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創(chuàng)志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種子管理站,山西 晉中 030600)
小地老虎,俗名土蠶、地蠶、夜盜蟲、切根蟲等,屬鱗翅目,夜蛾科。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是一種典型的雜食性害蟲,寄主植物十分廣泛,除水稻等少數(shù)水生植物外,幾乎對所有植物的幼苗均能取食為害,特別是玉米、高粱、棉花、豆類、芝麻、及蔬菜,作物受害后造成缺苗斷壟,甚至毀種重播。
成蟲體長16~23 mm,翅展42~54 mm,體灰褐色,前翅上有腎形斑、環(huán)形斑、棒型斑,各斑均環(huán)以黑邊。腎形斑外有一個明顯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亞緣線上有2個尖端向里的楔形斑,三斑相對,易于識別。老熟幼蟲黃褐至暗褐色,圓筒形,長37~47 mm,體表粗糙,密布大小不等的顆粒,腹背各節(jié)有4個毛片,前兩個比后兩個小,頭部褐色,有不規(guī)則黑褐色網(wǎng)紋,臀板有深褐色縱紋。蛹紅褐色,有光澤,長18~24 mm,腹部末端有臀刺1對。卵半球形,直徑0.6 mm,初產(chǎn)時乳白色,孵化前變?yōu)榛液稚?/p>
小地老虎是一種遷飛性害蟲,全國各地年發(fā)生代數(shù)不等。成蟲白天棲息在雜草或土塊縫隙處,夜間取食、交配、產(chǎn)卵,在日落后的2~3 h與黎明前的4~5 h各有一次成蟲活動高峰,清晨5時后又潛伏不動,大風夜晚也不活動。成蟲喜食酸甜發(fā)酵液,有趨光性。卵多散產(chǎn)在土表的殘株根茬及玉米苗上或雜草上。幼蟲6齡,初孵幼蟲一般先取食雜草,然后為害作物幼苗,可晝夜在心葉內(nèi)取食為害。1~3齡幼蟲晝夜為害雜草和作物心葉,咬成小孔洞或缺刻。4齡及以后各齡幼蟲白晝潛入土中,夜晚出來為害,所以防治時應掌握在3齡以前幼蟲暴露在外的時期。3齡以后的幼蟲有假死性和互相殘殺的習性。每頭幼蟲一夜可咬斷3~5株幼苗,多的可達10株以上,形成斷壟。幼蟲老熟后,大都轉(zhuǎn)移到田埂、地邊、雜草根旁較干燥的土下3.3 cm左右深的土內(nèi)筑土室,于內(nèi)化蛹。陰涼潮濕、田間覆蓋度大、雜草叢生、土壤濕度大的地方,蟲量就多,為害加重。一般地勢低濕、內(nèi)澇、沼湖地區(qū)發(fā)生偏重。耕作粗放、雜草叢生的田塊發(fā)生重。
小地老虎為多食性害蟲,主要以幼蟲危害幼苗。幼蟲將幼苗近地面的莖部咬斷,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1齡幼蟲啃食葉肉,殘留表皮,呈小米粒大小的透明被害狀;2齡幼蟲吃成高梁粒至豆粒大小孔洞,仍留表皮;3齡幼蟲將葉片咬成缺刻,有的可咬斷作物嫩頂;4齡幼蟲能齊地咬斷作物幼苗的嫩莖,拖入穴中;5~6齡幼蟲進入暴食期,取食量約占整個幼蟲期的95%左右。
小地老虎是一種喜溫暖的害蟲,當早春(3~4月)溫度高時,發(fā)生的早,低則晚。幼蟲較耐低溫,在2~4℃條件下,幼蟲可存活2個月,但當一月份溫度低于0℃則不能存活。當夏季平均溫度在28℃時,幼蟲的存活率為82.5%,當溫度升至35℃時,僅有17.5%的個體存活。超出30℃以上,90%個體不能羽化成蟲。適宜生活的溫度為15~25℃,高于28℃或低于12℃均不利于其發(fā)生。因而在我國,小地老虎能正常越冬的地區(qū),其無法越夏,而能夠正常越夏的地區(qū),則不能越冬,所以需要遷飛。幼蟲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15%~20%,但過于干旱也不利其發(fā)生。一般地勢低濕、內(nèi)澇、沼湖地區(qū)將有利于小地老虎的集中發(fā)生與危害。
近年來,中央對農(nóng)業(yè)的大力扶持,使玉米等農(nóng)作物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這為小地老虎的發(fā)生危害提供了充足的食料來源。
耕作粗放、雜草叢生的田塊發(fā)生重。
除草滅蟲。早春雜草是小地老虎產(chǎn)卵的主要場所及幼齡幼蟲的食料。在幼苗出土前或幼蟲在1~2齡時要及時鏟除田間地邊雜草,清除的雜草漚肥或燒毀,防止雜草上的幼蟲轉(zhuǎn)移到幼苗上。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強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雨季注意排水措施,保持適當?shù)臏貪穸?,及時清園,適時耕種除草,秋末冬初進行深翻土壤,減少蟲源。
(1)人工捕殺幼蟲。發(fā)現(xiàn)田間出現(xiàn)斷苗時,于清晨刨開斷苗附近的表土捕殺幼蟲,連續(xù)捕捉幾次,可收到滿意效果。
(2)誘集捕捉法。用蓖麻葉或桐樹葉,隔3~5行每隔1 m放置1片葉,翌日從葉下捕捉集中處理。
(3)燈光誘殺。每2.68~3.35 hm2安裝一盞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
小地老虎1~3齡幼蟲期抗藥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期。防治1~2齡幼蟲可噴霧或撒毒土,防治3齡以上幼蟲可撒毒餌或灌根。
(1)噴霧法: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1 000倍液或48%樂斯本1 000倍液或菊酯類農(nóng)藥2 000~3 000倍液在作物及周圍雜草上噴灑。
(2)土壤處理法:用3%米樂爾顆粒劑每畝2~4 kg,混細沙土30~40 kg,順垅撒于地表復土。
(3)毒餌法:將麥麩或谷子炒香,每畝用餌料4~5 kg,加入90%敵百蟲的30倍水溶液150 mL,再加入適量水拌成毒餌,也可用鮮菜葉或野生灰菜、刺兒菜切成塊,每畝10~15 kg,用50%敵敵畏75 mL,加水1.5~2 kg均勻噴撒于菜葉上,于傍晚撒于田間即可。
(4)灌根法:用48%樂斯本或50%辛硫磷1 000倍液,或保得2 000倍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