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環(huán)[鄭州大學(xué)體育學(xué)院, 鄭州 450044]
閑雅深婉《淮海詞》
——試論秦觀詞藝術(shù)特色
⊙趙 環(huán)[鄭州大學(xué)體育學(xué)院, 鄭州 450044]
《淮海詞》得花間詞尊前遺韻,變而不失其正,故閑雅風(fēng)流;又嗣歐陽永叔之遺響,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故而凄清深婉,于宋詞諸家外自成規(guī)模。
《淮海詞》 閑雅 深婉 秦觀
繼雅詞之傳統(tǒng),專主情致的《淮海詞》清新閑雅,情思風(fēng)流,如“媚春幽花,自成馨逸”。正如劉熙載《藝概·詞概》中所云:“少游詞得花間尊前遺韻,卻能自出清新……慢詞清新淡雅,風(fēng)骨高騫,更非花間所能范圍矣?!?/p>
一
細(xì)品秦觀《淮海詞》,知其閑雅格調(diào)來源有三:
第一,“復(fù)雅歸宗”,“變而不失其正”。花間詞以迄晏、歐之詞,向為詞家正宗,而少游亦頗受此一脈浸潤。北宋中葉后詞壇一變,少游未隨蘇詞詩化傾向,而繼“詩莊詞媚”的“艷科”之路復(fù)雅歸宗,保持了詞之本色體性。伶工之詞化為士大夫之詞的過程即是語言運用上征引典故的雅化過程。但少游詞卻“少故實”,典雅精工而不博奧難懂,平易自然而又不淺易發(fā)露。如《滿庭芳》之“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望海潮》之“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fēng)暗換年華”。又其詞得歐陽永叔之精髓,于花間外自出清新,故能保持詞體之閑雅本色。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秦少游自是作手,近開美成,導(dǎo)其先路,遠(yuǎn)祖溫韋,取其神不襲其貌。詞至是乃一變焉,然變而不失其正?!鄙儆螌⒆约好翡J善感的情思融入詞作,使詞這種本無深意的花間尊前的艷歌變成了抒寫情志的載體,豐富了詞的表現(xiàn)內(nèi)容,提升了詞的品格,使《淮海詞》少了濃艷之態(tài),顯得柔婉醇雅,意蘊遙深。
第二,借日常之情事淡筆輕描細(xì)膩之情思,閑婉多姿?!痘春T~》繪景寫事抒情極少重筆濃彩,一改蘇黃派之瘦硬重拙,顯得輕淡自然。多借日常習(xí)見之柔美事物寫情,構(gòu)建了獨特的飛絮落花煙水迷離世界,相異于蘇黃詞中的凜然蒼檜,而仿佛于花間之溫婉纏綿,晏歐之深情款款,頗協(xié)于詞體。田同之在《西圃詞說》中引魏塘曹語云:“詞之為體如美人,而詩則壯士也?!碧K詞以健句入筆,雖有振奇之效,于詞不免生硬瘦逸?!痘春T~》變蘇黃之奇險,去柳詞之平俗,嗣花間之遺韻,得晏歐之深婉,故造語閑淡而情深味雋。其輕柔曼妙的閑雅風(fēng)韻可在《浣溪沙》似夢的自在飛花和如愁的無邊絲雨中飄飛,可在《八六子》的片片飛花弄晚的一簾幽夢和蒙蒙殘雨的春風(fēng)柔情中輕墜,更可在《望海潮》的疏淡梅英和絮翻蝶舞的芳思中生發(fā)。馮煦言少游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周濟亦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贊少游詞“如花含苞”,“不甚見力量,故用力者終不到”,可謂會心之語也。王世貞《藝苑卮言》中稱“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兩句為“淡語之有情者”。今人趙祥瑗在《論秦柳之異點》一文中亦認(rèn)為:秦詞幽麗淡雅,情致悠遠(yuǎn),皆以尋常之語,狀尋常之事;人人所常歷之境,人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少游信手拈來,稍加錘煉,便奇雅高貴,無粗獷之過,無淺俗之失,幾于有句皆雋,無字不雅。在與柳詞比較中,凸顯了秦詞的大雅氣度。
第三,閑雅風(fēng)流源自托興圓溜妥帖,渾涵蘊藉。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論道:“大抵北宋之詞,周、秦兩家皆沉郁頓挫,而少游托興尤深?!薄痘春T~》善托興,又不似蘇黃等人之用意過深而托興有跡,失之渾成。其詞如《滿庭芳》《望海潮》《減字木蘭花》諸作皆是將自己的無限情思和感慨之意融入客觀情事之中,化抽象之情為具體之景,二者相互生發(fā)融匯,充滿了豐富的象征色彩和象喻之意。這種托興使《淮海詞》虛實相間,蘊藉婉轉(zhuǎn),空靈而不失閑雅渾厚。《淮海詞》因托興圓溜妥帖而情韻婉轉(zhuǎn),閑雅蘊藉,正如清人張宗棣在《詞林舊事》卷六引樓敬思語云:“淮海風(fēng)骨自高,如紅梅著花,能以韻勝?!痹~學(xué)大師吳梅先生稱少游“運思所及,如幽花媚春,自成馨逸”。
二
《淮海詞》的另一審美特質(zhì)便是意蘊深婉。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卷六引喬笙巢語云:“少游詞寄慨身世,閑雅有情思,酒邊花下,一往而深?!睋?jù)《宋史·秦觀傳》記載,少游“少豪雋,慷慨溢于文辭”,又謂其“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在《淮海集》中有其《進(jìn)策》《進(jìn)論》多篇,其論所及莫不關(guān)治國安邦之大計。然年少氣盛頗具才華的他奔波辛苦卻仕途未進(jìn)。此后雖考中進(jìn)士,幾度為官,卻一貶再貶。少游一生命途多舛,仕途坎坷,然而他在現(xiàn)實追求受挫時,卻無蘇黃超曠的胸懷和豪縱的排遣逸興,而是用最善感的心靈去單純承受,將世事的坎坷與平時的嗟怨直灌入多愁之心。故其詞較蘇黃更多了些直覺的生命感觸和體悟,亦較蘇黃之詞更精致細(xì)膩,深婉多情。如其被貶處州后所作《千秋歲》: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詞中因傷春而觸景生情,無限身世之感完全化作萬點飛紅,在如海的深愁中我們可見其“傷心人語”的深婉之姿。秦觀作這首《千秋歲》時四十七歲,而其友人黃庭堅與蘇軾此時亦被貶,一處黔州,一處黃州,比處州更為荒遠(yuǎn);以年齡而論,黃庭堅長其四歲之多,蘇軾更較秦觀年長十三歲。少游盛年便已發(fā)出“飛紅萬點愁如?!钡慕踅^望的悲慨,而蘇黃卻表現(xiàn)的完全不同,試看此間蘇軾所作《浣溪沙》及黃庭堅之作《定風(fēng)波》:
羅襪空飛洛浦塵,錦袍不見謫仙人,攜壺藉草亦天真。 玉粉輕黃千歲藥,雪花浮動萬家春,醉歸江路野梅新。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guān)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榭,馳射,風(fēng)流猶拍古人肩。
三首詞對比,我們可看出蘇軾“攜壺藉草亦天真”的瀟灑曠達(dá),黃庭堅“風(fēng)流猶拍古人肩”的傲岸豪氣,而少游卻在花影與鶯聲中深愁如海。然而正是在這獨特的人生感觸上,我們才真正領(lǐng)略到了少游“傷心語”的精妙深婉處。這是最直覺、最真純的生命感觸,因而也最生動,最能打動人心。劉熙載在《藝概·詞概》中認(rèn)為少游“小令深婉處,實出自六一,仍是陽春一脈”。作為詞作大家,其藝術(shù)成就固少不了對前人的承嗣,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獨特風(fēng)格。少游深婉處既得益于歐陽公之浸潤,更源于其“別是一家”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即如周濟在《宋四家詞選》中所言“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之中”的“又是一法”??梢?,《淮海詞》中所謂的“艷科”只是有托而發(fā)的寄情語,是自己難以排遣愁緒的載體而已,而其深婉處則正是其“傷心人語”的詞心。
李清照在《詞論》中評及秦觀詞以其“專主情致”、“少故實”而譬之為“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tài)”。而馮煦則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中認(rèn)為這“專主情致”而“少故實”的“傷心語”為“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然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的評斷似更為精到,他認(rèn)為馮煦之贊語“唯淮海足以當(dāng)之,小山矜貴有余……未足抗衡淮海也”。細(xì)較淮海、小山之詞,確感淮海深婉處更勝一籌。二人之似在于外在辭采之柔婉妍美,清麗婉轉(zhuǎn),但二人詞之境界內(nèi)涵所能感發(fā)人的情蘊質(zhì)量厚薄不一。小山詞之傷心處多在于對外在情事之追懷,如《臨江仙》之“記得小萍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少游詞則重在內(nèi)心神志之凄傷,如《滿庭芳》之“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小山詞多是對往昔歌舞宴歡之樂的追憶,如《鷓鴣天》中“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而《淮海詞》則上升至對人生無定的悲慨和究詰,《踏莎行》中“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處”便是代表。此之“傷心語”才真正閑雅深婉,才具有更深廣的意蘊和普遍的意義。小山詞濃釅如花茶,綺麗絢爛;《淮海詞》則清雋如綠茶,幽香澄凈。劉熙載在《詞概》中便有“少游詞有小晏之妍,而幽趣則過之”的評斷。張炎在《詞源》中評《淮海詞》道:“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這可作為《淮海詞》藝術(shù)特色的一個綜評,也足見《淮海詞》在宋詞史上的地位。
三
馮煦言:“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于內(nèi),不可以傳?!鄙儆卧~淡筆輕描,以情韻取勝,最善傳達(dá)幽微靈秀的內(nèi)心,空靈而深婉,閑雅而蘊藉。綜觀《淮海詞》,可見其極輕柔婉麗,無溫庭筠詞之濃艷,自有一分清雋;無馮延巳詞之摯烈,自得一段淡雅;無晏殊詞之哲思,卻多了幾分直覺的生命感觸;更無歐陽修詞之豪興,自得無限精致幽婉。清麗典雅而不失于綺靡浮俗,婉曲含蓄而不失于晦澀雕琢,于凄苦纏綿之中充滿著對前塵昨夢的追憶,于婉約含蓄之中飽含著深沉的人生慨嘆。其詞敘事疏密相間,虛實并生;抒情回環(huán)復(fù)沓,饒有情致;造語則自出清新,精妙俊逸,在宋詞史上自成一家,不愧為“婉約詞人之冠”。
[1] 周濟,顧學(xué)頡校點.介存齋論詞雜著[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9.
[2] 劉熙載撰.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 葉夢得.石林避暑錄話[M].上海:上海書店,1990.
[4]王世貞.《藝苑卮言校注》[M].羅仲鼎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
[5] 秦觀撰.淮海集箋注[M].徐培均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6] 吳梅.詞學(xué)通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6.
[7] 唐圭章主編.全宋詞[M].王仲聞、孔凡禮參訂.北京:中華書局,1999.
作 者:趙 環(huán),鄭州大學(xué)體育學(xué)院副教授。
編 輯:呂曉東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