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慧
(唐山市豐潤區(qū)岔河鎮(zhèn)中學)
淺談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王曉慧
(唐山市豐潤區(qū)岔河鎮(zhèn)中學)
思維永遠從問題開始。提問,是教師和學生通過對話或問答的雙向交流活動以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啟動思維的重要形式。美國教育家卡爾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達到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闭Z文課堂提問,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若干問題,然后利用這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多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趣味。良好的問題環(huán)境對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科學、合理的設置問題呢?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對提高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理解。
高魯布科夫說:“教師對學生提問的時候,應該明確決定要把學生引到哪里去。最終的目標決定著談話的進程,提問的方法?!边@實際是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教學目標成為一切問題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并把教學目標隨著教學進程分解為若干個問題,力求使所設置的每個問題都具有明確的目標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向確定的的方向,使?jié)撛诘膶W習需要轉化為活躍的學習動機,以問題為中心,釋疑解惑,完成教學任務。
比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可以根據(jù)“我”一家對于勒態(tài)度的幾次變化設計問題,最后歸納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可以圍繞“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這一教學目標,設計如下提問:(1)“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的“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2)從寫作意圖看,作者是要突出其中哪一點?為什么?(3)蔣氏的祖父、父親都死在捕蛇這件事上,自己也多次有死亡的危險,但為何不肯更役復賦?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探討,學生就會深刻領悟到作者的寫作意圖:揭露封建社會橫征暴斂的罪惡,同情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課堂提問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導學生?!笨鬃釉凇墩撜Z》中也闡發(fā)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觀點。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特別注意運用啟發(fā)性原則,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器官,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而科學的提問絕不是為提問而提問,所提問題的啟發(fā)性可有可無;也不是簡單的教師問上句,學生答下句。問題的設置要給學生留有廣闊的思維空間,既要有順向、橫向思考的,又要有逆向、縱向思考的,啟發(fā)學生講求思維過程,從思維過程中引出結論。
例如,于漪老師在執(zhí)教《孔乙己》一文時的提問:“凡是讀過魯迅《孔乙己》小說的人,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魯迅在他寫的小說中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么最喜歡《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樣的成功之筆來塑造這個藝術形象的呢?當我們讀悲劇時,眼淚一般總會情不自禁地奪眶而出,可是我們讀《孔乙己》眼淚卻流不出來,這又是為什么呢?有人說,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那么孔乙己的悲劇又是哪一類悲劇呢?”這樣的提問勢必引發(fā)學生的心理巨浪,從而深入思考。
問題設置,無疑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但學生的基礎和自身素質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問題的設置不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則會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吃不了”,不利于全體學生的思維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情境時,應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智能情況和接受能力,設置不同要求的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別,有的放矢進行提問,并選擇多種方式啟迪思維,實現(xiàn)因材施教,讓各層次的學生均能從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各盡所能,各得其所。
總之,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設疑、引趣、點撥、巧于曲問、鼓勵答疑,不斷撞擊學生的思想火花,點燃學生的思想引線,讓學生在成功的教學活動中感受成功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