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昀,曹富雄
(蘭州交通大學 a.圖書館;b.馬克思主義學院;蘭州 730070)
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時代特色
——基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思考
馬秀昀a,曹富雄b
(蘭州交通大學 a.圖書館;b.馬克思主義學院;蘭州 730070)
“為何學習、怎樣學習”,是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基本問題。為解答時代課題而學習,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待學習的基本態(tài)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所持的基本態(tài)度。中國共產黨人的學習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所謂鮮明的時代特色,實質上是說世界形勢的變化和時代主題的轉換為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時代背景;換言之,中國共產黨人的學習觀總是反映著時代課題的變化,總是在解答時代課題中深化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時代特色;馬克思主義
所謂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時代特色,實質上是說世界形勢的變化和時代主題的轉換為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時代背景。換言之,中國共產黨人的學習觀總是反映著時代課題的變化,總是在解答時代課題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演變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正確解答時代課題的歷史??傮w說來,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先后遇到了兩大時代性課題,正如 1997年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所說:“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后一任務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盵1]由于時代課題的變化,中國共產黨人的學習觀發(fā)生了兩個階段的歷史演變:第一個階段以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時代課題;第二個階段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為時代課題。
(1)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時代特色是在解答以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時代課題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的,體現了革命和戰(zhàn)爭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上強烈的尋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意識。
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國共產黨人首先要解決的時代課題。因為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前,中國的仁人志士曾為尋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付出過慘重的代價,但始終未能如愿以償。因此,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成為時代賦予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使命。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毛澤東學習觀的集中概括,為解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問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然而,中國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因為在戰(zhàn)爭與革命成為時代主題的背景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如何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要求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給予科學的回答。雖然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把這一中國的同時也是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推向了嶄新的階段,但是由于“左”傾機會主義者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把共產國際指示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給中國革命造成了慘重的損失。毛澤東從世界處于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條件出發(fā),對當時中國革命的形勢作出了正確的判斷,對中國革命的性質作出了科學的界定,對中國革命的道路作出了歷史的選擇。這一時期毛澤東學習觀的科學性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破除教條主義的束縛,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二是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確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三是開創(chuàng)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毛澤東學習觀的科學指導下,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時代課題最終得以解決。
(2)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時代特色是在解答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為時代課題的歷史進程中逐步發(fā)展的,體現了和平與發(fā)展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上強烈的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意識。
在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后,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必須解決的時代課題。正如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y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亦然。20世紀 70年代以來,在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集中概括,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人的學習觀也是在不斷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如果說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共同課題,那么,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后,也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進行了艱辛探索且取得了寶貴經驗。面對時代主題的轉換,特別是面對國內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科學的學習觀。鄧小平理論作為鄧小平學習觀的理論概括,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上,在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國共產黨人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形成了江澤民科學的學習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江澤民學習觀的理論概括,繼續(xù)引領改革開放的航船沿著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確方向破浪前進。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圍繞“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這一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了鄧小平、江澤民的學習觀,科學發(fā)展觀是胡錦濤學習觀的理論概括。在胡錦濤學習觀的指導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實踐中,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將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時代的主題轉換中,形成了科學的學習觀,深化了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認識,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探討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觀的時代特色,對于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從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出發(fā)構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學習觀,從而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至關重要。
[1] 江澤民文選: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2]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011-03-20
200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觀研究”(07XKS001)、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qū)項目“中國共產黨人的學習思想研究”(10XJA 710001)的階段性成果。
馬秀昀(1967—),女,研究方向:學習理論;曹富雄(1967—),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D26
A
1007-7111(2011)04-0021-02
(責任編輯 張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