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區(qū)域圖書館聯盟館際互借中知識產權風險規(guī)避

      2011-08-15 00:52:12何海波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館際互借信息網絡知識產權

      楊 柳,何海波

      (長春師范學院圖書館,吉林長春 130032)

      近年來,我國的圖書館聯盟正以各種形式飛速發(fā)展,聯盟間的合作不斷加強。區(qū)域圖書館聯盟作為一種理想的區(qū)域性合作模式,是以地域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圖書館聯合協(xié)作組織。其目的是以其強大的功能,緩解單個圖書館文獻信息不足與讀者需求的多樣化之間的矛盾;促進信息資源的聯合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復建設所造成的資源浪費;提高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的圖書館合作交流??梢哉f它是信息資源共享發(fā)展的產物,是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時,隨著聯盟的建設發(fā)展,知識產權風險問題也越發(fā)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圖書館聯盟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1 館際互借中易產生的知識產權風險

      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作為圖書館聯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其資源的“共享性”與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沖突一直是困擾各大圖書館的一大難題。本文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1 作品的復制權問題

      我國2001年修訂的《著作法權》第十條第五款明確規(guī)定:“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辈徽摵畏N形式的復制,復制權都屬于著作權人所有,都受到《著作法權》的保護。目前,世界各國法律和各種公約都傾向于將信息資源數字化認定為復制行為。而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是通過影印或掃描的方式制作文獻資源副本,利用郵寄或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數字化方式向用戶傳輸。我們在開展館際互借服務時如超出一定的許可范圍,就會構成侵權。

      在《著作法權》第二十二條中規(guī)定了權利的限制:其中第八款提出“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蔽覀兛梢钥闯?為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館藏,是屬于“合理使用”的范疇。但圖書館的文獻傳遞并非只為了保存版本,更多的是為了向用戶傳遞文獻,而虛擬館藏這一名詞的出現又使本館館藏的界限變得十分模糊。在第六款中也指出了圖書館為教學和科研而復制少量作品是合法的,但這個數量的界限在實踐中卻難以把握。

      1.2 信息網絡傳播權問題

      我國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是為適應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著作權保護的迫切需要而于2001年在《著作法權》中新增的?!吨鞣唷返谑畻l第十二款規(guī)定:“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毙畔⒕W絡傳播權的內容主要指的是“權利享有人在法律或合同約定的范圍內以計算機網絡傳播方式向公眾傳播或許可 (授權)他人向公眾傳播信息作品?!睆臋鄬傩再|上講,它“屬于著作權內一項獨立的權能,屬于著作財產權范疇。”[1]因此,圖書館在以數字化的形式進行文獻傳遞時就會有限制范圍,如果不經版權人許可,擅自向非館內用戶和公眾傳遞文獻,就會造成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權行為。同樣,文獻的大量傳遞也極易造成侵權行為。

      1.3 著作權歸屬問題

      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學位論文因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已經成為館際互借的重要內容。我國的各大高校圖書館幾乎都開展了學位論文的館際互借業(yè)務。而學位論文的歸屬權一直存有疑義?!吨鳈喾ā返谑粭l規(guī)定:著作權屬于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但有的學者認為,學位論文的著作權應為學校所有,因為完成學位論文利用了學校的物質技術條件,其著作權可以按照職務作品的情況來處置[2]。筆者認為,學位論文應屬于作者本人,從學生與學校的關系看,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汲取科學文化知識,而非賺錢謀生,學生完成畢業(yè)論文也并非是學校布置的工作任務,而是完成學習任務。一般來講,學校也并未向學生提供專門的資金、設備和資料,因此以“職務論文”來作為判斷其歸屬的依據未免有失偏頗。

      那么對于著作權不屬于學校的學位論文,即使高校圖書館利用《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則,用于教學科研使用,也仍有侵權的嫌疑。因為“合理使用”的前提是作品必須是已經發(fā)表的,而學位論文幾乎都是未發(fā)表的,即使只用于個人學習研究和教學科研使用,仍然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權。因此圖書館在未經授權許可下,擅自對此類文獻進行館際互借,就可能構成侵權行為。

      1.4 管理體制方面問題

      1.4.1 圖書館聯盟館際互借過程中對知識完整性的破壞

      聯盟成員圖書館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可能在傳遞過程中破壞了知識的完整性或篡改了原知識內容而引發(fā)知識產權風險[3]。成員圖書館之間館藏的結構體系和特色都是不同的,如對特色館藏進行傳遞的過程中,文獻接收方對其理解與傳遞方有所差異,就會破壞知識完整性或篡改其內容,從而導致知識產權風險。

      1.4.2 圖書館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欠缺

      隨著圖書館網絡化的發(fā)展,文獻傳遞漸漸與參考咨詢工作融合,這就需要圖書館從業(yè)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要求從業(yè)人員能夠及時掌握新技術,提供科學技術與學術研究的新發(fā)展、新動態(tài),并且熟練掌握館際互借過程中國際和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目前,我國圖書館從業(yè)人員大多缺乏知識產權的專業(yè)知識和相關經驗,極易造成因業(yè)務不熟練而引發(fā)知識產權風險的尷尬局面。

      1.5 其他侵權問題

      進行文獻傳遞時還應注意避免以下侵權行為:(1)應注意法律禁止傳遞的作品。如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都屬于法律規(guī)定的禁止傳遞的物品,因而對此類物品進行傳遞,將會構成侵權。(2)因讀者的侵權行為承擔共同侵權責任,如果讀者對通過圖書館文獻傳遞服務獲得的作品實施了侵權行為,如非法復制傳播,或讀者通過圖書館的計算機網絡實施侵權行為,圖書館也有可能因為這種侵權行為承擔共同責任。

      2 國際組織關于知識產權風險規(guī)避的相關政策

      2.1 關于“合理使用”的相關政策

      國際上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十分重視,很早就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規(guī)范。但在保護知識產權的時候,也不忘維護公共利益?!昂侠硎褂谩敝贫染褪菫槠胶鈨烧哧P系而出現的?!昂侠硎褂谩笨梢岳斫鉃槌鲇谡斈康?(為了教學和學術研究、評論、注釋、新聞報道等),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著作權人的專有權利進行一定限制。一般是為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公益機構所制定的專門的合理使用條款,又稱“豁免”或“例外”。它給圖書館的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留下了一定的空間,以保證最大程度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國際圖聯 (IFLA)發(fā)布的《IFLA在數字環(huán)境下的版權立場》、《國際借閱和文獻傳遞:原則和程序》、《I-FLA許可原則》表明了關于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的態(tài)度。IFLA認為非商業(yè)化的公共借閱對于教育事業(yè)和文化的傳播十分重要,并且能夠促進文獻資源的市場銷售,所以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都不應通過法律或合同對借閱施加限制。《國際借閱和文獻傳遞:原則和程序》的第六項提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圍:“為研究或個人學習目的借閱及有限復制通常都在國家版權法的合理使用范圍內。”可見,IFLA傾向于把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歸于合理使用范圍內,盡量減輕圖書館的責任,并且也注意對合理使用進行限制,保護了版權人的利益。

      美國在1976年制定的著作權法就賦予了圖書館處理館際互借的合理使用權利。但對此有嚴格的限制,針對大部分圖書館列出了具體的條件,例如:用于個人學習、學術研究;進行館際互借時,圖書館必須公布著作權的告示;不能構成系統(tǒng)性的復制和傳播;傳遞的文獻歸請求的用戶所有,不能成為請求圖書館的館藏。

      《歐盟版權指令》也規(guī)定,只要不直接或間接地獲取經濟或商業(yè)利益,即可對圖書館、博物館等機構的復制或傳遞行為作出豁免。英國制定的《JISC/T LTP版權指導方針》也通過對圖書館的文獻傳遞行為作出相應的限制規(guī)定和量化標準來規(guī)范“合理使用”的范圍。

      2.2 關于“復制權”的相關政策

      各國的版權法對于復制權都有自己的解釋和規(guī)定,盡管規(guī)定不同,但對于什么是復制,國際組織和各國已經達成基本共識,即指作品已經固定下來,保持其穩(wěn)定狀態(tài),并使之能夠直接或借助設備使公眾觀看、復制或向公眾傳播的行為。復制權在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有一些限制。

      一些國家關于“復制權”采用《伯爾尼公約》中的“受本公約保護的文學藝術作品的作者,享有授權以任何方式和采取任何形式復制這些作品的專有權利”的廣義復制概念。并且“允許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復制上述作品,只要其不損害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致無故侵害作者的合法權益”。

      澳大利亞的《版權法修正案》中規(guī)定圖書館的復制權的限制條件:只能為讀者提供作品的屏幕瀏覽,而不能輸出到打印機或軟盤。日本的著作權法中第31條對圖書館提供給使用者的復印服務、資料保存和文獻傳遞也進行相當嚴格的限制。

      而對于數字化這一特殊的復制行為,也有相關的規(guī)定。美國制定的《數字千年保護法》中提到:“數字化復制品限于在館內對公眾提供,不得借出或通過網絡對外使用,即不得將復制件向圖書館建筑之外傳播?!庇纱丝梢?信息資源的數字化行為僅限于圖書館的館內方便讀者接觸作品和館際交流兩種情況。

      2.3 關于“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相關政策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簡稱WCT)規(guī)定:“文學和藝術作品的作者應享有專有權,以授權將其作品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公眾傳播,包括將其作品向公眾提供,使公眾中的成員在其個人選定的地點和時間可獲得這些作品?!边@一規(guī)定已經基本勾勒出了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輪廓。

      關于信息網絡傳播權的限制,各國也有較大的分歧。WCT只是確定了總的原則:“不得與作品的正常利用相沖突,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作者的合法利益。”

      美國是最先規(guī)范網絡傳播行為的國家,《數字千年版權法》中沒有明確提及版權人的網絡傳播權,但是該權利隱含在發(fā)行權、公共表演權、公開展示權三項專有權中。并且規(guī)定圖書館可以上載作品,但傳播范圍僅限于圖書館建筑內,不得向館舍外傳播。歐盟在《關于協(xié)調信息社會版權與相關權利的指令》中也對圖書館的網絡傳播權進行了比較苛刻的規(guī)定,網絡傳播權的例外不適用于圖書館,圖書館在線提供作品給讀者,必須向著作權人征得授權。

      3 我國館際互借中知識產權風險規(guī)避的建議

      如何才能在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中對知識產權風險進行合理規(guī)避,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探索。

      3.1 堅持公益性服務模式

      從國外圖書館聯盟的成功經驗來看,公益性機構都會在稅收和知識產權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優(yōu)惠政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指出:“公共圖書館原則上應該免費提供服務。建立公共圖書館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責任。必須專門立法維持公共圖書館,并由國家和地方政府財政撥款”[4],由此可見,圖書館應該定位在公益性機構。在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的過程中也應注意公益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公益性的文獻傳遞不可以收費,但只應收取成本費用,且收取的費用不能超過復制和發(fā)行的成本,如超出這個范圍,就應向版權人支付報酬。

      3.2 館際互借應控制在合理適用范圍內

      首先,要控制文獻傳遞的數量。我國目前的文獻傳遞數量一般是通過采購協(xié)議或作品許可使用協(xié)議來約定。雖然我國還沒有明確法律規(guī)定,但也可以參考國際上一些法律法規(guī)。如美國提出允許借方圖書館可在一年中從過去5年發(fā)表的期刊中得到5篇文獻,超過此范圍可采取訂購、得到版權者許可或向版權者交付版權稅來獲得。

      其次,注意法律禁止傳遞的作品,如計算機軟件和音像制品等不能私自傳遞,傳遞這類作品應得到版權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最后,對于圖書館保存的未發(fā)表作品,也不予以外借服務,如學位論文、科技報告和會議資料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的文獻。在得到著作權人的“許可使用”后,可以進行館際互借。但筆者認為對館際互借的限定應進一步完善,如在“許可使用”協(xié)議中進一步明確為科研、教學及個人研究等目的可進行館際互借,但所借到的文獻不能作為借閱圖書館的館藏,也不能將其向其他機構和個人提供。

      3.3 積極參與著作法權的修訂,適度擴展“合理使用”的范圍

      我國的《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七條都規(guī)定了“合理使用”的范圍。但在數字化圖書館和圖書館聯盟蓬勃發(fā)展的情況下,這一“合理使用”的范圍就有些狹窄了,如不能適當擴展,將會成為其發(fā)展的桎梏。例如《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第七條中的“通過信息網絡向本館館舍內服務對象提供本館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數字作品和依法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數字化形式復制的作品”,在圖書館聯盟的情況下,“本館館舍內”就有些不妥,應把其范圍擴展至本館館舍及其公益性機構聯盟范圍內。而“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也有些狹窄,也應把聯盟間的館藏文獻的數字化問題考慮進去。

      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圖書館的一些做法來參與對著作法權的修改,例如聯合各界有識之士提出各種可行方案,在網絡上和廣播電臺進行宣傳,積極參與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修訂,就能夠爭取到一定的權利,并能夠提高全社會對圖書館的認識,為圖書館聯盟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3.4 盡到注意義務,避免共同侵權

      圖書館作為文獻傳遞的承擔者,首先應該明確提供文獻的合法來源,盡到提醒的義務。如:提醒借閱圖書館注意作品上的版權信息,其中一定要標明文獻的來源,任何時候不得修改或刪除作品的版權信息;從事館際互借的圖書館應標明文獻的著作歸屬權。其次,主動采取一些措施,以避免版權糾紛的產生。如:定期進行相關的知識保護方面的教育,增強圖書館從業(yè)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對要求文獻傳遞的一方進行身份確認;在文獻傳遞過程中與對方簽訂相關的版權問題協(xié)議;出借圖書館要制定免責條款,并在明顯的位置進行標示。這種提醒可通過聲明來表明出借圖書館的態(tài)度。借閱圖書館可通過點擊的方式閱讀并承諾遵守。第三,還應設立合理的投訴通道,并保存圖書館的文獻傳遞的詳細記錄,一旦發(fā)生侵權行為,可以做出及時的應對,以便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

      3.5 對破壞知識完整性的對策

      區(qū)域圖書館聯盟的成敗關鍵是知識能否充分并有效地共享,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選擇聯盟圖書館時,應考察其能力與信譽,盡量防止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危害,對候選圖書館的合作意愿進行評估,杜絕個別管理者的意愿代表圖書館整體意愿[3]。對圖書館聯盟選擇的對象應該從多角度、全方面進行考察,避免挑選能力不強、沒有優(yōu)勢專長的圖書館。其次,應對成員圖書館進行定期的培訓。各個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和特色館藏都不同,新技術的應用也并不是每個成員圖書館都能夠及時掌握的,所以需要對聯盟內的成員進行集中培訓。最后,各個成員圖書館都要積極溝通,確保各種信息能及時得到傳播。通過信息溝通,既能夠相互促進知識的增長,形成良性競爭,又有利于提高圖書館對聯盟的興趣和支持。

      [1]于軍波.略論信息網絡傳播權[J].政法論叢,2003(1):54-56.

      [2]王慶林.學位論文版權問題之我見[J].中國研究生,2003(2):45-46.

      [3]孔繁超,周奇志.圖書館聯盟知識產權風險防范體系構建[J].圖書館建設,2009(11):8-10.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Z].國際圖聯,1994.

      猜你喜歡
      館際互借信息網絡知識產權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教義學展開
      刑法論叢(2018年2期)2018-10-10 03:32:22
      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的適用邊界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34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知識產權(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網絡共享背景下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保護
      學習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2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若干問題探究
      美國圖書館館際互借及其啟示
      圖書館論壇(2015年7期)2015-02-12 18:57:13
      知識產權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8
      影響我國館際互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圖書館(2012年4期)2012-08-06 01:33:22
      館際互借在ALEPH中的應用實踐
      前郭尔| 岳池县| 武冈市| 宜宾市| 白玉县| 武汉市| 玉门市| 龙江县| 西平县| 德清县| 北辰区| 陆良县| 孙吴县| 从江县| 葵青区| 无为县| 鹿泉市| 安平县| 长汀县| 北辰区| 翼城县| 四子王旗| 时尚| 高平市| 富阳市| 呼和浩特市| 梅州市| 隆化县| 黎城县| 左云县| 工布江达县| 伊吾县| 固原市| 漳州市| 包头市| 靖远县| 沁阳市| 邢台县| 渭源县| 丹棱县| 宝丰县|