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寬
詩詞曲中“反復”修辭方法的運用
丁俊寬
在詩句中為了增強某種思想感情色彩,有意將某些字、詞(語)重現(xiàn)于同一首詩里。這種修辭方法叫“反復”?!胺磸汀钡男揶o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字的反復。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首句兩個“籠”字,就把四種景物:煙、水、月、沙,組成一幅幽靜、淡雅、朦朧而又透著寒意的迷人圖畫。著名詩人劉章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善于用反復修辭之法,請看他的《種旱蓮》(趕五句):
黃盆黃壤墊黃沙,旱蓮種罷意無涯。
生根不在泥土里,燦爛陽光冬日花。
分香分暖到鄰家。
首句“黃”字,反復三次,不僅音律和諧,而且增強了節(jié)奏感,與詩人愉悅的心境相吻合。尾句用了兩個“分”,以道出旱蓮高貴的風格。這正是詩人“旱蓮種罷意無涯”的真情所在了。達到了情境交融,富有余味的藝術效果。
其二、疊字反復。我國歷代詩人用疊字修辭的較普遍。其中佼佼者當數(shù)唐代女詩人李清照,請看他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此詞開篇連用14個疊字,三句猶如珠走三盤。由行動(尋尋覓覓)到環(huán)境(冷冷清清),再由環(huán)境到內心(凄凄慘慘戚戚),融為一體,其頓挫凄絕,婉轉流動,堪稱一絕。后面“點點滴滴”4個疊字寫進作者在黃昏梧桐細雨聲中,如泣如訴的天涯淪落之悲,這些疊字的運用,不僅準確地表達了內容,而且形象地豐富了內容,產生極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其三、疊韻反復,為使作品有較強的韻律美的效果,人們常把疊韻用于詩中,甚至有的詞牌把疊韻固定其中,如《調笑令》等。且看唐代大詩人韋應物的《調笑令·胡馬》: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這是一首寫胡馬迷路的短詞。首2句(胡馬,胡馬)和6、7句(迷路,迷路)必須用疊韻,而6、7句的疊韻還必須是5句之末2字顛倒使用的疊韻。這樣不僅加強了音韻的美感,還使情景融合無痕,并加深了對我國遼闊邊境難犯的認知。由于連續(xù)使用疊韻,可使節(jié)奏短促,產生較強的音樂旋律感,以達回腸蕩氣,余音裊裊的藝術效果。
其四、詞語反復,如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反復“故鄉(xiāng)”一詞,寫出了作者急切想了解故鄉(xiāng)之心情。反復修辭之法在詞、曲中最多見。如元代詩人趙巖的《中呂·喜春來過普天樂》:
琉璃殿暖香浮細,翡翠簾深卷燕遲,夕陽芳草小亭西。問納履,見十二粉蝶兒飛:一個戀花心,一個攙春意;一個翩翩粉翅,一個亂點羅衣;一個掠草飛,一個穿簾戲;一個趕過楊花西園里睡,一個與游人步步相隨;一個拍散晚煙,一個貪歡嫩蕊;那一個與祝英臺夢里為期……
作者巧妙地用了多個“一個”,描繪出一幅群蝶戲舞圖,反復詞的運用即增加了活潑輕快的節(jié)奏感,又具整齊美。使十多只蝴蝶栩栩如生,相互呼應,高低錯落,相映成趣,或真或幻,撲朔迷離,將讀者帶入無比美妙的藝術境界。元曲在反復修辭的技巧上可謂花樣繁多,異彩繽紛,有十幾種之多,有全篇押同一字韻的獨橋體,有前一句末字和后一句首字必須相同的聯(lián)珠體(又名貫珠體),有全篇皆由疊字組成的疊字體,反復體等?,F(xiàn)僅舉聯(lián)珠體一例如下,《越調小桃紅·睛》:
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自,自尋思,思量往事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
這種聯(lián)珠體的修辭技巧能起到回環(huán)往復,情思纏綿的藝術效果。除此之外散曲還有在曲牌中明文規(guī)定反復的固定詞語。如《正宮·叨叨令》(曲譜的5、6句末尾反復兩個“也幺哥”)等。
反復在美學上又稱復疊或復沓。自唐格律詩形成后,在格律詩中忌重字,成為詩家們約定俗成的共識。反復不同于重復,是一種修辭技巧;是通過詞語反復運用起到了增強語勢、加深印象、激發(fā)情感、突出題旨的作用。
反復修辭方法的運用,要根據(jù)作品的內容、情境而定,做到清新流暢、情景吻合、復而不厭,以“中的”為妙。這要看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了。如果詞語之間出現(xiàn)語意重復的現(xiàn)象,或與題旨情境不相適應,不具有特定的修辭效果,則有可能成“犯復”之累,宜戒之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