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代大赦不赦之罪行分析

      2011-08-15 00:51:01郭艷艷
      天中學刊 2011年6期
      關鍵詞:罪行罪犯

      郭艷艷

      (河南大學 經(jīng)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宋代大赦不赦之罪行分析

      郭艷艷

      (河南大學 經(jīng)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宋代以仁治國,頻繁施行赦宥制度,赦免了大量的罪犯。但是宋代對罪犯的寬免是有限度的,一些社會危害性較大、情節(jié)惡劣、頻率高發(fā)的罪行并不在赦宥范圍之內(nèi)。恩免罪行的赦宥制度與懲處罪犯的法律規(guī)定是帝王統(tǒng)治的兩種工具,這兩種看似背道而馳的手段實則并不矛盾。

      宋代;大赦;不赦;常赦所不原;預期大赦

      宋代的大赦亦有等級之分,其劃分依據(jù)就是對罪行的寬免程度,不同規(guī)格的赦宥對罪行寬免的范圍也不同。宋代大赦可以分為兩類,“凡大赦及天下,釋雜犯死罪以下,甚則常赦所不原罪皆除之。”[1]5026一類是“釋雜犯”,大致來說,新皇帝的即位赦規(guī)格最高,即馬端臨所說的“非常覃慶”,赦免力度是“常赦所不原罪皆除之”。另外,某些時期皇帝的特殊恩赦行為也可定義為“非常覃慶”,如真宗為一系列天書降臨活動發(fā)布的大赦,其赦免的效力就相對較大,往往也是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常赦所不原罪皆除之”,是宋代對罪犯最高等級的赦免。赦書中必須明言“常赦所不免(原)者咸(皆)赦除之”之類的規(guī)定,才能執(zhí)行此項政策,如果赦書中僅僅寫明“罪無情重,皆赦除之”,那么也不能按照“常赦所不原罪皆除之”的原則執(zhí)行[2]490?!爸T犯惡逆以上及殺人應入不道,若劫殺、謀殺、已殺人各罪至死者,雖會大赦得原,皆配二千里,殺人應移鄉(xiāng)者,亦移鄉(xiāng)”[3]338―339,惡逆及殺人罪犯刑罰至死者遇到“常赦所原減赦除之”的大赦,是可以免去死刑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刑罰的消失,只是對刑罰減等處置,還必須接受流配及移鄉(xiāng)的處罰。

      皇帝的登極典禮是國家最大的慶典,代表著新皇帝統(tǒng)治的開始,要滌蕩瑕疵、與民更始。即位赦書在宋代所有大赦中規(guī)格最高,但是其發(fā)布頻率較低,一般皇帝只在即位之際發(fā)布一次,如太祖、太宗、英宗、神宗、徽宗、高宗等即位赦均赦免了常赦所不免者。另外,宋代某些特殊時期如真宗朝,一共發(fā)布了五次常赦所不原咸除之的大赦,分別為至道三年(997年)的即位赦、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的封禪赦、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的郊祀赦、天禧元年(1017年)的奉天書合祭南郊赦、天禧三年(1019年)的天書降赦。真宗在位期間粉飾太平,其慶典赦書也超越了一般的大赦,它們在法律效力上與即位赦書不分伯仲,這種濫用“非常赦”大赦的手段與真宗在位時期“一國君臣如病狂然”[1]172是一致的。

      宋代最常見的大赦都有對不赦之罪的限制,本文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類:不赦常赦所不原者、不赦某些經(jīng)濟犯罪、不赦預期大赦而故犯者、不赦因某些政治原因處置的官員等,以下分別介紹:

      一、不赦常赦所不原者

      常赦與“常赦所不原罪皆除之”的大赦相對應,是指赦免效力一般的大赦。所謂常赦者,是指“除十惡、斗殺、劫殺、謀殺并為己殺人者,及放火、官典犯正枉法贓,至死不赦外,其余罪咸赦除之”[4]1073。常赦通常把以上幾種罪行排除在赦免范圍之外,下面對這幾類罪行分別介紹:

      (一) 十惡罪

      十惡罪最早可溯源至先秦時期,隋朝則明確命名這十項罪行并制定相應處罰措施:“又置十惡之條,多采后齊之制,而頗有損益。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nèi)亂,犯十惡及故殺人獄成者,雖會赦猶除名。”[5]711唐代《唐律疏議》援采隋代的十惡罪名,宋代《宋刑統(tǒng)》直接承襲唐律,所以宋代的十惡罪仍是“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恭、不孝、不睦、不義、內(nèi)亂”。之所以把這些罪行定為十惡,是因為它們“虧損名教,毀裂冠冕”[2]7,危害了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基礎。

      宋代赦書對這些罪行往往專門申明不赦,即使是規(guī)格最高、赦免力度最大的即位赦也有不赦惡逆之罪的情況,如宣和七年(1125年),欽宗即位赦的赦免力度為“除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赦,其余罪無輕重已發(fā)覺、未發(fā)覺、已結正、未結正,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盵6]191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登極大赦,赦免了包括惡逆罪行在內(nèi)的所有罪犯,時人發(fā)出了“故事,登極赦書不及惡逆”的議論[7]113。由此看來,宋人所謂的“故事”有時并不指大多數(shù)情況下的慣例,還可能指代上任皇帝的作為。十惡罪行在宋代并不全是死罪,但因其違背皇權與孝道,觸犯了封建統(tǒng)治基礎,所以宋代將其歸入不赦的范圍。

      北宋真宗時期擴大了對十惡罪的赦免范圍,僅僅把“十惡至死”排除于大赦之外,犯十惡不致死的罪犯是可以得到赦減的,如景德二年(1005年)的契丹講和赦、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的上圣號赦、天禧二年(1018年)的星變赦、天禧三年(1019年)的南郊赦等,均是以十惡罪至死方為大赦不赦之罪行。按照《宋刑統(tǒng)》規(guī)定,此時可以赦免觸犯十惡罪的以下幾類人:不道中的厭魅;大不敬中的盜大祀神御之物、乘輿服御物、皇太子寶;不孝中的為求愛媚厭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別籍異財、供養(yǎng)有闕、居父母喪身自嫁娶、居父母喪作樂及釋服從吉、聞祖父母父母喪匿不舉喪、詐稱祖父母父母死;不睦的所有行為。天圣七年(1029年)四月,殿中侍御史張逸言:“庚寅赦書十惡與四殺連文,并為己殺人者不赦,然則十惡非殺人者亦得赦矣,恐非詔意,請明示有司?!备鈺丛撃晁脑赂找蚓熈赜瓴恢苟馓煜碌纳鈺?,仁宗為此再次下詔強調(diào)“十惡罪無輕重皆不赦”[8]2506。改變了真宗時期大赦十惡罪赦免范圍擴大的趨勢。后來南宋高宗時期一般的大赦又擴大了放免十惡罪的范圍,如建炎元年皇子生大赦,“除犯劫殺、謀殺、故殺、斗殺并為己殺人者,并十惡罪至死、偽造符印、放火、官員犯入己贓,將校軍人公人犯枉法監(jiān)主自盜贓不赦”[9]1657,再次把赦免范圍擴大到十惡罪至死方為不赦。

      (二) 劫、謀、故、斗四殺之罪

      宋代一般大赦的赦免范圍經(jīng)常是“釋雜犯死罪以下”,“雜犯死罪”成為赦書中的經(jīng)常性用語。據(jù)元祐七年(1092年)七月六日尚書省札子:“檢會編敕,諸赦降稱‘劫、謀、故、斗殺正犯?!d詳備,其不載者,即系雜犯?!盵3]742雜犯死罪是指除劫、謀、故、斗等四殺正犯以外犯死罪的罪犯,這類罪犯一般大赦可以赦免,而四殺正犯或蓄謀已久,或情理兇惡,行為惡劣,社會危害性大,是宋代重點懲治的罪犯,所以一般的大赦不赦免這四類殺人犯。從宋代赦免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級別的大赦大多未赦四殺正犯。如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封壽王大赦、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立皇太子赦、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不豫赦、建炎元年(1127年)皇子生赦等,均明確指出四殺不赦。從赦書內(nèi)容的發(fā)展趨勢來看,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四殺已經(jīng)固定成為普通大赦所不赦免的內(nèi)容。寶元二年(1039年)八月,杜曾上言:“近世赦令,殺人已傷未死者,皆得原減,非律意。請傷者從律保辜法,死限內(nèi)者論如已殺,勿赦?!盵8]2922皆著為令。紹興年間右正言凌哲言:“自去歲郊祀后距今,大辟奏裁無慮五十有余人,姑摭其略而言之,汀州雷七、處州徐環(huán)兒、常州郭公彥、夔州冉皋,此四人者情理兇惡,實犯故殺、斗殺之條,蓋常赦所不原者?!盵7]2835凌哲所奏四人均犯故殺、斗殺罪,此時這些罪行為常赦所不原,在實際執(zhí)行中這類故殺、斗殺也并未得到原免。

      (三) 官典犯贓罪

      宋朝建國伊始,就把贓罪定為重罪,嚴厲打擊官員犯贓行為。太祖時期,規(guī)定“十惡、殺人、官吏受贓者不原”,很多官員還因贓罪被處死。在此政策的倡導下,出現(xiàn)了執(zhí)法嚴明的官吏。如開寶六年(973年)五月,李守信在受詔販賣秦、隴木材時,貪污巨萬官錢,太祖派監(jiān)在京商稅務蘇曉去查辦,發(fā)現(xiàn)秦州通判馬適曾接受李守信饋贈的木筏,馬適為李守信女婿,太祖準備赦免馬適,但被蘇曉嚴詞拒絕,最終馬適被處以棄市,沒收家產(chǎn)[8]300―301。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六月,太宗下詔:“自太平興國元年十月乙卯以后,京朝、幕職州縣官犯贓除名配諸州者,縱逢恩赦,所在不得放還,已放還者,有司不得敘用?!盵8]431專門下詔不赦及不放還贓吏。真宗時,詔令“官吏犯贓,勿以赦原”,“官吏犯贓被劾,有故延歲月以俟赦宥者,自今法寺勿以赦原”[8]1977。但也正是從真宗朝開始,朝廷對犯贓官吏逐漸緩于懲戒,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真宗下詔:“贓重及情理蠹害者授諸州參軍,余授判司,京朝官,幕職、令錄簿尉,等第甄敘?!盵8]1815改變了太宗時期贓吏不得敘用的規(guī)定,使懲治贓吏政策有所松弛。北宋后來逐漸擴大官員犯贓的赦免范圍。宋人陳師道評論說:“故事,常赦官典贓入已不赦,熙寧以后始赦吏罪。元祐七年南郊赦杖罪,八年秋皇太后服藥而赦,則盡赦之矣。”[10]701一直到北宋滅亡,中間也時有官員決心改變這種狀況,但始終未能如愿。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九月,“以彗星出赦天下。應盜官物入己罪抵死者不赦”[7]1004。除盜官物入己死罪不赦外,其他罪刑均赦免。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六月,朱善孫督綱運受贓四萬五千,遭到臺臣按劾,度宗下詔特貸死,配三千里禁錮,以后遇恩不赦[1]907。南宋對犯贓官吏的處罰也是較為寬松的。

      太祖和太宗兩朝,被棄市的贓官有五十多人,此后懲處贓官的力度逐漸減弱,很多犯贓的官員被以恩寬貸,真宗以后赦書中幾乎不再強調(diào)不赦贓官。清朝趙翼分析原因時說:“宋以忠厚開國,凡罪罰悉從輕減,獨于治贓吏最嚴。蓋宋祖親見五代時貪吏恣橫,民不聊生,故御極以后,用重法治之,所以塞濁亂之源也?!盵11]525總體來說,宋代治理贓吏經(jīng)歷了從嚴到松的過程。南宋孝宗發(fā)布即位赦,有臣僚上言:“祖宗時,贓罪削籍配流者,雖會赦不許放還敘用。近睹登極赦,應命官除名、追降官資及勒停并永不收敘人,并與敘元官,甚失祖宗痛繩贓吏之意。”[7]3403雖有臣僚論奏,但因朝廷對官員犯贓的懲處力度一直在減輕,所以,宋代的大赦對官員贓罪的赦免力度也在逐漸擴大。

      (四) 某些社會犯罪

      統(tǒng)治者在制定法律條文時,往往會考慮到該罪行的社會危害性,危害性較大的罪行也就很難得到寬免。在宋代一些嚴重的社會犯罪如殺人放火、造畜蠱毒、盜決江河堤堰、偽造符印等,往往不在一般性大赦的赦免范圍之內(nèi),這些罪行都是統(tǒng)治者極為謹慎提防與嚴厲打擊的。

      殺人放火、造畜蠱毒、盜決江河堤堰都會危害別人生命與社會財產(chǎn)安全,因其破壞性大,所以罪在不赦。宋代對火災防范甚嚴,“京師火禁甚嚴,將夜分,即滅燭”[12]117。北宋名將狄青曾于夜里在自家院落祭祀神靈,發(fā)出火光,鬧得全城皆知,后因某些閑語而自請降黜。造畜蠱毒也是官府所不允許的,仁宗時期,知云安軍屯田員外郎王端言:“川陜之俗多蠱毒中人,死者蓋十八九?!盵8]4009宋代川、陜、福建、湖北、廣西等南方地區(qū)造蠱盛行,蠱毒種類繁多,難以防范,大大危害了社會穩(wěn)定和民眾生命。官府一方面積極尋求解藥救治遇害者,另一方面嚴厲打擊這種犯罪行為,把其列為一般性大赦所不赦的罪行。江河堤防也是統(tǒng)治者較為重視的工程,按時修造堤防是地方官府的職責,如果不修或修造失時,都有相應的懲處措施,對于盜決堤防更是嚴懲不貸?!端涡探y(tǒng)》規(guī)定:“其故決堤防者,徒三年。漂失贓重者,準盜論。以故殺傷人者,以故殺傷論?!盵2]432從法律上看,盜決堤防判刑并不重,僅徒三年,但卻是遇恩不赦之罪。

      偽造符印是指偽造寶印符節(jié),包括偽造及增減制書、詐為官文書、偽寫宮殿門符、發(fā)兵符等。在古代信息傳遞較為緩慢且傳遞方式單一的情況下,官府頒發(fā)的符印成為官方信息的標志,保護符印的安全與可信度,關系到官府對地方統(tǒng)治的穩(wěn)定。宋代從真宗朝開始,偽造符印列入一般大赦所不赦免的范疇,神宗時期,又加入了偽造紙幣斷罪如偽造官印文書條[1]4403,從此以后,該項罪名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大赦赦書中。妖言惑眾罪是指某些人利用或制造一些詭異事件欺騙民眾,以達到一定的經(jīng)濟或政治目的。“左道亂法、妖言惑眾,先王之所不赦,至宋猶重其禁”[1]4981。這項罪行也是歷代統(tǒng)治者都嚴厲打擊的,該項罪名在宋真宗朝赦書中被專門列出,天禧二年(1018年)星變赦把它列為本次大赦不赦之罪名,然而以后大赦中未再被專門提及,這應與當時的政治背景相關。天禧二年(1018年)五月,西京出現(xiàn)訛傳妖帽子害人之說,最后傳至軍營,人心渙散,真宗下令嚴查該事件。六月,查出妖言惑眾之人并棄市及流配。七月,恰逢發(fā)生星變,大赦天下,由于該案件判決未久,所以,此次大赦把這些罪犯排除在恩典之外,也是符合情理的[8]2117―2119。元祐編敕“惟傳習妖教、讬變幻之術及故盜決河堤堰不以赦降原減”[13]395,也把這些罪行列于社會犯罪之首而排除于大赦之外。

      二、不赦某些經(jīng)濟犯罪

      宋代對一些經(jīng)濟犯罪的制裁也較為嚴厲,法典對于這些罪行的記載較為分散,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官員的經(jīng)濟違法行為與民眾的經(jīng)濟違法行為。這些行為破壞了經(jīng)濟秩序,所以予以嚴懲。

      官員的經(jīng)濟違法行為包括執(zhí)行經(jīng)濟政策有誤、侵用及失陷官府錢物等,在某種程度上與官員犯贓有所關聯(lián)。地方官員在執(zhí)行經(jīng)濟政策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規(guī)定,如《慶元條法事類》規(guī)定:“人戶請買契紙,欲乞依舊令,諸州通判印給,立料例,以千字文為號,每季給下屬,縣委丞收掌,聽人戶請買。仰逐州每季具給下契紙數(shù)目,申提刑司照會,仍從本司取索屬縣賣過契紙,收到牙契稅錢數(shù)目驅磨檢察。若稍有不盡不實,官吏并以違制論科罪?!敝菘h官員賣與民戶的契紙錢數(shù)目與金額需要完全對應,否則官員以違制罪論定,并且這種罪刑“不以赦降原減”[3]463。官員侵用系官錢物也是不以去官、赦降原減的罪刑,如“監(jiān)司、州縣輒將經(jīng)總制錢擅行應副兌借、拘截取撥、侵支互用者,所委官并當職及取撥官并先次降兩官放罷,人吏徒兩年”[3]464,“諸擅支借封樁錢物(謂朝廷及尚書戶部并禁軍闕額者),徒二年,及雖應支借而與令有違各已費用者”[3]476,這些罪刑都是“不以去官、赦降原減”的。官員在任職期限內(nèi)失陷官物同樣是不允許的,“諸官物有欺弊而致失陷者,不以赦降原減”[3]501。宋代官員在經(jīng)濟征收及錢物管理方面犯錯誤的后果是嚴重的,無論罪行大小,只要觸及這些法令,均不得因赦原減。

      民眾所不赦的經(jīng)濟違法行為主要是銷毀及外流官府發(fā)行的銅錢。宋代衡量商品價值標準的銅錢,因銷熔之后制作器物獲利更高,所以經(jīng)常會被民戶私自儲藏、銷熔及販運海外與四夷,這種情況在南宋愈演愈烈,屢禁不止,以至于這種罪行被列入不赦的范疇:“諸將銅錢入海船者,杖八十,一貫杖一百;三貫杖一百,編管五百里;五貫徒一年,從者杖一百;七貫徒二年,從者徒一年;十貫流二千里,從者徒三年。知情引領、停藏、負載人依從者法。若化外有犯者,并奏裁,不以赦降原減”[3]415。因販賣銅錢獲罪者,無論輕重,都屬于不因赦原減。開禧二年(1206年),“坑戶毀錢為銅者不赦,仍籍其家。著為令”[1]739,“不赦毀壞銅錢者”被制定為法令。

      三、不赦預期大赦而犯罪

      宋代,大禮赦已逐漸成為國家的固定慣例,元祐七年(1092年),呂大防說:“國朝以來,大率三歲一親郊,并祭天地宗廟,因行赦宥于天下及賜諸軍賞給,遂以為常?!盵8]11365因朝廷祭祀大典有規(guī)律可循,所以大禮赦成為可以預期的恩典,一些民眾會預謀在朝廷大禮赦之前犯下罪行,而后通過大禮赦得到寬免。

      事實上,宋朝對此也有防范措施。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將祀南郊,詔令:“兩京、諸道自十月后犯強竊盜,不得預郊祀之赦?!盵1]5026將十月以后的強竊盜罪行排除于南郊赦的范圍。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下詔:“朕以長至之辰,親祀上帝,眚災宥過,抑有舊章。竊慮不逞無賴之徒,因而為奸,以圖僥幸;諸州官吏,留大獄不決,以覬宥赦。宜令諸道轉運司指揮所屬州府,自八月一日以后,吏民所犯,并論如法,不在恩赦之限?!盵14]696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八月下詔:“其八月一日已后,持杖強盜,遇南郊赦恩,不在原免之限,令所在牓壁告示?!盵14]745劃定時間范圍將距離大禮赦較近的罪犯排除于大禮赦,以期阻止臨近大赦預謀的犯罪。南宋時,《慶元條法事類》規(guī)定:“諸大禮御札已到而犯強盜、持仗、竊盜、強奸、謀殺人、毆人折傷以上,各罪至徒;官吏犯入己贓;急腳、馬遞鋪兵級、曹司盜匿、棄毀、私坼遞角或將帶逃亡;官司故稽緩刑獄公事;命官亡身,送還人擅自歸或逃亡;及部轄職員、將校、節(jié)級并為首率眾者,各不以大禮赦原減?!盵3]338―339以法律干涉赦令的執(zhí)行范圍,可以減少大赦所造成的法令混亂。

      宋代法令事無巨細均很詳備,對于赦書與罪刑斷敕到達的時間先后都有考慮,“諸罪人已降斷敕,未到而遇赦降者,于勘所計程,應在赦降前到者,不得原減”[3]339。如果罪犯已經(jīng)被判決,按照文書傳遞行程,判決斷敕應該在赦書前到達的話,就不能依據(jù)赦書原減?!捌涔食鋈肴送揭陨献铮蛉荼幼锶送涎蛹巴秊槭桉g會問不圓公案,致會大禮赦者,官司及罪人各準此。即罪人故不承伏若翻異,或故自毀傷及詐稱瘡、病、產(chǎn)孕、老幼有蔭告身在遠,或虛稱更曾別作過犯,官司信憑過問,各妨結斷而致會大禮赦者,亦不得原減”[3]338。官司與罪人如果想依靠不法手段拖延案件斷絕時間以便利用大赦,一旦被查出,也是不可以因赦原減的。

      總體來說,宋代對于此類企圖利用大赦而獲得罪刑原減的罪犯,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使一些試圖鉆法律與大赦空子的不法之徒不易得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因恩赦而導致的犯罪增多。

      四、不赦某些因政治原因處置的官員

      宋代政治風氣比較寬厚,對士大夫寬容優(yōu)待,祖宗留下的家法就有不殺言事士大夫一項。雖然宋代沒有出現(xiàn)對士大夫大規(guī)模的政治迫害,但還是因黨爭、政治立場不同或者觸犯統(tǒng)治者利益而造成一批不以大赦放還的政治罪犯。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宰相盧多遜被以與秦王趙廷美謀反的罪名發(fā)配崖州,太宗同時下詔:“盧多遜……終身禁錮,縱更大赦,不在量移之限?!盵15]1967北宋中晚期,朝廷中因改革造成不同政治派別的嚴重黨爭,掌權的派別為了打壓反對者的勢力,往往采取貶黜手段,并經(jīng)常注明經(jīng)過大赦也不放還。神宗時,王安石和司馬光代表不同的派別,持不同的政治主張,為了更好地推行自己的政治意愿,雙方互相打擊,司馬光批評王安石:“彼十惡、盜賊,累更赦令,猶得寬除,獨違新法者不以赦降去官原免,是其所犯重于十惡盜賊也?!盵16]1204哲宗時,政治風云更為變幻無常,司馬光所代表的反變法派掌權之后,推行元祐更化,著手廢除新法,貶降變法派官員。后來,哲宗親政,推行紹圣紹述,變法派為報復元祐黨人,大赦不赦元祐黨人,“浮休居士張舜民蕓叟,忠義人也。紹圣中入元祐責籍為黨人,系潭州,赦書中獨元祐人不赦?!睆埶疵襁€作了一首宣赦詩:“擊鼓填街道,傳聲過水濱。國嚴三歲祀,恩洗萬方春。舟楫隨南斗,衣冠拱北辰。嶺南并嶺北,多少望歸人?!盵17]65北宋末年的蔡京、童貫之輩成為朝廷打擊的重點對象,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專門下詔:蔡京的子孫即使遇到大赦也不許量移[15]3942。高宗即位赦書也專門提出:“應蔡京、童貫、王黼、朱勔、李彥、梁師成、譚稹及其子孫,皆誤國害民之人,見流竄者更不收敘。”[18]39把蔡京等北宋末期禍國殃民之輩排除于大赦。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十二月下詔:“應沿邊被兵諸軍,除逃遁官吏不赦外,雜犯死罪情輕者減一等,余并放遣?!盵1]630這是孝宗在隆興北伐結束后,把戰(zhàn)爭中逃亡的官吏排除在赦免范圍之外。

      總體來說,宋代大赦不赦之罪范圍較廣,但這些不赦之罪并不完全由罪刑輕重決定,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對統(tǒng)治者及社會的危害性判定,所以,在頒降赦宥的情況下,判決刑罰較重的人可以得到赦免,而有些判決較輕的人卻被排除在赦免范圍之外。但這也不是完全被執(zhí)行,如徽宗曾經(jīng)對哲宗時因政治斗爭而獲罪者進行過酌情赦免[14]552―553??梢哉f,有時法令規(guī)定在皇權面前是可以動搖的。由于赦宥是依據(jù)統(tǒng)治者的需求而定,不可避免地體現(xiàn)了一定的專制特權思想,在某些程度上也破壞了社會公平性和法律公正性。但皇權把赦宥作為與法律并存的另一種統(tǒng)治形式,也同樣具有維護統(tǒng)治的作用。

      [1] [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 [宋]竇儀.宋刑統(tǒng)[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 [宋]謝深甫,監(jiān)修.慶元條法事類[M].戴建國,點校.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4] 宋朝諸臣奏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 [唐]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6]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8.

      [8] [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9] [宋]李綱. 李綱全集[M].王瑞明,點校.長沙:岳麓書社,2004.

      [10] [宋]陳師道.后山集[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14冊.

      [11] [清]趙翼.二十二史札記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2] [宋]魏泰.東軒筆錄[M].李裕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

      [13] 欽定續(xù)通志[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94冊.[14] 宋大詔令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5]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M].北京:中華書局,1957.[16] 司馬光集[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17] [宋]趙令畤.侯鯖錄[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

      [18] [宋]周煇.清波雜志校注[M].劉永翔,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4.

      The Analysis of the Unpardoned Crime in Amnesty in Song Dynasty

      GUO Yan-ya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China)

      the Song Dynasty is very generous in rule the country, it implements amnesty frequently and has pardoned many criminals. But the pardon has its limitation, some crimes such as it has serious harm for society, circumstances vilely and happen high frequency, those crimes are not pardon in song dynasty. The amnesty system of crime pardon and the law of punish sinner are the two tools for the emperor overlord his country; it looks like to run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but it not contradictory.

      The Song Dynasty; amnesty; unpardoned;not pardon in general amnesty; anticipated the amnesty

      K244

      A

      1006-5261(2011)06-0108-05

      2011-05-20

      郭艷艷(1984―),女,河南開封人,博士。

      〔責任編輯 劉小兵〕

      猜你喜歡
      罪行罪犯
      民間借貸涉罪行為中受害人法律責任的刑民分析
      刑法論叢(2018年2期)2018-10-10 03:32:16
      鐵蹄下的東北——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侵占東北罪行紀實
      文史春秋(2017年9期)2017-12-19 12:32:19
      東窗事發(fā)
      面對聰明的罪犯,監(jiān)獄還關的住嗎?
      淺談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
      論罪犯“確有悔改表現(xiàn)”的認定
      罪犯的懺悔——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讀寫算(中)(2015年10期)2015-11-07 07:24:21
      聰明的罪犯
      海外英語(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抓罪犯
      海外英語(2013年7期)2013-11-22 08:25:45
      狡猾的罪犯
      凤台县| 博爱县| 桑日县| 伊金霍洛旗| 合水县| 黎城县| 左云县| 竹山县| 明星| 皮山县| 元氏县| 泸溪县| 沅陵县| 新民市| 瑞安市| 泰兴市| 兰溪市| 宿松县| 东乡族自治县| 政和县| 隆化县| 格尔木市| 灵台县| 普兰店市| 宁乡县| 黑山县| 搜索| 自治县| 威信县| 靖州| 方正县| 茶陵县| 历史| 西丰县| 海丰县| 栾川县| 定陶县| 鹰潭市| 开原市| 聂拉木县|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