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陳國志,張中文,康風波
(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 熱處理廠,河南 洛陽 471039)
滲碳鋼制造的大型雙列圓柱滾子軸承部分型號(如FC4866220,BFC4260210,F(xiàn)C3854200/HC等)外圈帶擋邊,且高度偏高(110 mm左右),因此,其在滲碳淬火后二次淬火前存在較大的淬火變形,一旦變形超差將給整形工作帶來極大不便;特別是在套圈高度的一半處一旦產生凹心,將造成外徑面留量不足,無法滿足磨加工的要求,最終成為廢品。實際生產中一般用壓模對工件進行二次淬火予以解決,因此,淬火模具的設計是否合理與減少變形、保證最終尺寸密切相關。
一般大型滲碳鋼軸承套圈用壓模的結構如圖1所示。圖1a中,上、下模支撐滾道使其達到工作尺寸并控制其變形,模具的支撐面角度與外圈滾道角度一致,模具工作高度同外圈寬度一致。圖1b中,活動塊的外圓周面為模具的工作面,與內圈內表面接觸,對內圈整個寬度進行支撐。
圖1 普通滲碳鋼軸承套圈淬火用壓模
由于雙列圓柱滾子軸承外圈帶中擋邊,無法用上、下模工作面對其滾道進行支撐,只能用上、下模工作面與滾道擋邊接觸,并對其進行支撐,間接達到控制滾道尺寸和套圈變形的目的。因此,模具支撐面選擇為擋邊。
對于外圈寬度較大的雙列圓柱滾子軸承,若采用普通的軸承外圈壓模,存在如下問題:(1)若模具工作面高度尺寸與套圈寬度接近,則二次淬火后零件抱緊模具,造成脫模困難,甚至可能會因為脫模操作不當而造成產品的磕碰傷;(2)若模具工作面高度尺寸小,則會使套圈中間部位有相當高度無法被支撐,雖然利于模具和套圈的脫離,但會導致二次淬火套模時套圈收縮,在套圈寬度的中間部位因得不到支撐而產生凹心,影響后序加工。
采用如圖2所示結構的模具可避免上述問題。該結構的模具保證了活動塊的外圓周面與套圈擋邊部位的接觸;可將活動塊設計得足夠高,對套圈的整個寬度進行支撐,因而不會出現(xiàn)凹心問題;套圈二次淬火冷卻打掉銷子后,錐體可以被其與底板之間的壓簧頂起致使活動塊縮回,從而方便地取下零件,使脫模變得容易。
1—吊環(huán)螺釘;2—吊桿;3—銷子;4—壓簧;5—錐體;6—活動塊;7—拉簧;8—工件;9—底板圖2 雙列圓柱滾子軸承外圈壓模
雙列圓柱滾子軸承外圈采用模具工作面支撐擋邊對滾道進行控制,考慮外圈內、外徑留量,采用擋邊部位車加工尺寸下限作為模具工作面尺寸。
為了驗證所設計壓模的可靠性,對3種型號軸承外圈的二次淬、回火后的脫模、凹心情況、留量及磨加工后質量狀況進行了跟蹤試驗,試驗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表1中二次淬火的加熱溫度為(800±5) ℃,回火溫度為(165±5) ℃。結果表明,套圈脫模容易,無磕碰傷和凹心現(xiàn)象,外圈外徑尺寸和變形均達到相關技術條件要求,滿足后序加工的要求。
表1 二次淬、回火后外圈的變形及外徑留量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