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劉懷學
庚寅歲末憶童年
陜西 劉懷學
“年”的氣息日漸濃烈起來,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在這個閡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時節(jié)里,驀然回首,我已走過65個春夏秋冬。歲月漫漫,在這庚寅年歲末,憶起童年經(jīng)歷,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65年前的祖國還是怎樣一幅景象:天空陰云密布,大地滿目瘡痍,趕走了日本強盜的中國人民仍然看不到和平的希望,國民黨反動派妄圖重新將中國引向黑暗、痛苦的深淵!三年內(nèi)戰(zhàn)一觸即發(fā)!——我便是在這樣的情勢下嗅著濃濃的火藥味來到人間的。
我仿佛聽見娘懷里的嬰兒饑餓難忍、撕心裂肺般的哇哇啼哭,似乎看到母親抱著年幼的我驚恐萬狀、東躲四藏的可憐身影……這一幕幕一幅幅情景畫面,其實正是舊中國成千上萬普通百姓生活場景的縮影!哪像如今的孩子,天天都有吃不盡的美味零食,有玩不完的各式玩具,徜徉在陽光雨露撫育下,歡度幸福的童年。
童年的我,對父親的印記很模糊,聽母親講,父親在遙遠的蘭州城工作。父親是十幾歲時便忍受不了家鄉(xiāng)的貧困生活,獨自一人流浪到蘭州的,什么活都干過,什么苦都吃過。后來便奉父母之命回關中家鄉(xiāng)和母親成婚,婚后不久又去了蘭州謀生。那時候,父親每隔兩三年才能騎著毛驢回家探親,往返常常需要一個多月時間!
童年留給我最深刻的記憶便是饑餓。雖然那時父親每隔一段時間能給家里寄上點錢,但家里的日子依然過得很清苦,記得那時每次吃飯,母親總把飯碗端得高高的,不讓我看見她吃的是什么;家里有點好東西,母親總是留給我,我讓母親吃,她總說:“我都吃過了……”那時的孩子唯一盼望的就是過年。大年初一小孩子給長輩磕頭拜年是必不可免的,而且一定要畢恭畢敬,做到五體投地才行,但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我雖然得到爺爺奶奶的疼愛,但爺爺奶奶卻從未給過我什么壓歲錢,不過過年的幾天可以穿上新衣,吃上一年都難得見的白面饅頭,甚至還能吃上幾片令我們垂涎欲滴的肉!記得在我上了初中后,有一次接到父親的來信,信中問我:“家里一個月能否吃上一次肉?”我給父親回信說:“一年都難得吃上頓肉?!?/p>
說到過年,我又想起了在我四歲那年,母親聽說蘭州解放了!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寒冬臘月,抱著我千里迢迢奔赴蘭州,探望父親。當時到蘭州還沒通火車,母親抱著我是好不容易擠上了一輛敞蓬汽車出發(fā)的,迎面飛沙走石、道路坎坷崎嶇。當汽車行至甘肅境內(nèi)過六盤山時,汽車在崎嶇狹窄的山路上盤旋上去,又盤旋下來,有幾處險地汽車都差一點翻滾下來,真是驚險極了!母親左手緊緊摟著我,右手蒙住我的雙眼,唯恐把我嚇哭。終于,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一個星期的日夜顛簸后,我們母子終于趕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安全到達蘭州,見到了父親,父親抱住我們喜極而泣。大年三十,我們包了一鍋水餃,那碗香噴噴的水餃,成了我最美好的記憶……
轉眼,六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中國大地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家繁榮富強!公路、鐵路、航空線如網(wǎng)密布,手機、電腦日益普及,出行便捷,通訊發(fā)達。但我的母親和父親都相繼離開了人世,“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春節(jié)就要來臨了。我不禁又想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在這冬去春來、萬象更新的時節(jié)里,我想如果我的父母在天有靈,看到他們的兒孫都過上了幸福甜美的生活,一定會含笑九泉的……
編輯: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