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彩
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劉江彩
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是一個新的概念,指的是將高校后勤管理服務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后勤管理部門既與高校相分離又與高校相結合。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校后勤服務管理應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按照按市場法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第二,社會化的高校后勤的組織形式是企業(yè)法人化,是一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實體;第三,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實行的政府引導,社會承擔的模式,即,既有國有資金的投入,同時還需要又有社會其他資金的廣泛參與;第四,社會化的高校后勤管理具有教育的職能,后勤是為學校的根本任務服務的,因此需要能夠滿足高校辦學的需要。
近年來,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取得了一定了成績,但在改革的進程中也出現(xiàn)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1.后勤管理部門社會化改革意識淡薄。首先,高校管理領導者的后勤社會化改革意識不夠全面。在考察工作時,認為后勤部門是學校的一個分支結構,應該對學校的安排無條件的服從和接受;在撥款時,則認為后勤部門應獨立經營、自負盈虧,造成后勤管理部門的兩難境地。
其次,高校后勤管理部門的市場意識不強,管理上主要依靠行政生產安排計劃為主,不尊重市場規(guī)律和消費者的需求,服務產品質量不高。
2.新的運行機制尚未全面理順。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進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實際操作和改革的宗旨不協(xié)調的現(xiàn)象。目前,很多高校后勤改革模式只是把原來作為行政處室的后勤部門改為后勤企業(yè),并還增設了后勤管理處,把原來的一個行政機構變?yōu)樾姓訉嶓w的兩個機構,后勤管理處代表作為產權主體的學校行使后勤部門原有的行政職能并對后勤企業(yè)進行監(jiān)控,高等學校后勤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并沒有進行根本的轉變。
3.國資管理不到位。在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進程中,高校后勤產業(yè)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時由學校作為投資主體或出資人的。然而,很多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非常薄弱資產的登記、核銷、報損脫節(jié)嚴重。另外,后勤企業(yè)在思想觀念上還存在較大的偏差,他們認為后勤的資產應該屬于他們,不愿意進行清產核資。甚至,在一些高校中根本就沒有劃清學校后勤企業(yè)之間的職責與權利。
4.高校后勤經營管理人才短缺。后勤部門員工的總體素質相對較低、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一是,由于后勤管理經營人員大多是從計劃經濟運行模式下轉制的,不熟悉市場經濟規(guī)律。二是,由于后勤管理人員大多是從教學部門或學校行政部門調到后勤工作的,中軍轉人員多,家屬多,不熟悉經營管理流程,經營管理水平不高。三是,長期以來后勤部門的工作不受重視,待遇不高,地位也不高,難以吸引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要想順利的進行,首先需要更新人們的理念,因為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后勤管理社會化既涉及學校和后勤集團的關系,又涉及后勤集團與職工之間的關系。因此,轉變觀念既需要學校領導轉變觀念,對后勤集團有一個合理的定位,還需要后勤工作人員轉變后勤服務的觀念。轉變觀念要求由“行政領導”轉向“后勤服務”,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更新本質觀;由“無償服務”轉向“有償服務”,更新價值觀,將現(xiàn)代企業(yè)的精髓融入到高校后勤管理中;由“重量輕質”轉向“質量并重”,更新質量觀,注重高校后勤集團的可持續(xù)性。
2.政府主導完善制度。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具有艱巨性、復雜性、特殊性和漸進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對它必須從上到下加以引導與推進,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主導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發(fā)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主導作用,把后勤社會化納入到整體的規(guī)劃之中,合力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發(fā)展;其次,要改革和完善后勤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管理體制改革中還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主管后勤的校領導,處、科級干部與經濟實體的承包者三者之間的關系。二是,領導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和自我監(jiān)督三者之間的關系。三是,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三者之間的關系。四是,國家、學校、承包單位投資者三者之間的關系。
3.引入企業(yè)化管理提升競爭力。引入企業(yè)化管理,加強高校后勤企業(yè)化改革建設是在激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只有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和運行辦法,不斷完善企業(yè)內部管理機制,重視知識和人才,實行合理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才能使企業(yè)健康發(fā)展。首先,要引進社會企業(yè)參與以開放校內后勤市場;其次,注重高校后勤經濟實體的戰(zhàn)略選擇;再次,明確高校和后勤的產權關系;第四,加強高校后勤財務管理;最后,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4.加強后勤職工隊伍建設優(yōu)化人力資源配置。加強高校后勤人力資源的建設,是一項戰(zhàn)略性措施,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高校后勤人力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應該在宏觀調控下,根據市場規(guī)律,由市場來配置資源,使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上做合適的事,人事相配,做到人盡其能、能盡其用、用盡其事、事盡其效。首先,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體制;其次,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再次,優(yōu)化后勤人力資源配置。具體而言,需要合理調整內部人員結構,有效實施人力資源市場配置,建立全員終身教育制,構建人才合理流動機制,建立分配與激勵機制。
[1]倪維.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3).
河北化工醫(yī)藥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