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娟
(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 文法系,湖北 武漢 430081)
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后世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研究。在整部書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下百人,這些女性形象有著鮮明的思想性格,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涵和典型性,而且形象生動。本文擬就《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分析,來看全書的反傳統(tǒng)傾向。
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創(chuàng)造了許多異類,或妖精,或鬼魅,尤其擅長寫狐,在近五百篇作品中,寫狐或牽連到狐的,就占了差不多六分之一。即使是寫普通人,蒲松齡挑選的也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飽受眾人歧視的妓女這一類形象。
縱觀中國文學史,精魅題材的作品由來已久。只要是妖怪,就會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傷人,甚或吃人。早期的狐貍精故事,也是幻化成人形,蠱惑人心,使人迷失心智,最后喪失性命。
蒲松齡筆下描述的這些異類,一反傳統(tǒng)妖精的丑惡屬性,賦予她們以美好的思想、品質、感情和個性,使她們成為女性真善美的象征。在她們身上,集中地體現了蒲松齡對女性美的審美理想和評價。她們外表美麗,心地善良,性情率真,機智勇敢,比人更具德行、比人更講人情,因情而相愛、因友而相交、因德而相助。
比如,《荷花三娘子》中的狐女,為宗生牽線搭橋,使之娶了純潔的荷仙,并生下了兒子,哺育后便毅然離去。在《嬰寧》中,嬰寧雖為妖異,卻非常善解人意,“每值母憂怒,女到一笑即解”?!缎〈洹穭t寫的是小翠為報恩而主動委身于癡呆兒王元豐,不僅屢次于危難中解救了王家,最后還治好了元豐的癡病。
《聊齋志異》所反映的異類世界里,精魅都具有近乎完美的品質,雖然也有沿用妖怪蠱惑人心這種傳統(tǒng)題材,但這類作品并不多見,而且其意并不在于表現妖怪的妖異幻化,可怖可憎,而是另有寓意,借虛擬狐鬼花妖故事以抒發(fā)情懷,寄托憂憤。
《聊齋志異》中眾多男女形象,細細比較一下就會感到詫異,男性往往不如女性強,是需要幫助的弱者形象,女性則是集智慧與美貌于一身的強者形象。這無疑是對“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的傳統(tǒng)的改變。
其一,在婚戀問題上,女性可以大膽追求個人的幸福,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女子成了求偶的主動者,常常是無媒自嫁,這種情況在《聊齋》中比比皆是。
《紅玉》中的紅玉是主動爬上馮家的墻頭,對馮生含笑示愛;《鴉頭》中的妓女鴉頭接客的第一晚就與情人一起私奔了;《云蘿公主》中的云蘿公主、《蕙芳》中的蕙芳更是帶著婢女、嫁妝主動上門;《白秋練》中的白秋練既主動登舟依慕,更以自己經營預測之長助心愛者之父贏利,終于使一心注重門第的父親回心轉意;還有《細侯》中的細侯,《菱角》中的菱角,《嘉平公子》中的鬼女溫姬都是這一類女性。這些無疑是對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觀點的顛覆。
在封建社會中,愛情對于女子來說只能是一種奢侈品,她們的婚姻永遠只能聽命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更沒有選擇婚姻的權力。蒲松齡是一名進步文人,在《聊齋志異》中一反傳統(tǒng)地再現了人性中最基本的戀愛權和婚姻權,顯示了蒲松齡嶄新的愛情觀。蒲松齡塑造了一批敢愛敢恨,愿意為自己的愛情去努力、去追求的新型女性形象。她們表現的或大膽或熱烈或奔放或堅毅,絲毫不顧封建禮教的束縛,勇于表達自己的感情,甚至拋開封建禮教主動投懷送抱。她們打破了幾千年來在封建社會中,女性一直都被男權壓制,完全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無法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的傳統(tǒng)觀念。蒲松齡對女性自主把握命運,自由追求愛情的精神表示了由衷贊美之情。這不僅是對千百年封建傳統(tǒng)的一次沖破,還再現出了原本真情流露的人性美、人情美。
其二,《聊齋志異》中的女子能力很強,比其中的男子能力要強的多。
男子大多是無能和懦弱的書生,蒲松齡連個全名都不愿意替他們取,只是在姓上冠以“生”來以示對他們的稱呼,在《顏氏》中甚至連姓都懶得取,直接稱之為“某生”。這些人往往既中不了功名,又不會持家生活;面對困難、危險又無男子氣,膽小怕事,懦弱無能。正因為如此,他們只能求助于女性,相應的也強化了女性。
《顏氏》中,顏氏因自己的丈夫屢試屢敗,她負氣女扮男裝,親涉考場,一考就中進士,累官至御史,富比王侯,把封建重壓下婦女被壓制的才能充分地表現出來?!缎〈洹分械脑S生下來就是癡呆兒,在小翠治愈其癡之前,日常行為表現僅是做游戲、拾球、號哭、流涕等等。元豐是一個完全癡呆的典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女性化的傾向。他有著女性的怯弱和女性的某些氣質。多愁善感,好哭泣流淚,他的哀樂完全取決于小翠對他的態(tài)度。小翠倒象一個丈夫對待妻子一樣對待他。這是一個乾坤顛倒的世界,男女的主客地位、性格氣質發(fā)生了變化。正是在這個虛構的幻想世界里,蒲松齡有意無意地改變了乾坤定位、陽剛陰柔的規(guī)定、男主女輔的地位。
作者幾次在“異史氏曰”中對女性大大稱贊了一番,喜愛之情溢于言表。而這里的男性卻似乎表現得很懦弱,很不成熟,作者批評他們在這些女性面前都應“愧死”,實在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這些女子比男子還堅強,比男子還有智慧,她們完全打破了封建社會中“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她們個性鮮明,獨立自主,自由支配自己的人身自由,在經濟上也打破了依靠男子生活的傳統(tǒng)。這種頗有時代氣息的作品猛烈撞擊著幾千年來的封建倫理道德,使女性本身煥發(fā)出無限生機。
“重本抑末”、“重農輕商”,是中國封建社會里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傳統(tǒng)。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商人的形象在古典文藝作品里很少被作為歌頌、肯定的對象。在《聊齋志異》中,不僅形象地描繪了商人的活動,還鮮明地揭示了新興市民階層的精神世界,流露了對商人活動的肯定。
在這些商人之中,最值得肯定的就是黃英這個形象。《黃英》中,黃英是菊花精,陶家姐弟與馬子才偶然相識,因為種菊話題談得投機,馬子才邀請?zhí)占医愕茏〉郊依?。馬子才是自命清高的文人。他喜歡菊花,也佩服陶氏姐弟種植菊花的才能,當他聽說黃英的弟弟陶生欲以賣菊為生時,“甚鄙之”,認為這種行徑玷污了菊花的高潔品格。而陶生不以為然地回答道:“自食其力不為貪,販花為業(yè)不為俗?!碧占医愕軋猿职逊N花賣花當成事業(yè)做,大張旗鼓地賣花,他們從靠馬子才接濟,到享用過于世家,從過去借住馬子才的荒園,到自己蓋起講究的樓房。馬子才喪妻以后迎娶了黃英,馬家所用的東西,都由黃家供應,幾個月后,馬家的東西都是從陶家拿來。黃英不僅養(yǎng)活了自己,還養(yǎng)活了丈夫,是一個典型的女商人形象。
《小二》中的趙小二開琉璃廠,生產的燈樣子新穎,價格高卻很容易賣。幾年功夫,富甲一方。小二對工人管理很嚴格,她的工場幾百工人,沒一個吃閑飯的。小二還懂得勞逸結合,閑暇時,跟丈夫下棋,喝茶,看歷史文學書。她對來往帳目和工人勞動,五天檢查一次,自己拿著帳本,丈夫點名,干活賣力的工人受到獎勵,偷懶的工人罰跪。小二的工廠五天一檢查,檢查這天休息,夫妻飲酒取樂,讓奴仆們唱俚曲。小二對工人的獎勵總是超過他的功勞。小二是個富有活力的新型資產者,是管理高手,懂市場,知道把握顧客的心理,掌握市場。
像這類的商人在《聊齋志異》中還有很多,這些都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當時,無論是蒲松齡所生活的山東,還是全國其他地區(qū),經濟都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并出現了繁榮景象。商品經濟的日益活躍,促使人們的價值觀念也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思想意識領域中也出現了向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的啟蒙思潮。
本文主要通過以上三個大方面對《聊齋志異》中的反傳統(tǒng)傾向進行了論述?!读凝S志異》把中國古代婦女特有的處境、遭遇、氣質寫活了,一批精彩迷人女性形象的成功,是蒲松齡對小說史的重要貢獻。在這些優(yōu)秀女性形象身上,我們看到了蒲松齡所展示的社會內容,作者寄托其中的幽思、憧憬,對傳統(tǒng)的重新思考和大膽顛覆,已經大大超邁前出之文言小說而獨步千古了。
[1]蒲松齡.聊齋志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馬瑞芳.馬瑞芳揭秘《聊齋志異》[M].東方出版社,2006.
[4]袁益梅.《聊齋志異》中狐女形象的成因探析[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05.
[5]孫宏哲.從《聊齋志異》看蒲松齡的女性觀[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