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舟,檀江林
儒家廉政文化探微
張廣舟,檀江林
儒家文化內(nèi)容豐富,博大精深,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文明史。儒家廉政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批判和繼承儒家廉政文化,有助于弘揚社會主義廉政文化。
揚棄;儒家廉政文化;廉政
從古代有關(guān)著作以及儒家學者對“廉”的論述來看,“廉”有廉潔、清廉、廉正、廉直、廉察等含義,與“貪”相對。專講古代禮制和官制的儒家經(jīng)典《周禮》對官吏之廉德有一個很全面的說明,即“六計”:“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潔,六曰廉辨?!保?]就是說,一個官員必須具備善良、賢能、勤政、公正、守潔、明辨是非等品格才能算“廉”。可見,儒家要求的官德是以廉為本?!傲本褪恰傲?,是指公正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圍,它是國之根本,是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團結(jié)的重要保障。對于為官者而言,廉政就是一種官德,即清正廉明,勤政為民,廉而不貪。
文化的基本涵義,就是指人文教化,即人文傳統(tǒng)與人文精神教育,包括各級官吏在內(nèi)的全體人民的教育?;凇叭寮伊焙汀拔幕钡母髯院x,可以這樣來界定儒家廉政文化:它指以儒家仁政、廉政為根本內(nèi)容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與文化精神,倡導“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荀子·王制》)[2]。 具體而言,儒家廉政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有:(1)思想——構(gòu)建儒家廉政文化的核心指導思想和宗旨;(2)精神——構(gòu)建儒家廉政文化的內(nèi)在信念;(3)制度——保障政治清明,防止腐敗的有效機制;(4)風俗——全社會內(nèi)形成一種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5)人文素質(zhì)——為官做吏者將廉政內(nèi)化為自覺信仰,并真實地外化為具體行動的素養(yǎng)。
儒家廉政文化博大精深,在培養(yǎng)官吏的廉政意識、廉潔奉公等方面生成了有效的自律機制,這為重人治、輕法治、官本位的封建社會的廉政建設(shè)起到很強的文化約束力和塑造力。歷史上以包拯、海瑞等為典型代表的清官廉吏,都是在儒家廉政文化的教育、培養(yǎng)、熏陶、影響下造就出來的,這正是儒家廉政文化的正面價值之所在。其主要內(nèi)容有:
其一,民為國本,執(zhí)政為民,重視人民。儒學者深知,人民群眾是國家存在的根本基礎(chǔ),有民則有國,無民則無國,所以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3]。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保ā渡袝ぬ┦闹小罚┟献诱f:“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荀子亦有類似的論述:“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秱鳌吩唬骸?,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2]從儒家先賢的經(jīng)典論述來看,他們都認為人民是國家存在的根本,積極主張為官者要愛民重民,施仁政。
其二,注重個人道德修養(yǎng),強調(diào)修身立德,正己正人。儒家強調(diào)形成君子的人格,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在具體的修養(yǎng)方法上,要求不斷反省自我,而且要有自知之明,做到見賢思齊,見不賢內(nèi)省。儒家非常重視個體至善的君子人格,同時在處理人與人關(guān)系時,主張寬恕,嚴于律己,仁者愛人,其道德基石和情感之源,是著力建立和諧的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
其三,以循禮行法,廉潔自律為核心的豐富的從政道德規(guī)范。這些道德規(guī)范主要有:(1)守法清廉。《禮記·禮運》篇說:“大臣潔,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贝蟪际胤ǎ倮袅疂?,官職有一定的次序,君臣有正常的關(guān)系,這才是健康的國家。(2)仕應守廉。《周易·履·象》有一句名言:“素履之往,獨行愿也?!闭f的是仕應以樸素扎實的腳步而前往,專心履行自己的志愿??鬃訉Υ俗髟敿氄f明。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弊訌堅唬骸昂螢槲迕??”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保ā墩撜Z·堯曰》)(3)明道善策。儒家廉政文化很重視治理國家與行政決策所要符合的倫理要求??鬃訉Α懊鞯郎撇摺庇性敱M闡述。他曾說過,治理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就應當嚴肅認真、恭恭敬敬地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講求信用,而不欺愚百姓;節(jié)省開支,不奢侈浪費;正確的使用官吏,役使老百姓應該在農(nóng)閑時間。(4)舉賢任能。當仲弓向孔子問政理時,孔子明確提出“舉賢才”的主張。他在對魯哀公解釋如何使百姓服從時進而論證道:“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痹诳鬃涌磥恚白鹳t使能,俊杰在位”,就可“無敵于天下”。(5)克明俊理?!翱嗣骺±怼币徽Z出自《尚書·堯典》,意思指從政者若能發(fā)揚光大高尚美好的道德,就可以做到國泰民安,政通人和。概括起來,這些高尚美好的道德主要有六條戒律:勤撫恤、慎刑法、絕賄賂、杜私派、嚴征收、崇節(jié)儉。
儒家廉政文化有許多合理的內(nèi)核,是我們應該繼承吸收的。但是,儒家廉政文化作為封建社會文化形態(tài)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在君權(quán)皇權(quán)至上、宗法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之上,它不可避免的包含了許多的局限性。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儒家的官本位、權(quán)本位和人治為核心的思想,使儒家廉政文化無法取得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不但如此,“在封建社會,等級森嚴、上對下索取被認為是正當?shù)?,而下對上的供奉也是應該的,皇帝帶頭,上行下效,從而形成賄賂公行,賣官鬻爵,貪贓枉法,層層相護的官場腐敗之風?!保?]
其次,儒家廉政文化中對于清官的要求過于苛刻,存在道德理想主義。唐朝詩人李白有這樣一句詩:“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床?!崩畎走@里所贊賞的人是三國時曹魏的兗州刺史裴潛。裴潛雖官拜尚書令,為三朝老臣,但他上任時從不帶家眷,離任時只剩下兩袖清風,飄然而去。儒家廉政文化中對官吏的個人利益談及很少,強調(diào)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要求官吏在生活上要甘于清貧,幾乎用圣人的標準來要求官吏,因此不切實際,存在道德理想主義。
再次,儒家的“臣民文化”使得廉政文化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主體。儒家廉政文化教育對象是各級官吏,對普通大眾則實施愚民政策。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保ā墩撜Z·素伯》)“民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保ā墩撜Z·季氏》)這種愚民政策的基本要義是:主權(quán)在君,民是天然的統(tǒng)治對象。長期教育的結(jié)果是造就大批臣民、順民、草民,他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無地位,順從是基本原則和要求。因此,普通百姓絕不會成為監(jiān)督官員的主體,監(jiān)督作用更無從談起。
最后,儒家宗法血緣觀念造就了官場上的“跟人文化”、人情政治,為其廉政文化踐行設(shè)置內(nèi)部障礙。儒家廉政文化中帶有濃厚的人情倫理色彩,過分注重人情,強調(diào)個人對他人的義務,同時非常注重“禮尚往來”。不僅如此,在儒家血緣宗法觀念影響下,官僚制的上下級關(guān)系是一種人身隸屬和依附關(guān)系,官員之間形成了大量的非正式利益群體和關(guān)系網(wǎng)絡,官官相衛(wèi),最終形成一種官場文化——“跟人文化”。“這樣,血緣關(guān)系就和官職結(jié)合起來,權(quán)力通過血緣宗法的網(wǎng)絡進行流通,而把法律對官員的人事管理等權(quán)力架空,利用職權(quán)為親屬朋友謀取職位,它不但本身就是腐敗,還導致了進一步的腐?。贺澪凼苜V,相互包庇,合謀亂世等等?!保?]在這樣的官場中,反腐斗爭很難開展,因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p>
社會主義是個美好制度,社會主義不應腐敗,廉政是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但是,由于社會歷史和現(xiàn)實社會種種復雜原因,廉政并非社會主義所 “實有”。在種種腐敗現(xiàn)象中,危害最大的是干部腐敗,它可能導致亡黨亡國,因此必須弘揚社會主義廉政文化。怎樣弘揚社會主義廉政文化?筆者認為,應該從我們的歷史傳統(tǒng)出發(fā),揚棄儒家廉政文化,在思想、精神、制度、風俗、人文素質(zhì)等方面下功夫,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廉政文化。
首先,加強思想教育,培養(yǎng)廉政意識,增強拒腐防變能力,這是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內(nèi)核。廉政問題屬于倫理道德范疇。官吏不廉而貪腐,第一位的原因是內(nèi)在的思想認識問題。毛澤東對此有過具體論述和解決辦法:“凡屬于思想性質(zhì)的問題,凡屬于人民內(nèi)部爭論的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6]一方面,要使廣大干部從思想摒棄官本位、權(quán)本位思想,樹立執(zhí)政為民的人民公仆意識,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干部要時刻警惕自私自利,以權(quán)謀私思想的侵襲,做到公私分明,保持清醒廉政意識。
其次,加強社會主義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設(shè)。社會主義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設(shè)是確保廉政的強制性手段,它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干部選拔制度,選拔德才兼?zhèn)涞母刹?,真正做到選賢任能,摒棄“跟人文化”;二是健全反腐倡廉的組織機構(gòu),及時清除腐敗分子,謹防腐敗的傳染性、集團化;三是完善懲治腐敗的司法體系與行政管理制度,使反腐倡廉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四是建立切實可行官吏考核制度和政績獎懲制度,獎廉罰貪,官吏考核的標準應該是人民的滿意度,而不是官員自己向上級的匯報,上級的滿意,杜絕“官出數(shù)字,數(shù)字出官”的官吏考核制度的漏洞的出現(xiàn)。
再次,培育公民文化,摒棄臣民文化,為我國廉政建設(shè)培育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因為社會主義國家,普通百姓就是國家的主人,因此廣大人民群眾要自覺關(guān)心廉政,參與廉政建設(shè),使腐敗分子處于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這將為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shè)提供良好的社會人文環(huán)境。這種社會人文環(huán)境必將使腐敗分子聞風喪膽,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最后,凈化社會風氣,為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shè)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增強對不正之風的抵制力。凈化的社會風氣與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shè)是相互促進的。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對外大開放、社會變化比較快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擁有一定的市場,不少人習慣于凡事有錢開道,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樣的社會風氣極易滋生腐敗。因此,必須凈化社會風氣,清除腐敗產(chǎn)生的外在條件。鄧小平說過:“應該看到,這不單是一個黨風問題,而且一旦形成社會風氣,成了一個社會問題?,F(xiàn)在,我們黨對高級干部的生活待遇作出規(guī)定開始,再逐步地作出各級干部生活待遇問題的一些規(guī)定,克服特殊化。只要高級干部帶好頭,這個事情就好辦了?!保?]因此,凈化社會風氣應從兩方面去努力:一是領(lǐng)導干部帶好頭,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好榜樣的力量;二是加強國民廉政意識教育,形成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純樸民風。
[1]周禮·天官冢宰·小宰//十三注疏: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0:654.
[2]荀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79.
[3]尚書·五子之歌[M].北京:中華書局,1980:158.
[4]皮劍龍,姬素蘭.中國古代的廉政與清官[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5]吳丕.中國反腐敗——現(xiàn)狀與理論研究[J].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03:297.
[6]毛澤東著作選讀上下冊[M].764.
[7]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20.
B222
A
1673-1999(2011)24-0045-03
張廣舟(1977-),男,安徽六安人,碩士,安徽國防科技職業(yè)學院(安徽六安 237011)思政部講師;檀江林(1965-),男,安徽望江人,博士,合肥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2011-10-20
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shè)工程高職教師進修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