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激
社會大舞臺的多維視角
——《熊熊詩詞選集》序
吳洪激
讀完熊熊先生的詩詞選集,給我的第一印象,如同社會大舞臺,既有求學生活,又有工作記錄,既有國是寫真,又有鄉(xiāng)村素描,可以說集國事、家事、天下事于一冊,溶歷史鉤沉與現實抒懷于一爐,視角多維,創(chuàng)意獨特,在我們面前展示出一幅幅人生跋涉者的審美觀照和艱難生活中的溫暖亮色。
首先,熊熊先生的詩詞,善于從苦澀磨難的世俗生活中發(fā)現溫暖和溫情,發(fā)拙出人性的力量和光輝。如《平谷韓莊造地》,作者沒有直述當年壘石造田的艱辛和缺糧少食的慘痛背景,卻把頭頂明星、霜凝衣襟、撬冰刨土、造地津河寫得那么充滿生氣,閃耀著亮色,見證了人性的崇高?!陡按笮燎f工作隨筆》中,離開了大學校園的優(yōu)裕生活,到農村基層去工作,接受生活的所有磨難,承擔生活的所有艱苦?!皠?chuàng)業(yè)莫回頭”的寥寥數字,便足以見證了這一代人心中存在的任何艱難困苦都無法摧毀、永恒不朽的精神,體現了一種中國儒家式的人本主義情愫和中庸雅致的仁愛之美。
大概是生長在革命老區(qū)的緣故吧,熊熊的詩詞把大量的筆觸伸進黃岡這塊紅色土地,勾起令人難以忘懷的記憶。如《紀念黃麻起義》,他通過烽火歲月的故事描述,提煉出“興師七里坪”,“鄉(xiāng)村攻縣城”兩件驚天大事。充滿了對本土文化的褒揚和反思,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和人文關懷,凸現了作者的價值訴求。在《紀念董必武百年誕辰》中,作者用一幅“群雄奮起戰(zhàn)旗揚,插遍黃岡繼井岡”的生動畫面,較好地塑造了一位時代偉人董必武的形象。大家都知道,二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xiāng)的黃岡紅安縣,是著名的紅色蘇區(qū),亦是有名的貧困縣。至今仍未能整體脫貧。在《紅安頌》中,作者沒有過多地去抒寫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而是通過對歷史與現實交錯的紅安描述,反映他對紅安這個貧困縣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命運的擔憂和反思,“繼續(xù)長征莫停步,奮發(fā)圖強斗志昂”,“倒水河畔展宏圖,林茂糧豐魚米鄉(xiāng)”,既表達了期盼,又表達了憧憬。應該說,紅色土地文化,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瑰麗、神秘、宏大,充滿誘惑力。這種文化也塑造了紅土地人的特有習性:慷慨豪放,重義輕利,舍生忘死。細細揣摩,熊熊的許多涉及這方面的詩詞,對紅土地上這種文化的形成,進行了剖析,把紅土地今昔放在棱鏡下進行透視,以展示紅土地人性格的多重色彩。這也是值得稱道的。
再,農村的改革發(fā)展也體現出熊熊的視角多維。在熊熊的詩詞中,農業(yè)、農村、農民,是個尷尬的階層,擔負農業(yè)興則國家興的重要作用,卻缺乏權力和資源,在社會價值評判標準傾向權力和金錢時,他們的生存就顯示出特有的困頓?!缎芗倚聻痴{查》中的“水缺瓦飛有怨聲”就是一個赤裸裸的例證?!断募液哟逖菜肌分械摹把辔楮L歌蓋赤窮”則更顯出了除了無奈還是無奈。但作者并沒有對改變“三農”失去信心,尤其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農村改革,免除千年皇糧稅的新令頒發(fā),更使作者歡欣鼓舞,他借《熊家村春景》高唱“夜聽驚雷呼喜雨,晨觀云散見晴天。春風送暖山巒翠,布谷催人快插田”?!额}贈夏家河村》,作者還把筆深觸到農業(yè)的結構改革上,贊揚了“配置資源描市場,狠抓發(fā)展富農民”的深化改革方略?!抖∷井斀ㄦ?zhèn)》一詩,描繪了農村城市化的小鎮(zhèn)崛起,“少時過往無民宅,改革開新空白填,傍水依山三岔道,新城崛起帶周邊?!备菍Α叭r”的改革發(fā)展充滿希冀。都帶有指向舊制度,歌頌新政和解剖人性的文學味道。
當然,以上只是就熊詩的某一部分我認為值得稱道的地方作一點評述,很不全面,很不深刻。熊熊先生的詩詞涉及時代演進,社會嬗變,宗教自由和歷史回眸以及國情、鄉(xiāng)情、親情、友情等諸多方面。絕大多數關注的是凡人凡事,勾勒的是日常生活的具體空間和細微場景,俯拾皆是。從詩詞的整體來看,雖然顯得稍雜了一點,輕了一點,且詞亦稍比詩弱,但卻是對社會多角度的審視和觀照,是一種審美追求。他不單充當了社會大舞臺的看客,而且能以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加以闡釋,從某種程度上說,或多或少體現了時代意味的主體精神,充滿生命活力。
是為序。
己丑年荷月,草于黃州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