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垣 洪 霞 陜西省安康市中醫(yī)院兒科 (安康 725000)
咳嗽是小兒常見的一種肺系病證,然而小兒肺脾虛弱,心肝有余,痰熱咳嗽又是小兒內傷咳嗽最常見的一種證型,其它癥型的小兒咳嗽,不在本文討論之列。自 2009年以來,筆者運用三仁湯[1]加減治療小兒痰熱咳嗽 7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共 105例,均為門診治療患兒,按就診順序 2:1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70例中,男孩 30例,女孩 35例;年齡 6m~7y,平均年齡 2.6y;病程 1~15d,平均病程 3.3d。 對照組 35例中,男孩 20例,女孩 25例,年齡 6m~8y,平均年齡 2.4y,病程 1~13d,平均 3.5d。每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癥狀、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經胸片或肺部 CT,結核抗體,血沉檢查排除肺結核、肺炎等。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按照中醫(yī)兒科學[2]和諸福棠實用兒科學[3]的綜合診斷標準,即:所有病例均為痰熱咳嗽(支氣管炎)。癥狀:咳嗽痰多色黃,稠粘難咳,喉中痰多,或伴發(fā)熱口渴,煩燥不寧,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指紋紫。胸片均報為支氣管炎。
治療方法 治療組 方用三仁湯加減:杏仁 2~12g,白蔻仁(后下)1.5~4g,薏苡仁 5~15g,厚樸、半夏各 1.5~6g,炙桑白皮、梔子各 2~10g,前胡 2~8g,款冬花 2~6g,炒山藥 3~15g,甘草 1~2g,茯苓 3~10g,竹葉 5~10g。加減:食滯者加焦三仙各 2~8g;痰多色黃者加葶藶子 1.5~5g,漸貝母 2~6g;咳重者加郁金1.5~6g;口渴喜飲者加蘆根 2~15g;陰虛者加麥冬 1.5~7g;氣虛明顯者加太子參 2~12g;痰多大便秘結者加全栝樓 2~10g;濕邪重者加藿香后下 1.5~5g。中藥1日 1劑,服用 4d后作療效評價。
對照組 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4:1)分散片(國藥準字 H20000720),氨溴索顆粒 (國藥準字H20080304),服用 4d后作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 痊愈:咳嗽癥狀消失;顯效:全天偶有單聲咳;有效:咳嗽癥狀明顯減輕;無效:咳嗽癥狀無改善。
治療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見附表。
附表 兩組療效比較 [n(%)]
兩組患者臨床痊愈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討 論 小兒咳嗽是常見、多發(fā)的肺系病證?!队子准?咳嗽證治》云:“因痰而嗽者、痰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動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毙浩⒊2蛔?脾胃薄弱,易為乳食、生冷所傷,致脾失健運,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釀為痰濁,上貯于肺,壅阻氣道,致使肺氣不得宣暢,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理。再者小兒心肝有余,木火上炎或心熱有余,或外感邪熱稽留,則出現痰熱咳嗽,其病位在肺,而病理機制為脾虛生痰。
三仁湯出自吳瑭《溫病條辨》,為治療濕溫初起或暑溫夾濕,邪在氣分,其發(fā)病與脾虛濕停有關。痰濕之邪均為陰邪,均與脾虛有關。在治療小兒痰熱咳嗽中,師古而不泥古,運用三仁湯加減治療,其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氣,氣化則痰濕亦化;白蔻仁芳香醒脾,燥濕寬中;薏苡仁健脾,滲利濕熱;梔子清利痰濕熱邪;厚樸、半夏行氣化痰;前胡、炙桑白皮、款冬花化痰止咳,清肺絡郁熱;炒山藥、甘草、茯苓補脾潤肺;竹葉清熱除煩,諸藥相合,脾胃得健運,肺氣得開合,痰熱得清化。運用本方治療小兒痰熱咳嗽,抓住了小兒痰熱咳嗽的病理機制。在本方中去滑石,因滑石質重,體現了“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理論思想。
[1]許濟群.方劑學 [M].第二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180-181.
[2]王萍芬.中醫(yī)兒科學 [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7-41.
[3]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 [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17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