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鐘嶸《詩品》“滋味說”探源及內(nèi)涵

      2011-06-08 07:13:50王秀華
      青年文學家 2011年2期
      關鍵詞:鐘嶸詩品滋味

      王秀華

      摘 要:鐘嶸品詩,提出“滋味說”的問題,詩有無“滋味”,是個比喻,是用直覺的生理感受比喻抽象的心理感受。本文就“滋味說”的來源,及只有具備“宏斯三義”、加上“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兩方面來說明滋味的內(nèi)涵。

      關鍵詞:滋味 鐘嶸 《詩品》 內(nèi)涵

      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被譽為齊梁文苑詩壇“奇葩雙樹”之一的鐘嶸《詩品》,第一次較為具體地提出了“滋味”說這一詩學的審美標準,并形成特定涵義的審美理論。

      一、“滋味說”探源

      “味”的概念起源于飲食,先秦時期,味的含義主要是指味覺及其所帶來的生理快感,與聲色等而視之。《呂氏春秋?仲春紀?情欲》:“故耳之欲無聲,目之欲五色,口之欲無味,情也。此三者,貴賤愚智賢不肖,欲之若一,雖神農(nóng)皇帝,其欲桀紂同?!边@說明味只是一個表示生理感受的詞語,還沒有同藝術聯(lián)系起來。但古人又認為,飲食之味實蘊有審美的因素在內(nèi),《說文解字》訓“味”為“滋味”也,“滋味”不僅指咸、酸、苦、辣諸般味道,還特指能引起人的愉悅心理的味感,這種味感里面即包含美感的成分?!墩撜Z?述而》篇:“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边@是以“肉味”來比喻音樂有韻味,孔子把聽樂時心理上所產(chǎn)生的美感與甘美的肉味在生理上所獲得的快感加以類比,認為前者超過了后者,并對音樂有如此大的美感效力感到十分驚奇。孔子已經(jīng)初步感覺到詩歌、音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就開了后世以“味”即以美感論詩樂的先河。

      魏晉以來,詩章勃興,“味”開始同詩歌等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直接關聯(lián),在中國古代詩學理論中,第一個明確地用“味”來說明藝術感染力的是陸機的《文賦》,把“味”引進了文藝鑒賞的專論中,他說:“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汜,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标憴C之論,應是從《樂記》之文中獲得啟示,用肉味來譬喻詩文,雅而不艷,他認為只有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既有美質(zhì)又有文采的文章,才能產(chǎn)生真味、余味,給人以美感。陸機之后,畫家宗炳在文藝領域進一步發(fā)展“味”的理論,直接把“味”這個概念引入審美理論,提出了“澄懷味象”的命題。之后的劉勰亦談到了“味”,《文心雕龍?宗經(jīng)》篇談運用舊典能“馀味日新”,《隱秀》篇談有滋味的作品能夠給人帶來“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的美感。然而劉勰并沒有把“味”作為專門的文學批評標準,況且他所談論的對象并非單純純粹的詩,而是廣義的文章。在劉勰的詩學理論批評體系中,“味”并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美學范疇。

      直到鐘嶸的《詩品》問世,“味”的內(nèi)涵才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他不僅以“味”論詩,而且從根本上把“味”同詩的美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他明確地把“滋味”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和鑒賞批評的審美標準,并從詩歌本體的高度對“滋味”進行了十分深刻的闡述。至此,“滋味”這個范疇才真正被推上純文藝美學的發(fā)展軌道。

      二、“滋味說”的內(nèi)涵

      鐘嶸《詩品》的“滋味”有特定的內(nèi)涵,我們看《詩品序》曰:

      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

      鐘嶸認為,詩的審美本質(zhì)在于抒情,而詩的美感特征在于“味”,有“滋味”才能達到“詩之至”,即詩歌的最高造詣和境界,這就是《詩品》所提出的審美標準與鑒賞接受標準。以上這段論述,大凡包含下面二層意思:

      其一,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詩有“滋味”,鐘嶸認為這與如何運用賦、比、興的手法來進行寫作有關。從四言詩總結(jié)出來的賦、比、興,到了五言詩的時代,在鐘嶸筆下變成了興、比、賦,他不但將“興”放在了第一位,還對“三義”作了新的不同于前人的解釋。他說“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辩妿V摒棄舊說,側(cè)重從形象思維的角度來揭示三種手法的共同特點,就是必須用形象來顯示意義,使詩歌形象鮮明,饒有滋味。在詞序排列上,突出了興體手法,是因為他認為“興”更能突出地體現(xiàn)詩歌的藝術特征。“謝詩如芙蓉出水,顏詩如錯彩鏤金”(《詩品》引湯惠休語)。但是,鐘嶸雖然垂青“自然之旨”的“興”詩,他同時也指出,要想使得詩歌達到“詳切”的滋味,興、比、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比興的特點是托喻委婉,寓意深刻,善于比興,常常能寫出較為深遠的意境,寓意深刻,但是如果專用比興,詩意就會由深轉(zhuǎn)澀,隱晦艱澀,以至于意旨不明。賦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種基本手法,是著眼于寫實。詩人將自己細致觀察到的和深切感受到的事物,形象如實地描述出來,就必須用賦,這是比興手法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正確運用“三義”,詩能“指事造形,窮情寫物”的必經(jīng)途徑,也是詩歌具有滋味的必備條件。

      其三,詩歌要有“滋味”,還需在前二者基礎上“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這里的“風力”即是風骨之意,鐘嶸主張要以風骨為主,辭采為輔,風骨與辭采并重。鐘嶸提出的風骨,主要指的是建安時期的文學特征,即建安文學的“風力遒勁”。鐘嶸特別推崇曹植的詩歌創(chuàng)作,認為其“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正是就風力和詞采兩方面說的。他評劉楨之詩“真骨凌霜,高風跨俗,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即在于說明劉楨之詩雖然風骨凜然,但由于辭采方面又略顯不足。總的說來,“干之以風力”,在創(chuàng)作上是對詩的內(nèi)容提出的審美要求,認為做到了這一點詩意就會深厚有滋味,“潤之以丹采”是對詩的形式美提出的要求,即詩的語言要富麗,色彩要鮮明?!帮L力”與“丹采”二者結(jié)合,這樣的詩就有了“滋味”,就可以“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就達到了“詩之至”的境界。

      以上兩點,是鐘嶸認為詩歌有滋味的要素,從寫物以窮情開始,到重視藝術構思和形象的表達,進而要求包孕風力、潤飾丹采。鐘嶸正是從這個角度上闡明了詩的滋味,即詩的美感的含意,而判別一首詩有無滋味,也就有了一定的標準和依據(jù)。

      三、“滋味說”的意義

      從接受詩學角度看,鐘嶸“滋味說“已將鑒賞者和接受者作為詩歌本體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笆刮吨邿o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這里的“味之者”、“聞之者”無疑指的是鑒賞者和接受者。在鐘嶸看來,作為詩歌本體的“滋味”,除了體現(xiàn)為作品中特定的審美因素和審美屬性之外,它還要求必須有接受者和鑒賞者的介入,必須使鑒賞者和接受者感到“動心”和“無極”。也就是說,詩歌不僅能夠激發(fā)鑒賞者和接受者生命意志的搏動、心靈世界的震顫,而且還能夠引起鑒賞者和接受者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從而去尋覓詩本身所蘊含的凝重深遠的內(nèi)容和意境。從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鐘嶸所說的“滋味”,實際上是由具有審美特性 的詩歌與鑒賞者和接受者之間發(fā)生的一種相激相蕩、相生相感、相應想和的審美效果。鐘嶸批評玄言詩“理過其辭,淡乎寡味”,是因為玄言詩最大的毛病就在于用詩的形式來表現(xiàn)老莊哲學的玄理,這種作品只能給人以抽象的、概念性的理性知識,而不能在感情和情緒上使鑒賞者和接受者產(chǎn)生共鳴。

      參考文獻:

      [1]周振甫著:《詩品》譯注,江蘇教育出版社。

      [2]徐中玉著:《古代文學理論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鐘嶸詩品滋味
      海萌輝二十四詩品纂刻作品欣賞
      自由到底是什么滋味?
      家教世界(2021年4期)2021-03-09 15:35:38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沖淡
      詩品出于人品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12
      說謊的滋味很糟糕
      學生天地(2019年31期)2019-08-25 08:54:28
      吳英昌《詩品二十四則·勁健》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48
      春天的滋味
      論鐘嶸《詩品》中的“怨”
      論鐘嶸之品謝靈運
      淺論鐘嶸《詩品》的悲情美
      青春歲月(2015年18期)2015-10-12 12:46:21
      龙游县| 古田县| 垣曲县| 灵石县| 常熟市| 兴隆县| 道真| 休宁县| 杭锦旗| 井陉县| 霍城县| 韩城市| 藁城市| 岳阳市| 华坪县| 始兴县| 鄢陵县| 富川| 台东市| 洛川县| 柳州市| 莱阳市| 渭南市| 南部县| 烟台市| 苏尼特右旗| 张家界市| 山阳县| 佛教| 泉州市| 龙海市| 中牟县| 武清区| 建昌县| 洞头县| 昭苏县| 镇原县| 汝南县| 永和县| 连山|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