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當代世界史教學改革芻議

      2011-08-15 00:53:52朱秀芳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1年3期
      關鍵詞:當代史世界史史觀

      朱秀芳

      (浙江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浙江杭州310012)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西方學界,90年代初期后開始流行。目前該詞是國際社會科學界使用頻率最高、內涵分歧最大的概念之一,并一再引發(fā)學界的討論。在史學家看來,全球化無非指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類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往逐漸增多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人類歷史的自然發(fā)展過程[1]。英國社會學家蘭道夫(Ralf Dahrendoff)將全球化看作是支配人類命運“不可抗拒的力量”。他明確指出,“當此20世紀走向盡頭,一個看來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經開始支配人類的生命、希望和恐懼:全球化”[2]。的確,全球化使得世界成為各種聯(lián)系構成的相互依賴的網絡體,其中包含經濟、軍事、環(huán)境、社會和文化、政治等多種維度。這種變化過程使得在世界某處的事件決策和行動對世界上另一處的個人、團體和國家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和后果。不管人們看法如何的不同,全球化是現(xiàn)時代的一種客觀存在,是20世紀后期以來的重要時代特征之一,這已成共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經濟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日益從縱向的垂直依附向橫向的相互依存發(fā)展,形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密切聯(lián)系的大系統(tǒng)。權威專家由此認定“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賴的時代”[3]。在當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間的文化、價值乃至于制度體系的交流和滲透已經成了當今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并且,這種全球化的過程“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4]。

      在此背景下,如何開展二戰(zhàn)后的世界當代史教學以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在較長時間內,在我國高校當代世界史教學中,存在將當代世界史作為各國歷史的簡單相加,抑或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民族解放運動,外加國際關系的單線組合的現(xiàn)象。其研究僅僅限于對政治和經濟狀況的闡述,或僅僅把研究的觸角從傳統(tǒng)的西歐、北美以及前蘇聯(lián)、日本擴大到亞非拉廣大地區(qū)。我國著名歷史學專家黃安年教授曾對中國世界當代史的教學現(xiàn)狀作過深入的分析,認為“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我們的視角較多地集中在地區(qū)、國別和階段的歷史教學研究上,相對來說對各種影響全球性問題的教學研究考察不夠,從全球角度考察和論述當代世界顯得薄弱?!盵5]其實,在國外同樣存在西方中心論,或片面強調某一國或國別史拼湊世界史等現(xiàn)象,若從全球化的視角來研究當代世界史,人們會發(fā)現(xiàn),僅僅對一個地區(qū)重點闡述的增減或轉移,僅僅像拼盤似的地區(qū)加階段加歷史線索,抑或將敘述歷史的時限從20世紀的四五十年代逐步下延至六七十、八九十年代,甚至21世紀,這一切并非就等于一部當代世界史。英國學者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也認為:“當代史的一個顯著的事實是,即它是世界史,而不是某些地區(qū)的歷史?!怯捎诿乐蕖⒎侵抟约爸袊?、印度和其他歐洲之外地區(qū)的歷史從另一個角度改變了以往的格局,所以它們已超越了傳統(tǒng)的線形歷史發(fā)展過程;面對這一歷史事實,再用傳統(tǒng)的歷史發(fā)展模式來解釋顯然已不合時宜,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整體歷史格局來取而代之?!盵6]

      正因為這樣,對當代世界史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而站在全球化的視角,確立新史觀,對當代世界史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究,以重新構建高校當代世界史教學的整體框架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首先,以全球化為背景,開展當代世界史的教學改革,必須建立新的指導性史觀。根據(jù)時代特征,全球史觀或全球化史觀不失為能更好地反映世界當代史演進軌跡的指導史觀。

      全球史觀形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它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當代史學家研究歷史、認識歷史的一種新的視角和思維。最早提出這種史觀的是歐美學者,其中以美國歷史學家L·S·斯塔夫里阿諾斯最具代表性。所謂全球史觀,其基本觀點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其研究的視野不僅包括歐洲史,而且覆蓋二次大戰(zhàn)后崛起的亞非拉的廣大地區(qū)。正如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所說的那樣,“它的主要特點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歷史;關注的是整個人類,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薄熬腿缫晃粭碓虑虻挠^察者從整體上對我們所在的球體進行考察時形成的觀點”[7]。二戰(zhàn)后世界各個地區(qū)、各種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發(fā)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狀態(tài),逐漸融合成密切聯(lián)系的全球統(tǒng)一體,依據(jù)這一史觀,世界歷史絕不是所有國家、地區(qū)及民族和文化的總和,它所關注的是整個人類和全球整體,即要求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尤其是當代世界史。這一史學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歐中心論”和國別史拼湊世界史的傳統(tǒng)史學框架,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fā)展和統(tǒng)一性來考察歷史,全面探討世界歷史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征、發(fā)展主流和總體趨勢,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和滲透,即把每個地區(qū)或民族的歷史以及這些歷史的每一方面都納入到相互聯(lián)系的世界歷史的整體發(fā)展進程當中,這對于促進歷史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發(fā)展、深化歷史研究和拓展人們的歷史視野,當然是大有裨益的,引起了學者的高度關注。但這些學者雖然自稱要“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世界”,在這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可是仍然使人感到有些過分強調西歐的獨特性??梢?要真正從全球化視角來重新架構當代世界史并非易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使世界變成一個密切聯(lián)系的“地球村”。國家間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領域多層次地發(fā)展著,整個人類社會正在形成一個相互感應、相互制約的整體,面臨著共同的命運和考驗。盡管冷戰(zhàn)期間,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緊張激烈的對抗世界各國間的聯(lián)系一度受到了影響,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全球化的進程。但冷戰(zhàn)時期,在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由于資本主義發(fā)展從“外延式發(fā)展”①進入“內涵式發(fā)展”②階段,資本主義國家間的聯(lián)系及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通過相互投資、資本的雙向對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局面,帝國主義就是戰(zhàn)爭的命題也因此面臨修正。而科學技術和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沖破了意識形態(tài)分歧帶來的國家間的聯(lián)系阻隔,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也因此變得更加密切,特別是冷戰(zhàn)結束后,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一定程度上的弱化,各國需面臨或應對一些全新的問題不得不進行相互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某種程度上,全球性問題的緊迫性、聯(lián)動性上升,任何國家都難以單獨應對,客觀上要求各國加強合作、協(xié)調行動[8]。如環(huán)境資源問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全球金融危機、自然災害等等,所有這一切,都使得世界當代史成為了一部全球史、整體史?!把巯?環(huán)境問題、安全問題、能源問題等全球性問題,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迫切地擺在新世紀領導者面前。不僅如此,全球化也使國家內部的社會運行更加復雜?!薄盁o論在政治決策、價值取向、社會矛盾的處理或對機遇和挑戰(zhàn)的估計上,都不再囿于一國狹小的范圍內,而是與國際緊密相連?!雹蹫榇?樹立全球史觀,從“月球俯視全球”顯得尤其必要。在此基礎上,也有學者進一步提出全球化史觀,全球化史觀兼顧全球化的縱橫發(fā)展,注重考察人類文明整體之間的聯(lián)系,以避免從國別史范疇的概念去說明世界當代史的運行特點和規(guī)律的弊病,更加科學地發(fā)現(xiàn)和說明整個世界的發(fā)展狀況及發(fā)展規(guī)律。這種史觀對構建有中國風格和特點的新的世界當代史理論研究體系和話語體系具有不可小視的作用。

      其次,全球化在增加世界的相互聯(lián)系的同時,也加速了世界各地的跨文化互動,全球化使發(fā)生于一國的孤立的歷史事件往往具有世界影響。為此,當代世界史的教學內容的調整及重點難點把握必須圍繞這一時代背景展開。以新的全球史觀為指導,重視采用跨國比較研究與教學不失為一種可實踐的方式。在傳統(tǒng)的高校世界當代史教學中,一般將世界當代史劃分為三大板塊:一是社會主義板塊,闡述社會主義如何從一國發(fā)展為多國,二戰(zhàn)后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演變史以及社會主義國家間的相互關系。二是資本主義板塊,闡述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是如何發(fā)展演變的,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三是民族解放運動及非殖民化或第三世界國家的發(fā)展與演變,也可稱為國際關系板塊。

      對于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間的相互關系,傳統(tǒng)的當代世界史更多區(qū)分兩者的異同,對其相互影響的闡述往往不多,即鮮有“互動”。而重視不同文明及不同制度國家間的“互動”,有利于更客觀全面地分析各種文明及各種制度各自的優(yōu)劣、存在的價值。全球史觀或全球化史觀摒棄以民族國家為單元的思維模式,關注不同社會、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跨文化互動”[9]。將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更多地放在全球互動的大框架下加以考察,可避免關注的單向度,即不只從民族國家的視角看問題,而是更注重日漸增強的世界聯(lián)系和全球化進程,以避免一廂情愿的判斷。而中國提出“和諧世界”的理念就是將世界看作密不可分整體的結果。在全球化視野下,注重全球互動,對世界進行整體觀瞻,既對不同國家、文明或政治體制進行比較研究,區(qū)分其異同,同時也強調不同國家、文明或政治體制的互動,突出交流、征服和移民等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二者的融合為全球化當代世界史教學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模式[10]。

      因此,若將高校世界當代史教學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則應更重視分析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相互之間的互動關系。從全球化視角看,20世紀現(xiàn)實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和二戰(zhàn)后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是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以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大飛躍,它極大地沖擊了資本主義全球體系,標志著對資本主義全球體系的最初解構。從制度層面看,全球化不再是資本主義一維的全球化,而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博弈和競爭的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與社會主義體系同時并存、博弈和競爭,構成了一個二元分裂和對立的世界。

      第三,在全球化時代,當代世界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必須與時俱進,同時重視現(xiàn)狀研究也是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傳統(tǒng)的當代世界史教學方法,重教師主導,重灌輸,往往采用教師設問自答或設問生答,教學相對死板單一。若將世界當代史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從全球化的視野來通盤考慮當代世界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變革,采用多媒體教學,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十分必要。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某種程度上是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緊密相聯(lián)的?,F(xiàn)代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可將當代世界史的教學從平面式立即拉成立體式,更有利于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參與、思考積極性,也將極大地改變教師在當代世界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將課堂教學的教師主導改為教師引導,讓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為此,關注現(xiàn)狀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現(xiàn)狀是歷史的最新延續(xù)。在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世界史教學應更重視現(xiàn)狀這一最新的歷史現(xiàn)實的認識問題。列寧早就說過:“我們必須力求趕上事件的發(fā)展、作出總結、作出結論,從今天的歷史經驗中吸取教訓以便應用于明天,應用于今天人民還在沉默而不久的將來革命的火焰必將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燃燒起來的地方。我們必須做政論家經常要做的事情……寫現(xiàn)代歷史并力求使我們的描寫給運動的直接參加者和活動在現(xiàn)場上的無產者英雄們帶來更多的幫助,能夠促進運動的開展,有助于自覺地選擇耗費力量最少而能夠提供最大的最持久的結果的斗爭手段、方式和方法?!盵11]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等革命導師歷來重視研究當代問題。

      關注世界現(xiàn)狀,重視和跟蹤對當代世界問題的教學與研究,這有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與世界眼光。那種傳統(tǒng)的偏重于政治和國際關系史的敘述,忽略了經濟和科技發(fā)展及思想文化演變的闡述的世界當代史教學難以適應21世紀全球發(fā)展的需要。研究和反映全球性經濟和社會問題是世界當代史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內容,這些全球性問題是地區(qū)國別加階段的研究所不能取代的,這些全球性問題并沒有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嚴格區(qū)別,不少是超國界的、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從全球化的視野來進行世界當代史的教學與研究,有利于師生拓寬學習研究的領域,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影響和制約當代世界歷史演變的基本脈絡和規(guī)律,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當代世界歷史深層次問題的興趣,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和世界意識有著重要的價值。某種程度上,世界意識正是人類對全球化浪潮席卷寰球、全球性問題層出不窮的反省和覺悟的結果。

      此外,開展世界當代史的教學和研究離不開獲取資源和信息的快速、便捷、完整、準確。全球化進程是與科技革命加速緊密相聯(lián)的,在互聯(lián)網出現(xiàn)前,世界當代史的教學與研究由于受到檔案資料缺乏的影響,教學資源特別是第一手的史料非常難得,而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深,使得開展世界當代史教學與研究所需的教學資源和信息日益多元化和網絡化,互聯(lián)網中儲備了大量的數(shù)字化的歷史資料。隨著互聯(lián)網的的發(fā)達及電腦的日益普及,可資利用的檔案層出不窮,這為高校師生通過多國檔案資料的相互佐證得出較接近事實的結論創(chuàng)造了條件。

      總之,在全球化視野下,高校的當代世界史教學無論史觀、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都面臨新的挑戰(zhàn)。在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世界史教學應更好地將當代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依賴的時代特征呈現(xiàn)出來,樹立以全球史觀或全球化史觀為指導,這是世界當代史教學面臨的迫在眉睫的課題。全球化使跨國間的互動增多,這是當代世界史教學內容作重新調整的時代要求,從跨國文化的互動角度梳理重點與難點,注重跨國跨文化的研究,尤其應重視現(xiàn)狀的這一最新的世界當代史內容,這是改革中的題中應有之義。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可資利用的教學檔案日益多樣化、多國化,為史料的相互佐證提供便利,從而使教師更能通過多邊檔案的研究得出較接近事實的結論。與此同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與時俱進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改變教師主導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師引導下的多媒體教學,更多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是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當代世界史改革又一重要內容。通過上述諸方面的努力,以期在推動與改進我國高校當代世界史教學中起到積極作用。

      注釋:

      ①所謂外延式發(fā)展,即資本主義用擴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方式,即進行武力征服再加商品輸出增加勢力范圍的發(fā)展階段。

      ②所謂內涵式發(fā)展,即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再依靠軍事手段,更多采用產品、技術、信息、資金來構建其無形的勢力范圍階段。

      ③此系奚潔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的講話,引自楊楠《21世紀中國需要什么樣的領導》《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3月28日。

      [1]劉軍.全球化與全球化史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05-30.

      [2]李銘義.全球化時代下的國際現(xiàn)勢[EB/OL].(2009-12-11).http://www.docin.com/p-36834106.html.

      [3]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權力與相互依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3.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5]黃安年.當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5.

      [6]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當代史導論[M].張廣勇,張宇宏,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2.

      [7]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M].吳象嬰,梁赤民,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4.

      [8]楊潔篪.大變革大調整大發(fā)展——2009年的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J].求是,2010(1):57-59.

      [9]劉新成.全球史觀與近代早期世界史編纂[J].世界歷史,2006(1):39-46.

      [10]Guarneri C J.Internationalizing the United States survey course:American history for a global age[J].The History Teacher,2002,36(1).

      [11]列寧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82.

      猜你喜歡
      當代史世界史史觀
      第三屆“日知世界史獎”評獎公告
      重構中國當代史研究的問題意識
      世界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
      對克羅齊和柯林武德關于歷史概念的解讀
      學理論·下(2017年11期)2018-03-26 12:30:48
      “當代史”意識的凸顯與寫作路徑的拓展
      一個不容忽視的高考考察維度——比較史觀
      百件文物帶你玩轉世界史
      學與玩(2017年5期)2017-02-16 07:06:24
      全球史觀在初三歷史復習中的運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3
      和而不同 學以致用——近兩年各地高考歷史試題中的多元史觀芻議
      美國學者世界史視角下的中國史——淺析英文版《世界史》第一卷至1800
      抚远县| 嘉善县| 剑川县| 达孜县| 九台市| 肃宁县| 库车县| 郁南县| 丁青县| 巴塘县| 江西省| 容城县| 蕲春县| 顺义区| 江油市| 巴林左旗| 芦山县| 锡林郭勒盟| 阿合奇县| 彭泽县| 洛扎县| 湖北省| 晋中市| 札达县| 克东县| 灌云县| 竹山县| 泊头市| 神农架林区| 旬邑县| 永年县| 依安县| 罗甸县| 疏勒县| 昔阳县| 梅河口市| 桐柏县| 确山县| 莱西市| 洪泽县|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