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月慧
(江西金溪縣中醫(yī)院 江西撫州 344800)
腹部手術后由于麻醉,術中腸暴露,牽拉,術后腹腔內少量滲血淤積,水電解質功能紊亂,胃腸激素調節(jié)紊亂等,使病人胃腸道運動由抑制到完全恢復需要一段時間[1]。術后并發(fā)腹脹是臨床上常見而棘手的護理問題,如處理不好對胃腸道吻合口和腹壁的愈合,均有不良影響,為了盡早恢復腹部術后病人腸功能,減輕腸脹氣,預防腸粘連,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我們收集了從2006年9月到2010年9月共120例腹部手術患者,采用隨機化原理分為實驗組n=60,對照組n=60,分別實施護理?,F(xiàn)將報道如下。
120例患者,男58例,女62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5歲,平均年齡45歲,其中闌尾炎60例,胃手術30例,膽道手術30例。
一般情況:如年齡、營養(yǎng)狀況、文化程度、支持系統(tǒng)、手術歷時、麻醉方式,進行評分,分數(shù)相同的2例為1組,按隨機化原理分別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均60例,然后分別進行護理,對照組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如:術后6h下床活動,胃腸減壓,營養(yǎng)藥物支持[2]。實驗組采用清涼油腹部按摩,加臍周拔火罐的方法,然后分別記錄首次肛門排氣的時間,拔除胃管的時間,及腹脹率的發(fā)生。
1.3.1 對照組 (1)給予禁食,持續(xù)胃腸減壓,直至第一次肛門排氣時;(2)術后6h指導患者進行下床活動,詳細講解下床活動的目的,活動的方法進行演示,活動時間及活動量應循序漸進,以不感覺疲勞為宜,活動時詢問患者主訴,如有心慌氣短應立即停止活動?;顒訒r注意保護各引流管,盡量選擇輸液間歇期;(3)遵醫(yī)囑給予抗炎、補液治療;(4)密切觀察病情,詢問排氣排便情況,有無腹脹,并檢查有無腸鳴音,及腹部情況。
1.3.2 實驗組 (1)~(4)對照組;(5)用龍虎牌清涼油涂抹的方式,避開切口處,以掌側大小魚際肌按順時針方向進行腹部按摩,按摩時力度均勻環(huán)繞臍周進行,清涼油以不干為準,早晚各1次。(6)拔火罐宜選在術后6~12h左右,取平臥位,拔罐前詳細評估患者面色及口唇,有無虛脫。用溫開水擦凈臍周,保持干燥,采用閃火法進行拔罐效果更佳,留罐20min,留罐期間,密切觀察局部皮膚隆起情況,防燙傷,局部紅紫為宜。
1.3.3 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組(u≈3.53=118,P<0.01)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使用清涼油按摩加拔火罐的方法,對促進腹部術后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
(1)中西認為胃腸蠕動功能減退是脾氣虧虛,腸腑淤滯內結,氣機失利,通降失常[3],而清涼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及樟腦,其作用是活血瘀化,行氣利水。拔火罐具有溫經(jīng)通絡,祛濕逐寒,行氣活血,健脾胃。用清涼油按摩加拔火罐主要是起到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扶正祛邪、調整陰陽的作用,以利于腸腑的升清降濁。
(2)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的盡早恢復,是臨床上最棘手的護理問題,需進一步探討的重要課題,患者胃腸功能及早恢復,可以提前進食,減少水電解質紊亂的發(fā)生,還可以減少腸粘連的發(fā)生及減少由于腸粘膜屏障破壞腸道細菌移位而引起全身感染的發(fā)生,以往通常采用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排氣,腹部熱敷,并動員床上翻身,或下床活動。但此時患者手術后不久,切口處疼痛并置有胃管、導尿管及輸液管等,下床活動不易被接受,而改良方法無需患者活動,不影響術后休息,并無不良反應,患者易于接受。
(3)提前進食增加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可以減少營養(yǎng)藥物的使用,縮短了住院時間,可以大大地減少醫(yī)療費用的支出,反過來利于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患者就自然愿意下床活動,又促進了胃腸功能的進一步恢復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
[1] 李學增.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
[2] 陳永彤,方文,諸蕊玉.腹部手術早期鍛煉對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1(11).
[3] 方藥中.實用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