構(gòu)刀盤到達前孔隙水壓從急劇上升,在黏土層那樣透水性小的地層中,在開挖面附近因有效泥土壓力變得很小,土體強度下降,在到達開挖面附近發(fā)生一定的土體沉降。實際作用在開挖面的有效泥水壓力減小,盾構(gòu)到達前地表產(chǎn)生沉降。

      二是管片脫出盾尾時,同步注漿壓力引起孔隙水壓增加,之后迅速消散,引起地表發(fā)生較大固結(jié)沉降。同時由于左線該段同步注漿量在18 m3左右,填充系數(shù)在1.4,對于黏土地層,注漿量明顯不足,需增加到同步注漿23 m3左右。

      2.6 地層土壓力監(jiān)測

      但當覆土厚度大于隧道的外徑時,地基產(chǎn)生拱效應的可能性比較大,為確定合理的松弛土壓力提供了依據(jù)。在里程LK4+500地層壓力監(jiān)測斷面埋設 (沿江大道處),隧道覆土39.6 m(>2D)。每環(huán)由9片拼裝管片組成,每片埋設一組測點,共埋設9組/環(huán),導線統(tǒng)一引出,集結(jié)在引線盒內(nèi)。

      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隧道承受的地層壓力對稱性分布,壓力分布具有明顯規(guī)律性,拱腰處稍大,這與理論計算結(jié)果相似。圖5所示為EP1變化歷程曲線,首先承受盾尾刷內(nèi)油脂壓力,油脂壓力很大,實測值接近5 Bar,管片脫出盾尾后承受注漿壓力,實測最大壓力3.6 Bar。在漿液凝固后,承受地層壓力,實測最大地層壓力1.9 Bar,該處的松弛土壓力計算值在2.6 Bar左右。所以隧道覆土厚度較大時,泥水壓力可以采用松弛土壓力作為控制基準。

      圖5 隧道壓力分布(單位:MPa)

      3 結(jié) 論

      左右線隧道盾構(gòu)通過過程中的沉降基本相同,在隧道覆土小于1D黏土地層,盾構(gòu)通過時引起的沉降在24.5 mm左右。隧道其他覆土也存在類似的規(guī)律,通過時的沉降主要與地層性質(zhì)隧道覆土厚度有關(guān)。同時開挖面到達前沉降較小時(泥水壓力設定較大時),通過過程中地表沉降也相應減小,這一點與礦山法隧道很相似。

      綜合左右線沉降情況分析,泥水壓力設定采用靜止土壓力,同時控制泥水壓力波動,同步注漿量23 m3,地表沉降基本可以控制在40 mm左右。

      [1]周文波.盾構(gòu)法隧道施工技術(shù)及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2]尹旅超,朱振宏,李玉珍.日本隧道盾構(gòu)新技術(shù)[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3]劉建航.盾構(gòu)法隧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右線泥水覆土
      煤泥水處理智能控制研究現(xiàn)狀
      大直徑盾構(gòu)隧道施工的實測分析
      大眾標準化(2022年7期)2022-05-20 01:35:02
      泥水加壓平衡盾構(gòu)
      北方建筑(2021年3期)2021-12-03 22:19:10
      基于自適應內(nèi)??刂频拿耗嗨詣蛹铀幙刂葡到y(tǒng)仿真研究
      下穿河流雙線盾構(gòu)隧道管片力學特性數(shù)值模擬研究*
      水稻機械直播同步懸擺式覆土裝置設計與試驗
      老虎山隧道建設期增設施工導洞方案的研究
      棉柴覆土栽培雙孢菇高產(chǎn)技術(shù)
      百病傻
      大決心
      河津市| 台东县| 城步| 台东市| 开平市| 白河县| 正宁县| 双辽市| 聂荣县| 五大连池市| 明光市| 焉耆| 海阳市| 保靖县| 渭源县| 商都县| 许昌市| 冕宁县| 从江县| 青海省| 巨鹿县| 花莲县| 蕲春县| 新野县| 凤翔县| 中西区| 辽宁省| 茂名市| 阿荣旗| 顺平县| 河东区| 凌云县| 九寨沟县| 四会市| 垣曲县| 抚宁县| 临江市| 柳河县| 汉寿县| 丽江市| 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