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艷 (湖北大學圖書館 湖北 武漢 430062)
在以Blog、Tag、SNS、RSS、Wiki等應用形式為核心的Web2.0環(huán)境下,信息的組織、傳播與利用模式發(fā)生了巨大變革,用戶身份由以前單純的信息獲取者轉變?yōu)樾畔?chuàng)建者、信息組織者、信息獲取者等多重身份[1]。在Web2.0環(huán)境下,用戶參與為圖書館信息組織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本文以高校圖書館用戶為調查對象,對用戶參與Web2.0環(huán)境下圖書館信息組織行為展開了調查,深入分析影響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相關因素,為構建用戶參與的新型圖書館信息組織模式奠定了基礎。
為了了解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意愿和需求,筆者設計了“Web2.0環(huán)境下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資源組織行為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內容包括以下3個部分:①用戶背景信息,包括用戶的性別、身份、年齡和專業(yè)學科等信息;②用戶對Web2.0各種應用形式使用和重要性認知情況及用戶使用博客、維基情況;③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意愿,包括用戶對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情況、用戶對圖書館信息組織的滿意度、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意愿和形式等。
筆者采用實地問卷調查與網絡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收集數(shù)據,在“知己知彼”網站上發(fā)布了網絡問卷[2],調查時間為2010年2月18日—4月19日,歷時60天,回收有效調查問卷45份。實地問卷調查的對象則以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的校園用戶為主,發(fā)放問卷的場所主要集中在圖書館、自習室、宿舍樓等,調查時間為2010年4月10日—4月19日,歷時10天,共發(fā)放問卷930份,回收有效問卷816份。這兩種調查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861份,問卷的有效率為88.31%。
通過對回收的861份有效問卷的統(tǒng)計可知,參與調查的男性用戶為483人(占56.10%),參與調查的女性用戶為378人(占43.90%)。按用戶的身份、專業(yè)學科及年齡進行細分,其結果見下頁表1。
表1 用戶樣本明細表
根據用戶對Web2.0應用形式使用情況的不同,筆者在問卷中設置了“已使用”、“未使用”和“不知曉”3種情況;而對其重要性認知調查則設置了從“根本不重要”到“非常重要”5個層級,只有對知曉所調查Web2.0應用形式的用戶,才要求繼續(xù)填寫重要性認知選項。詳細的統(tǒng)計結果見表2、表3。
從表2、表3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用戶對Web2.0應用形式的認知與其使用程度、體驗經歷緊密相關。將表3中各項應用形式所對應的“重要”、“非常重要”選項的數(shù)值相加,排在前5位的Web2.0應用形式分別是即時通訊(81%)、Ajax(79%)、工具欄(64%)、博客(60%)、RSS訂閱(55%)。用戶使用即時通訊、博客、RSS訂閱頻繁,對其重要性認知比例相對較高。此調查結果與前期一些學者調查Web2.0在高校圖書館應用情況的結論基本一致[3-5]。此外,筆者還以博客、Wiki為例,調查了用戶應用Web2.0應用的行為方式,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參與的比例要遠遠高于建設的比例。其中,有42%的用戶在閱讀博客后,曾發(fā)表過評論,未曾發(fā)表評論的用戶有58%;9%的用戶曾新建Wiki條目,14%的用戶修改過Wiki條目,大多數(shù)用戶只是閱讀與應用Wiki條目。
表2 用戶對Web2.0應用形式的使用情況統(tǒng)計表
表3 用戶對Web2.0應用形式重要性的認知統(tǒng)計表
在調查用戶對圖書館信息組織現(xiàn)狀的滿意度時,筆者采用了半開放的問答形式,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用戶對圖書館資源組織現(xiàn)狀的滿意度
從表4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用戶對圖書館資源組織的現(xiàn)狀基本滿意,對其不滿意的比例不超過10%。用戶認為圖書館資源組織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資源揭示不充分。該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圖書館館藏資源揭示不明確、難以查找;圖書館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聯(lián)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tǒng))對資源的揭示不夠深入。應該借鑒“當當”、“卓越”等網絡書店的做法,顯示目錄級別,展示文字、封面及讀者評論等內容,以便于用戶判斷圖書的價值。(2)資源導航不清晰。該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導航信息不明確,分類雜亂、無序,增加了用戶的認知與檢索成本。(3)
資源組織主體較為單一。目前,圖書館的資源組織主要是由圖書館員單獨完成,缺乏與用戶的互動,用戶多為被動接受,主動參與較少。(4)資源更新速度較慢。目前,除數(shù)據庫資源外,圖書館大部分資源的更新速度較慢,資源的時效性較差。
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意愿較為強烈。調查結果顯示,有54%的用戶表示“愿意”或者“非常愿意”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有43%的用戶表示“一般”,只有3%的用戶表示“不愿意”。此外,用戶參與熱情與其學歷成反比,用戶的學歷越高,參與熱情越低。有11%和53%的本科生選擇“非常愿意”與“愿意”;有8%和48%的碩士研究生選擇“非常愿意”與“愿意”;而博士研究生選擇這兩項的比例僅為5%和37%。還有11%的碩士研究生和14%的博士研究生對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持“無所謂”態(tài)度(見圖1)。
圖1 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意愿圖
從圖1可知,除極少部分用戶表示不愿意參加圖書館的信息組織外,大多數(shù)用戶是愿意的,因此由館員和用戶共同完成圖書館資源組織切實可行。此外,選擇“一般”的用戶是潛在的信息組織參與者,圖書館如果能搭建良好的參與平臺,為用戶參與信息組織創(chuàng)造便捷的通道,提升用戶體驗,用戶的參與熱情還將進一步提升。
筆者共列舉了評注圖書館OPAC信息、評論館藏電子期刊論文信息、參與Wiki式學科庫/信息門戶組織建設、推薦相關信息給圖書館、將自己的博客與圖書館博客鏈接5種不同參與形式。針對每種參與形式,設有“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非常不愿意”5個層級的選項,統(tǒng)計情況見表5。
如表5所示,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方式越簡單越受用戶歡迎。這5種參與方式可劃分為信息評注、信息創(chuàng)建與交流、信息推薦與傳遞方式3類,需用戶投入的智力成本逐次增加。調查發(fā)現(xiàn),選擇“推薦相關信息給圖書館”方式的用戶最多,選擇“參與Wiki式學科庫(信息門戶)組織建設”方式的用戶最少。另外,用戶選擇“不愿意”與“非常不愿意”參與的圖書館信息組織方式比例最高的是“將自己的博客與圖書館博客鏈接”,而對于“評注圖書館OPAC信息”和“評論館藏電子期刊論文信息”,選擇“非常不愿意”的人數(shù)為零??梢?,用戶非常注重隱私的保護。
表5 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方式統(tǒng)計表
表6 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障礙調查統(tǒng)計表
阻礙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調查僅從用戶與圖書館(圖書館員)兩方面列舉了4項內容,分別是“用戶缺乏相關的信息組織技能”、“參與的主動性不夠”、“參與的熱情不高”和“圖書館/圖書館員給予的支持不夠”。用戶可選擇多個選項,調查結果見表6。
從表6可以看出,“缺乏相關的信息組織技能”是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主要障礙。盡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對每個障礙因素選項的比例不同,但也存在以下共同點:(1)用戶普遍認為缺乏相關的信息組織技能是最影響自己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因素,分別有68%的本科生、58%的碩士研究生和46%的博士研究生選擇。(2)有超過1/3的用戶認為,目前圖書館(圖書館員)提供給用戶參與的支持力度不夠,影響了自己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活動的積極性。而對于博士研究生而言,最影響他們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障礙是其參與的主動性不夠,缺乏相關的信息組織技能位于其次。
調查表明,雖然大多數(shù)用戶對圖書館資源組織的現(xiàn)狀基本滿意(對其不滿意的用戶比例不超過10%),但圖書館的信息組織仍需要優(yōu)化與提高。該統(tǒng)計數(shù)據一方面是對傳統(tǒng)的由圖書館員單獨完成的資源選擇、揭示深度和組織形式的肯定,說明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用戶的信息檢索需求 ;另一方面,較低的非常滿意度也揭示出圖書館信息組織存在改進的必要,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從用戶對信息組織現(xiàn)狀存在問題的反饋中可以看出,用戶想知道其他人在讀什么、聽什么、看什么,希望通過他人的評論和推薦等信息進一步判斷資源的價值。因此,圖書館有必要建設好用戶參與信息組織的平臺,提供用戶之間的交互渠道,讓用戶智慧成為信息組織和揭示的有效補充。
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圖書館應當開展各項信息組織技術培訓活動,以提高用戶信息素養(yǎng),增強用戶的信息組織與利用技能。圖書館還可以通過加強Web2.0相關技術與應用的宣傳和培訓,增進用戶對Web2.0的了解,鼓勵用戶參與信息組織,實現(xiàn)資源的獲取與利用。除了以圖書館網頁形式進行宣傳外,還可采用發(fā)放宣傳手冊、定期舉辦講座等形式,例如,在圖書館網站上提供培訓課件在線瀏覽、下載;利用流媒體技術開設網上講座點播服務;開通用戶教育專欄的RSS訂閱服務,幫助用戶及時了解當前開展的各項信息組織技術培訓活動。同時,對圖書館員的培訓也是不可或缺的,讓圖書館員以更開放的態(tài)度邀請和鼓勵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并以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技能給予用戶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界面友好、操作簡便的信息平臺對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非常重要[6]。絕大多數(shù)用戶為非專業(yè)技術人員,如果參與程序繁瑣,操作過程缺少人性化,即便用戶有參與熱情,也會因此影響其積極性。一般而言,創(chuàng)建新內容與編輯內容相對困難,如果圖書館可以將已有模板提供給用戶以幫助其參與、編輯信息,簡化操作程序,用戶將會更容易接受。同時,圖書館需要重視用戶的隱私保護。只有在保證用戶的隱私、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用戶才會樂于貢獻自己的智慧,參與圖書館的信息組織。因此,圖書館可采用不公開用戶的身份認證信息、允許匿名評論和添加標簽等辦法保護用戶隱私。
用戶激勵機制可分為主動激勵機制與被動激勵機制。其中,物質激勵、積分等級提升、參與度排名等為主動激勵方式;以參與換積分、提供資源換積分、消費積分換取所需要信息資源等為被動激勵方式[7]。對經費有限的圖書館而言,在激勵用戶參與信息組織時,需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拇胧T谡{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精神激勵對圖書館用戶能起到良好的激勵效果。因此,圖書館可采用以積分等級提升、參與度排名激勵為主,以參與換積分、提供資源換積分、消費積分換取所需要信息資源的激勵方式為輔的長效機制,鼓勵用戶積極參與信息組織。此外,圖書館還應定期統(tǒng)計用戶參與的次數(shù)、貢獻知識的質量等情況,根據統(tǒng)計結果對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核心用戶”給予一定的物質激勵,如延長圖書的借閱時間、增加借閱圖書數(shù)量等。
在當前Web2.0環(huán)境下,雖然用戶對部分Web2.0技術的應用與認知水平還不夠高,但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組織的意愿迫切。由于不同用戶群體參與信息組織的目的、態(tài)度、方式有所不同,圖書館應該結合不同用戶的信息需求,針對用戶的群體特性,加強相關Web2.0技術與應用的宣傳和培訓,降低參與門檻,簡化參與程序,建立持續(xù)有效的用戶激勵機制,充分利用Web2.0技術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到圖書館信息組織中,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組織與利用。
[1]Aharony N.Web2.0 by Librarians[J].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09(1):29-37.
[2]Web2.0環(huán)境下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資源組織行為調查表[EB/OL].[2010-04-15]. http://www.zhijizhibi.com/op_FgQuestionnaire Preview!questionnaireid_215269170.html.
[3]郭 晶, 鄭巧英, 潘 衛(wèi), 等.基于讀者調查分析的圖書館2.0應用分析[J].圖書館雜志, 2009(1):30-34,40.
[4]司 莉, 石若瑤. Web2.0在我國30所“211”高校圖書館應用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 2009(5): 90-93.
[5]劉曉霞. 高校圖書館2.0應用現(xiàn)狀調查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09(6):92-96.
[6]Steele T. The New Cooperative Cataloging[J].Library Hi Tech,2009(1):68-77.
[7]黃 敏, 都平平. Lib2.0用戶參與激勵機制初探[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2):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