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南陽漢畫像石中看漢代樂舞藝術發(fā)展的變遷

      2011-08-15 00:49:04王松陽
      關鍵詞:百戲畫像石樂舞

      王松陽

      從南陽漢畫像石中看漢代樂舞藝術發(fā)展的變遷

      王松陽

      南陽兩漢畫像石刻內容豐富、題材繁多,是反映漢代社會生活的“活化石”。從圖像學的角度,以漢代畫像石入手,探討了百戲中舞蹈藝術的形式與內容、女樂歌舞表演的技術和韻味、“四夷”之樂與漢樂舞的融合與繁榮,以及漢代貴族間自娛性的即興舞蹈和禮儀性舞蹈“以舞相屬”風俗。

      南陽;漢畫像石;樂舞藝術;變遷

      南陽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北文化在這里相互碰撞、選擇,最后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南陽文化?,F(xiàn)實與理想、真實與浪漫、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在這里相互融合,形成了眾多文化,它們有著立體、交錯的多元關系,構成了南陽特有的文化特色。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南陽文化受到荊楚文化的影響而崇尚自然,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也比較大,特別是在藝術領域的表現(xiàn)較為突出。

      兩漢時期的樂舞是在兩周時期的基礎上形成并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兩周時期為漢代樂舞的繁榮打下了基礎。兩漢時期,南陽經(jīng)濟繁榮、社會進步,是文化藝術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時期,具體表現(xiàn)在畫像石雕刻、樂舞活動比較普遍。兩漢時期,專門設立了樂府管理俗樂。漢代的樂舞沖出古樂舞的羈絆,是一個綜合與創(chuàng)造的時代。北方樂舞與南方樂舞融合,又與外夷邊疆少數(shù)民族舞蹈融合。而百戲的興盛,進一步促進了舞蹈的發(fā)展,使?jié)h代成為中國歷史上樂舞發(fā)展的一個高峰。因用途不一,樂舞有雅舞與雜舞的區(qū)分。雅舞用于郊廟朝饗,分文舞、武舞;雜舞又稱散樂、俗樂,為娛樂性之舞蹈,因其富于變化、形式繁多,大眾樂于欣賞。兩漢時期,雅樂、俗樂廣泛流傳在上層社會和與貧民百姓間,樂舞藝術活動興盛而普遍。我們具體可以通過南陽出土的兩漢時期漢畫像磚得以證實。

      任何的歷史遺留都是歷史的見證或者是一部歷史文獻,漢代畫像石的圖像無疑就是一部活的文獻。就像翦伯贊在《秦漢史》所說:“我以為除了古人的遺物外,再也沒有一種史料比繪畫雕刻更能反映出歷史上的社會之具體形象?!蹦详枬h代畫像石中的樂舞形象,可以讓我們見證它的發(fā)展與變遷。

      一、百戲起興:匯聚眾技

      百戲是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一種綜合藝術,匯集了雜技、幻術、武術、滑稽表演、演唱、舞蹈等多種俗樂藝術表演形式。或許是因為有許多不同的表演藝術形式和豐富的節(jié)目,所以統(tǒng)稱為“百戲”。西漢時期稱之為“大角抵”或“角抵奇戲”。而到東漢,則以“百戲”名之。漢代的“百戲”或“大角抵”十分興盛,不僅用于娛樂欣賞,還常用于外交場合,以顯示國力、國威。百戲由于節(jié)目繁多,場面浩大,通常設置于廣場演出。百戲的演出,從宮廷到民間,遍及各地,集合各種俗樂,節(jié)目內容日漸豐富,舞蹈是其中的主要成份。其中,部分舞蹈節(jié)目吸收了外來舞蹈的表演技巧,這些外來的技藝豐富了中原樂舞藝術,深受漢人的喜歡。

      據(jù)古書記載和現(xiàn)存的大量漢畫磚、漢畫像石圖像,我們可知,漢代百戲的主要樂舞節(jié)目有:雜技幻術、如尋橦、戴竿、走索、舞劍、弄丸、吞刀、吐火、舉鼎、沖狹、燕濯、倒立、疊案倒立、馬術、音樂、舞蹈、總會仙倡、東海黃公,有時還有侏儒、俳優(yōu)等。

      舞像即假形舞。假形舞源于遠古,大盛于漢代百戲中,為今日之龍舞、獅舞、魚舞、蚌舞等之濫觴,南陽畫像石里保留了大量的資料。雜舞是百戲的多種技藝的均雜,有舞蹈動作,又有以舞為主的獨舞、二人舞、群舞等表演形式,其中常見的有“盤舞”、“鼓舞”、“袖舞”、“巾舞”等。漢代的舞蹈,深受雜技和武術的影響,注重技藝,舞蹈者追求高難度的技巧,常用特技動作表現(xiàn)舞蹈優(yōu)美的意境。這類表演,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是“七盤舞”,或稱“盤鼓舞”。音樂演奏是百戲演出的重要內容,有口歌和器樂的單獨表演,并且,為適應鼓吹、相合歌等俗樂形式的需要,吹管樂和古琴弦樂器的發(fā)展尤為引人注目。漢代舞蹈的主體風格凝重雄渾,而在抒情和娛人方面也有著長足進步。其中,袖舞和巾舞具有代表性的意義。舞袖是漢代舞蹈中常見的舞態(tài),它常與其它舞蹈形式相配合,是漢代舞蹈藝術的又一特色。漢代,與舞袖相聯(lián)系的是舞巾。巾是肢體以及衣袖的進一步延長,它以臂腕帶動長巾的變化,配合以身段,可以舞出許多優(yōu)美的花式,比袖舞更富有表現(xiàn)力,類似于今日之長綢舞。漢代巾舞屬雜舞,有長巾、短巾和系在短棍上之巾等多種。漢代還流行一種“折腰步”(如唐河縣新店新莽郁平大尹墓出土的樂舞百戲畫像磚),舞者上身傾側,下身款擺,折腰而行,花枝招展,婀娜別致。

      二、女樂歌舞:技高韻美

      秦漢時期,除了百戲中的樂舞表演外,在后宮和貴族家里還養(yǎng)了許多專門以表演歌舞為生的專業(yè)藝人——女樂,有時也稱為“歌舞者”。女樂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專業(yè)訓練,才能在競爭中得以生存。女樂的技藝水平得到了大發(fā)展。張衡在《南都賦》里曾記載了當時南陽女樂歌舞活動的情況:“于是齊僮唱兮列趙女,坐南歌兮起鄭舞,白鶴飛兮繭曳緒,修袖繚繞而滿庭,羅襪躡蹀而容與。翩綿綿其若絕,眩將墜而復舉。翹遙遷延,蹩薛躠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彈箏吹笙更為新聲。寡婦悲吟,雞哀鳴。坐者凄欷,蕩魂傷精?!闭怯捎诮y(tǒng)治階級對女樂的賞識和生活奢侈上的追求,女樂的表演水平大大得到提高。張衡還在《舞賦》里這樣描寫:“美人興而將舞,乃修容而改服。襲羅豰而雜錯,申綢繆以自飾。拊者啾其齊列,般鼓煥以駢羅??剐扌湟贼杳尜?,展清聲而長歌……”這一段是他對《盤鼓舞》表演的描寫。演員服裝整齊劃一,容光煥發(fā),清展歌喉,抗袖而舞,隊形連貫,表演中表情豐富、眉目傳神、細腰似折,舞袖飛舞,表演準確合度。這不僅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藝術水準,還折射出兩漢時期南陽樂舞的繁榮。另外,漢代女樂表演的長足進步,也使舞蹈藝術從綜合的百戲表演中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表演藝術,為舞蹈精品節(jié)目的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

      三、“四夷”之樂,流入漢地

      漢武帝時期,張騫幾次出使西域,他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并與緬甸、朝鮮、日本發(fā)生貿易,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與發(fā)展。同時也與“四夷”之樂形成了良好的交流趨勢。漢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夷樂是“巴渝舞”,它是我國西南地區(qū)賨人的土風舞蹈。漢代很重視巴渝舞的表演,常用于宮廷慶典和招待國賓,以顯示國威。用于祭祀時,則與“武德”、“昭容”等舞同為宗廟之樂。巴渝舞又是用于兵士戰(zhàn)斗和訓練的軍事舞蹈,故勇猛剛健、風格豪放。進入漢宮廷后,雖經(jīng)過改編,仍保持了原舞的風格。巴渝舞的表演氣勢恢弘,舞者三十六人,身披盔甲,做武士打扮,手持矛和弩,用銅鼓等樂器伴奏。從漢代至唐代,巴渝舞流傳了千年之久,從民俗土風舞蹈變?yōu)閷m庭雅舞,又復轉為娛樂舞蹈,并在百戲中出現(xiàn)。唐以后,宮廷樂舞已不見記載,而西南地區(qū)傳統(tǒng)的巴渝歌舞,也隨著賨人的消失而漸漸絕跡。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邊疆地區(qū)的樂舞在與中原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漢族樂舞的內容與形式,而且對漢族樂舞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四、即興起舞:以舞相屬

      自娛性舞蹈可分為即興舞和禮節(jié)舞,它是漢代舞蹈不可分割的的組成部分。所謂即興,就是舞者不需提前準備,臨場發(fā)揮。舞者的表演內容與形式是隨著當時的環(huán)境、人物心情而變化的,其形式簡單無華,主要表達舞者的高興和悲憤的感情,正所謂是“舞自心出”。即興起舞有時也能達到一些政治目的。如:公元前154年,劉發(fā)遵旨進京朝賀,以歌舞向皇帝祝福。他在舞蹈之中故意縮手縮腳,動作顯得笨拙,皇帝問他為什這么跳舞時,他說:“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庇梦璧竵硪鹱⒁庀蚧实鬯饕獾?,也是即興舞蹈在政治方面的妙用。

      即興舞蹈中,舞者通過舞蹈抒發(fā)自己情感,在得到快樂、滿足的同時,也感染著周圍其他的人。達官貴族們在宴席中除了觀賞歌舞藝人的表演和自己即興起舞外,還流行賓客們之間相邀起舞。古代叫“以舞相屬”,也就是自娛性和禮節(jié)性的古代交誼舞。一方屬舞(邀請),另一方若不報(不應邀),則為不禮貌。當然,這種交誼舞蹈有一定的規(guī)矩,若不按規(guī)矩跳舞,則會當作蔑視對方的行為?!度龂尽の簳ぬ罩t傳》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張磐以舞屬陶謙,陶謙不起舞相報,張槃強邀。陶謙勉強為舞,然而不按規(guī)矩轉身。張盤問:“為何不轉身?”陶謙回答:“不能轉,轉就勝過別人了?!睆垬劼牶蟠鬄椴粣?,二人頓生間隙?!耙晕柘鄬佟边@種舞蹈形式更能給人帶來愉悅,更能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和往來,是一種與語言有同等意義的情感交流手段。

      漢樂舞畫像不是漢代舞蹈的全部記錄。筆者結合其他漢代舞蹈形象資料,聯(lián)系文獻記載,基本能夠清楚地了解漢代樂舞的繁榮和樂舞本身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說明漢代樂舞藝術的發(fā)展與變遷。這對我們以后總結我國古典舞蹈的藝術規(guī)律,建立新的民族舞蹈美學,研究古代舞蹈的方法,有著積極影響。

      [1]袁和.中國古代舞蹈是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王克芬.中國舞蹈發(fā)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孫繼楠,周柱銓.中國音樂通史簡編[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4]王建中,閃修山.南陽兩漢畫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J222.2/.6-34

      A

      1673-1999(2011)14-0146-03

      王松陽(1977-),男,碩士,南陽師范學院(河南南陽473000)音樂學院講師。

      2011-05-31

      河南省科技廳項目(項目編號:112400450153)。

      猜你喜歡
      百戲畫像石樂舞
      龜茲樂舞
      金秋(2021年22期)2021-12-02 03:26:33
      漢代畫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石材(2020年8期)2020-10-28 07:53:34
      沂南北寨——大型畫像石漢墓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52
      先秦時期樂舞美學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10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2
      鄒城漢畫像中的樂舞百戲
      絲路藝術(2017年5期)2017-04-17 03:12:20
      眉戶《百戲圖》《曲調名》考論
      中華戲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58
      漢畫像石墓出土仿木結構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談白楊店畫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東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
      漢畫像石中的“天神”
      大眾考古(2015年1期)2015-06-26 07:20:48
      敦煌樂舞團藝術家簡介
      絲綢之路(2015年9期)2015-05-09 18:23:40
      临洮县| 富源县| 湄潭县| 开平市| 高清| 石家庄市| 巴中市| 社旗县| 改则县| 新余市| 华安县| 武隆县| 余姚市| 团风县| 康乐县| 翁源县| 资溪县| 云浮市| 景洪市| 公安县| 桑植县| 阳东县| 砚山县| 青田县| 钟祥市| 建始县| 仙游县| 莆田市| 德阳市| 常宁市| 平安县| 武强县| 河曲县| 繁峙县| 杭锦后旗| 洱源县| 五寨县| 卫辉市| 遵义市| 中山市|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