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禹都陽城新考

      2011-08-15 00:51:01張耀征張留坡
      天中學刊 2011年6期
      關鍵詞:薏苡陽城

      張耀征,張留坡

      (1.平輿縣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 平輿 463000;2.平輿縣委宣傳部,河南 平輿 463000)

      禹都陽城新考

      張耀征1,張留坡2

      (1.平輿縣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 平輿 463000;2.平輿縣委宣傳部,河南 平輿 463000)

      夏朝是中國古代有完整帝王世系記錄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頻繁遷都。陽城是夏朝的第一個都城。禹都陽城究竟在何地?眾說紛紜。依據(jù)大量歷史文獻,經(jīng)過對比論證和實地考證,禹都陽城故城應位于汝南縣城東北13.5公里、上蔡縣城東南25公里、平輿縣城西北20公里處的陽城鎮(zhèn)新集村委周莊附近。

      禹都;陽城;地望;楚地;周莊

      夏朝是一個頻繁遷都的朝代。據(jù)各種史料綜合統(tǒng)計,自禹至桀都城凡十四遷。《世本》及《竹書紀年》均載“禹都陽城”。陽城是夏朝的第一個都城。按《竹書紀年》載,夏朝先后曾建都陽城、斟鄩、斟灌、帝丘、原、老丘、西河,最后又回到斟鄩。再參考一些其他說法,夏建都及遷都情況為:禹都陽城、遷居安邑、平陽;啟遷陽翟、又遷安邑;太康遷斟斟鄩,后又遷陽夏(今河南太康)以避后羿之亂,相亦曾避居于斟灌(今河南清豐)及帝丘(今河南濮陽南);少康都康城(今河南禹州西北);杼遷原(今河南濟源西北),又遷老丘(今河南開封東);廑居西河(在今河南湯陰東18公里處,一說在山西河津南);皋澠池(今河南澠池);桀又遷居斟鄩[1]124―127。本文主要探討禹都陽城究竟在何地。

      一、禹都陽城地望考

      據(jù)史籍記載,陽城是夏禹開國建立的第一個都城?!睹献印とf章》曰:“禹避舜于陽城”[2]221?!妒辣尽芬嘣疲骸坝矶缄柍恰盵3]6。關于陽城究竟在何地?古今說法不一。班固《漢書·地理志》記述有兩座陽城,一在潁川,一在汝南。潁川陽城位于登封縣城東南的告城鎮(zhèn),該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面積約50萬平方米。汝南陽城位于平輿縣城西北42華里處的陽城鎮(zhèn)新集村的周莊一帶(遺址西北角系唐代陽城寺院),遺址面積56.5萬平米,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查閱《漢書·地理志》,探究孰為禹都陽城?班固云:“陽翟,夏禹國,周未韓景侯自新鄭徙此?!盵4]1560而《左傳·昭公四年》則有“夏啟有鈞臺之享”[5]1246之語,陽翟與陽城雖然都冠有“陽”字,但并非一地,古陽翟即今河南省禹州,至今這里仍遺有禹的紀念性建筑,如禹王廟、禹王鎖蛟井、古鈞臺或夏臺等,并無只言片語記述潁川陽城為禹都。汝南陽城也是如此,班固僅記:“陽城,侯國,莽曰新安?!辈谎云錇橛矶?。遠古的都邑,一地有數(shù)說,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多端寡要,撲朔迷離了。

      關于韓地登封陽城的地名,《左傳·昭公四年》云:“四岳、三涂、陽城、太室、荊山、中南九州之險也。”[5]1250這段話所指的都是山名,陽城山在河南省登封縣東北,號稱陽城山脈,非城邑之名甚明。但戰(zhàn)國后期韓地確實出現(xiàn)了陽城的地名?!妒酚洝む嵤兰摇份d:“鄭君乙立……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盵6]1776《史記·秦本紀》亦載:“秦昭襄王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所記均指這座古城。考慮地望、年代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韓地確有“陽城”,故登封王城崗城址即是一座夏代城址又是禹居陽城的可能性較大。而楚地的陽城,最早記述的是宋玉的賦,“惑陽城,迷下蔡”。宋玉,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與唐勒、景差等名賢皆以待從見聞,《漢書·藝文志》著錄《宋玉賦》十六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登封所在的韓地雖然有陽城的邑名,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地陽城的存在,更沒有理由否認此處非為禹都陽城。

      楚地的平輿陽城系禹都陽城。據(jù)史籍和傳說,夏代的祖先最初活動于今河南省南部,傳到禹的父親鯀,夏部族開始強大,并始與毗鄰部落有莘氏聯(lián)姻,誕生圣賢帝王夏禹。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曾“疏通九河”,足跡東到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南達衡岳(今湖南湘中一帶),西至黃河中上游,北抵塞外。這些傳說雖非完全為信史,但大禹治水,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使部族得以強大,為建立夏王朝奠定基礎仍有其可信性。傳說因治水有功,舜禪位于禹。“禪讓”之說亦不太可信,實際上是聯(lián)盟部落上層內部爭奪王位的一種飾稱。早期部落式國家王位尚未確立世襲制,故王位的承襲在統(tǒng)治機構內有權勢的人物間進行。禹治水有功,可博得部族首領們的支持,得以順利取得王位。

      夏禹之所以在楚地陽城定都,當有以下原因:

      1. 早在上古的伏羲女媧時代,因房國為聯(lián)盟部落的所在地,“房心為豫”已確立天中城邑房國為天下之中,在古天文星野上以房星為中。汝南陽城故城距房國故城僅50公里,在古天文星野上屬古豫州天中之域。

      2. 夏朝的祖先最早活動在豫南的天中一帶,在此建都可以得到親族的幫助和拱護。《史記·夏本紀》載:“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鯀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盵6]49據(jù)此排列禹家族的世系為:黃帝—昌意—顓頊—伯鯀—夏禹。昌意是夏禹的曾祖父。《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6]10高陽,即顓頊之號?!叭羲敝C音為“汝”,遠古名曰女水,如《漢書·地理志》即稱“汝陽”為“女陽”。近代不少學者考證:若水“即今河南汝水”[7]12。蜀山在西平縣境,古人稱蠶為蜀,“蠶山、蜀山、西陵實為一地,西陵氏、蜀山氏實乃一族”[8]152。按此,夏禹的四世祖昌意當活動在西平縣一帶的汝水之濱。夏禹的祖父顓頊即出生在柏國鄰近的房地。若陽即“汝陽”,古代稱男子為昭,喻為漢水,俗稱“男子漢”,星象為“天漢”(銀河);女子淑靜為穆,喻為汝水(《漢書·地理志》即書“汝陽”為“女陽”,“汝陰”為“女陰”),曰“天穆”?!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注》引《竹書紀年》曰:“顓頊產伯鯀,是維若陽,居天穆之陽”,天穆之陽即汝水之陽。說明大禹的父親鯀也誕生于汝水之陽。《大戴禮》云:鯀娶于月華氏。月華氏是有莘氏的異稱?!坝休肥稀毕惹孛弧拜穱?,是禹母的祖國,夏禹的生地。其地在今上蔡縣城南十里鋪一帶,此地距楚地陽城僅40華里。莘國是禹的外祖父家,邦土毗鄰,可以拱護都城的安全。

      3. 夏禹誕生及姓氏,夏部族起源于天中地區(qū),史載夏部族姒姓,其得姓原因,說法不一:一說夏的開國之君禹出生于薏苡。如《史記·夏本紀》引《帝王世紀》云“父鯀妻修已,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拆而生禹”[9]149?!秴窃酱呵铩ぴ酵鯚o余外傳》亦曰:“鯀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壯未孽,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為人所感,因而妊孕,坼脅而產高密?!盵9]149《論衡·奇怪篇》也云:“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盵10]50由于傳說禹母吞薏苡而生禹,夏部落就把這種作物作為自己部落所崇拜的圖騰。薏苡之“苡”,從草以聲,因禹母是一位偉大的女性,以“姒”字為氏?!版Α保坠俏?、金文寫作“ò”為薏苡果實的象形字。為什么禹母修已(又名娡、女嬉)吞服薏苡才會懷孕生禹呢?原來薏苡是一種可以作為食物的中藥。薏苡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多生于河邊、溪澗、荒野。這種作物葉、根、籽皆可入藥,以籽最良,果實脫去殼名曰感米,又名薏珠子、草珠兒、菩提子、芑實、薏米、米仁、薏仁、苡仁、苡米、六谷米、珍珠米、藥王米、水玉米、催生子、益米等,其性味甘淡、涼,功用主治:健脾、補肺、清熱、利濕,治療泄瀉、濕痹、筋骨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肺痿、肺癰、腸痢、淋濁、白帶等,女性服此品不僅可受孕,并有保胎催生之效,為藥中之上品。吞字,《說文》云:“吞,咽也,從口夭聲”,因禹母咽服神珠薏米,“夢接意感”,大福大貴生了一代圣君夏禹,故薏苡仁又稱“感米”、“催生子”。傳說古陽城因毗鄰丹水(水色紅,又稱“紅河”,今名洪河)。兩岸此作物叢生,禹母因采得薏苡咽服而生禹后,此水改名澺水?!端?jīng)注·汝水篇》云:“汝水又東南左會澺水。水上承汝水,別流于奇雖城東,東南流,于上蔡蔡崗東為蔡塘,又東經(jīng)平輿縣故城南為澺水??h,舊沈國也……澺水又東南左迤為葛陂……澺水自葛陂故城南,經(jīng)新蔡故城東,而東南流注于汝水?!盵11]也就是說,今洪河上游名練溝、蔡塘,僅入平輿縣境至新蔡境入汝處名曰“澺水”,故此河之名非同尋常,是紀念禹母的河流。

      4. 在此建都可以取得盟邦的支持和援助。江國是中原地區(qū)最古老的方國之一,位于今河南正陽縣境,發(fā)端于伏羲時代的陰康氏,后來共工氏也曾在此定都,黃帝擊敗炎帝后,被擁戴為聯(lián)盟部落的首領,共工氏部族被迫西遷。為控中原之中的天中地區(qū),深謀遠慮的黃帝派遣其子青陽定居江水,他就是五帝的“少昊”之父,其后裔建立江國,上古時代江國為中原大邦,其君長相繼為皋陶、伯益(一說皋陶、伯益為父子)。伯益即夏禹的盟友?!睹献印る墓隆吩疲骸爱攬蛑畷r,天下未平;洪水橫流,泛濫天下……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12]172―175伯益協(xié)助治水成功,并擁戴禹為聯(lián)盟部落的首領,故江國是夏禹的可靠盟邦。其次,楚地陽城的周邊:西南18公里處的汝南縣城一帶還定居以犬為圖騰的黃帝苗裔盤瓠氏(城邦遺址在今河南省汝南縣城一帶);陽城東北11公里處有黃帝后裔堯子丹朱建立的丹國(又作聃國)。陽城東南45華里處還有黃帝苗裔番禺、奚仲建立的摯國[13]185―195,可以說禹在此建都無疑得到以伯益為首諸多黃帝族苗裔部落的支持和擁護。所以夏禹在天中的楚地陽城建都可謂族親簇擁,應天順人,左右逢源,順理成章,勿庸置疑。

      二、禹都北遷考述

      陽城是夏朝的第一座都城,但《世本》又說:“夏禹……又都平陽,或在安邑”,夏啟“有鈞名之享”,曾遷都陽翟等。因篇幅所限,本文僅述夏禹時代的遷都。

      禹居楚地陽城,族親盟邦分居四方,安常處順,守望相助,為什么還要北遷呢?事情的緣故還需從帝堯時代說起,《淮南子·齊俗訓》云:“故堯治天下,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后稷為大司田,奚仲為工,其導萬民也,水處者漁,山處者木,谷處者牧,陸處者農。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澤皋織網(wǎng),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無,以所工易所拙,是以離叛者寡,而聽從者眾?!盵14]493達到了世得其利、天與人歸的境界。帝堯舉賢,把帝位禪讓給虞舜,帝舜又把帝位禪讓給夏禹。夏禹晚年,按照傳統(tǒng)的“禪讓”制及治水的功績,王位當禪讓給皋陶,故《夏本紀》曰:“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而后舉益,任之政。”[6]83益,亦名伯益、伯翳。《史紀·秦本紀》載:“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賜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盵6]173大費即益。夏禹在陽城定都后,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其晚年按照傳統(tǒng)的禪讓制,理所應當把王位禪讓給益。但禹并非如此,按《淮南子·齊俗訓》高誘注:“堯、舜舉賢,禹獨與子”[14]486,也就是說夏禹名義舉益為繼承人,但只是裝腔作勢、逢場作戲而已,目的是借以拖延時光?!肚f子·天地篇》記述:柏國的國君伯成子高(又作柏成子高),甚至用辭去諸侯之位威脅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辭為諸侯而耕,敢問其故何也?”伯成子高回答說:“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比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亂自此始矣”[15]30言外之意,是禹破壞了顓頊、帝嚳、堯、舜等留下“禪讓”規(guī)矩,民眾不仁,諸侯思亂,天下今后不再會有安寧的日子了。由于天中地區(qū)黃帝族各部落勢力十分強大,失去了這些部族方國的擁戴和支持,禹晚年徙都登封陽城。然后帶領伯益等重臣東巡狩。

      《史記·夏本紀》記載:“十年,帝禹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避居箕山之陰。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盵6]83由此我們可知,夏禹晚年東巡到會稽后病危暴崩前,才宣布把帝位傳授給益,此時伯益早就看穿了禹的心跡,“禪讓”為假,傳子乃真,所以因佐禹日淺,他作為禹的朋友,三年守喪完畢,便帶領隨從返回登封陽城,把帝位“禪讓”給啟。

      三、禹都陽城詮考結論

      楚地陽城位于號稱“天中”的駐馬店地區(qū),地處河南省中南部,其地鄰山面淮,襟帶汝潁,屬淮北平原,境內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guī)X文化及河南龍山文化遺存200余處,說明在史前時代這里正是中原華夏部族與東夷邦部族及江漢苗蠻部落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碰撞的地區(qū),據(jù)上述考古資料研究證明,距今八十萬年至一、二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天中淺山區(qū)勞動、生息和繁衍后代;到距今七八千年時,裴李崗文化的先民們已脫離了野處穴居、獵取野生、“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開始了以農業(yè)生產為主的定居生活;距今五六千年前后,女媧定都于房地的汝水之濱,裴李崗文化的“后裔”——仰韶文化遍布天中地區(qū),聚落遺址現(xiàn)有30余處,廣袤的天中大地已開發(fā)為農業(yè)經(jīng)濟區(qū);龍山文化是由仰韶文化直接發(fā)展過來的,聚落遺址更是多達100余處;大約距今4000多年前,這里成為蜀山氏、有莘氏、柏皇氏、摯任氏、盤瓠氏、青陽氏、丹夷等炎黃族各部落的集聚區(qū),并在龍山文化基礎上由夏禹劃九州,定鼎天中,出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和第一座國都陽城,并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天中文化”,在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令人遺憾的是,楚地古陽城遺址位于平輿境內,屬淮北沖積平原,由于年代久遠,這里除少數(shù)重要城址裸露于地表外,大部分龍山文化遺址及二里頭類型的文化遺址被洪汝河攜帶的泥砂掩埋在兩米以下,除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面積取土外,很難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使之袒露面世,這也是汝南、平輿、新蔡等駐馬店市東部各縣在文物普查工作中發(fā)現(xiàn)龍山文化遺址、二里頭文化遺址稀少的原因之一。所幸平輿境內的楚地古陽城遺址文化層厚度1—5米,高出周圍的平均地面1—3米,未能被洪水攜帶泥土掩埋,為我們的考古調查提供了便利條件。經(jīng)考察該故城位于汝南縣城東北13.5公里、上蔡縣城東南25公里、平輿縣城西北20公里處的陽城鎮(zhèn)新集村委的周莊(舊時此地有陽城寺院,俗稱陽寺)。該莊坐落在故城遺址的西南隅,故城東西長825米,南北寬685米,呈長方形。此處由于地脈高凸,1975年8月的特大洪水也不曾淹沒,該故城遺址為洪水不浸之地。關于該故城遺址的文化內容,過去我們在《陳勝的故里陽城位置新考》一文作了介紹。但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發(fā)掘資料,要了解該故里真實的文化內涵,仍需要進行大量艱苦細致的調查和發(fā)掘工作。

      [1] 張軫.中華古國古都[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 孟子[M].北京:中華書局,1960.

      [3] [漢]朱衷,注.世本·居篇[M]//世本八種,陳其榮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8.

      [4] [東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5] 左傳[M].楊伯峻,注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

      [6] [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7.

      [7] 鄭杰祥.夏史初探[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1988.

      [8] 張耀征.先考嫘祖國族源流考·蜀山氏源流地望水考[A]//嫘祖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9] [清]馬骕.繹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0] [東漢]王充.論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1]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二十一《汝水篇·澺水》

      [12] 張耀征.少昊都邑江國史考[A]//厚重天中.北京: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6年.

      [13] 張耀征,張新領.中國車輛的發(fā)源地摯國史考[A]//厚重天中.北京: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6.

      [14] [漢]劉安.淮南子[M].陳廣忠,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15] 莊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K222

      A

      1006-5261(2011)06-0092-03

      2011-06-25

      張耀征(1953―),男,河南平輿人,副研究館員。

      〔責任編輯 朱占青〕

      猜你喜歡
      薏苡陽城
      嗨,樹來了
      薏苡功能性酒研究進展及工藝優(yōu)化
      山西晉城陽城次營鎮(zhèn):蠶桑宴打造綠色生態(tài)品牌
      陽城:桑葉茶『火』了 農民樂了
      天下為家
      貴州薏苡新品種(系)的性狀表現(xiàn)
      農技服務(2020年2期)2020-05-20 09:55:12
      不同水溫對2種薏苡種子的萌發(fā)及黑穗病的影響
      種子(2019年2期)2019-03-21 07:28:04
      閩產薏苡種皮油的提取工藝研究
      “禹都陽城”的文獻考察
      珞珈史苑(2017年0期)2017-01-27 12:28:37
      陽城的善政
      文史月刊(2015年8期)2015-10-21 01:05:07
      吉隆县| 即墨市| 万安县| 乌兰察布市| 竹溪县| 碌曲县| 安宁市| 清涧县| 磐安县| 洪泽县| 光山县| 肇庆市| 桑植县| 潢川县| 红安县| 钦州市| 鱼台县| 潼南县| 郸城县| 台东县| 贵港市| 绥棱县| 榆林市| 高邮市| 岫岩| 平谷区| 凤山县| 贵溪市| 景泰县| 马边| 犍为县| 吕梁市| 泊头市| 观塘区| 富宁县| 澳门| 三穗县| 张家口市| 怀宁县| 延吉市|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