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張愛萍曾在長征途中創(chuàng)作了詩篇《翻曬經山》:曬經山巔曬經關,玄奘東還曝經篇。羊腸直上通霄漢,銀星綴臂似游仙。說大圣,笑語歡。晝夜兩越曬經山。
曬經山,在四川大渡河南岸。是昆明去雅安的必經之地。相傳唐代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返回長安時途經此山,曾在山上晾曬被水浸濕的佛經,后人便命名此山為曬經山。后人翻越曬經山時,總是好奇地要找唐僧在曬經山留下的遺跡。1935年5月,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后,北上準備渡過大渡河,會合紅四方面軍。當時去大渡河渡口,有兩條路:一條是從西昌,經越嵩,到大樹堡,對岸是富林。這是一條大路,敵人已派兵防守。另一條是從西昌,經冕寧,過大涼山彝族區(qū),到安順場,這是一條小路。紅軍總部決定走小路。為迷惑敵人,紅一軍團二師一部去大樹堡,擔任佯渡的任務。紅軍主力則去安順場,準備從此處渡過大渡河北上。嗣后,紅三軍團十一團奉命去大樹堡接替紅二師的佯攻任務。于是,紅十一團在政治委員張愛萍、團長王平率領下,迅速趕赴大樹堡,途中經過曬經山。“羊腸直上通霄漢”,這座山高聳入云,崖壁陡峭,張愛萍和戰(zhàn)友們沿著羊腸小道,攀登而上,身周云霧繚繞,恍若登天。據紅二師偵察員說,曬經關離大渡河約20里,唐三藏曾在此地曬過經書。這增加了紅十一團戰(zhàn)士們的好奇心、神秘感,使他們聯(lián)想起唐僧和《西游記》來。后來,紅一師先遣隊迅速占領安順場并渡過大渡河,但因安順場渡口水急船少,全軍短時間在此渡河極為困難,紅軍總部決定紅軍主力繼續(xù)沿大渡河北上,搶占瀘定橋。軍團首長命令紅十一團火速撤離大樹堡經安順場去瀘定橋。隨之,紅十一團從大樹堡出發(fā),又重越曬經山。上次經過曬經山是在白天,這次經過曬經山卻是在晚上。故張愛萍詩中說“晝夜兩越曬經山”、“銀星綴臂似游仙”。因為這次翻山是在夜間,高聳的黑黝黝的山巒似與綴滿繁星的天空連接。戰(zhàn)士們登上山峰,天上的銀星似乎就閃爍在臂間。使人有如仙游太空的感覺。紅軍戰(zhàn)士們第一次路過曬經山時,有些人曾懷著濃厚的興趣企圖,尋找唐僧曬經石上的遺蹤,但山上的石頭甚多,究竟哪些石塊是唐僧的曬經石昵?誰也說不清楚:而紅軍戰(zhàn)士們的歡聲笑語,卻打破了這荒山野嶺的原始寂靜。洋溢著熱烈的樂觀主義氛圍,使他們忘掉行軍和翻山的疲勞。提起陪伴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孫行者,紅軍戰(zhàn)士們都對他十分喜愛,他不但神通廣大,變化無窮;而且意志堅定,是非分明。勇于拼搏,無所畏懼,不怕困難,……紅軍戰(zhàn)士們都稱贊孫行者的這些優(yōu)點,這些優(yōu)點也正是許多紅軍指戰(zhàn)員在長征途中所推崇和踐行的,所以他們對孫行者感到特別親切。提起孫行者在西行征途中的所作所為,贊不絕口,稱道不已。張愛萍在詩中說:“說大圣,笑語歡”,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紅軍戰(zhàn)士們的熱烈情緒。
(李安葆)
興國模范師:紅軍時期唯一以地名命名的部隊
興國模范師是1932年8月組建的。當時雖然叫“師”,但并不是正規(guī)部隊,只是寓兵于農,即平時訓練,戰(zhàn)時出發(fā),配合紅軍開赴前線作戰(zhàn),相當于民兵組織。指戰(zhàn)員是從少先隊、赤衛(wèi)軍挑選出來的優(yōu)秀分子,轄5個團,1個特務營,共7000余人。師長鐘元洪、政委謝遠崧、參謀長邱會鈺、供給部長謝持泮。
中央紅軍經過三次反“圍剿”,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兵員嚴重減損。為增加兵員,粉碎敵人的進一步“圍剿”,中央決定在蘇區(qū)廣泛開展“擴紅”運動,江西省興國縣成了“擴紅”的主要區(qū)域。
1933年5月,在江西軍區(qū)少先隊動員部部長鐘發(fā)宗的指導下,興國模范師全師集體報名參加紅軍主力部隊,其中有5000余名指戰(zhàn)員被批準參加,并于6月6日在城郊筲箕窩,接受紅軍總政治部駐興國擴紅隊長羅榮桓、江西軍區(qū)總指揮陳毅的檢閱。陳毅代表中革軍委授了“中國工農紅軍興國模范師”軍旗。
興國模范師隨即開赴前線,從此由興國地方武裝發(fā)展成為中央紅軍的12個主力師之一,也是中央蘇區(qū)唯一一支整師從地方武裝上升為主力師的部隊。成為紅軍正規(guī)野戰(zhàn)軍后的興國模范師,全師除少數(shù)干部外,指戰(zhàn)員清一色是興國人。如師長曹德卿、政治委員徐策、參謀長杜中美、政治部主任歐陽欽等。全師共5161人,轄十六、十七、十八等3個團。
興國模范師轉戰(zhàn)南北,身經百戰(zhàn),在參加第四、五次反“圍剿”后,又踏上了可歌可泣的萬里長征。1934年11月8日,興國模范師配合紅五師,直插湖南宜章縣城,沖擊國民黨軍精心構筑的第三道封鎖線。師長曹德卿決定智取宜章,親率一個連,穿上繳獲的國民黨軍軍服,輕裝疾進,騙過了沿途所有的敵人,解決了所有堡壘。在白石渡擊潰了200多民團阻擊,乘勝追擊至宜章城下。宜章守敵半夜時分棄城而逃。興國模范師立下首功,受到中央軍委的表彰。
至湘江戰(zhàn)役結束時,興國模范師傷亡超過八成,僅剩下數(shù)百人。
遵義會議期間,興國模范師擔任會議的保衛(wèi),在尚稽鎮(zhèn)、懶板凳一帶阻擊偷襲遵義的國民黨軍吳奇?zhèn)ゲ俊W窳x會議后,興國模范師被壓縮為紅三軍團獨立團,團長李壽軒,政委余瑞祥。1935年2月10日,紅三軍團在四川扎西再次整編。紅九軍團并入紅三軍團,紅三軍團下轄4個團,紅三軍團獨立團被撤銷,至此興國模范師共存在了615天。
(顏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