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暉 白永芳 衛(wèi)華
(北京兒童醫(yī)院口腔科 北京 100045)
80例患兒,男50例,女30例,年齡2~5歲,平均年齡3歲左右,所有病例均為多顆牙齒齲壞,手術時間90~240min。
就診于牙科的兒童,包括不合作兒童,智障兒童,多顆牙齒齲壞的的低齡兒童,以及畏懼牙科治療的兒童。
(1)向家長交代術前禁食8h,強調術前禁食的重要性,以免術中嘔吐,引起窒息。(2)做好家長及患兒的心理護理,術前訪視尤為重要,術前1d與患兒及家長進行深入交談,讓家長了解手術前注意事項,麻醉方式,手術方案,手術時間等,消除家長緊張心理。與患兒交流時,要融入患兒游戲中,與患兒建立親密感,能有效減少患兒對醫(yī)務人員的恐懼和緊張心理,以減少麻醉的并發(fā)癥,利于麻醉的誘導與維持,減少麻醉意外。(3)準確測量體重,測量患兒體重是麻醉給藥,術中輸液的重要依據(jù)[1]。
1.3.1 麻醉前準備 (1)牙科護士確認患兒需要非住院全麻治療且家長簽署手術同意書。(2)牙科護士備齊牙科治療所需設備器械及材料。(3)通知手術室備齊麻醉和搶救所需設備器械及材料。(3)做好患兒心理護理,可給患兒玩具等分散患兒注意力,消除恐懼感。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注意保暖,避免患兒受涼。建立靜脈通道,選擇粗直血管,并加以固定和保護,確保輸液通暢。
1.3.2 麻醉方法 術前禁飲食8h,采用靜脈復合全身麻醉技術誘導給予氯胺酮2mg/kg肌肉注射,維持階段手術要求選擇麻醉用藥,常采用1mg/kg的氯胺酮,2mg/kg的異丙酚或10μg/kg芬太尼靜脈注射。
所有全麻下治療患兒齲病效果滿意,無需患兒配合,治療時間從容。一次性治療全口牙齒,節(jié)約時間。安全、無痛苦,減少門診治牙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患兒當日回家,術后24h電話隨訪,患兒意識清晰,活動正常,飲食正常,患兒家長滿意。
(1)生命體征的監(jiān)護:患兒麻醉后,手術在心電監(jiān)護下進行,巡臺護士隨時觀察患兒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面色及皮膚顏色等的變化,并且實時記錄,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如心率快,血壓上升,呼吸淺速不規(guī)則應考慮全麻過淺。反之如發(fā)現(xiàn)心率慢,呼吸深而均勻,表示麻醉程度比較深[2]。(2)采取頭偏向一側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術中如有分泌物應及時吸出,做到術中及時吸痰并吸氧。(3)全麻清醒期患兒易出現(xiàn)意識不清,躁動等表現(xiàn),防止意外發(fā)生,應用約束帶固定肢體。(4)建立靜脈通道,選擇粗直血管,并加以固定,保證輸液通暢,遵醫(yī)囑給藥液,及時調節(jié)輸液速度。(5)術中專業(yè)配合:保證手術視野寬闊,助療合理使用口鏡,與醫(yī)生溝通達到最佳位置。對于年齡較小患兒因口腔狹窄,應用口鏡易損傷粘膜,為避免損傷患兒口腔粘膜,助療護士需用手指輕柔牽拉口頰部。將吸唾器置于患兒口底,注意勿緊貼粘膜,以避免損傷粘膜和使管口封閉。且將吸唾器置于治療牙齒的對側。保證當窩洞預備好后,必須將準備修復的牙與口腔環(huán)境隔離開來,其目的是防止唾液進入窩洞,助療即用消毒棉卷隔離患牙,將棉卷置于患牙頰(唇)側前庭處和舌側口底,吸取術區(qū)附近的唾液,從而達到隔濕目的。隔濕是治療齲病的關鍵。(6)術后護理及健康宣教:患兒麻醉清醒后與麻醉師一起將患兒送回病房,注意觀察患兒口唇顏色,肢體顏色及血氧飽和度,以保證運送安全。齲病治療當日禁食硬粘食物。教育兒童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如飯后漱口,半歲左右就開始刷牙,睡前不吃糖和零食。定期檢查口腔,早期發(fā)現(xiàn)齲齒,早期治療。要求1~5歲兒童,每2~3個月查1次,6~12歲兒童每隔半年查1次,12歲以上兒童每年查1次。
全身麻醉下兒童齲病治療,應在有較好搶救、麻醉和治療的條件下開展。術前麻醉醫(yī)生對患兒的全面評估,排除麻醉禁忌,術中醫(y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是較好的完成齲病治療的保障。
[1]張娜.小兒全麻手術后的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1,4(6):100~101.
[2]于曉楊,孫慧.全麻鼻內窺鏡下兒童腺樣體切除的手術配合[J].右江醫(yī)學,2011,1(39):106~107.
[3]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