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宏 (寧夏彭陽縣紅河鄉(xiāng)人民政府 寧夏彭陽縣 756500)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物質生活日益滿足的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日益提高,尤其是廣大農村情況更是如此。這種情況下農村基層文化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的矛盾更加嚴峻。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在我國社會建設和發(fā)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十五計劃中我國提出要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想實現這一任務,搞好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素質是關鍵。所以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是建設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也是實現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的關鍵。
盡管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狀況確不盡人意,甚至令人堪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興的城市文化在城鄉(xiāng)文化的交流中逐漸傳入農村并呈現替代農村文化的趨勢,因此,對農村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同時城市文化中的一些消極因素開始在農村文化中傳播開來,加之農村文化自身的消極因素,使得農村文化更加的不能滿足現代農村建設的需要。因此,農村文化發(fā)展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已經越來越不相適應也是阻礙農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華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但是在現代社會發(fā)展中農村文化建設的弱勢確實是個不可逃避的現實問題。農村文化不僅現狀堪憂而且在發(fā)展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其發(fā)展的問題。
首先,現行的農村文化運行體制并不能真正的發(fā)揮其重要作用。我國農村文化建設主要是通過縣鄉(xiāng)文化部門來實施的。但是縣鄉(xiāng)文化部門長期以來并沒有發(fā)揮其作用,沒有能力也沒有積極性為農村和農民提供文化服務。部分縣鄉(xiāng)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甚至出現長期不去工作單位的現象,更別說深入廣大農村開展文化建設了。同時,縣鄉(xiāng)文化部門的行政人員業(yè)務素質偏低,一部分人員甚至不知道農村文化為何物,其在該部門工作的目的主要是獲得財政編制和穩(wěn)定的工作。在這種體制下,文化部門為了滿足職工經濟利益的需要甚至將原本用于開展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設施進行出租,獲取利潤以滿足本單位職工的經濟需要。致使縣鄉(xiāng)文化部門形同虛設,根本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成為農村文化體制與農村的市場經濟越來越不相適應,阻礙了農村文化事業(yè)的向前發(fā)展,阻礙農村文化發(fā)展的一個瓶頸。
其次,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投資不足。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投資嚴重不足,致使農村基礎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得不到更新,不能滿足文化建設的需要。占全國人口多數的農村文化經費的投入遠低于城市文化經費投入。與城市的圖書館和電影院相比,農村可以說沒有任何用于文化傳播和文化娛樂的設施,在我國西部農村更是如此。再加上政府文化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政府文化投入是政府出錢,請文化部門和文化團體為農民辦事,造成投入者(財政)無法監(jiān)督,受益者(農民)無權監(jiān)督,這種機制不改,財政投入再多也沒有效益。
再次,農村文化建設缺乏內在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文化建設與快速發(fā)展的經濟而言相對落后。而且文化建設不像經濟建設可以清楚看到客觀效果,更不能夠明顯的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在農村建設中,政府部門往往把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中,而忽略農村文化建設。同時由于參加文化活動不僅不能直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甚至會影響人們的正常勞動,所以農民也沒有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政府和農民都沒有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從而不利于農村文化建設的進行。
針對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認為要想改善農村文化狀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改變農村文化建設的運行機制。當前我國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動力不足。因此,在農村文化建設中要提高其動力。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可以將市場體制引入農村文化建設的運行機制中。市場體制的引入可以改變以前文化建設中未能把經營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區(qū)別開來,政府統(tǒng)包統(tǒng)攬,應該由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文化事業(yè)長期投入不足,應該由市場主導的經營性文化產業(yè)長期依賴政府的問題,從而利用市場經濟體制在調節(jié)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強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動力。
其次,在農村文化建設中要發(fā)揮那么的主體創(chuàng)造作用。農村文化是為農民服務的,所以農村文化建設中要以農民為中心,這就決定了農民才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這就要求在農村文化建設中改變以往那種由政府部門壟斷農村文化建設的狀況。大量的實踐證明,農民辦文化既有熱情,又有信心,也有能力辦好。東北農村文化建設就是很好的典范。
再次,發(fā)揮城市文化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帶動作用。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城市文化由于有著雄厚的經濟支撐,取得了突出的發(fā)展?,F階段我國城市文化不僅設施先進,而且有著濃厚的現代化氛圍。城市文化所有的這些都是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中所急需的。因此建立城市文化反哺農村的機制能夠促進農村文化的發(fā)展,同時城市文化還可以吸收農村文化的特色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因此,建立城市文化反哺農村的機制能夠實現城鄉(xiāng)文化的共贏。
農村文化建設關系到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也是我國社會經濟能否迅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盡管現階段我國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相信只要在農村文化建設中轉變運行機制,發(fā)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建立良好的城鄉(xiāng)文化互動體制,我國的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取得的更好的發(fā)展。
[1]成冉. 新農村文化建設面臨的困境及其發(fā)展路徑選擇[J]. 商業(yè)文化(學術版), 2010, (10) .
[2]陳趙陽. 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現實困境及發(fā)展路徑[J]. 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05) .
[3]王艷芳. 關于農村文化建設問題若干思考[J]. 蘭州學刊, 2010,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