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陶蕾
淺談中職校日語教學目標定位
上海 陶蕾
本文通過對職校日語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從教學對象的定格、教學目標的定位等方面探索了如何在中職校日語教學目標定位過程中立足中職校教學的現實,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最終目標。
中職日語教學現狀;教學對象的定格;教學目標的定位
中職日語教學雖然同其它門類學校日語教學的共同之處都是以日語教學活動培養(yǎng)日語人才,但是中職校日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
1.學制短、學時短。中職校生在校三年,除去實習期在校學習時間也就兩年時間,作為一門零起點的語言課程要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達到用人單位對日語人才的需求,能較熟練的運用日語于工作之中,這足見學時的緊張。
2.生源基礎參差不一。眾所周知,中職生源一般都參差不齊。讓這些沒有日語基礎并且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在很短的學間內學會一門語言,有很大難度。
3.教與學的信心不足。由于學時短、生源基礎差,除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不足,連教師本身也心有疑慮。
4.作為小語種課程不被人重視。中職教學側重于專業(yè)課的學習,日語作為一門小語種語言課程由于師資、生源、應用范圍、人群普及率等局限性,其受重視的程度遠低于英語。
1.隨著日資在華企業(yè)的發(fā)展,企業(yè)將需要更多的日語翻譯人才及具有相當日語能力的人才。高等院校的學生多將目標定在一些高端崗位,而文員、前臺、服務等單項管理工作就給了中職校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yè)前景,具有一定的外貿知識并有日語能力等級考試證書的人才非常搶手。
2.基于日語與漢語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相互滲透,中國人擁有掌握日語的絕對優(yōu)勢。同時是從零開始學習日語,可以摒棄以前學習英語失敗的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從職業(yè)規(guī)劃的角度來說,求學與就業(yè)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功利關系,與英語相比,日語的人群普及率相對較低,競爭壓力也相對較小。
所謂定格就是對所教授的學生的群體及其個體的基本條件和內在素質的基本分析和綜合評估,以便在教學中知人善教。
1.年齡介于成年與未成年之間。學生處于未成年而即將進入成年之間,知事很多但不成熟,性格雖趨穩(wěn)定但也易沖動,他們與時俱進,追求時尚,對新鮮事物興趣很大。
2.學習基礎比較差。由于學習基礎比較差這些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學習成績差的只能進中職校,這是影響中職學生心理狀態(tài)和中職校形象的社會環(huán)境原因。
3.成長環(huán)境差異大。中職校學生學習基礎差除自身的原因外,與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也有很大關系。家長的文化和家庭對他們的關心、教育方式、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等,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4.對學習日語的信心不足。中職校學生由于長時間學習比較差,對日語學習更是信心不足。
5.有改變自身形象的主觀愿望。中職校學生由于與其他中學生群體相比總是坐在后排,實際上成了青少年學生中的弱勢群體。這些學生在無形壓力下,也反彈出改變自身形象、改變他人看法的愿望和內在的動力。
1.具有可塑性。中職校學生年齡在未成年向成年人過渡期間,通過主觀和客觀的共同努力和作用,他們是可以改變的,往更積極更好的方面去轉化,把他們看作一成不變是錯誤的。
2.思維活躍。中職校學生和其他青少年群體一樣,思維活躍,敢于探索和發(fā)現新事物。只要我們善于挖掘這些積極的閃光點,就有可能把這些閃光點轉換成為他們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動力支撐。
3.有一定的進取心。在我和眾多學生的接觸溝通中,我感到他們絕大多數有一定的進取心,他們想努力奮進,想改變自身形象,想改變社會、家庭對他們的不準確看法。
1.按照職業(yè)崗位活動的內在邏輯和要求來確定教學目標,以實際工作的需求為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日語一般基礎知識和簡單的專業(yè)用語。所謂基礎知識就是基礎的詞匯體系和語法體系。專業(yè)用語即該學生所學專業(yè)及日常工作基本用語。例如:商務日語、旅游日語、飯店情景日語等的常用詞匯與會話。
2.明確專業(yè)面向的崗位群,確立將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轉向適應上海經濟發(fā)展需要和外向型企業(yè)需要的智能型操作人員、商務助理人員、商業(yè)服務人員等多個單項管理崗位。使學生了解日資企業(yè)基本特征,掌握在日企工作的基本原則;了解中日文化的差異,為更好的融入公司打好基礎;從實際崗位出發(fā),提高交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實踐能力。
3.教學以聽說為本,加強書寫、閱讀。拉近職業(yè)教育與企業(yè)生產的距離,達到培養(yǎng)“崗位人”的目標。使學生能運用所學日語知識與同語種人員進行一般的交往與溝通。
4.在日語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1.教材內容的緊湊性。日語教學的教材近幾年來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要注意所選教材內容緊扣學生專業(yè),嚴密緊湊,避免雜亂而無章法。
2.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學內容要有較強的實用性,為學生提供具有生活性、時代性和文化性的課程內容。注意對教學內容作綜合化的拓展?jié)B透,從而激發(fā)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掌握較為實用的能為企業(yè)所接受的日語知識。
3.教學方法的針對性。教學方法的選擇受制于教學目標的要求,依據中職校日語教學的不同專業(yè)方向(如商貿類、旅游類)的目標要求,要針對教學內容特點,教師個性與特長,學生年齡特征等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4.師生要共創(chuàng)教學的主導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爭取日語教學定位的主導性。師生要堅定學習的決心和信心,認識到日語學習對今后走向社會和崗位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定位應當結合專業(yè)需要和教學法的要求建立嚴謹的目標體系。中職校日語的教學方法也要努力依照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對象的實際和教學的培養(yǎng)方向來探討和實踐,并注意將穩(wěn)、新、活、變灌輸其中。
“穩(wěn)”:探索創(chuàng)新任何教學方法,必須要切合教學目標定位的要求,要扎實打好日語基礎,一切必須把根扎正。
“新”:教學目標定位的特性要求體現教學方法的針對性,針對現代青少年思想活躍的特征,有必要在日語學習中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新的教學方法,使日語學習的形式、方法貼近當代青少年的心理及思維、行為方式。
“活”: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在堅持教學目標統(tǒng)一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和創(chuàng)新日語教學方式,思維方式要活、創(chuàng)新方式要活、教學形式要活。教學方式要達到活躍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學習情緒的目的。
“變”:遵循教學目標定位原則,不斷適應崗位要求,在日語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反復嘗試的過程,在這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探索創(chuàng)新出更多更好的學習方法。
(作者單位:上海市貿易學校)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