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貴芬
(中共額敏縣委黨校 新疆 額敏 834600)
額敏縣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縣。各鄉(xiāng)(鎮(zhèn))場共有在職干部1309人,其中:漢族413人,少數(shù)民族895人;全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場40歲以下的干部850人,其中漢族304人,少數(shù)民族535人;熟練掌握“雙語”的漢族33人,熟練掌握雙語的少數(shù)民族258人;初步掌握雙語的漢族48人,初步掌握雙語的少數(shù)民族190人;基本不懂雙語的漢族158人,基本不懂雙語的少數(shù)民族69人。為使基層干部通過學習培訓掌握“雙語”,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服務各族群眾的本領。額敏縣狠抓了基層干部“雙語”培訓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保障機制。成立了“雙語”學習培訓領導小組,明確了“雙語”學習培訓工作由縣委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級黨校實施培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在縣級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將12萬元“雙語”培訓經費列入黨建工作經費,并要求各基層黨(工)委在開展“雙語”學習培訓中切實保證資金到位。2010年上半年全縣已落實“雙語”培訓經費20.345萬元,配備“雙語”教師142人,其中專職教師18人,兼職教師124人,漢族44人,少數(shù)民族98人。
二是深入開展調查摸底,科學制定學習培訓計劃規(guī)劃。為科學制定“雙語”培訓規(guī)劃,明確培訓對象,采取問卷測試、口語會話等方法,對17個鄉(xiāng)(鎮(zhèn))場(包括9個社區(qū))在職干部、9個縣直黨(工)委的后備干部進行了雙語掌握情況摸底調查,準確掌握了每名干部的“雙語”水平。在此基礎上,下發(fā)了《額敏縣基層干部“雙語”學習培訓工作實施意見》、《額敏縣基層干部“雙語”學習培訓工作要點》等文件。
三是豐富學習載體,拓寬培訓渠道。采取逐級辦好主體班次集中學,按照分級培訓的原則,縣委黨校已舉辦“雙語”6個班次,培訓干部331人;鄉(xiāng)鎮(zhèn)黨校開展夜校17期,參學人員693人。采取制定計劃自主學,每名干部制定符合自己特點的個人自學計劃,堅持通過“每天三個詞每周三句話”等方式,不斷強化自身“雙語”學習意識和“雙語”知識積累。采取結對幫扶互助學,在工作中倡議鄉(xiāng)(鎮(zhèn))場機關辦公室人員民漢搭配,在生活中倡議鄉(xiāng)(鎮(zhèn))場機關干部住宿人員民漢同住,實行民、漢干部結對幫學,相互提高。利用現(xiàn)代遠程電化教育平臺拓展學,充分利用現(xiàn)有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絡和黨員電化教育網絡,組織收看“雙語”知識講授專題片,在掌握工作、日常生活口語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深入拓展“雙語”學習水平。采取優(yōu)化駐村干部的配備提升學,堅持一個村配備一名少數(shù)民族干部和一名漢族干部,重點讓少數(shù)民族干部到漢族村隊駐村,讓漢族干部到少數(shù)民族村隊工作,為其提供好的“雙語”學習環(huán)境。采取點面結合帶動學,確定薩爾也木勒牧場等五個鄉(xiāng)場為基層干部“雙語”學習培訓工作聯(lián)系點,積累總結學習經驗,為其他鄉(xiāng)鎮(zhèn)開展“雙語”學習培訓工作樹立榜樣。
四是建立“雙語”學習培訓合格證制度。聘請52名縣直學校民漢語言教學骨干教師,成立了由“民學漢”和“漢學哈”兩個考核小組組成的額敏縣干部“雙語”水平考核專家委員會,制訂了《額敏縣基層干部“雙語”水平考核管理辦法》,充實完善了內含3000多道題的“雙語”學習考核題庫。截至目前,已組織專家委員會開展了4次基層干部“雙語”學習培訓水平能力測試工作,共有625名各族干部參加了測試,有386名基層干部(其中漢族干部73名,少數(shù)民族干部313名;鄉(xiāng)鎮(zhèn)干部281名,科級干部83名)達到了“雙語”B級以上水平,其中達到A級水平的156名。
五是堅持開展“雙語”學習培訓“每月一考”活動。由縣委組織部在每月第一個周一對鄉(xiāng)(鎮(zhèn))場黨政正職領導集中進行“雙語”測試,并要求各鄉(xiāng)(鎮(zhèn))場黨委負責對其他領導干部及一般干部每月進行一次測試。通過以考促學,調動鄉(xiāng)(鎮(zhèn))場科級領導干部帶頭學用“雙語”的積極主動性,有效推動了額敏縣基層干部“雙語”學習培訓工作的整體進度。
六是嚴格“雙語”學習培訓考核獎懲。把“雙語”水平考試成績作為干部考察考核、選拔任用、晉升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優(yōu)選先、確定后備干部的重要條件。明確規(guī)定經過兩年學習培訓,鄉(xiāng)(鎮(zhèn))場主要領導“雙語”仍不過關的,進行組織調整;鄉(xiāng)鎮(zhèn)場科級干部“雙語”學習不過關的,取消其“十星級”鄉(xiāng)鎮(zhèn)干部“學習星”的評選資格;參加縣級以上黨?!半p語”學習后,仍達不到合格標準的,其參加培訓期間的費用由本人自理;對在開展“雙語”學習培訓中,組織領導到位,學習培訓成效顯著,幫扶效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目前,已有27名參加縣委黨?!半p語”培訓沒達標的學員,其培訓的1.07萬元費用自己承擔。
一是對強化“雙語”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盡管通過近年的“雙語”學習,鄉(xiāng)(鎮(zhèn))場、縣直機關干部“雙語”水平較前幾年已有了較大提高,但部分干部在主觀上沒有把盡快掌握“雙語”作為適應基層工作的必要條件來認識。
二是漢族干部學習哈語需要加強。因為在工作和生活中少數(shù)民族干部說漢語的越來越多,漢族干部因運用漢語范圍廣,說哈語的機會相對較少,沒有一個讓漢族干部繼續(xù)學習、鞏固和提高的語言環(huán)境和制度。
三是在資金投入落實中標準不一。基層干部“雙語”學習培訓工作中,因各地經濟狀況的差異,資金投入落實中標準不一,給基層干部“雙語”學習培訓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四是少數(shù)民族干部“雙語”學習沒有統(tǒng)一培訓教材。自基層干部“雙語”學習培訓工作開展以來,各鄉(xiāng)(鎮(zhèn))場在培訓中沿用原有的教材或結合本地實際自行編印了一些土教材,造成考核中沒有統(tǒng)一的考核標準。
五是學習還缺乏壓力和有效的激勵機制。由于部分鄉(xiāng)(鎮(zhèn))場黨委、縣直單位對“雙語”學習沒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機制,特別是“雙語”水平在干部選拔任用中不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導致部分干部學習“雙語”缺乏壓力和主動性。
從調查的情況看,各族干部學習和掌握“雙語”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
一是少數(shù)民族干部普遍感到學習運用漢語是公務員的基本功;基層鄉(xiāng)鎮(zhèn)場漢族干部也普遍感到不懂“雙語”是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工作的一大障礙。
二是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新生事物、外來事物不斷增多,這就要求基層少數(shù)民族干部必須懂漢語;在農村成立的各種經濟協(xié)會中的少數(shù)民族成員也渴望有機會學漢語,以適應走出去、引進來和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三是鄉(xiāng)(鎮(zhèn))場干部中的漢族領導學哈語,是融洽民漢感情的重要渠道,是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基層干部聯(lián)系群眾的主要方式,也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特別是直接與基層、與農民打交道的漢族干部必備的條件。
一是進一步完善基層干部學習“雙語”的制度。要在堅持選派干部掛職鍛煉和到地、縣兩級黨校培訓“雙語”的同時,健全“雙語”學習制度。明確考核措施、獎勵制度,有效激發(fā)鄉(xiāng)(鎮(zhèn))場干部學習“雙語”的積極性。從培訓的經驗來看,干部雙語培訓最大的難點在于沒有學習壓力;組織人事部門要把“雙語”熟練程度與干部的年度考核掛鉤,把“能聽會說雙語”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一項必備條件;這是雙語能力建設的治本之策,有助于形成“雙語熱”的良好氛圍。
二是拓寬培訓方式,確保培訓有針對性。采取“走下去、請上來、沉進去”的方式集中培訓,并通過漢族干部與少數(shù)民族干部“一幫一、一幫多”結對子幫扶的方式,互相交流學習“雙語”。通過設置“雙語”小黑板,堅持每天一句話、每天收看哈、漢語新聞,每月一考,舉辦“雙語”演講比賽和“雙語”黑板報競賽等形式,開展干部“雙語”自學活動,并充分發(fā)揮遠程教育站點優(yōu)勢,積極開展“雙語網上課堂”,切實調動干部學習“雙語”的積極性。
三是要進一步提高基層干部“雙語”學習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提高基層干部的“雙語”能力,是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步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反對民族分裂斗爭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搞好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
四是繼續(xù)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輿論氛圍。堅持以新聞媒體、廣播、報刊、標語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努力在全縣各族干部群眾中形成輿論氛圍,最終達到基層干部“人人學雙語,人人懂雙語”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