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春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心胸乳腺外科,廣西柳州 545005)
快速康復理念在體外循環(huán)心臟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劉小春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心胸乳腺外科,廣西柳州 545005)
目的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體外循環(huán)心臟瓣膜置換病人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86例住院的心臟體外循環(huán)施行瓣膜置換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92例)和對照組(94例)。對照組按心臟手術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遵循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采用術前教育、體溫保護、合理輸液、術后有效鎮(zhèn)痛、引流管護理、分階段早期活動等措施。結(jié)果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P<0.01)。結(jié)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圍手術期的應用,可有效促進心臟手術后患者的康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縮短住院時間。
快速康復 體外循環(huán) 心臟手術 護理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不是某單一措施的應用,而是多種措施的綜合??焖倏祻屯饪?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采取一系列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圍手術期處理的優(yōu)化措施,減少手術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創(chuàng)傷應激,以達到病人快速康復的目的[1]??焖倏祻屯饪埔话惆ㄐg前對患者的宣教、合理的術前準備;良好的術中麻醉和處理,精細的外科技術以及術后有效的止痛,盡量減少圍術期的各種應激反應因素等[2]。我們應用快速康復理念對體外循環(huán)下實施心臟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效果明顯。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全麻下體外循環(huán)行瓣膜置換手術治療的心臟病患者186例,男性86例,女性100例,年齡23 ~70歲,平均年齡(40±4.56)歲。納入標準:無嚴重糖尿病,無嚴重脊椎畸形,無凝血功能障礙,無尿路感染及前列腺增生疾患。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92例,對照組9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診斷及心功能分級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3],觀察組遵循快速康復理念進行護理:(1)術前患者教育:主管護士制定快速康復外科計劃,如指導術前練習有效咳痰,詳細告知各階段可能的時間,術后ICU監(jiān)護程序,開啟腸內(nèi)營養(yǎng)的步驟,早期下床活動的意義,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ICU護士術前訪視,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告知術后配合要點。護士長參與教育,減輕患者焦慮,增強治療信心;(2)術中、術后體溫保護:在體外循環(huán)下心臟直視手術期,采取綜合性體溫保護技術(調(diào)節(jié)室溫23℃,濕度55%~62%[4];變溫毯調(diào)至溫度38℃[4];熱氣加溫儀的應用;輸入液體和灌洗液經(jīng)過設定溫度為37℃的恒溫箱恒溫),從體外循環(huán)至手術結(jié)束,維持病人體溫在正常范圍內(nèi)。術后調(diào)節(jié)室溫和加強末梢溫度的維護;(3)控制輸液量及速度:合理輸液及控制輸液速度;(4)術后有效鎮(zhèn)痛:應用患者自控靜脈鎮(zhèn)痛泵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自麻醉清醒后開啟至術后持續(xù)鎮(zhèn)痛48 h;(5)引流管護理:術后48 h內(nèi)拔尿管;心包及縱隔引流管使用一次性雙腔胸腔閉式引流瓶連接低負壓吸引器持續(xù)低負壓吸引;(6)分階段早期活動:第一階段(術后6~24 h):術后清醒拔除氣管插管后予半臥位;主動上下肢運動:屈、伸動作,每 2 h一次;呼吸運動:扶助病人坐起,將雙手扶在兩側(cè)肋緣處,用鼻深吸氣,使縱隔抬至最高處,屏氣數(shù)秒,縮唇慢慢呼盡氣體,每4 h一次;夜間休息。第二階段(術后24~72 h):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加大患者活動量,并增加臍周自我按摩:病人一手按切口,另一手順時針逆時針按摩臍周各1 min,每天2~3次;床邊站立;抱枕沿床行走:病人雙手抱握軟枕按壓切口,沿床邊緩慢行走。第三階段(術后72 h后):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行走速度和距離。
1.2.2 評價方法 觀察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記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及住院時間。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3.0軟件包處理,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觀察組發(fā)生并發(fā)癥2例,術后出血行二次開胸止血手術2例。對照組發(fā)生并發(fā)癥8例,術后出血行二次開胸止血手術3例,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4例需重置尿管。兩組觀察指標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首次排氣時間(h)首次排便時間(h)并發(fā)癥例(%)住院時間(d)對照組 94 41.3±4.63 68.3±5.43 8(8.51) 24±2.59觀察組 92 24.1±3.35 48.2±4.51 2(2.17) 20±2.12 t/χ2 t=29.07 t=27.43 χ2=7.71 t=11.51 P<0.05 <0.01 <0.01 <0.01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不是某單一措施的應用,而是多種措施的綜合。將這一理念應用到心臟外科圍術期的護理工作中,能行之有效地緩解手術應激反應,減少術后并發(fā)癥,顯著降低患者住院時間(P<0.01)。
心理護理應貫穿在手術的各個階段,應用快速康復理念過程中,從患者入院開始與患者保持良好地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的醫(yī)患、護患關系。心臟手術的患者病程長、病情重,心功能和體力情況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憂慮和悲觀情緒,情緒易激動、煩躁,甚至有敵對情緒。通過術前教育可以舒緩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心理-生理應激反應,使患者對整個治療過程充滿信心并積極配合,從而加速整個康復過程。
減少各種手術應激反應,為患者提供舒適護理是快速康復護理的核心。(1)術中、術后均采取綜合措施保護體溫。心臟外科術后病人對低體溫的生理應激主要發(fā)生在術后幾小時內(nèi),主要是通過一些生化反應和激素的分泌,對機體凝血機制、耗氧量和藥物代謝造成影響[5]。研究發(fā)現(xiàn)[6]:采取一定保暖措施可以明顯地減少低溫所致的并發(fā)癥,對促進康復有重要意義;(2)開胸手術因創(chuàng)傷大、疼痛劇烈而影響術后患者的呼吸和咳痰,易導致術后肺不張和肺部感染。我們采用麻醉清醒后即開啟患者PCIA泵,并持續(xù)用至術后48 h,充分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有利于術后呼吸道的管理,使患者克服對早期活動的心理障礙;(3)各類管道的使用不但會增加并發(fā)癥的風險,且明顯地影響患者術后的活動,增加患者術后康復的心理障礙[5]。我們采用膀胱內(nèi)注水,待膀胱充盈后抽盡尿管球囊內(nèi)液體的方法[7],使尿管的拔管時間在24~48 h完成,首次排尿成功率高,發(fā)生尿潴留的幾率為零,無尿路刺激征的發(fā)生,患者舒適度高,對術后恢復起到一定促進作用;(4)186例患者均采用心包、縱隔引流接雙腔閉式引流瓶,并行持續(xù)低負壓吸引的方法,維持有效負壓引流,預防并發(fā)癥,為提前拔管提供了條件;(5)觀察組通過分階段早期活動顯示,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時間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在心臟患者術后活動的實施中,由于術后留置管道較多,必須由專業(yè)護理人員在一旁具體指導和守護,避免不安全隱患發(fā)生,確?;颊甙踩?。
[1]李志紅,陳曉榮,陳海燕.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結(jié)腸切除手術病人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7):1604.
[2]陳美玲.快速康復外科在膀胱全切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7):666.
[3]薛褔善,袁鳳華.圍手術期護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840-844.
[4]陳京縵,韓小紅,周燕.等.體外循環(huán)下心臟直視手術的體溫變化及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6,12(7):648-649.
[5]張海燕.體外循環(huán)術后低體溫及監(jiān)測進展[J].中國醫(yī)學指南,2008,17(6):279.
[6]陳金仙,劉瑞莉,楊引,等.不同的保溫措施對全麻下食管癌手術患者麻醉恢復期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07,28(4):633-634.
[7]劉小春,李敏,覃鴻雁.胸心術后拔除尿管最佳時機及方式的臨床探討[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9,31(4):647.
Rapi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Heart surgery Nursing
劉小春(1974-),女,廣西,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及護理管理工作
R473.6
B
1002-6975(2011)13-1198-02
20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