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豳風(fēng)·七月》結(jié)構(gòu)與孔疏“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說

      2011-08-15 00:52:12付振華
      長春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 2011年4期
      關(guān)鍵詞:衣食孔穎達閑筆

      付振華

      (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豳風(fēng)·七月》在全部《詩經(jīng)》中篇幅不是最長的,結(jié)構(gòu)卻是最復(fù)雜的??追f達《毛詩正義》在解析詩旨時,提出一種“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說,可以看成是對此詩結(jié)構(gòu)的一個比較具體細(xì)致的解說。

      一、孔疏“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說的提出

      孔穎達在總論《七月》全篇時提出了“衣食所分”說:

      民之大命,在溫與飽,八章所陳,皆論衣服飲食。首章為其總要,余章廣而成之。首章上六句言寒當(dāng)須衣,故二章、三章說養(yǎng)蠶緝績衣服之事以充之。首章下五句言耕稼飲食之始,故七章說治場納谷稼穡終事以充之。[1]

      此說視全篇為“皆論衣服飲食”,將詩篇首章分為衣、食兩層,作為“總要”,以二章三章言衣、七章言食,作為展開,所謂“廣而成之”。雖不曾將全詩八章都納入衣與食的結(jié)構(gòu)之中,但“衣食所分”的思路是明晰的。

      孔穎達在分析《七月》各章關(guān)系時又提出了“男女正助”說:

      絲麻布帛,衣服之常,故蠶績?yōu)榕χ?皮裘則其助。四章箋云“時寒宜助女功”,言取皮為裘,助女絲麻之功也。黍稷菽麥,飲食之常,故禾稼為男功之正。菜果則其助,六章箋以郁及葵棗助男功,又云“瓜瓠之畜”,“助養(yǎng)農(nóng)夫”,言取瓜瓠葵棗助男稼穡之功也。[1]

      此說將全詩林林總總各種農(nóng)事勞作分為男功與女功,男功與女功中又分別分為正與助兩種情況,在上引文字以下還有大段分析文字,指出詩篇中男、女、正、助的先、后、多、寡乃是緣于農(nóng)作的實際。這樣解釋就使得此詩看起來前后有序,主次分明,層次井然,歷歷可尋。

      “衣食所分”和“男女正助”看似二說,實則一說。據(jù)上引孔疏可知,女功之正助皆是“衣服”,男功之正助皆是“飲食”。“衣食所分”為經(jīng),“男女正助”為緯,“男女正助”說可以看作是對“衣食所分”說的橫向展開,是在“衣食所分”基礎(chǔ)上對《七月》一詩結(jié)構(gòu)的更深入的刻畫。

      應(yīng)予指出的是,“男女正助”說承鄭玄而來,但孔穎達和鄭玄對于“助”的理解有所不同。鄭玄以為四章狩獵是“助女功”,六章采摘是“助男功”,孔穎達則特別指出不是“男助女”、“女助男”。

      第四章鄭箋:“于貉,往搏貉以自為裘也。狐貍以共尊者。言此者,時寒宜助女功?!盵1]言“搏”者,明顯是男子所為,言“時寒宜助女功”者,此“助”為動詞,非形容詞,意為男子狩獵得皮,幫助女子為裘。而孔疏則一方面引述鄭箋:“時既漸寒,至大寒之月,當(dāng)取皮為裘,以助女功?!币环矫嬗肿鞒鲂碌慕忉?“絲麻不足以御寒,故為皮裘以助之?!盵1]是把“助”解釋為“輔助,增益” (皮裘助絲麻),不同于鄭玄的“幫助”(男助女)??追f達并且強調(diào)說:“言此時寒,宜助女功。以布帛為正女功,皮裘為助女功,非謂男助女也?!盵1]提出“正女功”以與“助女功”相對,此處“助女功”之“助”為形容詞,意為輔助性的,這樣“助女功”就被賦予了專名的性質(zhì),用來概括特定的一類基本農(nóng)事勞作,不僅脫離了鄭箋的原意,而且超出了此詩的具體語境。

      又,第六章鄭箋:“既以郁下及棗助男功,又獲稻而釀酒以助其養(yǎng)老之具,是謂豳雅?!薄肮橡?麻實之糝,乾荼之菜,惡木之薪,亦所以助男養(yǎng)農(nóng)夫之具?!盵1]此處“助男功”承上“助女功”仍應(yīng)解釋為女助男,再聯(lián)系《詩經(jīng)》中眾多描寫女性從事采摘勞動的詩篇,“所以助男養(yǎng)農(nóng)夫之具”之“助”也應(yīng)解釋為女助男,而“獲稻而釀酒以助其養(yǎng)老之具”之“助”則與“以介眉壽”之“介”同意,與男功女功無關(guān)。此章孔疏云:“郁下及棗,總助男功,獲稻為酒,唯助養(yǎng)老,故辨之。以黍、稷、菽、麥為正男功,果實菜茹為助男功,非是女助男也?!盵1]提出“正男功”與“助男功”相對,又與上述“正女功”、“助女功”相配合,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農(nóng)事勞作的性別秩序??追f達就是這樣在鄭玄解說的基礎(chǔ)上,進行有意的曲解,并且加以抽象化、系統(tǒng)化,提出了“男女正助”說。

      二、“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說的影響

      因為《毛詩正義》的官方定本性質(zhì),“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說成為后世注家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大體而言,依從 (或質(zhì)疑)“衣食所分”者多,稱引“男女正助”者少。茲舉有代表性的若干著作加以申說。

      北宋蘇轍《詩集傳》較早呼應(yīng)了孔穎達的“衣食所分”說:“此章 (案指首章)陳衣食之始,余章終之也?!盵2]但沒有詳明的解釋。南宋朱熹在分析此詩結(jié)構(gòu)時亦言“衣事所分”,不言“男女正助”:“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終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終后段之意?!盵3]朱熹這段文字將“衣食所分”說補足,落實到全詩八章,可以看作是更加自覺的結(jié)構(gòu)分析。但朱熹只言片字不及“男女正助”,或許他不能接受這種繁瑣的說解,這也與朱熹解詩力求簡明通達的特點相一致。

      清代姚際恒分析此詩結(jié)構(gòu)時言及“衣食所分”,并創(chuàng)為“正筆閑筆”說:“首章言衣、食之原,所謂正筆也。二章至五章言衣:中唯‘載玄載黃,我朱孔陽’二句為正筆,余俱閑筆?!薄傲轮涟苏?言食,中唯‘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禾、麻、菽、麥’四句為正筆,余俱閑筆。”而在正筆與閑筆、閑筆與閑筆之間,則是“由衣裳以及裘,又由裘以及田獵”,“若相關(guān)若不相關(guān)”的聯(lián)類而及。[4]姚際恒分別拈出表現(xiàn)“衣”、“食”各章中有代表性的詩句標(biāo)舉為“正筆”,可以看成是對孔穎達“衣食所分”說的呼應(yīng),同時“正筆閑筆”與“聯(lián)類而及”的分析也是對上述朱熹解說的深化。進一步分析,此說與“男女正助”說也存在一種思路上的相似性,即在繁多章句中分出主次,以求得某種主次分明的效果。而區(qū)別在于,孔穎達“男女正助”著眼于王道秩序的講解,姚際“正筆閑筆”著眼于筆法技巧的分析,從孔穎達到姚際恒,剛好完成了從經(jīng)學(xué)到文學(xué)的一個轉(zhuǎn)化。

      清代疑古派學(xué)者崔述則明確批駁孔穎達和朱熹以來的“衣食所分”說,以為:“采蘩、獻,與衣無涉也;于茅、鑿冰,與食無涉也。且衣莫多于布,而布必藉于麻,何為前四章反無一言稱麻,而后三章乃不一而足乎?”即,在孔、朱所謂言“衣”各章中有“食”與其他,言“食”各章中有“衣”與其他,所以不能說哪幾章言衣,哪幾章言食。他進一步提出全詩寫“衣、食、居三者”,“首章與第七章相為首尾”,言農(nóng)事之始終,“其中五章則皆敘田家雜事”,第八章于“衣、食、居三者”之外“補其未備者”。在分析各章之間關(guān)系時,崔述也采用了和姚際恒相似的聯(lián)類而及的方法:“無以卒歲,豈復(fù)有于耜之人?不先乘屋,必致誤播百谷之事。是以首章農(nóng)事未舉先言授衣,七章農(nóng)功甫畢即言乘屋,此一篇前后之章法也。”[5]但這種分析思路仍然來自于孔穎達,只是不肯將全詩強分為二罷了。

      后世關(guān)于“男女正助”說的引述明顯較少,而且未見有爭議發(fā)生。宋人呂祖謙較早引述了孔穎達有關(guān)“女功”的論述,“孔氏曰:‘三章既言絲麻衣服,女功之正,故四章陳女功之助,取皮為裘以助布帛?!盵6]但并未就全篇結(jié)構(gòu)著眼討論,并且未及男功。清人嚴(yán)虞《讀詩質(zhì)疑》言及“女功”之“正助”:“上章 (案指第三章)陳絲麻衣服,女功之正,此章陳女功之助,所以終首章無衣無褐之意也?!盵7]將“衣”與“女功”聯(lián)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結(jié)構(gòu)意識。清人黃中松《詩疑辨證》在討論“豳詩分風(fēng)雅頌”問題時引述了孔疏“男女正助”說。[8]但兩書于此皆無特別發(fā)明。清雍正皇帝御訂《詩經(jīng)雜說匯纂》則摘引了孔穎達關(guān)于“衣食所分”和“男女正助”幾乎全部綱要性論述,并且把在孔疏中原本被解釋性語句隔開的“衣食”和“男女”相關(guān)論述連在一起。[9]從取舍上看,此書編者對于《七月》一詩結(jié)構(gòu)及孔疏分析有著非常清晰的認(rèn)識。但終清之世,似乎都未見學(xué)者對“男女正助”說提出質(zhì)疑。

      三、“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說的評價及《七月》結(jié)構(gòu)問題的初步解決

      孔穎達“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說的提出,與儒家重視民生和倫理的治國理想有直接的關(guān)系。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重視百姓衣食的言論,如《顏淵》:“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盵10]《堯曰》:“所重:民、食、喪、祭。”[10]而《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段話更加富有理想與溫情色彩:“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盵11]可見在尊重實際的儒家先圣看來,衣食為立國首要之事,一個“七十者衣帛食肉”的社會就是一個接近理想的社會,而“不饑不寒”應(yīng)該成為君王治理國家的努力方向。

      儒家經(jīng)典中又有若干關(guān)于男女秩序的言論,如《周易·下經(jīng)·家人》之《彖傳》:“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12]《禮記·喪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13]《禮記·昏義》:“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盵13]男女秩序既是“天地之大義”,又是“人道之大者”,甚至是“君臣有正”的基礎(chǔ),所以“圣王”將“合男女”看成是一項重要的政事:“故圣王所以順,……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dāng)年德。”[13]

      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就不難理解,根據(jù)“疏不破注”的原則,熟讀經(jīng)典的孔穎達要疏解《詩序》的“陳王業(yè)”三個字,將“王業(yè)”即統(tǒng)治秩序展開,必然會在詩篇中發(fā)現(xiàn)衣食與男女兩項內(nèi)容,遂以衣食為經(jīng),以男女為緯,交織成一個早期農(nóng)業(yè)社會的理想圖景,所謂“男莫不耕,女莫不織,則衣食之本立矣,昏姻以時,則男女正矣”。[7]而這種理想圖景,也想當(dāng)然地被描述成詩篇的結(jié)構(gòu)。

      進一步說,孔穎達以“衣食所分”來解說《七月》全篇的結(jié)構(gòu),雖如崔述所說不夠精確,但大體符合詩篇的實際情況。而以“男女正助”說解說各章之間的關(guān)系,則不免生硬穿鑿?!澳信痹谠娖斜静淮嬖?。《七月》一詩除第二章寫女子傷懷,有突出性別特征之意以外,其他各章即使出現(xiàn)“婦子”、“農(nóng)夫”字樣,也只是寫自然的勞動分工而已,并無特別的性別分工意味;而詩篇中寫各種農(nóng)事有先后之別,無主次之別,“正”與“助”之別在詩篇中并不存在。鄭玄只言“助”,不言“正”,所說“助女功”、“助男功”也只是一種臨時的方便的說法,孔穎達則加以有意曲解,并將其抽象化、系統(tǒng)化,將真實社會中的經(jīng)濟活動和勞動分工強加于文本之上,遂人為構(gòu)造一種結(jié)構(gòu),以適應(yīng)“陳王業(yè)”說的需要。可以說,“男女正助”是生造出來的,是突出理念輕視文本的產(chǎn)物,用于解釋詩篇結(jié)構(gòu),貌似清晰,實則機械。

      若欲尋求對《豳風(fēng)·七月》一詩結(jié)構(gòu)的完善分析,可以孔說和后世諸說為基礎(chǔ)加以折中綜合??资琛耙率乘帧笨扇?而“男女正助”則當(dāng)舍棄。朱熹之說使孔氏“衣食所分”說更趨嚴(yán)密,同時也出現(xiàn)了崔述所批駁的問題。姚際恒“虛筆實筆”說空靈而不免玄虛,崔述“農(nóng)事首尾,間以雜事”說平實而不免拉雜,而一虛一實,俱堪補“衣食所分”說之不足。另外,尚可補充者,全詩雖非按照嚴(yán)格時間順序敘述,而大體時間順序則為由春夏至秋冬,一至五章為冬——春夏——秋冬,以春夏為中心;六至八章為秋冬——春,以秋冬為中心。綜上,《豳風(fēng)·七月》一詩結(jié)構(gòu)可描述如下:以無衣無褐、生活艱辛起筆,在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轉(zhuǎn)中,記述農(nóng)人種種勞作——前半以謀衣為主,后半以謀食為主,其間隨時點綴種種景物,隨事抒發(fā)種種嗟嘆,最后以年終祭祀、敬神祈福收筆。如鳥飛蟲鳴,自然成文。

      [1]孔穎達.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573,573-574,585,586,587,589,590.

      [2]蘇轍.詩集傳[Z]//續(xù)修四庫全書:第5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7.

      [3]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0.

      [4]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1958:163-164.

      [5]崔述.讀風(fēng)偶識[Z]//續(xù)修四庫全書:第6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90-291.

      [6]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Z]//四庫全書·集部.第7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97.

      [8]黃中松.詩疑辨證[Z]//四庫全書·集部:第8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27-328.

      [9]清世宗.詩經(jīng)雜說匯纂[Z]//四庫全書·集部:第8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58.

      [12]孔穎達.周易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185.

      [13]孔穎達.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1126,1890,831-832.

      猜你喜歡
      衣食孔穎達閑筆
      唐 孔穎達碑拓片
      中國書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5:51:36
      飯后閑筆組詩
      滇池(2022年5期)2022-04-30 21:44:36
      明清時期徽州與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較
      從衣食足中知榮辱
      以修養(yǎng)為衣食
      孔穎達論為政之道中的道德因素
      人文天下(2019年23期)2019-12-22 22:20:49
      碩師鴻儒孔穎達傳略
      時代人物(2019年4期)2019-06-14 05:41:37
      前邊的幾句話
      西山閑筆
      華人時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25
      衡水歷史名人孔穎達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研究
      达拉特旗| 南澳县| 噶尔县| 天全县| 华坪县| 六安市| 青海省| 黎城县| 通山县| 澳门| 襄樊市| 松溪县| 宁晋县| 南安市| 彭山县| 汽车| 沧州市| 绩溪县| 天峨县| 武陟县| 弋阳县| 准格尔旗| 仁化县| 潮安县| 柏乡县| 尚义县| 专栏| 浏阳市| 内黄县| 凉城县| 黎平县| 教育| 夹江县| 建阳市| 临猗县| 璧山县| 静乐县| 安泽县| 西丰县| 高唐县| 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