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麗
(1.南京衛(wèi)生學校; 2.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衛(wèi)生分院 南京 210038)
以疾病為單元的模塊化教學是結合醫(yī)院及各康復中心的需求,滿足以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目標,提出以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為宗旨,開發(fā)實踐教學模塊,編寫模塊化教學教材,使職業(yè)學校的課堂教學與職業(yè)技能培訓融會在一起。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學科間知識分離的弊端,知識之間缺乏有效的鏈接,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知識的遺忘,無法很好地將知識整合、應運,這主要體現(xiàn)在醫(yī)院實習意見反饋中,如在以疾病為單元的治療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應用所學知識治療病人。而以疾病為單元的模塊化教學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對授課老師的臨床知識及實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懂理論又能實踐的一體化教師。如何滿足這一要求,可以通過派送老師每年定期到醫(yī)院的康復科、骨科、神經科等進行實踐。幫助教師盡快形成某一方面的專業(yè)技能和特長,使老師的技能教學“模塊化”、“專業(yè)化”。通過不斷實踐,講授,反復多次,定會熟能生巧,將知識融會貫通,能用最恰當?shù)姆椒ㄒ虿氖┙?讓學生盡快接受,這樣可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以疾病為單元的模塊化教學項目的確立,必須建立在對該專業(y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分析該專業(yè)的崗位要求。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在康復科主要有這樣4大常見病種:腦卒中后遺癥、腦癱、脊髓損傷以及骨關節(jié)損傷。因此設立的模塊化教學內容有:腦卒中的康復、腦癱的早期診斷與治療、脊髓損傷的康復和骨關節(jié)損傷的康復。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既重視康復理論的系統(tǒng)性,又兼顧康復臨床的實用性;既重視高職學生知識結構的特點,又注重與相關學科知識的銜接,重點突出了4個病種的康復治療方法;在教材內容的編寫形式上,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校的學習,同時也可供他們在臨床實踐中參考。這主要是根據頂崗實習的臨床需要,進行崗前技能培訓而提出的模塊化教學,以醫(yī)院康復科要求的相關知識進行崗前技能模塊的訓練,同時輔以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教學。為期1~2個月時間,之后進入醫(yī)院康復科實習。并且實習模式也進行相應的調整,由普遍實行的一站式康復科實習模式,改為二站式輪轉實習模式,即在醫(yī)院實習時間為1年,其中有3個月在兒童醫(yī)院的康復科,另外9個月在綜合醫(yī)院的康復科或康復中心。最終期望實現(xiàn)學校教學與一線臨床治療的教育上的“零距離”銜接,為學生的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
(1)模塊化教學的內容應是操作性強、動手機會多的知識或技能。(2)多與醫(yī)院合作與溝通,把康復科里的技術骨干及專家請進學校,為學生講授新知識新技能。
全部教學內容均在實驗室完成,采用的方法有情景教學、交叉講解、啟發(fā)式提問、病例研討等。我們以病例研討法為例,(1)選取病例,如患者G2P1,足月順產,BW2450克,否認缺氧窒息史,出生后一周內出現(xiàn)黃疸,在當?shù)蒯t(yī)院照藍光治療,3d后出院。現(xiàn)1歲10個月仍不能獨立行走,入我科進行康復治療。(2)學生分組就該病例討論,應用Vojat姿勢反射檢查、小兒反射發(fā)育檢查和肌張力檢查等早期診斷的方法,確定該患者目前存在的問題,并記錄,然后設定治療目標,確定治療計劃。(3)請各小組學生來進行匯報演示,如演示采用的檢查方法及治療方法(如下肢牽張訓練,直腰跪訓練等)。(4)其余學生進行點評,老師進行總結。
教師在教學中少講理論,多引導學生分析,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技能訓練點進行教學,直接講實操,做示范,學生一遍遍練習,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同學進行點評,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與洞察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及溝通能力。
進行模塊化教學時,一般都是選擇在某一方面比較熟悉有經驗的學校老師或臨床老師給學生講課的,因此保證師資質量的同時,也就保證了教學的高質量。讓學生感到每個教師都能傳授給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學習技能的欲望增強。
在教學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缺少臨床病人。如針對偏癱模塊的教學,我們會讓學生模擬偏癱患者,雖有臨床情境但病人的特點卻不能更真切的表現(xiàn)出來;針對腦癱模塊的教學,我們選擇嬰幼兒模型,但這些模型關節(jié)可動性比較小,操作起來不夠方便等等。
這主要是根據頂崗實習的臨床需要,進行崗前技能培訓而提出的以疾病為單元的模塊化教學。雖有成效但也存在問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會進一步研究、總結。
[1]程俊紅,戴青云,劉瑞濤.高職電子類模塊化教學的探索[J].中國期刊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